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5332300000029

第29章 成功在拿得起放得下中出奇迹(8)

就在1951年,两个达比人康赖先生和汤普生先生看见一种矿石的集合物陈列于这个小镇,感到十分激动。他们看到矿物展品中的绿玉标本上,附有一张卡片,说明绿玉可用于原子能探索,便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示所有权。汤普头把矿石的样品送到斯波堪城的矿务局,并要它派一名检验员来察看一种“储量巨大”的矿物。1951年的下半年,该矿务局就派了一部推土机上山采取矿石样品并进行成份分析,认定这里确是极有价值的世界最大的铁的储藏地之一。今天一些沉重的运土卡车陆续奋力登山,又载着极为沉重的矿石慢慢地闯出一条下山的回路;而在山脚下等待他们的实际是手中拿着支票的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政府的代表。他们每人都急于购买这些矿石。

说到钻石,还有一个农夫的故事。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当他听说要是有块土地的底下埋着钻石的话,他只要有一块钻石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然而却从未能发现钻石,最后,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个海滩自杀身亡。

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个买下这个农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来一看,它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他拿给别人鉴定以后,发现这是一块钻石。这样,就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宝藏。

这个故事是发人深省的,阅后悟出:财富不是仅凭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属于那些自己去挖掘的人,只属于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生活的最大秘密——在你身上拥有钻石宝藏,那就是潜力和能力。你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必须做到的,只是更好地开发你的“钻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辛劳。

只有傻子才肯舍弃眼前生活,而另去那个虚无飘渺的远方,作好高骛远、不着边际的追求。只要你不懈地挖掘自己的钻石宝藏,即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够做好你想做的一切,你就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抓住机遇的手,你就能因此而获得幸福。机遇可以改变人生,把握好每一次机遇吧!

一位富翁家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富翁就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一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屏幕。

启事播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拣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电视台,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看到了这则启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窑洞,因为前天他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拣到了一只狗,现在这只狗就在他住的那个窑洞里拴着。

果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出了门,准备去领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三万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这只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这位乞丐从垃圾筒里拣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人的一生似乎都在寻寻觅觅。寻找永恒不变的幸福,寻找功盖千秋的成功。为此人们劳苦终日,行色匆匆。也许到了弥留之际,都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因为要找的东西可能早已擦肩而过了。

成功的“当然”与“偶然”

成功有当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尽其当然,听其自然,而不惑于偶然。小人泥于偶然,拂其自然,而弃其当然。噫!偶然不可得,并其当然者失去,可哀也。

人人都想取得成功——学子想考上清华北大或出国留学,老板想让自家的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科学家想在高科技领域上取得更大突破,网络公司老总想在纳斯达克上市,电影演员想捧得奥斯卡金奖……

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先看两个寓言故事。

古代有一个农夫,非常想发财。他总觉得每日劳作,难以很快实现发财梦。这天,他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一不高兴,就坐到树底下睡觉去了。有一只兔子,冒冒失失跑来,一头撞在树上,死了。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一只兔子。他很高兴终于找到既不劳作又能发财的方法了。这以后他就天天坐在树底下,等更多的兔子来撞树。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个宋国的农夫。他在田里插好了秧,就盼着秧苗快快长大,好有一个大丰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长高于没有。这天他干了一天活回来了,非常疲劳。人问他忙什么,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了拔,这样它们就可以长得快了。”这就是另一个成语“揠苗助长”的出处。

这两个人的做法在每一个人看来,自然是可笑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时,也常会这样做,只是没意识到罢了。

明朝人吕坤说,事有当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见识的人做事,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即“当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顺遂自然规律。而对于偶然发生的情况,不要被它迷惑,干扰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如“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偶然白捡个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弃了原来“靠劳作致富”这个“当然”。结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没有再来。

“揠苗助长”里的那人,犯了另一种错误。他虽然看起来也在努力实践“当然”,但他却违背了自然,结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见,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把握好“当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听其自然”并非“听天由命”,只要在不违背自然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宽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因此而灰心,放开在另一条路上“尽当然”的努力。

在处理“当然”、“自然”和“偶然”的问题上,吕坤尤其对“拘泥于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评。他说,这样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连应该做的“当然”也一并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拘泥于偶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失败和犯错误。再高明的骑手,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常胜将军也有可能打败仗。这时候决不可惊慌失措,一蹶不振。你只需坚定地继续努力,就能走出失败和错误的阴影,重铸辉煌。

牢牢抓住,轻轻放弃

当道别的时刻来临时,或者该做改变时,请试着保持风度。这将使你继续朝着你的梦想前进。它会让你专注在下一个伟大的探险上,不要回头。

在德国的一家报纸上有这样一则广告:“有一辆宝马车,八成新,需要卖一马克。”凡是看到这则消息的人都在暗笑,怎么会有这种事,绝对是商家的圈套但偏偏有一位青年,按照广告下边的地址,找到了售车的主人。

女主人笑道:“你肯定是美国人,而不是德国人。”小伙子很是奇怪,心想:她怎么会知道我是美国人,女主人接着说“德国人太刻板,严谨,而美国人则喜欢追求刺激,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原来,这位女主人的丈夫在去世前在遗嘱中说,财产分配时要给他情人一辆宝马跑车,八成新,于是乎,女主人出于嫉恨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将宝马车变成现金送给那位“第三者”。

因此,这位敢于尝试的小伙子,用一元钱便买到了一辆宝马车。

“抓住”暗示你追求你的目标时抓住每一次机遇,永不放弃。不过,“轻轻放手”这一面,却暗示你不应该抓得太久,当时机一到,应该放弃时就放手,而且要放得无比优雅。

当我们扶养小孩都想在他们年轻时牢牢抓住他们。辛勤工作去保护他们,让他们尝试各种经验,护卫他们的安全及荣誉,竭尽所能让他们朝最佳的目标前进。可是,有时候你需要“放手”,给他们自由,默默退到一旁,让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放手不表示不再爱他。事实上,放手是父母之爱的终极表现之一。在商业上,在各式各样的竞争中,同样的原则也适用。尽可能将胜券操之在我,是恰当的,通常也是必要的。有时候,我们需要费力协调,为我们的最佳利益努力,使出浑身解术,仿佛我们的生命就全靠它了。我们不惜一切求取成功。可是,有时候季节会变迁。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或许我们赢了——也可能输了——这场比赛。或许这场游戏我们玩太久了。或许这个行业超越了我们,也可能是我们超越了以前的兴趣。这便是该放手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做得优雅,保持平衡,我们就可以得到平安,从经验中成长。就像松开一个握紧的拳头,我们会感到自在而有活力。

积少成多地利用极短时间

聪明的人是尽可能地利用每一分钟去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而愚味的人是尽可能地浪费每一分钟去做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卡尔·华尔德曾经是爱尔斯金(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爱尔斯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

爱尔斯金说:“大约每天三四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余闲,5分、5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14岁的爱尔斯金对卡尔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嗣后他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当爱尔斯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想兼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他一字不曾动笔,他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他突然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他的话。到了下一个星期,他就把卡尔的话实验起来。只要有5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他就坐下来写作100字或短短的几行。

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的终了,爱尔斯金竟写出了相当多的稿子。

后来,他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爱尔斯金的授课工作虽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他同时还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够他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利用短时间,其中有一个诀窍:你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5分钟的时间给你写作,你切不可把4分钟消磨在咬你的铅笔尾巴上。思想上事前要有所准备,到工作时间届临的时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脑力,幸而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

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强项上

行动是自己的,控制好它,你就能任游东西,怕只怕,思想不是自己的,千行万动,还只是在原地踏步。

渥沦·哈特葛伦博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人,他以前是淘沙一所大教堂的牧师,后来退休了: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博士城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你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的流逝。

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再多一点能力;

只要再多敏捷一点;

只要再多准备一点;

只要再多注意一点;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

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

通常只有遇到实际的状况后,才能分辨你的能力足不足以胜任那份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外科医生,动手术时却手脚笨拙,就说明你医术不佳;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人们无法知道你厨艺好不好,除非你准备了一顿让人食不下咽的餐点,人们才会晓得。

评断你能力的最佳裁判不是你的老师、消费者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胜任这一个任务。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人会发现你知道的很少、动作多么地不熟练。但终究你还是得面对自己的无能,也必须自己想办法修正。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应该懂点什么。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天的练习,你应该要比第一天做得更好。

别人可能也无法真正断言你是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在实际的表现之前。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动机或企图;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诚不诚实、值不值得信赖;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提供的交易公不公平。

人们通常了解他们自己是不是欺骗了他人,如果自己连这点都不知道,就已经成为病态的骗子,行为上也会有严重的偏差。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观目标。

这就需要钻研自己的领域,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观看、专心地聆听这行中顶尖的人的言行举止,并效法他们的作为。

勤加练习、勤加练习、最后还是勤加练习!决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保持与这一领域的最新发明、最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的资讯渠道畅通。参加新的发表会、展示会、讨论会或其他各种集会。敏锐地观察相关的新趋势、新发现,你会为从中发觉新的可能而感到兴奋,这表示你可能已基于过去的努力而为未来发现了新的方向。你将会越来越杰出。

要看得起自己

别人看得起,不如自己看得起。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才能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