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不鬼之徒
53452400000062

第62章 薪水

第二天中午,母亲帮陈轩收拾行李时,忽然抬手将一个黑塑料袋塞进了行李箱,他眨眨眼,问道:“妈,这是什么?”

“怕你不好意思买,给你带的。我也不是吹,儿子你去了哪儿都是个帅小伙子,但是这社会上什么事都有,你也得学会保护自己…”

陈轩眉毛扬起老高,把黑塑料袋打开个口子,看到“DUREX”的字样后,才发现这是一盒安全套。

他这才反应过来昨晚被王春梅数落是什么原因…敢情她是怕自己不懂男女之事,以后长成个榆木疙瘩啊。

妥妥的亲妈,还没上大学,就开始琢磨这些事了。

但母亲这种教育形式,陈轩也是有些无奈。现在想想,“性教育”在华国就跟武林绝学似的,平日里家长从来不说,只有某些时候,这些“大人”才会隐晦的几句话带过,有的甚至连讲解都没有,全靠孩子自己去感悟。

也亏着网络发达,“教学”资源丰富,不然单凭这种含蓄的教育方式,估摸着“结婚10年未怀孕全因进错洞”之类的新闻肯定越来越多。

“嗯,我知道的,妈你放心。”

“这个我放不下心,老杨家那孩子长得多好,性格也是个伶俐的,就是人家家世太好…哎。”

王春梅自己在那儿摇头,陈轩觉得还是什么都不说得好,干脆闭嘴。

至于陈解放,对这个并没有太多担心,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去帝都的事。

老陈这辈子的确出过,但上一次离开本市还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并且认真算起来,他和王春梅都没有主动出去“旅游”过。

年轻一代现在说出去就出去,就算穷也能在国内“穷游”,但生活在底层的上一辈人,往往对外界的感知颇为迟钝,高速公路和铁路都通到大西北了,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绿皮车去哪儿都要晃悠好几天的程度上。

这不,陈解放上午出去转了一圈,拎着一大兜子东西回来后,陈轩才发现他买了一堆方便面、榨菜、火腿肠和卤蛋。

“爸,您这是?”

“路上吃啊,看,知道你爱吃玉米肠,给你多买了俩!”

陈解放咧着大嘴乐,还把自己一个大玻璃水杯晃了晃:“听说帝都物价贵,在这边多买上点实惠!这大杯子得带上,路上有打水的地方就去装满,一壶够咱俩喝的。”

他只从别人口中听说过那些风景,撑死只是在手机那块小屏幕上翻一翻朋友圈里别人发的“到此一游”照,心中羡慕一下,偶尔…或许有那么个想法,想要去看看。

但现实永远如冷水,不出半天时间便能熄灭让这种心思。

陈轩看了一眼父母装行李的破旧帆布包,说道:“我去买个便宜的箱子装着吧,那边二手市场也就三四十一个,拎着方便。”

“嗐!花那钱干什么,我们估计也就旅游这一次,这背包结实着呢!到时候上车我也好抱着,省的丢东西…”

陈解放在这方面是不会听孩子话的,他知道这东西看起来土,但土怎么了?难道自己换身华丽衣服就是人上人了?

陈轩并不是嫌弃父母的形象差给自己丢人,他考虑的其实是杨天明那边——人家说找朋友安排食宿,规格想必比陈家的消费水准高,而一个良好的形象,其实也算是对那边接待者的一种尊重。

不过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终究太大,陈轩稍微解释两句,陈解放便露出了极为不耐烦的神色,眼看着就要开骂…陈轩知道再说下去不是办法,干脆不再提这事,转了话题,聊起了帝都的景点名胜,这才让父亲重新开心起来。

这一天基本就是在为旅游做准备,陈轩和林国卫在微信聊了几句,老人开心的给他指点了几处可以一看的景点,并说了说大概旅游路线,便嘱咐他好好带着父母玩儿,多拍点照片。

而杨梓萱似乎昨晚睡得很晚,一直到下午两点才起床,并且第一时间联系上了陈轩,说了一下直播捧场的事。

“嘿嘿,你猜猜这票有多少?”

“啥叫这‘票’,听着跟要分赃似的…”

“哈哈哈哈,你快猜嘛!”

“比上次多是肯定的,我估计能有八千?”

陈轩全程没看弹幕或捧场榜之类的,也只能这么猜了——结果那边杨梓萱发来条语音,他点开之后,听到学姐懒洋洋的声音:“就这么敷衍?再猜!”

“我真是没概念啊,难不成还能一万五?”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

杨梓萱发来个后台结算的图,陈轩上次看过,所以这次很快找到了捧场金额汇总那里,然后眨了半天眼,不太敢相信那上面的数字…

“死机了?”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因为那上面显示的是五万六千多块钱。

“我去查了一下,有两个捧场大户是网站内部的托儿,专门带节奏刷了一波大的,。”

“这操作有点厉害啊…”

“有句话说的好嘛:要想让老百姓捐钱,得让乡绅捐钱,他们捐完了老百姓才会跟着捐。事成了,乡绅的钱如数奉还,老百姓的钱自己分。”

听着杨梓萱抑扬顿挫的语音,陈轩倒是理解这里面的套路,网站的目的是培养更多充值用户,刺激冲动消费,至于礼物…说值多少多少钱,但如果是内部人士来捧场,那不就是程序上的一个数字么?

“不过托儿捧场的钱他们不会拿走,还是老规矩,五万六跟网站4:6分,然后咱俩平分,一人一万两千多点。微信不好转,你把银行卡发过来吧。”

实际上这钱是杨梓萱先垫付的,她的收入每个月到月底需要结算扣税后,才会打到卡上——但她不会跟陈轩说什么扣税的事,从贡献来说,55分是她占了大便宜了。

而从人情角度来说,55分之外的分成方式,对两人都不太好。

陈轩没想到税收和结算这方面的事,他以为这捧场随时能够提现,便没多问,直接发了银行卡过去,同时感慨一句:“这事儿真是开张吃三年啊,一天就能搞一万多的收入,想想都不可思议。”

“和平年代嘛,有钱没地方花的人太多了。咱俩赚这钱合理合法,对了,你对下次直播的题材有想法么?还是说继续搞这个?”

杨梓萱虽然家境殷实,但父母发钱花,和自己挣钱花完全是两种概念。人总要自我实现价值才会有精神上的充实感,她又不是得道高僧世外高人,当然不能免俗。

至于陈轩…

“这事我觉得的确可行!不过也不能太频繁的去搞,不然观众很快就会腻歪。而且每次还得有创新——明天我们一家人就去帝都了,路上我琢磨琢磨,有想法一定和你联系。”

他其实比杨梓萱更想赚钱。

不用每天坐班似的在镜头前面叨叨,策划好了以后,找个周末去直播,然后一波收割盆满钵满,又不累又赚钱,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最主要的是,他不希望父母在这边卖煎饼的时候还要省吃俭用,想着每个月给自己攒多少钱当生活费,又或者为明年的学费发愁。

陈轩此时是想把这个事当做长期项目来做的,而杨梓萱明显也是尝到了甜头,她没用三分钟把款打过来后,就询问道:“如果咱们一直合作的话,要不要签一个书面协议?这样也好细化一下各项费用和准则。”

“没问题,我也想提这事呢,不然每次买道具啊,弄场地啊什么的,其实挺过意不去的。”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和学姐这里更是如此,正好杨梓萱家的工厂有管法务的,她直接将这事包在身上,两人计划等开学过后再去找陈轩签了去。

她并没有自告奋勇明天一起跟着陈家三人去帝都,毕竟这是家庭旅游,就算陈轩救过自己的命,也没必要这时候上赶着凑过去。

在如何更好的维持关系方面上,杨梓萱很会掌握平衡。

她又提了一句纪念馆的事,说这个得回头和父亲慢慢商量,现在还不能着急。陈轩知道急不来,聊了两句后放下了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