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与习惯
53520200000001

第1章 才干篇

1992年11月3日美国总统竞选揭晓,年仅46岁的阿肯色州长比尔·克林顿,终于击败了竞选对手美国前总统布什获得了大选的胜利,从而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实现了他自己青年时代的梦想。在人们欢呼比尔·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的日子里,许多深知比尔·克林顿当选内幕的人士在欢庆之余不免唉叹“为什么当选总统的是比尔·克林顿,而不是希拉里·克林顿?”。

谁是希拉里·克林顿?

比尔·克林顿的美梦成真,希拉里·克林顿功不可没。

比尔·克林顿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希拉里·克林顿顺理成章地成了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升迁结束了美国传统的第一夫人历史,标志着美国历史中女权运动的新崛起,同时开创了总统夫妇共同治理美国的先例。有人预示不久的将来,美国会出现第一位女总统。

希拉里·克林顿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女人,又是一位精力旺盛的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一位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权运动者。她的政治生涯与她个人的天赋、家庭教育与比尔·克林顿的婚姻关系,帮助丈夫从政,以及从事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拉里·克林顿作为社会活动家,雄心勃勃、手腕高超,有着非凡的智慧及惊人的毅力。

希拉里·克林顿是一个成功者,她的成功不仅让女人惊叹而且让男人也望尘莫及。也许有人会问“她何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让希拉里·克林顿重新回到从前。

1.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之路

1947年10月26日,芝加哥市北郊的埃奇活医院里,降生了一个体重8磅8盎司的女婴。主人多萝西和休·罗德海姆夫妻俩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个漂亮的女孩,别提心里有多么高兴。女主人希望女儿长大后与众不同,便为她起了希拉里这个名字。据说,这个名字除了有家庭意义之外,一般是给男孩子用的。果真,他们后来一连生了两个男孩。

希拉里的父亲是个威尔士裔商人。她的母亲没有读完大学便出嫁,后来一直留在家里照看3个孩子。希拉里的母亲虽说是个家庭主妇,但她的性格却争强好胜。从小就不让孩子看电视,而教他们玩一些既用脑子又富有竞争性的游戏。因此,直到现在,希拉里玩起看图识字游戏或者牌戏来,依然是那么认真,全神贯注。这大概都是因为她已经习以为常,竞争心过强的缘故吧。

希拉里4岁的时候,父亲和全家搬迁到了伊利诺斯州的帕克里奇市郊区。其主要原因,是那里的学校质量好。

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是比较普遍的。那时,对于父母的良苦用心,小小的希拉里还不太清楚,偶尔还嘲笑父母搬到了一个征收高税率的地区。在50年代和60年代,人们对于交付高教育费似乎并无什么怨言。后来,希拉里和两个弟弟都上了公立学校,接受极好的学校教育。

希拉里父母属于典型的、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多萝西·罗德海姆负担全家的生活。他在芝加哥市经营纺织生意,专为公司、旅馆和航空公司定做窗帘、桌布等饰料。罗德海姆夫妇同周围的邻居来往不多,但希拉里和她的两个弟弟——休吉和托尼,却与邻居的孩子们来往频繁,总是在一起玩,真像一个大家庭。

希拉里从小学习成绩很好,而且一直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每年夏季放暑假,她都去当地的一个公园里干活。在童子军里,她贏得了一枚枚可能得到的女童子军徽章。

①天资聪颖的小女孩

在家里,希拉里的父母总让孩子干无报酬的家务活,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和处事能力。男孩有时也在父亲的商店里帮忙。大人对他们的奖赏,有时只不过是“在晚饭时多得一块马铃薯”,或者鼓励他们去参加拔蒲公英比赛,开拓挣钱的路子。希拉里常常把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集合在一起,表演体育比赛之类的节目,以筹集资金帮助那些农忙季节的工人。

据希拉里回忆,她和弟弟们有着田园般的童年,他们经常步行去上小学,冬天溜冰、堆雪人,其它季节在安全的邻近街区骑车玩耍,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家。希拉里很小就学会了打皮诺克尔牌,这是一种需要算计和使用花招诡计的纸牌游戏。希拉里后来说,皮诺尔牌除了富有比赛的挑战性外,还有助于提高组织能力,培养全面思考问题。

1963年,希拉里16岁,就已经成功地把街坊组织起来,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奥林匹克式的体育赛。同时成功地编写了一次选民登山方案。同年11月,约翰·肯尼迪被暗杀,这件事成了她人生的绝对转折点。她在缅因中学对听众们说“不论你在政治上支持还是反对他,肯尼迪的去世似乎集中反映了当时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多种矛盾。”

1965年6月,希拉里毕业于缅因中学。在中学里,希拉里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而且一直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她被同学们选为班长,获得了太多的荣誉,以至于毕业时她自己都感到心中不安。她在14岁那年,曾写信给美国航空航天局,要求当一名宇航员。当她收到回信得知“不要女孩子”时,脾气倔强的希拉里难受了好大一阵子。

希拉里说过:“我在高中时有不少朋友聪明又活泼,关心学校里的活动,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与同学们相比,希拉里较早地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她的好朋友埃布琳讲:“她对自己的个性特别清楚,对自己的前进目标总是信心十足。在这一点上,她极像她的父亲,因为他对自己的信仰总是坚定不移。希拉里做事全力以赴的品质,大多来自她的父亲。”

在1965年缅因中学年鉴上,清楚地记录着希拉里令人敬畏的成就。她曾是班委会、女子体育联合会、国家民荣社团、学生会、文化标准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成员,担任过低年级的学生会副主席、班报记者、体操队长,获得过科学奖,参加过演讲和辩论会,春季音乐会及各种杂耍表演等。可以说她是中学里佼佼者中出类拔萃的,是全班尖子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个。

老师说希拉里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有着深刻而高度的洞察力和头脑,有迎接挑战的巨大胃口,富有使不完的精力以及顽皮的幽默感。”

希拉里喜欢聊天,她谈论世界上的万物,议论男孩走红和失宠的事。谢理·海登医生说“她心胸开阔,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希拉里曾一度想当医生,她甚至参加了生物学的预修课。谢理·海登认为“希拉里的视野是全球性的,这点像她母亲。”她的弟弟说“当她不学习的时候是个很有趣的人,不过她老是在学习。”

②独到的见解

希拉里性情爱好交际。她结交了许多男女朋友,且多年来一直与她们保持着联系。埃布琳说:“她总是努力地保持着友谊。”

在集体活动中,希拉里总是要千方百计把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运动使希拉里感到格外兴奋。这也许是由于竞赛的挑战性以及胜过别人的决心的缘故。她还是一个持有合格证的游泳教练,曾在娱乐部门举办的夏季活动中教孩子们游泳。她自以为网球打得好,甚至签定了保证教会埃布琳的合同。这件事也许是她有史以来签定的第一个合同。但却不是她对法律产生兴趣的唯一迹象。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她的抱负是什么时,希拉里回答说“嫁给一个参议员在乔治敦市定居下来。”希拉里对语言非常的入迷。波村·耶茨曾教希拉里英语、法语和作文课。特别强调过思路清晰和文笔简练的重要性。耶茨说“她是一个特殊的学生,善于对事物作出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希拉里从很小就介入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学时她受父亲的影响于1964年参加了共和党。支持巴里·弋德华特同林登·约翰逊竞选总统。后来她被选为学校学生会成员制定章程。同时,她把精力集中到组织高低年级的舞会上,并同5位同学一起上电视台讨论“年轻人的价值观”组织中学生演讲会。

希拉里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小时候一样,都是卫理会的教徒。卫理会教义强调条理和秩序,教徒虔诚性格的突出特征最严谨、准确、细致、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具有严格的区分标准,这无疑对她严肃认真的个性养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耶鲁法学院的伯克·马歇尔教授至今对希拉里的印象十分深刻,“她果断有力、聪明伶利、说话条理分明”。希拉里的父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和成功的关键。1965年9月12日,希拉里选择了位于波士顿郊外的一所大学。这是一所散布在莫格兰各地的一所好学院。这个韦尔斯利学院在美国颇有名气,教学质量特别高,学院的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富裕的中高层的清教徒家庭,她们一代代地来到这个风景如画的校园,带来了强烈的服务精神,“不求别人服务,但求服务于人”成了这个学院的座右铭。他们鼓励女子有所作为,为他人服务,要把其中的精英培养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妇女领袖。

学院为了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学生团体,招收了6名黑人学生,实行白人黑人混合居住,黑人学生埃莉诺·艾奇逊,是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安·艾奇逊的外孙女,后来成了希拉里的蜜友。

希拉里从事社会活动的初衷是党派政治。她参加了学院的共和党俱乐部,被选为主席。当时,许多很精明的人都是共和党人。即使在年轻时,政治就成了希拉里酷爱的课程。罗杰斯曾回忆说:“希拉里是个对政治学废寝忘食的学生,她是那么认真而有兴趣,对世界上正发生的事十分了解。”

③最好是参与

大学里的生活令人兴奋。希拉里对经文、传统、理智和经历的思索,关于信仰和宗教的思路,都是为了寻找生命的灯塔和指南。她与同学们一超讨论“黑白人同校”等问题,特别是辩论那些对现实世界有影响的问题,例如越南战争、人权问题。

希拉里认为,自己上大学的责任是努力去改进现存体制。她承担学生会的杂务,致力于取消学院不相关的课程设置,增加黑人学生和教员人数、放松学院限制等活动。她的同学威尔说:“希拉里有一种能够代表我们大家说话的能力,在许多方面,她都是学院里佼佼者中最出众的。”

大学二级时,她开始竞选学生会主席。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辩论,希拉里击败了两个对手。同年的6月,希拉里和另外123名学生被韦斯利学院挑选去华盛顿,观察国家大机器的运转情况。她是从300名申请者中筛选出来的,是共和党团体雇用的30人之一。当时的会议主席威斯康星州的众议员梅尔·莱尔德说:“我们是根据他们的能力和可能做出的贡献选择的。这些年轻人,全是社会活动积极分子。”

大学第4年,她的重点不仅放在学生会,还有她的毕业论文。她感兴趣的不一定是政府或怎样动用政府权力,而穷苦人怎样掌握自己的命运。经过一年的研究和评估社团活动项目,她终于在毕业论文中写道:“组织穷人采取社团活动的方式改善生活,也许能使他们获得短期效益,但绝不能解决他们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的远不止这些。我们需要领导力量、计划和符合宪法的原则。”希拉里说:“我受到的一直是要把个人机会与公共责任结合的教育。像我这样幸运的人,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于是她产生了上法学院的想法。

在1969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希拉里代表应届毕业生做了成功的演讲,打破了韦尔斯利学院有史以来没有女学生在毕业典礼上讲话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讲话,使二千名来宾感到震惊,被载入学院史册。她说:“在新左派的学院抗议活动中,有一种奇怪的保守趋势令我很感兴趣,因为它注意到了许多过去的美德,也认识了一些全新的观点的实现。”“每一次抗议,每一次异议,无论是某个人的学术论文,或是停车场上的示威,都是理直气壮地在这个特定时代确立人格的努力。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在过去的4年中,这种努力意味着服从于我们的人性。”

对她的这些话的反应。正如校友们的座位顺序一样,各不相同。1954年前毕业的绝大多数保持沉默;1954—1959年毕业的鼓掌赞成;坐在最后的1959—1964年的毕业生起立鼓掌;最前排身着毕业礼服的1969届毕业生全体起立,向这位身材不高、戴着眼镜的同学欢呼长达7分钟之久。马里兰大学美籍非洲人研究中心的教授弗朗西勒·威尔逊认为,希拉里的毕业演讲标志着韦尔斯利学院的成熟。

1969年9月,希拉里经艾伦·谢克特的推荐,上了耶鲁大学的法学院。她选择的专业,是个人机遇和社会责任心的结合,也伴随着她的成长过程。她不是那种在自由博爱时代初期主张爱情、和平至上的人,只能同其他一年级学生找到共同点,体现在和平而坚定的行动中。第二学期,希拉里已经意识到,时代在发展动荡,人们的思想也充满着混乱,在法学院内外,都在争论国家朝哪个方向发展,学生和教师在接受国家面临的挑战。后来发生了纽约黑豹党造成的动荡不安,她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法庭审判黑豹党的全过程。法学院的图书馆突然起火,这事带来了恐惧,使学生们意识到黑豹党的罪恶。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事,书是绝对不能烧完的。对于这些过激行为,希拉里以“明确信任法律的态度来面对危机,即使对待混乱也应该寻求合理合法的解决办法。”

④成功的捷径

在耶鲁法学院,希拉里认识了比尔·克林顿。那是1971年初希拉里和克林顿第一次谈话后,她就被克林顿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那时,比尔·克林顿刚刚和一个姑娘分手,极不愿意再卷入一场罗曼史中,哪怕希拉里是个“最了不起的女人。”他告诉希拉里,他的前途在阿肯色州,而她的前途则在公共机关。不过,他们俩个人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强烈。朋友们认为,他们两个非常般配,彼此差异正好取长补短。他们不仅都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活跃的智力,也都热衷于法律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都喜欢辩论,因此同他们在一起非常开心。

1973年6月,希拉里获得了耶鲁大学法学学位,在校期间,她还担任了耶鲁大学法学杂志的编辑。毕业后,由于她与比尔·克林顿一直保持着联系,所以,她决定去他的家乡看看,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阿肯色州。她见到了比尔·克林顿全家,还浏览了整个阿肯色州,这里的风光强烈地吸引着希拉里。

离开耶鲁大学后,希拉里在儿童基金会担任了6个月的律师,由此,她对儿童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4年希拉里在白宫的法律委员会从事法律工作,当时,该委员会正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她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感到累极了,于是,想到离开华盛顿,换个地方。

1974年8月下旬,希拉里来到阿肯色州的阿肯色大学法学院教书,她除了教刑法还开了一个法律援救诊所,在回忆这段生活时她说,她很喜欢这所大学,也喜欢同事们,在那里与几个朋友建立了终身的友谊。

1975年秋天希拉里和克林顿结婚了,在一套陈设简陋的办公楼安了家,希拉里加入当地一家很有名望的律师事务所,很快赢得了信誉,成为一名能干的要价较高的律师。1987年她被任命为美国职业妇女律师联合会主席,1988年和1989年她被列入全美著名的一百名律师的名册。

直到1983年,虽然比尔·克林顿被公众知晓已有10年时间,但大多数阿肯色人不知希拉里,希拉里正式步人政界在1983年,克林顿任命她为管理学校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专门为阿肯色州的学校进入21世纪制订新的标准。于是,她的名字才开始出现在电视新闻和报纸上,希拉里对教育改革的热情弥补了阿肯色州长期沉闷的政治中所缺少的东西。1973年希拉里成为美国儿童保护基金会一个小组的领导人之一。1986年又当选为这个小组的主席,1987年后希拉里的主要精力是律师工作,但她仍在儿童保护基金会任职。

2.雄心勃勃的政治活动家

1992年希拉里投身于美国总统的竞选活动中,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1992年竞选初期,在美国的宣传媒介中,有许多杂志、新闻包括《纽约时报》、《名利场》等都介绍了希拉里的情况,著名电视《60分钟》等国家电视台新闻节目,也在全国介绍了她。1992年5月《名利场》杂志中的人物介绍,将希拉里说成是克林顿竞选班子中的一个决定因素。

竞选是艰难残酷的,但竞选的结果却令人兴奋不已。1992年11月3日,美国总统竞选揭晓。经过一年零一个月的“生死搏斗”,46岁的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终于登上了总统宝座。

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之一。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州长,成为第一名战后出生的美国总统,引起了举世关注。作为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带着自己矢志不渝的事业走进白宫。她不只是充当白宫的女主人的角色,而且是一位活动家,在总统与人民的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既当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又是做出决策的幕后人物。

①活跃的社交天才

政治性的交际活动是希拉里生命意义的真实所在。刚刚9岁时,她就想搞清楚艾森豪威尔是否是个比杜鲁门更好的总统;14岁那年,她对为什么只有男孩才能当宇航员提出质疑;1964年她刚满17岁,参与高中的同学辩论,旗帜鲜明地支持巴里·戈德华特,反对林登·约翰逊竞选总统。

希拉里幼年时,就喜欢与同学们交往,一起谈论政治,讨论当时发生的事件。她坚信自己的目标,做事全力以赴。这种品质大多数来自她的父亲,因为父亲对自己的信仰总是坚定不移。

她生性爱好交际,结交了许多男女朋友,多年来一直同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那个时期,普通的女孩子不大交异性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她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这种才能,使她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一举成功。

1960年,希拉里13岁,开始与社会底层青年进行接触,参加了由教会组织的女青年照看季节农工孩子的团体。这对希拉里是个陌生的世界,也是她对贫穷的最初一瞥。了解社会的不公和直接接触其年幼的受害者,对她无疑将具精神和智力方面的双重意义。

1969年,韦尔斯利学院实行黑人和白人同室居住,这种先例产生了很大的风波。因为学院传统做法是按种族和信仰分室居住。对现状不满的女子不仅关心越南战争,对校内的改革也很热心,这在当时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希拉里主持过许多这类讨论,时至今日,有些同学还记得希拉里公开批评某些专业把不相干的课程作为必修的讲课。

希拉里从事社会活动的初衷是党派政治。她参加了学校的共和党俱乐部,被选为主席。希拉里和她的共和党人利用俱乐部活动为共和党的竞选做大量工作。1965—1966年度,在爱德华·克鲁克竞选参议员的活动中,希拉里可能是使他能进入华府的功臣之一。

希拉里对《波士顿环球报》记者说:“最能使我感到轻松自在的时候是激烈辩论有意思的题目,特别是辩论那些对世界有现实影响的问题,如种族问题、越南战争问题、人权问题和公民自主权问题。”有时候,希拉里也参加一些妇女积极分子的活动,她们到纽墨文、剑桥和纽约等地,为人权或为反对东南亚战争而游行。

希拉里是个现实主义者,她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其它地方相比,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于是,她把着眼点放在学生政治上。大学二年级时,她当选为学生会主席。这使她有机会去华盛顿,直接为众议院共和党会议工作。实习期间,希拉里为会议写了好几份文件,其中之一是国家年收入分享计划。她同后来成为尼克松政府国防部长的莱尔德,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一起讨论了许多问题。这些人只有三位后来成了华盛顿政府智囊团的成员。其中有战略国际研究中心的戴维·阿布希尔,美国企业家协会的威廉·巴鲁迪,以及遗产基金会的埃德温·福伊尔纳。莱尔德赞扬说:“她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很有力,总有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观点……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人物。”

1968年,学校在方形场地上举行了一周的讨论会。演讲者们滔滔不绝讨论着当代的一系列问题,从纽墨文地区的贫困直到越南战争,还谈到了芝加哥对过激分子的控诉。

希拉里组织同学轮班参加对黑豹党人的每次审讯和监听。她说:“我们是要如实地监视审讯全过程中侵犯民权的行为,在后就此写出文章,在班上进行讨论,再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写出报告”。结果,一件最激烈的大事反倒使学院平静下来。

1972年夏天,华盛顿以外的人认为,“水门事件”的丑闻只不过是场暂短的喧嚣。那时,克林顿和希拉里去了得克萨斯州,专门协助乔治·麦戈文竞选总统。因为他们认为,必须坚决反对战争,其最佳途径是选举、法律和游行示威。

竞选中,麦戈文的最大许诺是保证结束越南战争。6月17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水门的办公大厦被一些与联邦政府有着暖味关系的人闯入,这个疑点带来许多问题,白宫曾否认此事有任何牵连。可是,麦戈文竞选阵营中却群情激昂。这种竞选政治,对希拉里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她和比尔一样,只是把基层拉选票看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邪恶,与当选官员共事也只是为了结束战争,为了改变美国的现实局面。

后来,希拉里与玛丽安·赖特·埃德固尔曼建立了保护儿童基金会。她对一名作家说:“我们发现,孩子们因精神或身体毛病被关在校门外者极少,绝大多数孩子则是由于太穷而不能上学。到各州去访问,参与青少年案件的诉讼,这就是我所关心的问题,我想干的事业。”

②聪明的处事技巧

1973年10月,尼克松以全民投票获得60.8%的胜利还不到一年,他的总统生涯就开始收场,他首先解除了阿奇博尔得·考克斯的职务。考克斯是水门事件的特别起诉人,他的9盘录音带被作为法庭证据。新闻界把这件事叫做星期6大屠杀,老百姓则称之为奇耻大辱。议会收到大量信件,要求以超级事件开展调查。12月份,议会司法委员会终于找到一个负责调查的人,他就是52岁的共和党人约翰·多尔,曾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任期担当司法部民权司司长。

多尔搭起了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律师班子。他寻求的是办事彻底、公正、不谋政治利益的律师。希拉里成了这个班子的年轻成员。她能够与这些高水平的律师共事,承担对国家如此重要的任务,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1974年1月,希拉里来到律师班子就职。她是多尔亲自挑选的43名律师中的三名女律师之一。希拉里进入核心圈子,第一个任务是为委员会拟出全部程序规划,这是多尔最关心的一件事,没人知道弹劾问题该怎么办才是对的。可见,弹劾一事艰难之极,希拉里的艰辛自然可想而知。她每天早上8时开始工作,次日凌晨二时才能结束。

希拉里以律师的手法画了一张程序表,显示了其独创性和善于分析的头脑,得到了同事的欣赏和赞扬。他们按任务分组、研究宪法和法律,研究刑事盗窃、防止政府工作者泄密的堵泄人员和酬金问题。希拉里和汉密尔顿还研究了许多美国和英国的弹劾案例,回顾历史上的弹劾及行政特免权。

弹劾委员会的工作终于有了明显的结果。1974年6月下旬,工作人员收集了所有的证据,用两个通宵校对了全部材料,并汇集成一份综合性记录,总共为36大本活页夹。对这些成果的保密规定非常严格,只有多尔和包括希拉里在内的核心成员才能见到这全部内容。国会司法委员会的38名委员,将根据这些证据,决定是否在全体议员出席时向国会建议开始弹劾程序。

1974年7月下旬,国会司法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三份弹劾文件。几天后,白宫公布了6月23日录音带的内容文稿。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宣布辞职。希拉里认为,“尼克松的辞职为总统带来了体面,而且也是我研究和了解社会制度的一次伟大胜利”。

尼克松辞职后,希拉里离开了弹劾小组,接受了新的工作——去法学院当教师。法学院院长怀利·吉尔哈特的学生回忆:“她对我们期望很高,但给予我们的也很多。”

在教师会上,希拉里坚持要求雇用更多的能胜任的妇女从事教学与辅导工作。如果她听到有关种族歧视的传闻,总是要求上级把事情调查个水落石出。希拉里在法学院的另一项任务,是监管两个法律项目:一个是为两所地区监狱里的犯人提供法律帮助,另一个是监督指导学校的法律救援训练班。在她的指导下,3年级学生上法庭处理没有争议的案件。第一年结束时,培训班为300多名当事人提供了服务,其中一半的出庭律师是她教的学生。

在弗耶特维尔的学术界,社交生活与纽墨文没有什么区别,对这里的环境,希拉里越来越适应,她和克林顿是极受欢迎的一对。他们常和朋友们一起去看电影,一块儿聊天和读书,当时的娱乐活动很多,周末,打排球必不可少。只要希拉里和比尔主办晚餐,总会有玩动作字谜的游戏。

③圆滑的竞选参与者

希拉里第一次见到吉米·卡特是在1975年,当时他在阿肯色大学发表演讲,1976年,卡特竞选总统来到阿肯色州,比尔和希拉里为了长远利益,参加了卡特的竞选工作。8月下旬,希拉里去印地安纳波利斯,以地区协调员的身份,帮助州协调员支持卡特竞选,反对在位总统福特连任。

在卡特雇用的竞选班子中,希拉里成了州级机构中的二号人物。人们很快发现,希拉里是个一流的组织者。她建立了一个由92人组成的92县组织机构,协调各镇自愿者的工作。同时,她也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拥护者。

组织像卡特那样的竞选,有许多具体问题要处理。希拉里总是安排得有条不紊,从不模棱两可,说话尤其直言不讳。

自南北战争以来,卡特成为白宫的第一位来自最南方的总统候选人。此时,希拉里手下的工作人员无法就寝,连夜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庆祝卡特的胜利。不久,希拉里带着今后将长久保持联系的新议会之友名单,回到了弗耶特维尔的家。

1977年2月1日,希拉里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罗斯的法律事务所。此时,克林顿当选为阿肯色州检察长还不到一个月。

她在罗斯事务所有时经手家庭案件,有时处理商业诉讼,但也有意向公众利益和刑法领域发展。她渐渐地得到勤奋律师的好名声。威尔逊说:“她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才能,消息灵通,充满激情,几乎具有一个想说服别人的人应有的全部特点。”

克林顿在政治舞台上已有所建树,希拉里却不愿凭丈夫的势力行事,也不肯呆在家里面甘当政治夫人。她无论在业务往来还是私人交往中,仍然使用婚前的姓名。黛安娜·布莱尔说:“这不是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的宣言,而是出于实际的考虑。”希拉里也曾告诉《阿肯色时代》记者:“这是我自己做事的原则,是我的职业生涯同比尔的政治生涯分开的明智做法。”

可是,在1978年克林顿首次竞选州长时,无论希拉里在业务上如何称呼自己,人们还是把她看作候选人的妻子。

希拉里31岁时成为州第一夫人。她既要做好罗斯事务所的事,又要尽州长夫人的职责,真感到难以应付。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阿肯色的公民已经适应了州长夫人的独立自主性。

阿肯色州长的第一夫人、罗斯律师事务所160年历史上第一位女合伙人,这种双重的生活对希拉里来说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希拉里完全承认与其他大多数有拖累的工作妇女相比,她的情况很特殊。在阿肯色的法律界,她被看作是一位斗志旺盛、坦率精明的诉讼律师。这绝非偶然,这是她靠勤奋工作才赢得的声誉。

其实,自1977年加入事务所以来,希拉里完全过着三重生活。她除了从事律师工作和主持州长官邸举办的各种社交礼仪活动外,还有一大串任职:阿肯色州儿童家庭保护基金会的创始人,州政府农村健康顾问委员会主席,法律服务公司主席,以及儿童保护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

希拉里是儿童和穷人利益的一位保护者,她活动的项目虽然不多,但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她经常用卫理公会创始人约翰韦斯利的话激励自己:“只要有可能,就要尽你所能,以一切手段,用一切方法,在一切地方,用一切时间,帮助一切人,做一切好事。”

莫尔认为,希拉里在她丈夫的竞选中总是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对1980年的州长连任竞选,两人都没有明确目标。“比尔容易轻信别人,有时简直是盲目乐观。”希拉里则能起到极好的平衡作用,看出某些计划或生意行不通,她会提醒比尔:“别这么盲目乐观,有些你视为朋友的人并不是你的朋友。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州长的朋友。”结果,比尔·克林顿失去了1980年连任州长的机会。

④希拉里的教育改革主张

1980年,希拉里的事业蒸蒸日上,她到罗斯事务所,主要负责涉及家庭问题的案子,在儿童托管问题上享有盛名。现在。朋友鼓励她建立自己的商务诉讼业务,其中一个案子牵扯到一笔用于购买小石城广播电台的300万美元,希拉里的成功与比尔的夭折反差极大。因为她仍旧使用婚前的名字,成了比尔竞选州长失败的原因之一,希拉里一直说她不想伤害任何人,她保留婚前的名字是由于是职业原因,直到1982年2月17日切尔西两岁的生日,也就是比尔·克林顿宣布再次竞选州长时,她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她将更改姓氏。1982年5月3日,希拉里在选民登记表上填写了“希拉里·罗德海姆·克林顿”。她身着新装,改梳了更显温柔的发型,抛弃了那种不合时俗的外表,以便增强比尔与群众交流的能力。

经过夫妻双方的努力,克林顿一家于1983年又搬回州长官邸。克林顿认为:彻底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比他们做过的任何事都重要。于是成立了新的教育委员会,因为这位主席必须清楚其风险,对产生的后果毫不畏惧,要有熟练的政治技巧,使不同的团体赞成某些并不完全合乎自己胃口的事情。

多年来,阿肯色的教育制度一直受到种族主义者极端主义思想的干扰。为了改革的需要,克林顿夫妇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希拉里同14名委员一起在371所学校区进行政治演讲,解释新标准对遏制“日益增高的平庸潮流”至关重要的原因,事实证明,平庸潮流是全国疾患,同时显示了希拉里是个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也是一个模范的政治代理人。

希拉里和教育委员会用了4个月访问全州,听取家长、学生、老师、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见,与关心提高公民文化程度的人进行讨论,综合人们共识的意见后,他们起草了建议书。他们敦促听众,要像重视体育质量那样关心教育质量。她认为,一所学校如果“允许文盲和半文盲学生毕业,那就是犯了教育欺骗罪”。

她对教育改革的主要建议有:把每班人数限制在20人-25人之间;到1989年-1990年前,每学年授课天数从175天延长至180天;要所有的中学开设外语、数学、化学、物理、艺术和器乐课程;提高毕业要求;给中小学生配备更多的顾问或辅导员;制订一套由州政府管理的最底编班考试制度,分别在3年级、6年级和8年级使用,及格率必须达到85%。他们提出的这些标准,基本上得到了州教育局和州议会的临时联合教育委员会的认可。

除了教育改革标准外,还有一个教师测试计划。许多教师认为,这种要求他们参加考试合格后才能上讲台的做法是侮辱性的,他们无比愤怒,把这称为“政治迫害”。于是,能言善辩的希拉里勇敢地踏上了立法机构的辩论场,目的是软化那些举棋不定的议员们。那年12月,希拉里的教改委员会提交了最终报告,她把其中实施标准称为“阿肯色今后几年可遵循的蓝图”。第二年3月,州教育局通过了这个改革标准,并且宣布从1987年6月开始生效。

在美国设有总统以来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一个州长以上的官员承认,他在长期合作中依靠政治“密友”,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密友”竟是他的妻子。克林顿任命希拉里主管国家最紧迫的卫生保健改革问题,证明她的确是个女强人。

3.独树一帜的女人魅力

希拉里的外表基础非常好,可以说是天赋良资,她适中的身材、整齐的牙齿、健康的皮肤衬托着她那双蓝眼睛中率直的目光和金黄色的头发,她那付耳环正好与鲜艳的红夹克衫与金色的钮扣和黑色毛线套衫相匹配,恰恰相反地透露出那分漫不经心的帅劲儿,这一切使人感到,她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女士。

①夫妻间的处事方法

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活动中,希拉里与克林顿合作男女共演的戏剧,引起了许多人的想像和兴趣,第二次大战以后出生的人,还没有人竞选总统,他们夫妻参政,是变革中真正的组成部分。

希拉里与克林顿这对政治伙伴之间的关系深不可测,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说出相互间的影响,但是,希拉里从来都不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克林顿,希拉里的朋友莫尔认为:“克林顿总是看见事物光明的一面,希拉里则具有能看到相反的那一面的优点。她很善于提醒比尔注意到这一点。”与别人打交道时,特别当她认为那人是她丈夫的敌人时,希拉里总是毫不迟疑地表现自己的观点。

没有竞选的压力,政治生活也会搅得他们家庭生活天翻地覆。小石城的娱乐厅歌女格尼弗·劳乐斯声称,她同比尔有着长达12年的婚外情,但是,当时了解克林顿的朋友和助手们则说,他们根本没有看到州长有任何婚外消遣活动。在1992年接受《60分钟》节目采访时,克林顿承认此事,“给我的婚姻带来了痛苦”。尽管克林顿从未解释清楚,也没有明确说过有传闻中的那类艳事,他的话却似乎做出了肯定的暗示。

对于克林顿的婚外情流言,希拉里处理得很好。她十分相信自己的丈夫。希拉里对婚姻问题也没有掉以轻心。她说:“我知道,有很长时间,婚姻的概念对我来说不像上一代妇女那样,因为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同我正形成的个性或新的自我合拍。”她和比尔相互帮助,相亲相爱,共同经历过许多事情,一起成熟起来。即使这样,婚姻也并不容易。这是一件你必须全身心投入的事情。

新闻界把克林顿婚外情的丑闻披露后,希拉里在整个“情妇事件”中表现出了她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超级市场小报《星海》报道了娱乐厅歌手格尼弗劳尔斯的故事,主要的新闻媒介就此大做文章。这时,克林顿阵营中的许多人准备撒手不干了。与此同时,希拉里参加了一次电话会议,向竞选班子介绍了这场闹剧始末。在后来的几个晚上,克林顿夫妇观看了电视节目《60分钟》。有些观众看后说:“克林顿夫妇已经达成某种理解,并就生活在一起的的问题做出了安排。”这时克林顿则郑重声明:“你看到的两个人是彼此相爱的一对,这并不是什么安排,也不是什么理解,这是婚姻,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希拉里补充说:“我坐在丈夫身边,是因为我爱他,尊敬他,并为他的经历以及我们共同有过的经历感到自豪。”在关键时刻,希拉里的话显示了一种精神与感情上的力量和许诺。希拉里后来说,她曾感到这种事“使人难过,因为他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说的事不确切……当别人造你的谣时,你总会感到愤怒,但只是愤怒是没有用的,这消耗你过多的精力。你只好每天都尽最大努力去使人们有机会了解你,并且去反驳那引起关于你的传闻,这就是你能做的一切。”

②赢得人心的诀窍

希拉里从弹劾尼克松总统的事件中认识到,富有才能,精力充沛、办事精干,辛勤努力的妇女总是层出不穷的,像50年代她那当秘书的母亲和比尔当护士的母亲,还有小学教师、售货员、图书馆管理员、女服务员等等,她们多年来都肩负着妇女的职责,很少考虑自己的专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她们想得更多的是在男人们一统天下的世界里,维持自己和家庭生活的基本需要,然而近20年来,在制定影响人们的生活的公共改革时,在传统地被男人占据的行业中,妇女工作的人数才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在几个月的竞选活动中,站出来支持克林顿的妇女们,有同龄人、母辈人还有女儿和她的朋友们,她们高举着关于生活方面的标语,说明她们有着共同的意愿,有一张标语特别让她感动,上面写着:“待在家里的母亲们支持希拉里,我们也在工作”。这已说明希拉里的生活原则是对的。希拉里认为,妇女们应当认为自己及家人是正确的,永远这样去做,希望每一个妇女都这样去做,选择她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希拉里乐于接受挑战,她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能策略地达到目标,希拉里说:“我坚决地主张把注意力集中到妇女和儿童的保健问题上。因为,有了完善的保护孕妇和幼儿的保健制度就可以在短期内节约用款。因此,保健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将着手去干的工作之一。”

在上大学时,希拉里同大家一起讨论性自由的权力,参加了一些妇女积极分子的活动。对于姑娘们来说,上大学自然是个良好的机会。希拉里认为,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能做,性别不应限制一个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她就是怀着这种信念上学的。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希拉里开始竞选学生会主席,而且获得了成功。学院里开展的人权运动为女权运动播下了种子。她们鼓励女学生变得更聪明,去实践女权主义,但步入社会后,她才发现并非人人都更聪明的去争取这些。

希拉里和伊丽莎白·奧林堡是阿肯色大学那年仅有的两名女法律教授,她们同其他女教员一起组成一个特殊的兴趣小组,专门处理妇女案件。希拉里处理的第一个刑事案,就是一个涉及强奸的案子。由于她进攻型的辩护,当事人取得了一份能接受的辩护协议,为妇女案件的项目赢得了声誉。

希拉里是一个擅长于从事儿童案件的律师,而且有着很高的声望。她与国会的律师贝里尔·安东尼合作,成功地作了一个两岁半男孩的寄养父母辩护。这个案子涉及到本州领养制度如何无效这点上,富有戏剧性,对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希拉里总是设法保持平衡。她继续进行有关儿童年问题的写作,将1974年的论文修改后提供给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出版了论文集。

孩子的拖累,对希拉里来说,并不像其他大多数家庭受拖累的工作妇女,她的情况既特殊又幸运。因为,她有当官的丈夫,有为州长提供的官邸,以及厨师、管家、花匠和保安人员,还有一家颇有声望的律师事务所。

像绝大多数妇女一样,希拉里全力应付着婚姻、母亲、事业等责任。她总是井井有条,使事业同家庭生活相适应。在1992年接受采访时,她对玛凡安·伯罗斯说:“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女儿和丈夫,特别是女儿,因为我认为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希拉里虽然一直是个女权主义者,但在比尔成为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一转折关头,她发现自己与传统的政治夫人之间的共同点要比她过去相信的还多。当丈夫要求她再一次贡献出她的聪明才智时,希拉里认为优先考虑的自然是妇女。

希拉里和克林顿在日常的谈吐中尽量避免使用过激言辞,但她的确是一个女权运动者。她在一篇文章中讲:“在是否做母亲、流产、送孩子入学、整容手术、治疗性病等问题上,父母做出何种决定对于孩子的前途有重要影响。在做出这些问题的决定时,不应该是父母亲一人说了算。”这些对妇女儿童问题的观点集中反映了希拉里最独到的见解。

总而言之,希拉里对妇女和儿童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她的法律活动上。她为无人照管儿童和贫困儿童收容所与诊所的开业仪式剪彩;她还担任了新世界基金会的主席,这是个为人权和其它自由事业提供基金的组织,该基金会曾帮助玛丽安·埃德尔曼开创了儿童保护基金会组织,希拉里担任了这一自由团体的主席。

③事业型的女实干家

1989年夏矢,希拉里和克林顿出席了布什总统召集的“教育最高级会议”。午餐时,希拉里告诉布什,美国的婴儿死亡率在世界上大约排在第19位。布什坚持说美国的保健制度令全世界羡慕。希拉里述说事实并非如此,于是背出了一串数字。两天后,布什交给克林顿一张纸条,确认美国婴儿死亡在世界的确排在第19位,是西方工业国家中最差的一个。布什在纸条下面潦草的写到“希拉里,在数字问题上我是错的,你对了”。

希拉里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她提醒那些年轻的听众,冷战已经结束,少数民族与妇女之间求得公正的平衡,懂得“你愿意支持什么和反对什么”。如果人们“并不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家庭负责”,那么仅仅促进公共利益相互提供某些权利的机会是不够的。

克林顿连连失误时,希拉里作为头脑冷静、有理智、眼光远大的改革先锋却风头出尽。她的支持者,不论男女,都认为她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妇女榜样,是他们正在变化的社会地位的象征,也是变革的原动力。她是这一代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正好在人民需要她的历史时刻出现。正如事态的发展所显示的那样,她不仅是变革的受益者,而且是变革的先驱。

可是,妇女们更加焦虑:希拉里怎样才能避免在第一夫人职务的琐事上浪费她很大的天禀、才能和经验。她说:“我希望每一个妇女,以及有一天在此地位上的男人们,将有自由去做他们想做的人。如果有人选择发挥以维持家庭和支持在职在位的人为中心的传统职业,我们也应该尊重。如果是选择一种更加积极的公共职业,那么我应该对此感到高兴。”

作为女人,希拉里也有感到为难的问题。她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所负担的各种不同的职责保持恰当的平衡。我对承担社交和主妇的责任是很自觉的,我确实喜欢做这些事。我喜欢让人们聚在一起,招待他们,因为同他们作伴令我愉快,但是,我还需要做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例如这个不属于公认的第一夫人职责范围的医疗保健问题。”在入主白宫后的前3个月里,希拉里的医疗保健计划已经在9个州的许多次研讨会上讨论过,她还到国会出席了50次以上的会议,对她来说,这些仅仅是第一夫人的开始。她认为,现在对上班工作的母亲们没有严格的规定:“如果我们对母亲们给予更多的支持,如果一个家庭为了维持中产阶级的水平必须得有两个人同时工作,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家庭破裂,以致单身母亲们成了家庭经济的惟一来源,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妇女能够留在家里整天照顾他们的孩子。她们应该为孩子能够得到很多的照顾和关心负起全部责任。我们不必做很多工作来支持妇女们做这种选择。”

希拉里希望所有的妇女,而不是个别总统的配偶,都有机会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生活也是随着时间而起变化的。我们愿意花时间来抚养孩子,或者从事一种职业,或者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有不同的机会。我们应该抛弃任何陈腐的观念,为我们的选择而庆幸。”

4.成功女人几种必备素质

从上面所述希拉里的成功,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几条:

①成功的女人有梦

她们有非常明确的目的、肯定的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轻易被外人的看法动摇。她们意志坚强,对事情有主见。正因为她们决心坚定,最后才有丰收。这种人是标准的“虽千万人吾往矣”。

②成功的女人具备专门知识与才能

她们具备成功所需要的才华和本领,而且充满自信。

她们吸取成功必备知识,当她们发现自己欠缺必要的资讯、知识或专业技能时,会找有这些本领的人求助。

③成功女人开朗乐观

她们个性开朗,周遭的人皆乐于提供协助与支持,为她们打气。她们永远走在前面。

④成功的女人勇于做决定

她们只针对重点思考,参酌相关事实,在适当的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而且绝不拖延,立刻就做!

⑤成功的女人专心

她们专注于自己的重要目标,不左顾右盼,不拖泥带水。她们做的是举足轻重的事,而且绝不拖到最后关头草草了事。她们不是瞎忙,而是忙得有价值。

⑥成功的女人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她们不找借口,不怪别人,不发牢骚,不吐苦水。成功的女人勇于认错,要是犯了错,就勇敢的承认,动手改进,继续往下做。不要找理由解释,否则只是浪费时间、精力、金钱和其他的宝贵资源。

⑦成功的女人处世有方法

她们会把自己的才华、精力、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她们一心努力,是为了做好必须做的工作,而不是只做她们喜欢做的事,或只交往喜欢的人。她们愿意不计心力,投注全付精神,让周围的人喜欢与自己打交道,与己方便使自己完成任务。

爱莎多娜·邓肯是美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现代舞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感情丰富、性格复杂的女性。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她的一言一行就备受世人的关注。有人给予她极高的赞誉,也有人对她恶意辱骂。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位舞蹈女神的女儿,她那独创的舞蹈艺术和极富浪漫传奇色彩的生涯,打动了千千万万人们的心灵,引起一代又一代人浓厚的兴趣。

那一年夏天,纽约著名的戏院经理奧古斯汀·戴利率团前来芝加哥,邓肯于是鼓起勇气前去拜访他。经过一番周折,邓肯终于站到了以审美闻名于世的经理面前。这时,平时积累下来的思想片断,突然在邓肯脑海中喷涌而出。在这里,少女时代的邓肯第一次公开发表了她的艺术宣言:

“戴利先生,我到这里来,是要向您表达一个重要的见解——我的观点在全美国恐怕只有您一人能理解。我发现了真正的舞蹈艺术,这种舞蹈艺术已失传了两千年。您是一位趣味高雅的舞台艺术家,但是你的舞台上却没有使古希腊悲剧具有崇高感的歌舞,现在我就将这歌舞奉献于您的面前。舞台上如没有这种歌舞,好似人之有头无足,没有灵魂。我这种思想,将改变时代的艺术潮流。我为什么产生了这种思想呢?在太平洋之滨,在树叶招展的内华达山脉的松林之间,我依稀看见我理想中少年美利坚的形象,在落基山之巅起舞。惠特曼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我所发现的舞蹈足以配得上惠特曼的诗——从本质上说,我是惠特曼精神上的女儿。我要为美利坚的儿女创造一种全新的舞蹈,以表现美利坚的精神。”

少女邓肯就这样,开始了她辉煌的艺术生涯。

5.天生丽质小才女

在很小的时候起,邓肯就表现出非同凡俗的表演才能和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还在摇篮时代,每逢听到音乐,她便欣然舞动起来,逗引行人驻足观看。她只有五岁时,母亲就虚报年龄把她送进了小学。在学校里,她很早就显露出独立思考的才能和敢于反抗流俗的性格。有一次学校里举行圣诞节庆典,女老师照例给孩子们分糖果,也照例给孩子们讲圣延老人的故事。邓肯当即站起来,很严肃地说:“老师,我听妈妈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是假想出来的!”

“什么,你敢说这种话!”老师对这个大逆不道的小女孩非常恼怒,“你知不知道,只有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才会得到糖果?”

“那就不要你的糖果!”邓肯理直气壮地回答并大声地对全班同学发表她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演说:“我不相信谎言,我母亲告诉我,穷人家中是没有圣诞老人的,只有那些有钱人的母亲才能假装圣诞老人给孩子送东西。”

女教师气恼之极,强令邓肯站在墙角边。但倔强的邓肯仍不肯屈服。她从墙角边不停地回过头来喊道:“没有圣诞老人!就是没有圣诞老人”邓肯虽然没有吃到糖果,但她感受到了坚持讲真话的快乐。

邓肯对学校教育没有留下任何印象,那时候学校教育十分糟糕。老题热衷于学生死记硬背,具有某一方面优异禀赋的孩子往往遭到老师的指责,大家熟知的与邓肯同时代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也被老师指责为愚不可教。好在他的母亲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并非如此,并亲自给孩子授课,才使这位大发明家受到应有的基础教育。

邓肯也有一位能够体察她才华的母亲,她的母亲受过较好的教育,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教师。每天晚上不仅给邓肯上音乐课,而且给儿女们诵读讲解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所以,学校留给小爱莎多娜的印象,真像是专制君主的王国。她每天总是盼着早点放学回家,听母亲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彭斯的诗歌。在这样的环境中,邓肯不仅深受艺术大师的名作的熏陶,而且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了自由奔放、富于创造的艺术特质。尽管饥肠辘辘,但母亲给孩子们提供了充裕的精神食粮,每当舒伯特、贝多芬的音乐在那间空荡荡的屋子中响起时,他们便都将饥饿抛到了九霄云外。有一次,学校开庆祝会,邓肯被推选出来表演节目。她用母亲那里学来的极富感染力的音调,朗诵了著名诗人威廉·李特尔的《安东尼致克莉奥佩特拉》的片断,这是与莎士比亚的那首流传千古的长诗的同题作品,表现的是古罗马独裁者恺撒的继承者安东尼倾恋美艳绝伦的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而终于丧身失国的野心加爱情加阴谋的悲剧,埃及女王临死前哀叹:

“我要死了,埃及啊,我要死了!

我的红艳的生命之潮,就要退落了!”

听众们对于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女孩能够朗诵如此深奥复杂的诗句——犹如中国的小孩朗诵屈原的《离骚》——深感惊奇,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人预言,这个孩子的艺术才能不可限量,将来一定是艺苑的一颗明星。

①大自然的启迪

但是,由于家庭贫穷,邓肯没有能够进入大都市的名牌艺术学府学习,没有名师指教,更没有可能远涉重洋去欧洲深造。除了母亲的辅导外,她只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接受自然灵感的启迪,一任她的天赋自由发展。她生于海滨,热爱蔚蓝色的广阔无垠的大海,看到大海上奔腾起伏的波涛,便情不自禁地随之手舞足蹈。她常常独自跑进树林,奔上海滩去尽情起舞。“时我觉得鞋子和衣服都妨碍了我,那沉甸甸的鞋子宛如脚镣,衣服简直就是我的监狱。”后来她回忆道,“于是我甩掉这些东西,几乎是赤身裸体地在海边起舞,四周寂静无人,大海和所有的景物似乎都在与我共舞。”在圣弗兰西斯科的海滩上,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宛如大海的精灵,应和着太平洋的波涛的韵律和海风吹奏出来的音乐,纵情起舞。海浪轻吻着加利福尼亚的海岸,白色的浪花溅落在小女孩的童稚的身体上,使她感觉到这种自由奔放的舞蹈的无限快意,渐渐地,她的舞姿愈来愈轻盈,她的身体也仿佛变成了一朵轻云,向上升腾,这时,她的灵魂似乎生出了翅膀,飞升到天空,从高处俯视这世界,从海水中诞生的美神阿芙特德来到她身边,带着她在空中遨游,携着她在海面上行走,她的耳边是八音齐奏的天籁,眼前是五彩斑斓的美景——海滩上的这种自由舞蹈所产生的快乐感觉,给邓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对于她的坚持师法自然、崇尚自由、反对矫揉造作、反对形式主义的艺术主张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母亲对邓肯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艺术方面,她的母亲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子,非常迷恋音乐,每每在钢琴旁一弹就是好几个小时。她弹奏时常常沉醉于音乐之中,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但是,尽管母亲有极好的天赋,却被当时弥漫于美国的清教思想所压抑,没有施展出她的才华。

邓肯的母亲在内心深处对清教主义素来极端厌恶,因此,她对邓肯的艺术才能不但不予压抑,而且尽其所能地培养和发展女儿的禀赋,所以,邓肯才得以自由地在艺术王国中探索和发展,以至后来在舞蹈上作出革命性的贡献。

②做事的诀窍

邓肯是一个发育很早的女孩。10岁时,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花颜玉容。她把黑亮的长发梳成一个高高的发髻,盘在头顶,装扮成青春少女的样子,自称已有16岁。人们看到她的身材打扮,也都相信她的说法。辍学后,在姐姐伊丽沙白的帮助下,正式开办了一届舞蹈培训班。那时候她已经小有名气,旧金山许多富人的孩子纷纷请她做舞蹈教师。附近的人家把孩子送来,远处的则请邓肯到家中去教。她虽然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小老师,但实际上却比他的学生大不了多少,所以每当她到那些富人家去,看见与她同龄的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没有丝毫的自我生活能力,凡事得依靠父母、保姆,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就不由得对那些孩子心生怜悯之情。与他们比起来,邓肯虽然十分贫穷,但从人生体验、生活阅历、自立自足的能力方面来看,则要比他们富足千百倍。

邓肯那时教授的舞蹈,虽然未形成系统,但已经与传统的舞蹈样式完全不同。小时候在海滩边自由奔放的舞蹈片断,逐渐变得丰富,变得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她常选取诗人的名诗中的意象,以创造性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她善于启发孩子们的想象,让她们随着想象跳舞。一天晚上,邓肯选取著名诗人朗费罗的一首诗《我射一支箭到空中》,在母亲的伴奏下,正在设计动作时,邻近的一位曾在维也纳住过多年的老太太来拜访她的母亲。老太太看了小邓肯的舞蹈,大为惊奇,她感觉到这个姑娘的身上肯定有某种不同凡响的特质,仿佛与她非常崇拜的名演员芳妮·爱斯娜十分相似。这位老太太激动地说:“你是一个天才,你会成为爱斯娜第二。”老太太劝邓肯的母亲不要耽误了这个孩子的前程,不能白白浪费她的才华,听任她跳这种随心所欲的舞蹈。所以,在她的坚持下,邓肯去旧金山一位著名的舞蹈老师那里学艺。那位老师让邓肯用脚尖站立,而邓肯却大不以为然。老师认为多年以来人们一直都在用脚尖跳舞,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模式,后来者必须遵守,而邓肯则认为这是有悖于自然的动作,只能算是一种呆笨的柔软体操,丝毫谈不上什么美,所以这位老师的课程,邓肯只去了三次,后来再也没有去过。

邓肯的勇敢精神,不仅体现在艺术的求新上,而且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家中无钱购买食品时,其他人愁眉苦脸,只有邓肯自告奋勇地跑出去,鼓动巧舌动员屠夫和面包师再赊一点,她的办法常常见效。她常常空手出来,满载而归,如同带着战利品一样,一路跳着舞回家。她说:“我觉得这对于我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因为我学会了怎样制服粗野的屠夫,使我后来对付那些专横的经理先生们得心应手。”邓肯四兄妹都受母亲的影响,醉心于艺术,而对于物质的东西有一种超然鄙视之心。在生活窘困的时候,邓肯太太尽管有时不免自嘲,在一个信奉物质价值至上的国度里,为什么她的孩子们偏偏都如此热心艺术而轻视物质利益,但爱莎多娜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无畏的精神也给她惊喜和安慰。有一次,邓肯太太做了几件绒织品,零售店却不肯接受,她正对着绒织品发愁时,小爱莎多娜却提起篮子,把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一双手套戴在手上,挨家挨户地叫卖,推销竟然很顺利,所有的东西一销而空,而且所得的钱比零售店开的价钱高出一倍,这使得全家人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1882年,邓肯11岁时,全家一度迁至离旧金山不远的奧克兰市。奧克兰位于圣弗兰西斯港湾内,与旧金山、伯克利形成犄角之势。市内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尽管离住地很远,但邓肯还是经常去那里看书。她之所以迷恋那个图书馆,一方面是喜欢看书,另一方面是那个图书馆的主任对她非常好。主任名叫柯柏丽,是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邓肯非常喜欢柯柏丽亲切的眼神,她感觉到柯柏丽的眼神中似乎倾注了某种特殊的感情。后来她才了解到,原来她的父亲与这位女诗人曾经有过一段浪漫的恋情。柯柏丽鼓励邓肯多读书,并且给她推荐了不少文学名著。那段日子是邓肯终身难忘的季节。她痴迷地一头扎进大师们创造的文学世界,读完了狄更斯、萨克雷、莎士比亚的主要著作,她用白天的时间搜来蜡烛照明,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不知东方之即白。那时,她有生以来燃起了文学创作的欲望,为此她一个人独自创办了一份报纸,所有的言论、新闻、小说全出自她一人之手。

③成功的悟性

深冬时节,邓肯表演舞蹈的机会少了,为了生计,她参加了一个戏剧表演班子。那天晚上,邓肯赤脚穿着拖鞋,身披一件薄如蝉翼的轻纱,少女的身段和曲线玲珑剔透。她首先挑了一曲《纳西索斯》,把那个狂热地爱上了自己的美少年,凝视着水中自己的影子,自恋以至自毁的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是一曲《奧菲利亚》,表现的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哈姆莱特》中的女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恋人奧菲利亚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导致精神崩溃的悲剧命运。邓肯轻轻地扭动腰肢,双手时而探天,时而扭结在胸前,观众们的情绪都被她的表演所深深地打动,满座为之动容。

在这次表演中,邓肯的母亲为她伴奏,长姊伊丽莎白朗诵了一首诗,雷蒙德则发表了一篇关于舞蹈艺术之于人类精神影响的演说。他们这一场“家庭表演团”的演出非常成功,英国绅士和贵妇的艺术品味也在这一晚的演出中使邓肯大喜过望。即使是这样的即兴私人表演,邓肯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短短的舞蹈片断中,邓肯选取了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和悲剧命运的场面,并用抽象的人体动作语言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一点,显示了邓肯的舞蹈天才和作为一般的舞蹈艺人之间的分别。

这一晚的成功,使得伦敦上流社会的贵妇们纷纷向邓肯敞开大门,甚至英王也观赏了邓肯的舞蹈。有些慈善机构看见邓肯有如此名望,也向她伸出募捐的手。但是,邓肯的生活仍然很艰难。邓肯只得强作欢颜,反而更加拼命节省吃的支出,以便置几件像样的行头,作为演出之用。

在这样的环境中,邓肯过了一年。她没有可以交流思想的朋友,没有展露才华的机会。就像许多伟大艺术家在成功之前,往往要遭受百般折磨和痛苦一样,邓肯也在这种困顿的生活中磨炼她的意志和心性。他们租的房子空荡无物,全家只好睡在地板上。为了减轻负担,白天他们把房子租给别人教音乐、演讲之用,他们则只好出门散步。从戴利先生那里辞职后,这两间房子又成了邓肯排演舞蹈的艺术室。这段时间,邓肯迷上了纽约著名音乐家雷文的作品,她常常在家中配着雷文的几首名作编舞。一天,邓肯正在练习,从门外突然冲进来一位狂躁暴怒的年轻人,这正是雷文本人。他发狂似地冲邓肯叫喊:“我的音乐不是用来配舞的!不许你用我的音乐跳舞!”

邓肯沉着地请雷文坐下。她说:“我用你的音乐跳一个舞给你看吧。如果你不喜欢,我发誓以后再不跳了。”

结果,雷文欣喜地发现,自己要表达的内涵被邓肯在舞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雷文简直是狂喜地同邓肯结下了友谊。

④生存的法則

1889年夏天,已返回旧金山老家的邓肯决计离开加利福尼亚去闯世界。正巧有一支流动剧团来旧金山演出,邓肯于是和母亲一道去拜会剧团经理,请求随团演出。试演的那天,邓肯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衫,母亲为她伴奏,在光滑的大舞台上,邓肯跳了一曲门得尔松的《无词曲》。经理沉默地看完表演,然后对邓肯的母亲说:“这种东西在戏院里没有观众,在教堂里恐怕比较合适,你还是带着这位小姑娘回去吧。”

然而邓肯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她深信她的舞蹈一定会被美国观众所接受,所以她经过和全家商量,决定将姐姐和两个哥哥留在旧金山,她和母亲先行前往芝加哥。

芝加哥是邓肯离开加利福尼亚迈向世界的第一站,然而,芝加哥可是个居大不易的地方。来到这个位于密执安湖畔的世界特大都市后,邓肯吃了不少的苦头。除了气候炎热难以适应外,她和母亲所带的盘缠也只有25美元外加外祖母的一件旧中国首饰,而且找工作也不顺利,邓肯拜见了一个职业介绍所,柜台上的女人问她:“你会做什么事?”邓肯说:“我什么都会。”但那女人鄙夷地看她一眼,冷漠地说:“我看你什么都不会!”

在万般无奈之下,邓肯忽然想起了共济会。这是一个在十九世纪十分盛行的宗教派别,其教义中含有许多乌托邦的神秘成分。有一天,邓肯找到了一位共济会经理,这位经理歪戴着帽子,口里叼一根雪茄,懒洋洋地看着邓肯跳门德尔松的《春之曲》。一曲终了,经理毫无表情地说:“姿式还不错,但没有刺激性,你得改穿荷叶裙,甩大腿。”邓肯心里虽然十分不愿,但想到母亲已经饿得发昏,只好把经理的要求答应下来。

这是芝加哥炎热的夏季,邓肯又饿又热,简直已经支撑不住了。那哪里去弄种那种露大腿的荷叶裙呢?她在街上盲目游荡,最后走进一家菲尔德分店。这位分店的经理是个年轻人,很爽快的答应给她赊销荷叶裙料子……多年后邓肯才知道,这位年轻的经理原来是美国的巨富戈登·赛佛利基。虽然母亲饿得头昏头眼花,但她仍在灯下做了一个通宵,天明时分荷叶裙做好了。邓肯卖力地甩动大腿,甩得经理欢心,当场预支给她50元。

邓肯的踢腿舞很成功,但她自己对这种媚俗舞蹈十分厌恶,所以一星期后,邓肯拒绝了经理续约的请求,也放弃了一次巡回表演。邓肯想到了曾请她跳舞的那些阔太太们,她想,她们腰缠万贯,应该不吝于赐给一点旅费。她首先去找住在59街的一位富有的太太,这位太太住在皇宫般的房子里,却对邓肯的苦诉无动于衷。最后,她为邓肯签了一张支票,但邓肯后来一看却只有50元!邓肯接着又去拜访一位百万富妪,但这位富妪的态度更是冷淡。邓肯苦苦地请求她对一个追求艺术的年轻人伸出援助之手,她说:

“将来我名扬天下的时候,我要赞扬你对于美国艺术所做的贡献。”但是,一个稚气未消的女孩,一个默默无闻的艺人的空头许诺,尽管十分美好,但对于这位老太太却毫无触动,她最后也只是签了一张50元的支票。

纽约的阔太太们在邓肯的资助上采取的吝啬态度,达到了惊人的一致,以致邓肯访遍了她所认识的富太太,才凑到了300元。正当邓肯为筹旅费四处奔波时,雷蒙德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在一个港口找到了一艘运牛船,船主被雷蒙德的苦诉所打动,同意把他们带到伦敦。就这样,未来的一代舞台皇后——邓肯,乘搭一艘满载牛的货船,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程。

6.品味名家

1900年春天,23岁的邓肯踏上了欧洲大陆的土地,这时她离开故乡已经10年了,在颠沛飘泊中,她的艺术观和世界观开始形成,她所创造的崭新的舞蹈艺术日益成熟,逐步获得世人的首肯和欢迎。到达巴黎的那一天,邓肯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氛之中。这个城市的建筑,雕塑、街景、街市的人流,都给邓肯以强烈的新奇之感,这些景象仿佛早已存在记忆之中,现在亲临其境,倍觉亲切,邓肯最喜欢的去处,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她经常长时间的停留在某一作品前观仰体会,她们痴迷的样子以致引起了管理人员的疑心,邓肯穿的是一袭白衣,戴着自由女神帽,雷蒙德戴一顶大黑帽,很鲜明地体现出美国人的精神。雷蒙德整日临摩希腊的艺术品,后来,这些临摩品和早些时候为邓肯裸体跳舞的速写合在一起付印,不过,人们把两者误以为邓肯是对古希腊艺术品的摩写——邓肯曾在其自传中提起这件事。

这年春天,邓肯特别开心。她白日里在艺术的圣殿里留连忘返,晚餐有红酒、芹菜,虽然住在一家印刷厂的楼上,半夜里常觉整幢楼在震动,但她仍然安于此处,并提议要把这震动视作大海的波涛,而他们则是在大海上航行。

邓肯在伦敦的好友哈尔有一天突然到巴黎来了,他是来参观巴黎博览会的。这期间,邓肯和哈尔游遍了巴黎近郊的森林,在大森林深处,邓肯仿佛是一位林中女仙,不禁翩翩起舞,哈尔则在旁速写出这别致的一景。博览会上,日本艺术家雅迦的舞蹈和伟大雕塑家罗丹的艺廊给了她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从罗丹的创作中,邓肯领悟了与舞蹈艺术相通的东西。世上但凡富于创作新精神的艺术,从本质上都是相通的,邓肯的舞蹈,与贝多芬的音乐、陀思妥耶夫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惠特曼的诗歌,都是伟大的叛逆者、创造者的精神产品,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才使得人类的精神境界、艺术表现不断向前迈进。

①探索的艰辛

展览会结束后,哈尔返回伦敦前,把邓肯介绍给他的侄子罗弗拉,罗弗拉又把邓肯介绍给他的两位好朋友,一位是雕塑家布尼,一位是青年作家博尼埃。

博尼埃是一位身材矮胖、眼睛很小的青年,虽然其貌不扬,但却很有才气,他对邓肯的舞蹈十分迷恋,也十分倾慕她的美貌。他几乎每天都要来陪伴邓肯,给她介绍法国最好的文学。他的声音极富感染力,当他谈起莫里哀、福楼拜等名家名作时,他便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面容极富神采。他不断地向邓肯讲述他的构思,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写出一部名垂史册的著作,他要藉着他的作品让他的思想传遍世界。

博尼埃和邓肯的恋爱进行了一年多,但这种恋爱是柏拉图式的。邓肯每每揽镜自照,看到自己如花美貌,窈窕的身材,竟不能使博尼埃动心。有一天晚上,当邓肯一人在家时,她刻意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性感的样子,她只穿了件轻纱般的舞衣,头戴玫瑰花冠,转身之间,她那胴体清晰可见。当博尼埃如约前来时,他并没有动情,只是感到有些惊奇。邓肯为他倒了杯酒,然后在他身边翩翩起舞,舞衣轻轻的拂在他的脸上,纤细的腰肢闪现在他的眼前,少女的一腔柔情洋溢在轻盈舞步中,但十分奇怪的是,这位法国青年对此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最后,他竟然提前离开了,丢下邓肯一个人伤心地痛哭了一场。

为了报复博尼埃的冷淡,邓肯故意移情于另一位男友布尼,这是一位身材高大、面貌英俊的青年,他对于拥抱接吻的急切正与博尼埃相反。有一次,他请邓肯吃饭后,把她带到一家旅店。他热烈地吻着她,轻轻地解开了她的衣裳,爱抚她的全身。邓肯沉醉在他的怀抱中,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沐浴在快乐之中,她等待着生命的一种新的体验,虽然有一些恐惧,但是她决定勇敢地接受。然而,布尼却突然停顿下来,跪在床边,仿佛忏悔的说:“啊,您怎么不早告诉我您还是一位处女呢?不,不,你是纯洁的天使,我这是犯罪了!你快穿上衣服!”

说完,他转身逃也似地离开了——这就是邓肯早期恋爱的过程。除了在爱情的追求方面邓肯表现出了热情之外,在这段时间里,邓肯对舞蹈艺术的探求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如果说在此之前,她对舞蹈仅仅是一种爱好的话,那么现在她开始自觉地把舞蹈作为一种表现她的精神、思想、情绪、感情的艺术方式。与其说她从此进入了舞蹈艺术的殿堂,不如说舞蹈艺术女神从她身上找到了最恰当的表现者。

在邓肯看来,传统的芭蕾舞使用的是一种程式化的舞蹈语言,是一种机械的舞蹈动作,而人类的情感、思想、感觉、精神非常复杂,用这些机械的舞蹈语言无法充分表达,因此,应该创造一种全新的舞蹈语言,这种舞蹈语言追寻的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源泉,这种精神源泉流入人体的各个渠道,使人体洋溢出精神的光辉,因此,舞蹈应该是展现人的灵魂的艺术。

这段时间是邓肯在舞蹈艺术探索之路上的飞跃期,从她小时候在旧金山的海滨自由自在地跳舞时就开始的艺术积淀,这期间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如同蚕的破蛹而出,邓肯也经历了一次艺术上的蜕变。她说:“当我学会了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到这个独一无二的中心上,就感觉到以后在听音乐的时候,音乐的光芒和颤动涌入内心这个独一无二的源泉。”

②成功的喜悦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遇,邓肯说不定还会在巴黎呆下去。有一次另一位来自美国的女舞蹈家伊·芙勒看到了邓肯的表演,满腔热情地邀请邓肯同她一同去柏林演出。伊·芙勒是一位杰出的舞蹈家,而且当时还经理着日本著名的舞蹈家贞八重子的演出。邓肯对贞八重子倾慕已久,也喜欢和芙勒、贞八重子等艺术家一起同台演出。和芙勒的舞剧团先后在莱比锡、慕尼黑作巡回演出。经过邓肯请美国大使馆出面帮助,剧团还前去维也纳献艺。

维也纳是一个不平凡的都市,对于邓肯的的艺术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里,邓肯一如既往地在小剧院里进行表演,来看表演的都是艺术圈子中的名流。在观众的席位上,一个来自匈牙利的剧院经理静静地欣赏邓肯的舞蹈,也许是十分偶然,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他使邓肯向她的艺术生涯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一曲终了,这位匈牙利人来拜会邓肯,向她提出了一个请邓肯到匈牙利去演出的计划。并且约请她在他的剧场一连演出30个晚上,他可以保证她可以在匈牙利成就她的艺术梦想——他就是邓肯的第一个经纪人、使邓肯名扬于世的匈牙利人亚历山大·格罗斯。

这是1904年的春天,邓肯来到匈牙利。4月的布达佩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空气中飘浮着紫丁香的清香,回荡着鸟儿的啼啭。街头偶尔可见吉普赛人在跳舞,他们弹奏的吉普赛音乐使邓肯感到特别的新奇,听到这样的音乐,邓肯仿佛感到某种束缚着她的东西正在慢慢地离散她而去,就像河面上的冰块到春天渐渐的融化,甚至她还隐约听见了冰块的碎裂声。

在布达佩斯的演出正如格罗斯所预料的那样,邓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终了时,邓肯让乐队演奏《蓝色的多瑙河》,她随着这富有魔力的乐曲,想象着多瑙河在蓝色的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美景,像一个神话中的蓝色的精灵一样,在舞台上变幻出无穷的姿态,剧场沸腾了,观众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邓肯一遍又一遍的跳舞,观众们的情绪达到了最高点。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是情感膨胀的季节。就在布达佩斯的春天里,邓肯的体内开始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和渴求在潜滋暗长——恋爱的季节来到了。那是一天下午,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邓肯同一位在剧场扮演罗密欧的演员坐在一起。这位“罗密欧”长得十分英俊,身材高大,可以作为米开朗基罗的模特。他们俩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爱河。一天晚上,他们演出结束后,在一起兴奋的谈起在剧中的感受,“罗密欧”激动地告诉邓肯,正是出于对爱莎多娜的爱,才使他深入到了莎士比亚的这部悲剧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领略到角色灵魂深处的感情,他的演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一切都得益于邓肯他身上的所激发的狂热爱情。邓肯则静静地听他倾诉,内心也翻腾起难以抑制的感情波澜,到最后,她发现“罗密欧”也燃起了炽烈的感情火焰,痛苦得难以自持。在惊恐不安和甜蜜欢喜的矛盾心情中,邓肯被她的罗密欧的火焰溶化了。布达佩斯的充满激情的一夜过去了,次日天刚亮,他们就雇了一辆马车,驱车前往乡下,租了一间农舍,伴随着眼泪和热吻又度过了浪漫的乡间一日。演出合同完成后的次日,邓肯和“罗密欧”与家人不辞而别,再次跑到乡下,并在那里一连过了好几天,邓肯后来回忆说:“我们第一次尝到了整夜互相厮搂着的欢乐。清晨醒来的时候,发现我的头发和他的黑色芬芳的鬈发缠绕在一起,感觉到他的手臂搂着我,我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亚历山大·格罗斯为邓肯有匈牙利的成功而深受鼓舞,他为邓肯在布达佩斯歌剧院安排了一台晚会。邓肯在这里首次尝试用令她心醉的吉卜赛音乐伴奏,进行即兴创作,最后,她换上一袭猩红色的舞衣,伴随着拉科奇的进行曲,全体观众为之起立鼓掌,应和着邓肯的舞蹈节奏,在台下不由自主地跳起来。

一个年轻的美国现代舞艺术家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匈牙利,人们到处都在议论着邓肯,以能一睹她的演出为荣。在这样的背景下,亚历山大·格罗斯又为邓肯安排了一次穿越匈牙利的巡回演出,所到之处,邓肯都受到匈牙利人民的热烈欢迎。在每个城市里,邓肯都乘着一辆白马套着的里面缀满白花的敞篷马车,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在一片欢呼声中,像从另一个世界来观光的年轻女神那样穿城而过,街道两旁挤满了热情的群众。然而,尽管这次巡回演出非常成功,但邓肯却留恋着“罗密欧”的怀抱,她甚至愿意牺牲艺术上的成功来换取陶醉在情人怀抱的片刻的欢娱。

尽管邓肯的布达佩斯之恋十分短暂,但在她的生活中却是一个新的起点,从此以后,她对生活与艺术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说她早年所受的清教教育给她营造了一个清教道德的外壳的话,那么,在这次布达佩斯的初恋中,她已经破壳而出。

③极其深刻的启示

理智与感情的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在很多情况下,她能够用理智战胜强加给她的感情,也有的时候,她的理智向感情投降,她的心灵向未来呼号:“是啊,我承认生活中的一切,包括艺术,与瞬息留浮名相比,犹如朝汐,毫无意义,所以,为了瞬息浮名,我心甘情愿放弃一切,破坏一切,直到死亡。”

与“罗密欧”分手后,邓肯跟格罗斯签订了去维也纳和柏林以及其他德国城市进行演出的合同,她一路总是郁郁寡欢,心情沉痛,结果在维也纳她病倒了。

在这段时间里,邓肯根据古希腊神话编写了一段名为《伊菲吉尼娅》的舞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故事中的一个片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出使希腊的斯巴达,却诱走了全希腊最美丽的女人——斯巴达王后海伦,引起斯马达王的兄长阿伽门农召集全希腊各邦一起远征特洛伊,但是由于阿伽门农无意得罪了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她遂使海上风平浪整,久已集合的远征舰队无法出航,预言家预言必以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吉尼亚献祭方能出发,阿伽门农不忍心杀害女儿,但集合的部队因久不出发已经开始出现叛乱的征兆,这时得悉这一情况的伊菲吉尼娅勇敢地向父亲表示,愿意以她的年轻的生命换取希腊的胜利,最后她勇敢地走向祭坛,把自己的生命力献给了祖国。邓肯用舞蹈的形式塑造了伊菲吉尼娅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艺术地表现了她要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艺术祭坛的决心和勇气。

不久,邓肯前往慕尼黑,那时候慕尼黑是一个学术和艺术荟萃的中心,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哲学家都会聚于此,艺术和哲学的氛围十分浓厚。邓肯在这里的收获,一方面是又赢得了一批观众——她曾几次到凯姆学院演出,引起极大的反响,演出结束后兴奋至极的大学生们把邓肯的马车上的马解下来,由他们拉着到街上去游行,火光把街道照得通明,歌声回荡在夜空。学生们把邓肯送回住地后,聚集在她的窗前唱歌跳舞,直到邓肯把她的手帕和鲜花从窗台扔给他们,由他们每人分得一点,他们才兴奋地离去,有一次在学生送她回住地的途中,竟把她的衣服和披肩都撕碎了。邓肯另一方面的收获,则是在这里受到德国浓厚的哲学和艺术气氛的熏陶。她拜访了著名的艺术大师伦巴赫和哲学大师卡维尔霍恩,和已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的的儿子进行了交流,迷上了叔本华和康德哲学,尤其对叔本华的哲学观和艺术观倾慕不已。德国是一个大哲学家辈出的国度,德意志是一个擅长思辩的民族,邓肯从他们对自然与人与宗教的法则思考与论证中,从他们的著作中得到了极其深刻的启示,像所有的伟大艺术家一样,她的艺术需要一种理论基础。她认为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中,她找到了长久以来一直期盼得到的艺术上的启示,阅读叔本华的著作,如同醍醐灌顶一样,她的艺术观得到了升华。

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邓肯舞蹈艺术的哲学基础。叔本华认为,世界是人的意志的一种表象,外物不过是自我心灵的折射,人不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意志才能认识世界。在他看来,哲学根本不是一门关于逻辑推理的科学,而是一种艺术,一种天才的直觉洞察。他认为人生痛苦的解脱,一种办法是通过彻底的忘我,一种是通过美的观照,即消除物我之间的差别,达成物我的完美统一——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们引入忘我境界,以暂时从意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叔本华认为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悲剧艺术是最高的表现形式,悲剧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由于某个特别邪恶的歹徒为非作歹造成的悲剧;第二类是由于命运之神的安排,也就是由于某种特别的机动所造成的悲剧;第三类是由于剧中人物相互对立造成的悲剧,也就是所谓平常生活所造成的悲剧;在这三类中,第三类悲剧是最高意义上的悲剧,最惊心动魄的悲剧,因为这个悲剧不只是发生在舞台上,而且很可能落在那些坐在台下的观众的身上,因而最撼人心魄,最令人震恐。

佛罗伦萨,在这里,她受意大利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名画《春天》的启示,创作了名为《未来之舞》的舞蹈,她以柔美、玄妙的动作,表现这幅画的艺术意蕴。

格罗斯已经先期到达柏林,而且已经在柏林安排了邓肯的演出,加上她在意大利的耗费,囊中羞涩,于是她只在佛罗伦萨作短暂的停留后就启程前去柏林。邓肯到达柏林的晚上,看见全城到处挂着写着有邓肯名字的灯光广告和她将于柏林最好的克罗尔歌剧院和举世闻名的柏林爱乐乐团一同演出的预告,这令邓肯喜出望外。这时邓肯忽然记起几年前她在巴黎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德国游乐场的经理曾经邀请她去他的娱乐场演出,她给予他严辞拒绝,当那个经理提出每晚给她1000马克的报酬邓肯仍然拒绝时,他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邓肯还记得当时她像一个预言家似的预言:“是的,我终究有一日要在柏林演出,但不是去你的游乐场,而是去你们最好的剧院,和你们的爱乐乐团一起同台演出!”现在,当这一切成为现实时,邓肯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几年来奋斗的辛酸苦辣一起涌上心头,不禁令她热泪盈眶。

邓肯下榻在布里斯托的一套豪华的客房里,这天晚上,邓肯在这里举行了她的德国之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回答了记者们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舞蹈的理论,结合她所接受的叔本华的思想,大胆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她的观点次日德国各大报纸上都作了报道。在柏林的第一场演出,邓肯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观众们的情绪激昂,如同在慕尼黑的演出一样,观众们都称她为“伟大的圣洁的爱莎多娜”。

④艺术的表示法则

很多人在观看邓肯翩翩起舞的时候,人们的精神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以形体之美作为自由表现伟大灵魂的手段,运动的韵律和声音的韵律融合为一,人体动作与风和海洋的协调一致,女人手臂的姿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而人们的脚在草地上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当宗教的、爱情的、爱国的、牺牲的或者欲望的整个热情,合着古弦琴、竖琴或者铃鼓节奏表现出来的时候,当男男女女在他们的家庭炉旁和神的面前,或者走出家门在森林中和在海边,身上充满了生命的快乐,以宗教式的狂热跳起舞来的时候,那就是人类灵魂的每一个强烈的、巨大的或者美好的冲动,都从精神倾泻出来而化为身体与宇宙的节奏和谐一致,完美无瑕。

欧洲《艺术杂志》对邓肯的创作作出了令人满意的评论,其他各报刊也对邓肯的舞蹈获得的巨大的成功给予公正的评价。

和邓肯一样,巴纳德也深受伟大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尽管那时他还没有创作出那举世闻名的林肯塑像,但已经立志要创作出能代表美国精神的雕塑。受到邓肯舞蹈的鼓舞,巴纳德决定创作一尊题为《美国在舞蹈》的作品,他要以邓肯的舞蹈为原型,以惠德曼的《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一诗为内核,表现出美国自由奔放的热情和朝气蓬勃的创造精神。

邓肯开始了和巴纳德合作。她每天早晨到巴纳德的艺术室去,还常常自带午餐,在那里,她看到这位杰出的雕塑家的一些即将完成的作品,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巴纳德以著名的美女伊夫林·内斯比特为模特而塑成的一尊作品,雕塑家不仅刻划出了少女最优美的身体曲线,而且勾勒出人物的灵魂,邓肯久久地凝视着这幅作品,仿佛那位天真无邪的姑娘就要从那活生生的塑像中走出来。邓肯感慨地对巴纳德说:“巴纳德,我们将来都会衰老以至死亡,但是永不殒灭的是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些神妙的时刻,我一个舞蹈家,你一个魔术家,你能够通过闪闪流动的返照,抓住舞蹈的本质,你是无上权威,能把瞬息的闪电传之千秋万代。”

邓肯在美国的成功还有赖于另一位艺术家,他就是著名的纽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沃尔特·丹罗希。他曾看过邓肯用舞蹈表现贝多芬第七交响乐的尝试,尽管那次表演失败了,但丹罗希对邓肯充满信心,因为失败的原因在缺乏一支能和邓肯的舞蹈相匹配的乐队,他邀请邓肯于十二月在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登台连续演出,他自己则亲自为邓肯担任乐队的指挥。

继大都会的成功后,邓肯又和丹罗希合作举行了一次巡回演出,丹罗希这次带了一个由八十人组成的乐队一路随行。关于这次巡回演出,邓肯作过生动的描述:

“我无法形容我在这个乐队伴奏下演出舞蹈时的快乐。它就在我面前——丹罗希举起了指挥棒——我瞧着它,刚一挥动,内心立刻涌现所有乐器浑然一体的交响和弦。巨大的回呼冲击着我,我成了表现音乐家的工具,或者表现在死亡中追求完美的伊索尔德的灵魂。我的舞蹈动作宽阔、巨大,犹如张满了的风帆,把我向前向上推进,感到力量充沛,这力量通过音乐的指挥,然后经全身而迸发出来,想找个出口去倾听那音乐。有时这种力量越来越猛烈,汹涌怒号,震撼着我,的心都快要爆烈了,以为末日即将来临。在另一些时候,它又阴郁地酝酿着,于是我突然暗自思忖:称我为舞蹈家是多么的错误——我不是舞蹈家,我是传播乐队扣人心弦的表现力的磁心力量。从我的心灵里爆发出炽热的射线,把我和战栗着、发出颤音的乐队连成一体。”

邓肯用舞蹈表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在华盛顿却有几个部长对邓肯的舞蹈提出了批评。不过,这场来自官方的批评的声音很快就停止了,因为罗斯福总统亲自观看了邓肯的演出,并带头鼓掌,后来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这些部长从爱莎多娜的舞蹈中能找到什么有害的东西呢?在我看来,她像是一个跳着舞穿过晨曦沐浴的花园,采摘想象之花的天真无邪的孩子。”罗斯福的总统对邓肯的肯定,使邓肯度过有生以来最快乐的时光。

6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邓肯日益怀念自己在欧洲的亲人和她的学生们,最后,她终于谢绝了朋友们的挽留,踏上赴巴黎的旅程——与她来时冷清相反,这次她新交的朋友们都来码头边欢送她。

7.表达的不同方式

巴黎是一个崇尚艺术的都市,对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特别的宽容和赏识,在美国受到冷落的邓肯,在这里却受到了欢迎,初步的成功给她以很大的鼓舞。最初为她提供表演场地的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皇后格雷夫尔伯爵夫人,邓肯新鲜活泼的舞蹈立刻在巴黎上流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伯爵夫人对邓肯舞蹈的评价很高,认为她的舞蹈复活了希腊古典艺术。青年们被邓肯的美貌搞得神魂颠倒,画家们从邓肯舞蹈中获得了新的艺术形象,诗人们则在观赏中获得了新的意象。

尽管在巴黎邓肯并没有摆脱贫穷的经济状况,但巴黎浓厚的艺术氛围、深厚的艺术土壤、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家,却使邓肯受到法国艺术的熏陶,为此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在她以后的岁月里也时常回忆起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时候,在邓肯的生活中,又一次大的发展机遇来到了。

①个性的表现

有一天,邓肯正在家中排练时,门外响起了叩门声,她去开门时,一个仪表庄重、面容高贵的贵妇人站在门外,原来是法国的波利尼雅克王妃亲自来请她去表演。波利尼雅克是法国亲王,本人酷爱艺术,在巴黎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能够受他之请,这对法国的艺术家们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耀。次日,邓肯如约来到波利尼雅克亲王家里,亲王盛情地欢迎她。亲王风度潇洒,仪表堂堂,待人和气,极具艺术气质。邓肯那天特别高兴,跳得非常投入,无拘无束,她的火热的情感在她的腰肢间扭动,在她的手指间流淌。亲王看得出了神,最后情不自禁地亲自弹奏起来,他弹的是一种拨弦古钢琴,那纤巧的手指在琴上娴熟的演奏,宛如在爱恋地抚摸一样,琴声如从山涧流淌出来的清泉,应和着邓肯的舞蹈,达到了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的和谐统一。最后,亲王情不自禁地赞叹:“多可爱的小姑娘!爱莎多娜,你真可爱!”邓肯也用法语羞涩地说:“真的,我也很喜欢您。我愿意总是为您跳舞,在您那动人的乐曲的启发下,我要创作出充满宗教虔诚的舞蹈来!”

在此之前,邓肯从末遇到过如此理解她的舞蹈的知音,她对亲王相见恨晚。她很快就开始和他讨论一直合作的事情。亲王破例把她的工作室对外开放,由邓肯对外演出,法国艺术界的精英纷至沓来,扩大了邓肯的舞蹈在法国的知名度。波利尼雅克亲王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参加晚会,为邓肯的演出助兴。在来观看邓肯演出的名人中,有法国艺术家欧仁·卡里埃尔,他在一次演说中讲道:“爱莎多娜从希腊艺术中找到了最好的艺术表演形式,以表现人类的崇高精神境界。她对那些美丽的浮雕形象赞叹不已,从中获得了灵感。她把古希腊的艺术精神和她的自然本能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现代舞蹈。在模仿和复活希腊舞蹈的同时,她找到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她所追求的是希腊的艺术。她自己的愿望就是要忘却时间,追求永恒。这种愿望表现得这样真挚,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转瞬之间,她为我们复活了希腊艺术,把已经消亡了的古老艺术奉献于我们面前,我们也像她一样年轻了,一样充满新的希望。爱莎多娜的舞蹈不再是一种余兴节目,而是一种个性的表现,也许是一种更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它无比丰富,激励着我们努力实现自己一定要实现的事业。”

有一次,邓肯去拜访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她到达他的工作室时,罗丹正在全神贯注的工作,邓肯站在一旁,看见粘土怎样在他手中魔术般的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使邓肯深感荣幸的是,罗丹竟然同她一道来到她的陋室。邓肯急忙换上舞衣,为他表演一曲牧歌舞。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此刻像个小孩一样,出神地观赏邓肯的舞蹈。罗丹的眼睛闪闪发光,仿佛有一股热流从他的内心奔流而出,如同他在从事一次不寻常的创作时常有的神情那样,这使邓肯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不安。他走到邓肯身边,用手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脖子和胸部,仿佛在揉捏粘土一样。爱莎多娜被他身上的热焰烧焦了,呼吸几乎都停止了——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一个异性如此亲近的抚摸。这时,在她的身上,仿佛有两个邓肯有激烈地博斗:一个投入于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怀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他;一个却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和害怕,竭力要从罗丹的手臂中挣脱出来。后一个邓肯战胜了前一个邓肯,她成功地从罗丹也是从自己的感情火焰中冲脱了出来。

当然,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邓肯一直把罗丹视为自己十分尊敬的良师益友,并十分珍视从罗丹的雕塑艺术那里得到的艺术上的启示。

真正的艺术家对于真正的艺术,往往有一种天生的敏锐感,尽管从事的艺术领域各不相同,但对于天才的艺术创作,都有一种很高的感悟和理解能力。邓肯对欧仁·卡里埃尔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她觉得在她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她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欧仁·卡里埃尔的才华就像上苍的祝福,永射光芒,激励她们召唤奔向深入探索艺术的圣洁幻象。而欧仁·卡里埃尔,当大多数人还不明了邓肯的舞蹈艺术的创造性的意义时,他以深沉而坚定的声音宣布:“这位美国姑娘即将予以世界以革命性的变革。”

②拍拉图情结

舞蹈和学校占据了邓肯的身心,匈牙利的“罗密欧”已经淡忘,索德的身影也已远去。但是,长久以来积淀的情感积累,使她的潜意识处于活跃之中。她的感情有如一只蜗牛的触角,常常小心翼翼地伸出,但随即又敏感地缩回去。她有过几次恋爱的经历,已经尝到了爱情的痛苦。但是,她不知道,一次惊心动魄的爱情即将来到她的生活中,并且在她的人生经历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有一天晚上演出结束后,邓肯正在卸妆,突然有一个人闯进来。这是一个年轻英俊的男人,他颇为生气地对邓肯说:

“您是了不起!但是您为什么要剽窃我的舞台设计呢?要知道,您的舞台背景是我的创造!”

邓肯感到十分惊讶,她说:

“我从五岁时起就开始采用蓝色的幕布作背景了,这完完全全是我个人的构思,与您有什么关系?”

原来,这个年轻人是英国著名的导演和舞台设计家爱德华·克雷格,他的母亲是扮演莎士比亚剧中角色而闻名的英国美女埃伦·特里。爱德华·克雷格所设计的舞台背景与邓肯不谋而合,而且他认为只有邓肯的舞蹈与这样的舞台背景结合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结合。

克雷格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美男子,脸部表情刚毅而柔,金色的头发,碧蓝的眼睛,浑身散发出一个艺术家的魅力和成熟男子汉的气息。在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美男子面前,邓肯那被压抑了两年之久的欲望立刻进发出激情的火星。她仿佛被他施了魔法似的,随他而去。他们叫了一辆马车,在黑夜里,越过茫茫的原野,驱车到了波茨坦。他们进到一家小旅馆喝了点咖啡,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又开始返回柏林。邓肯没有回家,她随克雷格到了他的工作室。

邓肯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之火融化了,她痴迷地一头扑进克雷格的怀抱。他们躺在地板上,紧紧拥抱在一起。根据古代的传说,人类的始祖原来是一个单性的人,是上帝把他从中劈成两半以后,人类才有男女两性的。从理论上讲说,每个人都有和他(她)相对的另半。正是从那时起,每个人都力寻找原属于自己的另一半——邓肯与克雷格正像是这相对的两半。

③自由表式法

1921年邓肯收到了一封发自莫斯科的电报,欢迎她去苏联演出。

1921年7月工9日,邓肯和她的学生法国姑娘让娜乘上自伦敦启航的“巴尔坦尼尔克”号轮船抵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码头上,邓肯一行受到苏维埃政府派来的代表的欢迎。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的那一天,邓肯在大剧院举行了赴苏后的首场演出,剧场内座无空席,观众中包括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各部的人民委员、政府官员、各工会的领导和官员、红军代表和各国记者等,更激动人心的是,苏联革命的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也来到了剧场。

演出开始之前,是例行的政治讲话,当卢那察尔斯基热情洋溢的讲话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时,管弦乐队奏起了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邓肯在这首充满浓郁斯拉夫风格的乐曲中款步走上舞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开始表现自己对这部乐曲的理解。她的舞蹈立刻吸引了全体观众。正如《消息报》上的一篇剧评所说的那样: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不仅仅是一部斯拉夫风格的进行曲,也不仅仅是一部极端爱国主义的进行曲。这是一部泛斯拉夫主义的帝国主义进行曲。由于这部进行曲中反复出现沙皇赞歌的旋律,它的基调是反革命的,但爱莎多娜对这部乐曲的表演惟妙惟肖,极富艺术表现力。她那无与伦比的表演使人们再一次看到,一个富有灵感的艺术家对这样一部旧时代的作品所能够给予的理解和表现。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衬托下,邓肯刻划了一个拖着脚镣的奴隶。他佝偻着身躯,忍受着压迫,身负重荷,精疲力竭地跪倒在地。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被诅咒的沙皇赞歌的头几节的旋律中这个奴隶的表演。他抬起重重垂下的头,他的脸因仇恨而可怕的扭曲。他用尽全力挺直身躯,挣断镣铐,然后从背后抽回扭曲而僵硬的手臂,伸向欢乐的新生活。所有的人都理解了这段表演的寓意。舞台上的奴隶是不可思议的,在邓肯的表演中,沙皇的赞歌使人觉得是具有革命性的。在这一赞歌的背景烘托之下,革命取得了胜利。”

《斯拉夫进行曲》结束后,乐队奏起雄壮的《国际歌》,邓肯身披红色衣裳,坚定地挺在舞台中间,宛如一尊庄严而优美的雕像。在这激动人心的乐曲声伴奏下,邓肯开始形象生动地表演旧制度被推翻、新制度开始的历史进程。这时,观众们在这舞蹈的感动下,全体起立一起高唱这首表达被压迫者意志的歌曲。苏联革命的领袖列宁也在这庞大的合唱队之中,他给予邓肯的舞蹈以很高的评价。

④艺术家的艺术宣言

1921年9月底,邓肯和叶赛宁以及他们的秘书弗拉基米尔·韦特卢金登上巴黎号航轮,启程前往邓肯的祖国——美国。10月1日,巴黎号航轮缓缓驶进纽约港,自由女神像就在她的身边驶过。但是,就在此时,邓肯接到移民局的通知,说她没有获准登陆。尽管邓肯小姐是美国人,出生在美国,持有美国护照,她父母也是美国人,但是,“自由”的美国却没有让一位从红色苏维埃来的舞蹈艺术家和他的诗人丈夫登陆的自由。无奈之际,邓肯与她在美国的经纪人进行了联系,但当这位经纪人离开码头的时候,一个魁梧的侦探她带到附近的一间办公室,的衣服被剥下来进行严格检查,以防有布尔什维克煽动推翻美国政府的计划带入美国,在他们看来,这些赤匪是不可信的。邓肯对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们是想告诉美国人民,可怜的俄国儿童天天在挨饿,决不是来宣传俄国的政治。谢尔盖不是政治家,他是位天才,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来到美国的唯一愿望,就是告诉人们俄国人的诚意,并为恢复两个伟大国家友好关系而工作。”

著名舞蹈家被扣留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位著名的歌剧演员安娜·菲特齐乌表示抗议说:

“爱莎多娜·邓肯现在被扣在埃利斯岛!上帝可能都会觉得好笑。爱莎多娜·邓肯,这位美国古典舞蹈学校的创建人,竟然被列入危险移民的行列!”

“她是一位美国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一个她的艺术所达到的微妙的程序几乎超出了人们欣赏能力的女人:一名将自己献给了舞蹈事业,她的舞蹈不仅具有极为完美的节奏和诗一样的韵律,而且还具有一种舞蹈界同行所不能企及的生动的不知疲倦的想象力的舞蹈家,竟被扣押在拘留所!”

次日早晨,邓肯一行接受了更为严格的检查,一切物品都检查一遍,所有穿戴的服饰都被翻过来检查,所有的衣兜都摸过一遍,连用脏的亚麻布制品也未能幸免;全部书写材料都用显微镜仔细看过,所有只要看来是俄文的,多数是诗集,还有一些俄国名著等印刷品全部没收,以便作进一步的详细检查;所有的交响曲与钢琴乐谱逐页翻看,邓肯还不得不对写在乐谱旁的批注作些解释。

经过检查,最后邓肯面带微笑地走出审查局,她对等候在外的经纪人和律师喊道:“宣布无罪!我们是无罪的!”她对记者说:“我仿佛有被宣告未杀人罪一样的感觉。他们似乎认为,在莫斯科居住足以使人变成动不动就准备扔炸弹的凶恶的罪犯。然后他们向我提出一些无聊的问题。例如,‘你是古典舞蹈家吗?’我回答说我不知道,因为我的舞蹈具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还想知道我跳舞蹈时的形象如何!我怎么知道?我从不看自己跳舞。”邓肯说,她从不关心政治,在俄国居住的那段时间,全部时间都用来照顾莫斯科的孤儿们,并将她的艺术传授给他们。

很多艺术家都为邓肯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而感到不平,有位艺术家说:“我们无法得知爱莎多娜·邓肯的政治观点如何,而对毫无根据的事,我们则不能凭空想象。她是一流的艺术家,她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范畴内进行了舞蹈革新。她应该受到自己祖国的热烈欢迎,而不是胡乱的粗暴无礼。”

10月7日,邓肯在卡仙基音乐厅举行了赴美国后的首场演出。音乐厅内座无空席,3000多名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邓肯演出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交响曲》和《斯拉夫进行曲》。当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地为邓肯鼓掌欢呼,久久不肯离去。邓肯向观众们发表了演讲:“当你们的孩子在美国同样也需要舞蹈的时候,当经历了并不存在幻想之后,我为什么必须去莫斯科呢?我了解有勇气的美国儿童们,因为我本人曾是其中的一员。”

“我希望不久就让你们看到由50名俄国儿童表演的舞蹈,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我可以让那样一支舞蹈队在纽约出现,能使它比百老汇的舞蹈队更加名副其实。为什么美国不给我一所舞蹈学校呢?由于此事一直没有答复,我才不得不接受了莫斯科的邀请。”

“美国拥有俄国所没有的一切!但俄国也拥有美国所不具备的东西。美国为什么不能和我一样向俄国伸出援助之手呢?”在纽约的演出场场瀑满,邓肯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但是,不久后他们在波士顿的演出却遭到了冷遇,邓肯在演说中指出:

“你们应该读一读高尔基的作品。他说,世上有三种人,黑色的,灰色的和红色的。黑色的人如同从前的独裁者沙皇一样,是一些制造恐怖,喜欢发号施令的人。红色的人则在没有任何束缚的精神进行过程中享受着自由。”

“灰色的人就好像这里的墙壁,好像这个音乐厅。你们看看头顶上的雕像,那不是真正的雕塑,将它们推倒吧!它们不是真正的希腊众神的雕像。在这里,我几乎不能跳舞,在这里,没有真正的生活。”

演说完毕,邓肯挥舞着红围巾,向观众致意。

但是,第二天,有些好事的记者在报上登出了耸人听闻的新闻。在他们的笔下,邓肯的红围巾变成了红色束腰外衣,有些记者详尽地描绘她兴之所至,扯下薄纱般的红色衣裙在头上挥舞,浑身裸露着发表讲话。一些未婚的女孩不得不跑出演出厅。

波士顿的市长这时发表了声明,声称他已作出决定,停止邓肯在波士顿的演出,并且在他的市长任期内,不会同意邓肯再在波士顿进行演出,他说:“鉴于责任,市政当局应对社会道德负责。”为了对这些无耻的谣言进行驳斥,邓肯在离开波士顿之前对记者们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她在舞蹈艺术成熟后期,对自己艺术上的追求的一种阐释:

如果说我的艺术是某一事物的象征的话,那就是妇女自己从墨守成规的习俗中,即从新英格兰清教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象征。暴露一个人的身体是艺术,隐蔽它才是庸俗。每当我跳舞的时候,我的宗旨是唤起人们的尊重,而不是提倡任何庸俗的东西。我不会像你们的歌唱中半裸体的演员那样,我并不以人为的低级本能来吸引观众。

我宁愿全裸体地跳舞,也不愿像当今的美国妇女那样,半裸体地、带有挑逗性、装模作样地在大街上行走。

裸体是真实,是艺术。因为它决非庸俗的,也决不可能是不道德的。假如衣服没有保暖性能,我决不会穿它。我的身体就是我的艺术神殿。我之所以将它暴露是因为我把它当作崇拜自然的神龛。

我曾想把波士顿观众从束缚他们的锁链下解放出来。他们被套上近千条习俗与环境的锁链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看到他们受着清教的束缚,受着波士顿的名门贵族的限制,他们的精神和肉体都是呆板的、受奴役的。人在世上就想获得自己,他们曾高喊着要他人来为他们解下锁链。

有人说我的衣着不妥。仅一件服装有些不妥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我为什么要关心我露出了身体的那个部位?为什么人体的一个部位比另一个部位更邪恶呢?难道说整个肉体与灵魂不是艺术家表达其內在信息的工具吗?人体本来就是一种自然,因为它是现实的真实的、自己的。它应该唤起人们的崇敬,而不是恐惧的。这正是庸俗与艺术之间的存在的差异,因为艺术家会把他的全部生命,包括肉体、灵魂及思想毫无保留的展现在神圣的艺术宝座之上。

我跳舞时运用自己的身躯,就如同音乐家使用自己的乐器,如同画家使用调色板和画笔,如同诗人发挥大脑的想象力。我从不穿着累赘的服装来束缚自己,也从不让衣服遮住我的四肢和颈部,难道我不是正在力争把精神和肉体融为一个统一的美的形象吗?

今天舞台上许多演员是庸俗的,因为他们隐藏而不显示自己。如果他们赤身裸体的话,反而会更具挑逗性,然而当局却允许他们演出,因为他们满足了清教徒隐藏肉欲的本能。

这是波士顿清教徒感染上的一种疾病。他们想要满足自己卑鄙粗俗的私欲而又无须公开承认。他们害怕真理。一个裸露的躯体令他们愉快。他们害怕用正确的名称来说出他们道德上的缺点。

当邓肯如约前往芝加哥演出时,芝加哥的福音传教士比·利森迪对邓肯发表了侮辱的言辞:“那个轻佻的布尔什维克女人,她的衣服短得不足以遮住胯部。我愿意担任10分钟的劳工部长,但愿我能把她打发回俄国,打发到高尔基那里去。”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情况也同样不妙。市长尚克斯先生已经下命令,在剧场内安排了四名警察,他说,他不能让邓肯在演出时做出任何伤风败俗的举止,既不要摘下红围巾,也不要剥掉太多的衣服。他说:“裸体舞蹈演员在我这儿是通不过的,如果她要脱掉衣服在空中挥舞,像传说的她在波士顿的所作所为一样,将会有巡逻警车出动,如果她在这里干些不文明的勾当,我们将随时干预。”

邓肯听到这个高尚的市长大人的高论后,气愤至极:“粗俗下流得令人作呕!简直不是人话!在我看来,甚至连黑暗的非洲的野蛮人大概都会比美国中西部的一些人珍惜我的劳动!”

出乎这位市长的意料,邓肯在这里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时,场内掌声雷动,这是给予这位受不到公正待遇的艺术家的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从11月22日开始,邓肯在路易斯维尔、堪萨斯、圣路易斯、孟菲斯、底特律、克利夫兰、巴尔的摩和费城等地进行了演出,最后圣诞节前夜,她受布鲁克林的邀请在圣马可教堂进行演出,但是这次演出因为纽约主教的干预最后被取消了。

1923年1月23日和25日,邓肯在纽约举行了在美国的最后两场演出。在告别仪式上,邓肯伤心地向记者们发表了她在美国最后一次演说,她说:“假如我是作为一个筹借款项的外国金融家前来,我将会受到隆重的欢迎。由于我仅仅作为一位世界所公认的艺术家前来这里,反而将我看作为一名危险分子被送到埃利斯岛上。我并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也不是布尔什维克,我的丈夫和我都是革命者,所有的天才人物都配得上这一称号,每一位艺术家如今必须成为一个在世上有所创举的人。再见了,美国!我将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成就事业的女人必备的人格魅力,在邓肯的身上就这样完美地体现出来。

人格魅力是获得人生成功的要素之一。

在很多时候,人格魅力所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仪表魅力。高尚、完美、健康的人格表现,往往会给人以强烈感受,会赢得人们的赞誉和钦佩。

“法大于理”是无条件的吗?

——水中沙

安徽阜阳有一名叫吴建华的人,1990年因其兄吴斌作为中间人担保给一个叫王强的人,没想王后来没有钱还,于是吴建华将其兄与王强一起诉上法庭,王后来还了14000元,还有10000元没有还就逃走了,于是吴建华将其兄送进看守所呆了几个月,其父母为了保儿出来,商议将家产折价4万,房产给吴建华,但老人仍可住。后来,拆迁了,房价暴涨10万,其母又私自将房子划为已有,所得钱为其父治病了。其父后来去世。吴后又将房产办和其母告上法庭。按法律来讲,他的确都是合法的,而且为了这9年的官司,他自己也花了三万多,但所得的回报却没有多少,而且将亲情也弄得没有了。

在舆论面前,吴的作法不得民心。但是他却说,他有什么错呀?是啊,纯粹用现代法律的精神去讲,他又有什么错?可是,一个人总不能没有亲人而活吧,没有了家庭与道德,我想一个人活着的意义都变得可有可无了,人也不再是人了。正如川大一位学者所言:人的存在是道德的存在,人作为有道德者而在。

在某些人的眼里,法是最高的,任何时候都是如此。但是,当一个人为了利益之争时全然不顾亲情而打一场又一场的官司的时候,表面上他是在为法理而战,实际上却是在为私利而战。表面上是法大于情,骨子里却是利大于义,唯利是图。难道人们以法为晃子作的有违道德的事都是可以原谅的吗?

尽管一开始吴建华是为了对外债而战,但是后来当外债完全转变为内债的时候,他仍然毫不留情地与兄弟父母打长达几年的官司,这丝毫不能显示出他的为法献身的精神与态度,而是赤裸裸的势利之徒。当他的母亲在法庭上当场晕厥的时候,他以法庭是严肃之场合不得法官之允许不能乱动为由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70多高龄的老亲娘被人用担架抬走而偷偷地溜走了。

这种事情并非是一个特例,一个意外,一个时代中少见之事,而是常常会被我们在身边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与其说是赤裸裸的法律关系还不如说是利益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场有亲人相向的官司的背后都有利益在作祟。有人说,这是我们的法制观念增强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可是我们却又发现,这个法治进步的同时却是人们道德观念的大滑坡。

我看,“法大于情”在为国家利益而战时,在为法治之实行而战时,在为求得社会的公正合理而战时,在为维护作人的尊严而战时,都是合理的。可是,一旦一个人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战时,“法大于情”之说就变味了,成了一种托词,一种虚伪,一种借口,一种利欲熏心,一种不可光大的现代法律文明带来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