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圣贤经典——智
5407600000015

第15章 竭智尽忠:做好本职工作和分内之事(1)

孔子认为,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好好地努力,生活总可以过得去。但是想成就一番事业并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好,就不是只有勤奋就能行得通的,它更需要智慧。这种智慧不仅包括学识,还涵括心态、毅力、方法等各个方面。工作时要尽心尽力之外,智者也一定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从而让自己得到必要的提升。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告诉我们的是,作为领导者要提拔正直的人,使得他居于人品较差的人之上,这样就有助于改变那些人品不正的人的性格,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要“知人善任”。总之,我们唯有让自己拥有智慧的头脑,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事业。

1在其位,谋其事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译文:

孔子说:“不处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谋划有关的事务。”

国学链接:

孟子诠释的“领导”

按照儒家的说法,我们知道,所谓“领导”就是指,手中有一定的权力,可以指挥其他人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行动的人。一个领导手中有多大权力,就应该发挥多大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在下面故事中孟子所说的“不能者”与“不为者”之间的矛盾。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译:不去做的人与不能做的人之间有什么差别呢?)孟子答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译:让那个人做背着泰山以跨越北海的事情,那个人回答说自己不能做到,那是真的不能,但是让他为长者折一段树枝,如果他还是说我不能,那就是有这个能力而不去做了。)

其实,一个普通人当然做不到“挟泰山以超北海”,但是如果可以集中很多人的力量,做一件大事就没有那么困难了。这里孟子其实是在暗示齐宣王,你有施行仁政的权力,不是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只是你肯不肯做而已。正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也。这也是孟子所谓的“领导”的主要含义。

诸子之言: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译:君子的所思所想不会超越他所处的位置。)

程颐曰:“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译: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担任这个位置所需要承担的事情。如果君主或大夫向自己请教,那就可以说出自己的见解。)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一段写道: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译: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你齐宣王的部下中有一位大臣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托给一位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访问,等他出国回来后,妻子儿女却都饿死了。对这样的朋友你会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当然是跟他绝交,不再理他。”孟子接着问:“如果你的将士不能治理下面的士兵,你会怎么办呢?”齐宣王说:“那就免了他的职位。”然后,孟子又问道:“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此时有些进退两难,只好找个其他的话题将孟子的问话岔过去了。)为什么问齐宣王前两个问题他能很好地回答,当问到第三个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时他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将话题岔开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自己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帝王如此,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不能尽心尽力就是不负责任,一切理由只是推脱责任的借口罢了。

孟子也告诉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就得做这个位置要求做的事,如果不做,或不能做,你最好就别占着这个位置。因为尽职尽责是从政者的基本操守。在其位,谋其政,真正为民做事的官员才会被人民所铭记。

延伸思辨:

不在其位,勿谋其政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坚定信念,持守正道,才能帮助君王治理国家。能做什么官,就去做什么官,没有能力做就不要去做,一旦做了就要做好。居于什么位置,就要尽守职责忠于自己的职位;不在那个位置,就决不操那份闲心。

如果不能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却总是想着别人的职责,谋算着别人应该如何做他的工作,这就是越俎代庖,而结果就是,谁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并且违背了立位设官的初衷。这是中庸处世的大忌,也有悖于智者行事的原则。

不谋他人的政,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维护自己的尊严。正如我们常说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重要的是说好与自己位置相关的话,做好与自己身份相符的事。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一个真正的智者,总是兢兢业业于自己的事业,不会有非分之想,不做超越自己职守权限以外的事,专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更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操心别人的事情,否则,不但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反而扰乱了别人,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社会的动荡。所以,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

《中庸》中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也就是说:尽管你很有本事,很有修养,但一定要按照你在体制中的位置行事。虽然你有位置,有级别,可要是没有水平,没有能力,品质不好,就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宜有太大的权力。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自己不处在那个位置上,对那个位置上的事情就没有体验,而且所知的经验也不够,不可能在短期内把事情做好。而从根本上来说,那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的事,自己也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即使要做,也必须是先保证在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的前提下再去做,否则,你越位做了别人该做的事,不但不会得到别人的感谢,反而还可能招致别人的忌恨。

精彩典故:

直率的子路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弟子,子路性格非常豪爽和正直。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尽管其内心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他仍经常直言顶撞孔子。子路曾经做过蒲这个地方的“宰”,也就是行政长官。有一年夏天,雨水很多,子路担心洪水暴涨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水患,就带领当地的民众疏浚河道,修理沟渠。他看到民众夏天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大家弄些吃的。孔子听说子路这样做,赶紧派子贡去制止他。

子路了解到子贡是孔子派来制止自己的善行时,非常生气,于是就怒气冲冲地去见孔子,对孔子说:“我因为天降大雨,恐怕会有水灾,所以才搞这些水利工程;又看到大家非常劳苦,有的饥饿不堪,才给他们弄些粥喝。您让子贡制止我,那不是制止我做仁德的事情吗?您平时总是教我们仁啊仁的,现在却不让我实行,我再也不听您的了!”

孔子说:“你一片诚心怜悯百姓,怕他们挨饿,但为什么不禀告国君,用官府的粮食赈济他们呢?现在你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大家,不等于告诉大家国君对百姓没有恩惠,而你自己却是个心系百姓的好人吗?你现在赶紧停止还来得及,要不然,被国君知道了一定会治罪于你的!”

若不是孔子的及时制止,国君很可能会因此而迁怒于子路,进而治罪于他。因为在封建社会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里,这样的越权很容易给自己招来祸端,有时候甚至是杀身之祸。“在其位,谋其政”的典范南北朝时,北魏的崔挺也是一个宽厚仁德,懂得“在其位,谋其政”的人。

崔挺年少时努力进学,博览群籍。步入仕途后,崔挺屡屡升迁,当时的尚书李冲对他极为器重。后来崔挺被授任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官职虽然越来越大,但崔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德操,在刺史任上,恩威并施,推行教化,政绩斐然,全州上下,风俗纯正,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职,受命到各地巡视,考察风俗教化。来到光州后,见崔挺把光州治理得一片清平,大加赞赏,并且说:“我领命监察各州吏治,专意搜集谣传诉讼等民情,纠举州政阙失。进入光州境地,一片升平,看来我实在有愧清使的美称了。”没多久,高祖驾临光州,特地宣召崔挺,询问他治理边地的方略,并论及文章撰制等事。高祖谈得尽兴,亲赠御制文章一集,还对周围大臣夸赞崔挺说:“倘若为臣者都如此,朕还有何忧虑。”

崔挺重法制,当时的刑律苛重,有的不尽公正合理,如当时因犯罪被发配到边地服役的人逃跑较多,为此做出严酷规定:一人逃跑,全家受罚,都被充作劳役。对此款,崔挺上书直陈己见,他认为,古代《周书》中就有关于父子犯罪各负其咎,不得相互牵连的规定。今日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主要就是因为一人犯罪,祸及全家,这样的规定,使得坏人越罚越多,而实际上许多人都是被牵累在内,本非恶徒。崔挺同时引用史实为佐证: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宋人司马牛为其兄司马桓所牵连而受罚,鲁国大夫柳下惠因其弟盗跖而受株连,本人清白有德,却无端受辱,岂不令人悲哀!崔挺援古证今,晓以利害,言辞恳切又纯正文雅,高祖欣然应允。

崔挺心系国计民生,多有利国利民的举措。如当时州内少铁,铁器需求量很大,都得从外地购进,一路搜求转运,价格自然上扬,且难以及时满足百姓各种需求,官府用铁也极不便当,崔挺又上书表奏,请求复设铁官,发展铁业,百姓官府都能有所依赖。掖县有位九旬老者,自称年轻时曾在林邑得到一块美玉,四寸见方,极有光彩,珍藏在海岛已有60余年,因喜见崔挺治政清明,自愿奉送。崔挺谦虚地推辞说:“我的品德难比古人,不能将美玉视为一己珍宝。”同时派船随老人专程取宝,那块美玉果然光润无比,是稀世珍宝。崔挺即奏表将之送到京城。

世宗即位后,崔挺多次上书,乞求告老还乡。景明初年,终于离任。全州百姓闻讯,扶老携幼,都从四面八方赶来送行,他们在崔挺后面久久跟随,人人落泪,不愿他离去。许多人拿来了贵重的绢帛,非要送给刺史大人。崔挺也深受感动,一边劝慰,一边说服众人,所赠礼品一概不受。

崔挺治政大得民心,极有威望,百姓把他的德政美化,四方传扬。崔挺于59岁时亡故,当年冬天,被赠封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号“景”。那些过去在崔挺手下做事的大小官员听到噩耗后都悲不自胜。

一位地方官,为政如何,私德怎样,人心自有公论。崔挺为百姓爱戴,是因他为官廉洁公正,善待百姓,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有一套卓有成效的治理地方的办法。崔挺之举,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于百姓有益,无疑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典范。

当代镜鉴:

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其位者谋其政,不在其位,自然就不谋其政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容易犯不在其位,也谋其政的毛病。比如,动不动就对别人的做法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甚至恨不得自己替别人去做。还有我们老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但实际情况却是有很多人忍不住帮别人支招,结果弄得大家心里都不痛快。这就是典型的权责越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这每一个角色的背后都有相对应的权利和责任。因此,每个人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各司其职,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否则,不仅自己的事情做不好,还会在无意中坏了别人的事。

所谓的“位”,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的职位、身份、地位等,即各种各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角色、地位,就有什么样的职责,就应该完成相应的职责。人可以同时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的角色要承担不同的职责,也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在家里可能是父亲、儿子、丈夫,在公司里可能是员工、上级、下级。面对这些不同的角色,就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合做到与自己角色相宜的行为,根据需要区分、扮演好这些不同的角色,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研究生院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三十只蚂蚁组成的日本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他们发现,大约80%的蚂蚁从事某种工作,例如清理蚁穴垃圾或收集食物,很少停下来休息,但其他工蚁则整日无所事事,几乎不参加任何工作。人们把这些不工作的蚂蚁叫做“懒蚂蚁”。一般情况下,人们要表扬勤劳的蚂蚁,批评不劳而获、游手好闲的“懒蚂蚁”。可有趣的是,生物学家发现,当他们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且断绝了所有蚂蚁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此时“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那些勤劳的蚂蚁们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生物学家又把“懒蚂蚁”全部抓走,这时,蚁群中那些勤劳的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繁忙有序的工作。

这也正如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的人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每个人都要懂得“在其位,谋其政”,完成自己的职责,企业才能够健康发展。反之,如果董事长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部门经理的活,部门经理干员工的活,而让一般员工决策公司该如何发展的问题的话,那注定是行不通的。现在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里所有领导和员工的精诚合作,团队精神也提醒每个人作为这个团队的成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其位,谋其政”,专心完成自己的职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分散精力,不互相干扰,工作效率一定是最高的,工作成果也一定是最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的。

2功名之士承以谦德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

译文:

孔子说:“学习三年却没有做官的念头,这需要很高贵的品德。”

国学链接:

孔子所赞赏的“德行”

“德行”主要指个人修养,孔子最重视一个人的德行了。它的主要标志是安贫乐道。一个人看上去呆头呆脑,笨嘴拙舌,但埋头苦干,勤学好问,这在孔子看来多半就是具有德行的人了。

颜渊(颜回)、闵子骞(闵损)、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都是贫苦出身,是具有良好德行的代表人物。他们四个,冉伯牛最大(比孔子小7岁),闵子骞次之(比孔子小15岁),仲弓又次之(比孔子小29岁),颜渊最小(比孔子小30岁),但颜渊排在第一位。颜渊是孔子姥姥家的人,孔子最疼爱他。因为颜渊从不多说话,从不顶嘴,从不怠惰,而且很懂得琢磨老师的想法,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闵子骞,也不爱说话,但“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孔子也很欣赏。而且他也是有名的大孝子,闵家的人,谁都夸他,这里排第二。冉伯牛有恶疾(麻风病),临死时很可怜,孔子去看他,拉着他的手,非常惋惜,这里排第三。仲弓最后,孔子夸他,“雍也可使南面”,有人君之相。

孔子认为道德好,学问好,应该做官,但这几位德行很好的学生中,只有仲弓接替子路,做过季氏宰。闵子骞是个清高的人,季氏派他当费邑宰,他不去。颜渊、冉伯牛也没有当过官。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