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亦权
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19世纪初,一支坦噶尼克军队奉命去收复被侵占的土地,他们在穿越乞力马扎罗山脉时,被一条足有300米宽的大河挡住了去路。最要命的是,河水湍急得简直就像是奔腾的马群,它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别说人无法游渡,就连船也根本无法前行!
怎么样才能过河?这时一位军官想出一个办法,他下令打造了一条比河面宽度更长一些的钢丝绳。把一头固定在河的这端后,又命令几位士兵牵着另一头从上游漂流下来,很成功地将钢丝绳的另一端送到了对岸并且固定了起来。
之后,军官又命人在横跨于河面的钢丝绳上悬挂起几个移动滑轮,在滑轮下面用一段钢丝绳拴住河里的木船,然后用一个长柄旗状舵板连接于木船的尾部,让人无法置信的事情在这时发生了——在不用任何人力和机械动力的情况下,军队的船只像魔术般神奇地到达了对岸。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船只前行的呢?其实那就是河水的冲击力!这位军官将水的冲击力转化为船只行驶的推动力,他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合力与分力以及力矩平衡等物理学概念,就像在海上行驶的帆船一样,能够利用侧向的风力推动船只前进。
在海上,船帆的帆面与风向会构成一个倾角,从而使风力在帆面上获得一个垂直的正压分力,这种正压分力又分解成了一个垂直于风向的作用力和另一个平行于风向的作用力,而这两种力分别就是船只前进的驱动力和使船只脱离航线的无用力。通过船只侧向运动和转变舵向来消除其影响。
这位军官就是把河水的冲击力当成风力,而把船帆当成船只的本身,从中分解出的垂直水流的作用力就成了木船的推动力。而那种平行于水流的无用力,则通过木船和钢丝绳的拴系点传到滑轮作用的钢丝绳上,同时用船尾那块旗状舵板悬出船侧长短所形成的力臂来控制转动力矩,从而使木船同水流方向构成一个能保持船只行驶的最佳倾角,以此来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行推动力!
坦噶尼克军队过河之后,这套能让船只来去的简易设备就一直留在原地,用它独有的方式服务着当地居民。19世纪末,比利时地理学家温地美伦曾来到这里,他在目睹了船只的来去情形后,惊叹无比地说:“推动船只前行的力量,其实并不是来自河水的冲击力,而是来自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