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5448800000015

第15章 邓恩铭—不惜惟我身先死

【英雄档案】

邓恩铭(1901~1931),水族,原名邓恩明,字仲尧,化名黄伯云、丁友民、丁佑民、丁又铭、尧钦、建勋等。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

籍贯:贵州省荔波县。

英雄历程:

1921年春,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与王尽美一起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8月,被任命为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6年6月,秘密回到青岛,主持市委工作;

1928年春,中共青岛市委进行改组,邓恩铭任书记;

1931年4月5日凌晨,被国民党军警杀害。

【英雄荣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勇士

在济南槐荫广场,耸立着一座“四五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恩铭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在一个清明节的凌晨,邓恩铭和他的战友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他大量阅读宣传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开始向共产主义者转变。1921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他和王尽美两人一起从事党的革命工作。

为了全面展开工作,邓恩铭克服政治环境险恶、经费紧张等困难。为了深入群众发展党员,他创办了工人文化补习学校,以便广泛地发展党组织,领导工人斗争。邓恩铭还重视舆论宣传作用,在《胶澳日报》发表介绍十月革命和世界工人运动的文章,借机传播革命理论,唤起民众觉醒。这为他开展革命工作与领导工作运动奠定了基础。

邓恩铭在济南曾两次被捕。面对敌人的残酷刑罚和威逼利诱,他毫不畏惧、不为所动,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在被关押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直是狱内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在狱中,邓恩铭领导被捕党员及狱友进行了数次绝食抗争,还策划了两次越狱行动。

在这两次越狱斗争中,共有七人逃出监狱,而他却因受刑过重,行动困难,再次被捕,被敌人打入死牢。1931年3月,自知余日不多的邓恩铭给母亲写下最后一封家书,以一首诗抒发自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谨守正义,大义灭亲

邓恩铭曾长期在山东求学、工作并担任过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有一次,他在接见沂水县党组织负责人时,得知其任沂水县知事的叔父黄泽沛贪赃枉法的罪行,邓恩铭当机立断,做出了揭露叔父罪恶行为的正义之举,至今仍为人赞颂。

邓恩铭因幼时过继给舅父,故随舅姓邓,而黄泽沛却是他的亲叔父,当时在山东军阀张宗昌手下任沂水县知事。黄泽沛上任伊始,假装实行新风新政,提出为民求赈、加固城池、防剿土匪等主张,还在县城和各主要乡镇张贴“早赋税,早纳粮,吃得稳,睡得香”、“公平交易,仁义经商”等安民告示。

事实上,黄泽沛摆出的这副励精图治的模样不过是骗人的鬼把戏,暗地里却把在沂水收取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钞票和现银在济南兑换成只打六折用的张宗昌军用票来应付张宗昌政府,这样他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中巧取四成之利;他还秘密派遣心腹之人,利用权势在沂水等地廉价收购蚕丝贩卖至周村以牟取暴利。黄泽沛的所作所为蒙蔽了许多人,沂水百姓都还以为他是位清正廉洁的“青天大老爷”。

知晓实情后,邓恩铭借汇报工作之机向同志们揭露了黄泽沛的敛财之道,并告诫大家说:“同志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不要被人蒙在鼓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用大义灭亲之举撕下了黄泽沛真贪赃、假廉洁的面目。

【英雄无悔】

邓恩铭大义灭亲的动力源于其内心的良知。良知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行为则是表现良知的最佳方式。前些时日,长江大学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大学生三位大学生在看到两位儿童落水后,立即跳水施救,结果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正义和良知的内涵。

任何见义勇为的行动都是要冒风险的,良知也不能只停留于“惺惺相惜”的感情层面,面对各种威权、势力、亲疏时,它可能会被欺骗、被扭曲、被遗忘。人不可避免会有自私的心理,同样,良知也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当危情发生时,良知应该有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