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5448800000051

第51章 李兆麟—创建东北抗日联军

【英雄档案】

李兆麟(1910~1946),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李兰逊、张玉华、张寿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著名抗日英雄。

籍贯:辽宁辽阳。

英雄历程:

1931年,参加抗日民众救国会,后在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

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8月,参与创建抗日武装;

1934年,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等职;

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

1940年底,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英雄荣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运思出奇,横扫千军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李兆麟在极其艰苦的东北抗战岁月写下的《露营之歌》,这支歌成为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的有力武器。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占东北,而腐败无能的政府却一再推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的严酷现实,李兆麟感慨万分,他曾在书箱上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用以表达其收回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

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来到北平,化名李烈生。经张一吼介绍,他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作掩护,李兆麟在北平私立华北大学交了学费,成为这所学校的注册学生。

1932年初,李兆麟去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汇报工作,请求党组织派人去辽阳组织抗日武装力量。2月8日,由地下党员冯基平同志带领,李兆麟、杨寿天到东北辽阳县铧子乡小堡一带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

因为人地两熟,组织上决定由李兆麟公开出面组织抗日队伍。他骑着家里的白马,联络了辽阳、奉天、本溪一带的“长江队”、“燕子队”、“天地荣”、于志超和“平日队”等山林队,在“为了祖国、民族要打鬼子……”的口号下,这些山林队纷纷表示愿意联合起来抗日救国。

3月,正式成立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达3500多人。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成立不久,活捉前日本关东军工兵司令、八大矿矿长“久留岛”,歼灭投靠日寇的土匪队“洪盛团”300余人,击溃危害人民的地富武装“南大会乡团”千余人。

1932年7月,义勇军已发展到6000多人。李兆麟又联络了奉界的林子升和辽阳各地的山林队攻打奉天,破坏了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库,并烧坏飞机七架。这一创举,轰动了全中国,击痛了日寇司令部。

1933年,李兆麟到哈尔滨,化名张玉华,在道外天泰客栈与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同志联系上。他曾先后到北满的海伦、巴彦等地巡视工作,宣传抗日救国政策,帮助当地建立抗日组织。

6月,抗日组织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李兆麟任政治委员。1934年秋,李兆麟率哈东支队300多人,攻克五常堡,歼灭500多日伪军,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品。这一仗是哈东支队诞生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35年1月,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李兆麟任二团政治部主任,活动在珠河铁路南和五常、双城一带,人民革命军先后在孟家店等地打死伪军团参谋长、击退日伪军讨伐队、占领敌人重要据点小黄烧锅等,打得日寇惊恐不安。

1936年1月,在汤原境内召开了北满抗日部队和军政领导人联席扩大会议,李兆麟被选为扩大会议的执行主席。2月10日,中共中央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作了决议(草案),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抗日联军。

为巩固汤原根据地,以李兆麟为临时总指挥,率队除掉了为日寇效劳的“于四炮”森林警察队,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

1937年,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改为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兼六军政治委员。

【英雄无悔】

面对东北复杂的险恶形势,李兆麟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醒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他把用鲜血来唤醒人们觉悟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不懈努力、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每个人都希望活得有价值,让生命放射出异彩,那么,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从这一角度来说,李兆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