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增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具有安全感的人,心情愉快,常言说:“心底无私一身轻。”如果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就会增强安全感。
⑥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
这些方法最好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只要大家都来关心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心理缺陷,就可以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这样就可以使心理保持在完整的健康状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维护心身的协调稳定。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融洽人际关系,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心理疾病的症状种类
如果精神活动发生了病理性障碍而不能正常进行,就说明人有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错觉
这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觉,就是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错觉一旦产生,病人自己不能察觉、不能认识,更不能加以纠正,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行为。
幻觉
这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和体验,就是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因而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虚假、空幻的感知觉。幻觉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等。病人可能完全受幻觉所吸引,被幻觉命令所支配,出现种种反常的行动。
妄想
这是一种毫无事实根据但是病人却坚定不移的病态想法,它是一种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包括疑病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病人对周围事物疑心重重,或者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和财产,尽管这种想法极端荒唐无稽,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但是病人却坚信不疑。无论旁人怎样解释,甚至把无可辩驳的事实摆在他面前,也丝毫不能动摇或纠正他的错误信念和想法,认为已经没有希望再活下去了。
兴奋
这是指病人情绪激动,活动增多,烦躁不安,说话时喋喋不休,骚动不安,有时会冲动起来,出现伤人毁物的破坏性行为。
忧郁
这是指病人情绪低沉,精神沮丧,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丝毫不感兴趣。这样的病人有自责自罪的想法,悲观绝望,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
木僵
病人几乎静止不动,不说话也不动弹,不吃不喝,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整天僵坐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毫无反应,即使有人在他耳边敲锣打鼓,也无动于衷,就像“木头人”一样。
痴呆
这是慢性脑损伤的症状。病人的智力、记忆力明显减退,丧失正常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计算能力等。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以一定理论(如心理学、精神医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理论)体系为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达到减轻乃至消除心理障碍和疾病带来的痛苦。简言之,心理治疗就是用“心灵”的钥匙去医治人们的“心病”。分为一般心理治疗和特殊心理治疗。
一般心理治疗
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释和指导。即以心理学的原理向病人说明所患疾病的因由、性质、演变规律、处理方案及预防,从而解除其顾虑,指导其如何减轻或缓解紧张、焦急情绪。
心理治疗本身含有教育治疗的意义。某些心因性疾病是由于患者无知或偏见和错误而引起。由于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过分恐惧或内疚,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神经症。对此应及时帮助、教育其提高认识,消除顾虑,建立良好习惯,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等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就会不药而愈。对于受到委屈、内心苦闷痛楚难言者,应以同情、谅解的态度倾听他们诉说心理上的压抑、怨气以及内心难言的隐情,并恰当适时地给予劝慰、疏导和积极评价。有时鼓励他们把满腹压抑之情全部倾诉出来,病情就会大有好转,就是痛哭一场,也是有利于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防御方式。
特殊心理治疗
特殊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行为疗法这一疗法是把各种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看做是异常行为,通过学习调整和改造它们,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所以行为疗法又称做行为改造或行为矫正疗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使人具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行为疗法包括下列几个过程:了解病人病态行为产生的原因,确定病人的主要病态行为和治疗目标,记录病人病态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出现频率,列出治疗基线,作为治疗的对照;向病人解释清楚心理治疗的方法、意义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建立其治愈信念,使之主动配合治疗;根据行为改变的情况,有进步时,则给予强化,如表扬鼓励和物质奖励,以增进疗效,无进步或退步时,则给予批评,撤销奖励等,促进改变病人行为。这样循序渐进,依次递增。
(2)催眠与暗示疗法催眠与暗示是相互关联、互为渗透、交叉作用的。如在催眠状态下,有利于进行暗示,暗示性高的情况下也有助于被试者进入催眠状态。
(3)生物反馈疗法将被测试者体内某些自己意识不到的。看不见的生理变化和内脏活动情况(如血压、体温、心跳、胃肠蠕动、生物电变化等),通过电子仪器监测系统,以声、光指针、数据等信号直接、连续地显示给病人,这些信号称为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指导病人下意识地调节和自我控制,使之达到理想的水平。这种方法称为生物反馈疗法。它常应用于治疗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癫痫、功能性障碍、口吃、焦虑症、恐惧症、心身疾病等。
(4)音乐疗法音乐能通过人们的心理作用影响人们的心身功能协调和行为变化。音乐对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早已被实践所肯定。音乐能够振奋人的情绪,消除烦恼和不安,使之平静,引起松弛、愉快和舒适的感觉,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协调各器官的正常活动,利于健康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5)艺术疗法病人参加某些艺术活动,以达到治疗目的。艺术活动本身具有自己的魅力,可缓解或消除内心冲突,调节个人与外界的矛盾。艺术活动通常有绘画、书法、雕刻等,也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组织一些舞蹈、戏剧,音乐、诗歌、摄影、录像等活动。艺术治疗可适用于老、中、青年、儿童等不同年龄病人。疗养院或康复医疗机构、精神病院中的工娱治疗都含有艺术治疗的性质。
(6)森田疗法针对有的患者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宁担忧,越是过分担忧“症状”则越重,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患者要陶冶情操,改变疑病素质,消除恶性循环。病人对自己的“症状”要不以为然,让自己习惯。这样便会解决主客观的矛盾,改变恶性循环,症状随之消失或减轻。
防止心理衰老的措施
夫妻恩爱、儿女情长
如果老人在外人际关系紧张,或遭受委曲和诽谤,精神上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蒙受不白之冤,有些老人往往自寻短见。如果家庭美满、和睦,夫妻恩爱难以离去,儿女情长也不忍死别,他们想到这些,虽然在社会上处境艰难,但回到家中还是感到无限温暖,这也是精神寄托。不少人对孩子倍加宠爱,许多事看在孩子的面上,老夫妻之间即使有点摩擦也不解自消了。
经常回忆童年趣事
老年人的记忆力保持良好,对童稚时代的许多趣事往往历历在目,不妨经常“看电影”,回忆童年时代捉迷藏、拍蝴蝶、捉蟋蟀、放风筝,随着父母外出踏青,在外婆家撒娇讨吃、或学唱一段戏曲。这样脑子里经常想到昨天我还是个活泼的小孩,现在还不算老嘛,从精神上保持“鹤发童颜”。
和孙辈嬉戏逗笑
离退休后脱离了集体生活,进入家庭,如果身体条件可以,不妨给子女们带带孙儿孙女,充当托儿所的阿婆、阿爷角色。老人们往往隔代更喜欢,经常和孩子们逗逗笑,说些俏皮话,做个鬼脸,和孩子们一同玩乐,捉迷藏、堆积木、踢皮球、打乒乓球,和孙儿孙女玩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当然也可以和青年人结“忘年交”,和他们一起聊天,海阔天空,既可增长知识,青年人的朝气对老人还富有感染力,使自己感到年轻。
拜访童年时代的同学、朋友和老师
青少年时代是人的黄金时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值得人们回忆的,如果童年时代的同学、朋友离自己不远,不妨经常上门拜访、聊天时多谈一些当年在小学、中学时的学习和生活,找一些相处中有趣的事聊聊,以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老人还可拜访学生时代的老师,虽然教师可能已是苍苍白发的老人,但是在老师面前,我们总是学生,总感到自己年轻。
培养一种兴趣和爱好
有些老人喜欢赋诗作词,有的爱好书法绘画,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则酷爱写作,许多作家到晚年,仍能写出传世佳作。有益的兴趣和爱好,还会使生活显得光明和美好,使人变得积极和开朗,彼时彼刻,一切无聊和空虚,一切心理压力都无缘拜访了。
故地重游
如果身体条件许可,不妨回到童年时代居住过的旧居,或去拜访少年时代读过书的母校,故地重游,可以触景生情,童心又可再度萌发,仿佛自己又回到童年,回到学生时代。
写些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录
写作时需要动脑筋回忆,脑子要冥思遐想,追忆着那逝去岁月中的生活,青少年时代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仿佛在脑海中重演,仿佛又回到青少年时代,自己会这样想:别看我现在双鬓花白,过去我还是个英俊少年哩!
选读一两本有益的书
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一本好书能抚慰老人孤独的心灵,引人发笑,促人深思,催人奋进。
扩大社会交往
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借访亲探友散散心,朋友是最好的药,找同事、老乡、老战友互相谈谈心,说说心里话,诚挚的友情可以治疗精神上的创伤,消除寂寞和惆怅,冲淡和消除不良情绪。
参加娱乐活动
如果心中不愉快,不如去看看电视电影,听听音乐或戏曲,通过这些活动可减轻痛苦,甚至使自己的痛苦转而同情艺术角色中的不幸遭遇。娱乐既舒畅胸怀,乐而忘忧,又可作为疾病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都有用娱乐来防治心身疾病的,故形成一种新型的娱乐康复学和娱乐康复疗法。娱乐疗法的具体内容很多,包括音乐、舞蹈、智力游戏、观看文娱节目,琴棋、诗画、书法等。
短期外出旅游
心境不佳时,可在子女陪伴下作短期外出旅游。祖国山河秀丽,名胜古迹遍布各地,走出家庭小天地,来到大千世界,心胸可为之一振,那巍峨的高山、莽莽的草原、滔滔的江河,辽阔的平原、浩瀚的沙漠。宝石般的湖泊和星罗棋布的岛屿,如能涉足其中,可使你心旷神怡。壮丽的长江三峡、水墨画似的漓江山水、雄伟的五岳名山,以及其间的苍翠的树木、飞泻的流泉、烂漫的山花,绿树掩映在深山围岩间的禅寺古刹,屹立在山巅的宝塔和高楼,都会使你心醉,叫你倾倒,此时此刻,一切忧愁苦闷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
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
从目前大部分离退休的老人看来,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在老年阶段尚能保持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离退休后整天闲着没事干,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不少人总想找点事做。大部分离退休老人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某些特长,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和生产技术指导。这是一种积极、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也可使老年人精神上有所寄托。一旦老人专心致志于某一事业,一切痛苦和忧愁都不会过于放在心上,心境会逐渐变得很好。
精神寄托的方法
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是具有圆满的精神寄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精神寄托和追求应包括八个方面:(1)良好的自我概念,表明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2)自尊自重,希望自己的人格和情感一如既往、充实美好;(3)社会交往,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4)亲密忠诚的关系,是追求的美好目标之一;(5)独立自主,希望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不完全依附他人;(6)安静的生活环境,以便平稳、祥和地度过一生;(7)内在精神生活,为自己一生业绩而感到自豪;(8)爱抚和关怀,以便感受社会的温暖。
老年人保持爱心的方法
爱国家、心系集体
如果一个人在退休以后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全国各条战线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欢欣鼓舞,对祖国的国际地位和各种国际活动所获得的成就都十分关心,荣辱与共,那么,一定会天天阅读报刊,日日收听、收看广播或电视新闻类节目,而且看起来、听起来都会全神贯注、津津有味。相反,那些认为退休在家、什么国家大事都不关心、不看报、不听新闻、基本上自我关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的人,都会感到生活冷冷清清的,没味道。有好多人退休后仍心系单位,仍关心自己从事多年的事业的发展,常到单位去走走、看看,与老领导、老同事聊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无疑,这些都会充实和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使自己总感到有事可做而不孤独,那些把自己与国家、集体完全隔绝、远离社会的人,当然会感到孤独寂寞了。
爱大自然、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如果一个人心中对大自然、对祖国秀丽的山川乃至一草一木,都充满着爱,一定会经常走出家门,到附近的花园、公园、林荫树下、田野、河边去散步、游览,还会每一两年到风景区去旅游。平时在家里,也会喜欢种花养草,生活中充满情趣,根本就不会孤独。
爱小动物
许多老年朋友特别喜爱小动物,养狗、养猫、养鸟、养鱼,以它们为伴儿,从中获得许多乐趣,这些小动物可使单身老人远离孤独。当然,有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不养狗、猫、鸟。
爱书、棋、琴、画
老年人如能有一两种浓厚的兴趣、爱好,就能够充实、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那些对看书、对弈、弹琴、书法、绘画、收藏、集邮等活动兴趣强烈,而且已达到难舍难分程度的老年人,从来就没有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