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去马蜂窝,那是不能触碰的危险。
无论大人把这句话说多少遍,也阻止不了我们勇敢的心。我们总要去挑战一下那些挂在墙头,挂在树枝上,挂在篱笆上的蜂窝。说一点不害怕,那是假的,毕竟一不小心就被蜜蜂蛰了。被蜜蜂蛰后的疼痛,我们每个人都有很深的体验,但一见到蜂窝就心痒难耐。难道就是大人经常说我们的,只长个子不长记性。
“今天捣哪几个蜂窝?”智锋戴着一顶大大的草帽,拿着一件外套,穿着长裤、短袖、运动鞋出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就捣两个,一个在猪圈的墙头,一个在篱笆上。”我回答。这是昨天就踩好的点,昨天就商量好的事情。
“看来今天装备很齐全啊。”青春也过来了,装扮和智锋差不多,手里多了几片大荷叶。
“今天捣蜂窝,你拿荷叶干什么啊?”海蓉问。
“这是我的新方案,我试了试,觉得荷叶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青春回答。
“真的有用吗?”玉民还是有点不确定,虽然青春每次都会想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点子,但有些灵,有些不灵。
“应该有点用,荷叶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蜜蜂好像不怎么喜欢;荷叶还很厚实,用他们包裹手脸,蜜蜂蛰不透;荷叶还可以随意变换样子,例如这样抠个洞,把眼睛露出来,一会捣蜂窝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啦。”青春把一个荷叶抠了个洞,盖在脸上,从洞里露出一对眼睛。
“看上去好像真的有用。”智锋说着,拿了一片荷叶,在自己脸部比划,准备也做一个“面具”。
接着,大家都拿了一片荷叶,抠好洞,再用软的杨树枝条穿过,做成面具戴上。
“今天谁捣蜂窝啊?”玉民问。
每次捣蜂窝的时候,只有一个人主捣,其他人作个陪衬,起个哄,看个热闹,跟着跑个步而已。捣蜂窝的工具也很简单,就一根竹竿,不长也不短,是提前去蜂窝边比划好的。
乡间的土蜂做的窝,一般都不大,吃饭的碗口般大小,土黄色。拿着竹竿去捣,一捣到蜂窝上,蜜蜂就会惊散,四处乱飞,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如果蜂窝没有掉落,蜜蜂飞散一会,又马上聚集到蜂窝上;如果蜂窝掉落,蜜蜂便会四处乱飞,变得狂躁起来,见人就攻击。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撒腿就跑。但是,小孩子们跑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蜜蜂煽动翅膀飞翔的速度,我们很容易被追上,然后被蛰个满头包。我们会跑出很远,蜜蜂追着追着就散了,有一部分是蛰了我们之后精力耗尽,有一部分是迷失了方向。据说,迷失了方向的蜜蜂,会再次踏上寻找之路,去寻找一个新的蜂群,重新组建大家庭。
我们等待大约半个钟头后,慢慢返回捣蜂窝的地方,身上的装备一点也不敢解下。掉落在地的蜂窝上,还残留着几只蜜蜂,我们必须把它们全部赶走以后,才可以顺利拿到蜂窝。
通常,我们用刚才捣蜂窝的竹竿拨弄蜂窝,让残留在上面的蜜蜂受惊,自行飞走。这个过程一般要重复五六次,也会惊动蜜蜂,它们会再次暴躁起来,四处飞散,攻击碰到的人。我们只要躲一躲即可,不需要奔跑逃命。蜜蜂全部飞走之后,我们捡起蜂窝,掰开,把有小蜜蜂住的部分放在一边,有蜂蜜的部分,几个小朋友分了,每人一块放在嘴里嚼一嚼,蜂蜜特有的甜味散发出来,这一刻觉得被蜜蜂追赶,被蜜蜂蛰,很值得。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要吃甜甜的蜜,就要忍受得了蜜蜂的蛰蛰蛰。
有小蜜蜂的那部分蜂窝,也不浪费,趁着新鲜拿给村东头的李奶奶,她说用来煮药喝,至于什么药我们并不关心,我们只关心她给我们的回报。有时是几颗花生,有时是几颗红枣,有时是几颗糖,有时是几角钱……总之,不会让我们白送来一场。所以,我们对捣蜂窝这个事情,迎着危险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