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在大唐当侯爷
54580500001250

第1250章 狄仁杰的安排

在狄知逊犹豫时,他身边一直不曾说话,那温婉如玉的妻子,却在此时插嘴道:“夫君,蒙陛下抬爱,愿意给咱儿子一个机会,他能有这个机遇,是他的机会,有什么好犹豫的。大丈夫做事,不在于朝朝暮暮。既然承蒙陛下抬爱,愿意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吧。”

狄知逊一听,不再多言,直接道:“谢陛下隆恩。”

杜启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的夏国要说人才,实际上不缺,李靖、杜如晦、李孝恭这些人是最年长的一批,而上官仪、马周、来济、柳正希这些人,又是第二梯队年龄的,确保了现在人才的充足。不过年纪小的一批,那就得以狄仁杰为首,甚至后续要再招募更多。

唯有人才不断档,才能确保夏国的持续发展。

三国时期,蜀国偏居一隅,前期人才足够,能和魏国抗衡。可是到了后期,人才匮乏,即便有天险阻隔,也难以割据一方。如果蜀国有足够的人才,不至于被魏国灭了。

国力的比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才的比拼。

如今的夏国,杜启要确保这一点,所以杜启专门成立了科技大学,也建立大夏军事学院,就是要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杜启道:“狄知逊,你愿意追随朕,朕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去帝京城任职,在朝廷中枢做事。第二个选择,在地方上任职。你,选择哪一个?”

狄知逊闻言,心下思考着。

留在帝京城中枢,有一定的优势,第一是升迁快,毕竟在朝廷中枢留下,等到外放时,那必然是封疆大吏。而且朝廷中枢,在决策层做事,能开阔眼界,能接触到朝廷机密,占据极大优势的。除此外,狄仁杰也在帝京城读书,狄知逊就可以照顾到儿子。

留在地方上任职,同样有特殊的优势,那就是不必受到掣肘。在朝廷中枢做事,处处要谨小慎微,处处会受到约束。可是在地方上做事,执掌一方,不会受到掣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能最短时间内施展抱负。当然劣势也是存在的,地方上一旦事情做不好,想要升迁就难了,另外也不能照顾到儿子。

狄知逊眼下却有些犹豫,他之所以犹豫,那就是因为儿子的事情。

这时候,狄知逊的妻子再度道:“夫君,儿子去帝京城,妾身跟着去照顾他就是。总之,你不必操心儿子的事情,妾身会照顾好他的。”

狄知逊脸上多了笑容。

老妻懂他啊!

狄知逊心下顿时就有了决定,他看向杜启道:“陛下,我愿意留在地方上任职。如今在朝廷中枢,我资历浅,不曾有任何功绩,难以服人。所以留在地方上,是最好的。”

杜启道:“狄知逊,你有一个好儿子,也有一个贤妻。”

狄知逊道:“陛下谬赞。”

狄知逊妻子低下头,一副恭敬的样子。在杜启和狄知逊交谈时,她开口插嘴说话,实际上是有些不妥当的。不过在当下,涉及到狄知逊的抉择,她忍不住说话,因为她担心因为儿子会影响到狄知逊做决定。

杜启说道:“你选择留在地方,是最正确的决定。因为在朕的这里,我夏国朝廷上的官员,此前已经担任各部尚书的人,因为是当初草创原因,所以没有办法走详细的流程,都是火线提拔起来的,直接担任各部要员。”

“今后的官员提拔,尤其涉及到朝廷中的各部尚书,以及其余各部门主官,乃至于地方上的封疆大吏,都会有一个硬性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地方上有主政的经验。”

杜启说道:“没有地方主政的经验,不可能直接担任要职。”

狄知逊说道:“陛下圣明,朝廷中枢官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制定的任何一条政策,都会影响到夏国万千百姓。所以能在地方上任职,积累经验,了解民间疾苦,那是极为重要的。唯有如此,任何一条政策才能言之有物,不至于想当然。”

杜启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道:“京州已经有了刺史,是蓝昌河担任。岐州方面,虽说有刺史,但岐州刺史治理期间,反响平平。朕调岐州刺史入帝京城,你前往赴任,执掌岐州。”

“臣遵旨!”

狄知逊直接应下。

担任一州刺史,虽说不算多么大的封疆大吏,比不得一道总管,即便如此,治理一方也是有着大权在握的,能按照自己的施政方案进行。

杜启当即让上官仪取来圣旨,把狄知逊的任命定下,便把圣旨交给狄知逊,然后又让上官仪专门传书朝廷,通知吏部备案,以及走相应流程。

一应事情安排妥当,杜启就不再多言,毕竟现在不早了,各自休息。

翌日,清晨。

一大清早,杜启和狄知逊双方分开,狄知逊一行人要往岐州去,而杜启一行人继续往北,在长安北境转悠,继续在各地走走看看。越是往北,地方上慢慢的越是荒凉。

靠近长安附近的区域,慢慢在恢复,毕竟来往的人很多。可长安的北方各地,因为李世民不断征募府兵作战,使得地方上青壮百姓很少。

李泰北上时,又掳走一些壮年男子,导致百姓更少,许多地方都荒凉了。虽说许多的地方,都已经春耕播种了下去的,百姓却是很少,依旧有些荒凉的感觉。

上官仪跟着杜启一起,这时候骑马赶路的速度很慢,上官仪忽然道:“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杜启道:“但说无妨。”

上官仪沉声道:“狄知逊其人的情况,臣不清楚如何。从昨天的交谈中,臣只能分辨出狄知逊其人曾经在北地任职,后因为谏言不被李泰采纳,离开时又遭到李泰的追杀。具体狄知逊的能力,臣不得而知。”

顿了顿,上官仪继续道:“相比于蓝昌河,狄知逊的情况有更多的未知。如今,直接让他担任岐州刺史,主政一方,是否有些草率了。”

杜启脸上露出笑容,相比于上官仪,他自然是了解更多的,因为狄仁杰、狄知逊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人,能力颇为不凡。尤其狄仁杰,未来更是朝廷重臣,青史留名的存在。

杜启当着上官仪的面,不可能说自己知道历史,知道狄知逊不错,他直接道:“狄知逊其人,不良人方面有相应的消息,所以朕知道情况。恰是如此,朕才能放心的任命他担任岐州刺史,让他去主政一方。”

上官仪一听是不良人的消息,不再询问。毕竟杜启都已经说了是不良人方面的消息,那就是得了证实的,所以再询问是多余。

上官仪道:“陛下,从狄知逊这里的消息,就可以判断李泰在北方并州,虽说裹挟了很多的士兵,战斗力不弱。但李泰的做法,却颇为恶劣,使得官员、百姓都不喜。”

“即如此,李泰不得民心,要摧毁李泰应该不难。等到苏定方抵达前线,就可以一战而下,彻底拿下李泰,早日平定北地。”

上官仪的眼中,有诸多的期待。

更坚信李泰不长久。

杜启道:“拿下北地,应该不怎么困难。毕竟除了你刚才提及到的李泰不得人心外,还有并州这些区域,是家父主政的地方,是我们曾经扎根的地点。当初朕在雁门关一战,覆灭了无数的突厥士兵。有这些前提,就有民心民意,所以夺取并州不难。”

上官仪说道:“陛下圣明。”

两人说着话,又继续往北走,不过这一圈转了下来,又掉转方向往东北方向走,最终开始往东,在五月初天气渐渐炎热时,杜启一行人抵达了长安东面的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