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在大唐当侯爷
54580500001309

第1309章 又安排退路了

李世民询问魏叔玉和魏征,两人暂时也没有好的意见,所以李世民立刻就传令,连夜召房玄龄入宫来议事。房玄龄如今,也颇有些苍老,甚至于因为连续的奔波,以及承担的巨大压力,所以房玄龄本身显得很是苍老,头发早已经花白。

历史上的房玄龄,担任大唐宰相,因为大唐愈发强盛,所以房玄龄显得很轻松,而且即便是大唐屡屡对外作战,那也是攻无不克,不断的取胜。可是如今的大唐,却是四面漏风,仿佛是一间将要倾倒的大厦,所以房玄龄这个宰相,处理起政务更是费心费力,耗尽了心力。

他进入了大殿中,见到了李世民,便听到魏叔玉说了前线的战况,房玄龄听完后一脸无奈的样子,心下更是心累。

又败了!

大唐一败再败。

到了如今,大唐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毕竟这一次筹集的十万之众,已经是最后的力量。可是如今这一点力量,也全部葬送在江面上。

大唐已经再无一战之力。

尤其江都这里,可比不得长安,长安是一座坚城,江都虽说城池坚固,却是没有长安那么坚固的城池,而且最关键的是,眼下李世民没有足够的兵力。这是最头疼的。

房玄龄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李世民说道:“房卿,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也清楚当下的局势。但是朕,却不愿意放弃,不想就这么败了。所以请你来,便是商议策略,看如何挡住杜启的兵锋,为我们大唐的延续,争取更多的时间。”

房玄龄闻言顿时沉默下来。

难办啊!

如果大唐的十万大军还在,有足够的兵力,倒是可堪一战。问题是江上的一战,造成了太大的损失,故而在当下,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

房玄龄仔细的琢磨一番,想了想后道:‘陛下,要说抵挡杜启的兵力,臣眼下,倒是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试一试。’

李世民道:“什么想法?”

房玄龄正色道:“安排士兵前往码头,在码头边埋下火药。作为江都的码头,边上有诸多货物,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所以我们在这些货物中,藏匿火药。然后,我们再阻止兵力在码头准备抵抗夏国的大军。”

“一旦夏国大军登录后,我们引爆码头的火药,解释无数的火药爆炸。码头成为一片火海,必然炸死无数的夏国士兵。”

“甚至于爆炸太强,连岸边靠岸的夏国战船,也会直接毁掉的。到时候码头没了,战船没了,即便是杜启的军队厉害,可杜启没有后勤补给,那也是无根之萍,我们也就有了对抗夏国大军的机会。”

房玄龄说道:“这,是我们当下唯一的机会。”

李世民听到后点了点头。

似乎只能这么办。

李世民倒是不曾立刻下决定,而是看向了魏叔玉,道:“叔玉,你意下如何?”

魏叔玉说道:“陛下,臣赞同房相的建议。虽说这一建议,还是有诸多的不妥之处。但实际上,也只能这么安排了。毕竟在当下,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另外,我们的兵力也不足,所以更是别无选择。”

李世民道:“魏相,你认为呢?”

魏征正色道:“陛下,老臣也赞同房相的建议。眼下别无他法,只能是先考虑这一安排。毕竟在当下,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

魏叔玉忽然道:“陛下,虽说有些话不适合说,但臣却是不得不说。”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

他大致已经能明白魏叔玉要说什么。

李世民道:“但说无妨。”

对于魏叔玉,李世民是极为信任的,因为在当下,魏叔玉那就是他的心腹。

魏叔玉沉声道:“陛下,我们十万大军落败。到了如今,还是要考虑一下退路。如果在码头处,能阻拦夏国的大军,令杜启无法突破登陆,那自是最好的,谁都希望看到这一结果。可如果这一处防守,无法挡住杜启的大军,那么下一步,我们还是要考虑后路的。所以恳请陛下,提前准备好退路。”

李世民即便是内心猜测到了魏叔玉的话,知道魏叔玉肯定是提及退路,甚至他的内心,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在此刻,李世民的内心依旧难以压制愤怒。

李世民沉声道:“叔玉,你认为当如何安排后路?”

魏征插嘴道:“陛下,魏叔玉这小子狂妄无比,他的话不足为信,更不足为凭。请陛下,不必相信他。”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魏卿,莫非你认为朕,会因为叔玉的一番话,就迁怒叔玉吗?没错,朕的确是很愤怒,愤怒于我唐军落败的情况,更愤怒于无法抵挡杜启。可是,朕却也不是昏君,更不是桀纣之人。”

顿了顿,李世民继续道:“更何况,叔玉是一心忠于大唐,才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他终于大唐,朕焉能迁怒于叔玉。而且眼下的大唐,也的的确确需要安排退路,确保万无一失。”

魏征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道:“叔玉,你直接说在当前的情况下,当如何安排呢?”

魏叔玉正色道:“回禀陛下,臣认为如今之际,一旦是守不住。那么我们唯一的出路,那就是退往岭南。毕竟岭南之地,多崇山峻岭,而且山中道路难行。”

“我们退入岭南境内,那么到时候即便是夏国军队到了岭南,也未必能抵达。毕竟岭南之地,许多都尚未开花,甚至瘴气重,只要是退入岭南,天然就能形成防御攻势。”

“岭南百越之地,是最好的防线。”

魏叔玉继续道:“当然,这就仅仅是防守。甚至于想要在岭南发展,恐怕就很难了。毕竟我们要退走,那就是退走到大山中,才有存货的余地,才有喘息的机会。”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

这情况很不好。

岭南的情况,因为李世民安排了人前往,所以知道岭南的情况。这些岭南的城池倒也还好,这些地方没有什么瘴气,但城池外的许多地方山林多,天气炎热,且瘴气重。生活在这些地方,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当然,如果真的能退入岭南大山中,的的确确可以借助岭南的地理情况拖延,以便于求得最终的胜利,这也的确是一个机会。

李世民心下有些意动,但暂时还不曾决定,他看向了房玄龄,说道:“房卿,关于属于的提议,你是怎么看的?”

房玄龄回答道:“陛下,如果当真是挡不住,那么这就是唯一的办法。扬州境内,乃至于江南道这里,因为颇为繁华,但没有坚固高大的城池,想要守住地方很难,想要挡住杜启的大军更是不容易。所以要撤退,就只能是往岭南撤退。”

“而且如果要安排,就得提前安排人前往岭南,提前做准备。我们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城池,然后安排人在山中探路,到山中开辟地方。”

“如此一来,我们才有了扭转局势的机会。甚至于,实在是岭南还不好,还可以往西去南诏。总之只要是南下撤退,我们就有更多的选择。”

房玄龄继续道:“只不过当下,要先安排下去,以便于有充足的准备。”

李世民点了点头。

的确是这般。

李世民道:“房卿,撤退后路的事情,你来负责安排。只是眼下,暂时还不比大张旗鼓,把物资等清点一下,以便于随时准备撤退。”

房玄龄道:“臣明白。”

李世民打了个哈欠,说道:“眼下定下了要撤退的事情,那么在码头的阻击,又该安排谁前往领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