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在大唐当侯爷
54580500001464

第1464章 利益驱使

进入六月,天气愈发炎热。

而海面上却是碧波荡漾,有着海风吹来。虽说太阳晒着颇为炎热,但海风一吹,也就吹散了一些炎热之气。辽阔的海面上,虽有波浪,但一切倒也还在承受范围内。

一艘艘战船,正在海上航行。

这一批战船,赫然是杜启率领的船队。

杜启在广州逗留了一段时间,准备了充足的淡水、武器、粮食、蔬菜瓜果,然后才带着大军乘船出海。这一次出海,杜启一行足足十艘战船,每一艘战船都装备了迫击炮,每一艘战船都装备了充足的武器。

不过随行的兵力,依旧是三千人。

均匀分布在每一艘战船上。

因为有刘家的商船引路,所以这一次出海,一切顺利。杜启在后世,那是出过海的,对于海上的一切,并没有什么陌生的。可是军中将士,以及刘澈、骆宾王都是觉得好奇。

茫茫大海,太过于辽阔。

让人生出渺小之感。

甚至于一旦葬身海上,那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是葬身于此。

好在一切顺利。

一行人很顺利,便已经靠近了倭国大陆。只是抵近后,杜启一行人不曾直接杀过去,而是在海上盘旋等待,等来接应的人。

等待的时间却也不长。

不过小半日的功夫,已有上杉家族的战船来了。

上杉一龙赫然在船上。

他远远的看到夏国战船,心下震撼。因为夏国的战船,魁梧巨大,宛如一尊巨兽横亘在海上。尤其夏国的战船规模,比大秦的战船更多更大,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上杉一龙的决心。

必须要联络到夏国。

让夏国灭了大秦。

上杉一龙打出了旗号,便直接上前。他靠近了后,便报上了名号,说明了来意。他被士兵接应上了杜启的旗舰,便行礼道:“倭国使臣上杉一龙,拜见天使。”

天朝使臣,自然是天使。

这是上杉一龙琢磨出来的称呼。

杜启并未去追究称呼,直接问道:“上杉一龙,倭国方面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上杉一龙道:“回禀天使,我们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不知道,您打算何时进攻?另外,天使这次带着十艘战船来,有多少兵马呢?”

杜启说道:“三千兵马,武器齐全。”

上杉一龙心下松了口气。

三千兵马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一股力量,能够和大秦交锋。同时,这样的一股力量也不算太强,对倭国威胁不大。

如果杜启带来数万大军,上杉一龙又得担心倭国后续了。

上杉一龙再度道:“大人,您何时打算进攻?”

杜启说道:“你回去通知安倍伯牙,明日上午,我率领的军队登陆作战。届时,你们的人在岸上策应,吸引大秦的火力。只要大军登陆靠岸,在岸上立足,一切就不是问题。”

上杉一龙顺势道:“请大人放心,我们已经准备妥当。这段时间,我们率先发动了战争,让人在我国境内掀起战事,吸引苏我虾夷的注意力。同时,也调动了一部分驻扎在京都的秦军士兵。您突然袭击,他们肯定无法预料。”

杜启颔首道:“那就好,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上杉一龙话锋一转,再度道:“天使,卑职斗胆问一句,击败了大秦后,倭国愿意归顺夏国,尊奉夏国为宗主国。不知道天使,能否代替夏皇做决定。”

“混账!”

就在此时,骆宾王呵斥一声。

他眼神锐利,沉声道:“站在你面前的,乃是……”

他正要说出杜启的身份,却是被杜启阻拦,杜启直接说道:“我在夏国,那是皇室亲王,称号为平西王。我出征时,皇帝陛下授权我全权决断,所以你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你的请求,本王答应了。”

他并未说明身份。

毕竟夏国太上皇的身份,着实有些敏感,用曾经的平西王作为掩饰,倒也是不错。

上杉一龙顿时松了口气。

来的竟是夏国亲王。

这就好了。

上杉一龙说道:“请平西王恕罪,是卑职斗胆。平西王,卑职立刻就返回京城,安排下去,以便于明日夏国大军登陆。”

杜启道:“去吧。”

上杉一龙不再逗留,转身就下了旗舰,返回自己的战船离开。

骆宾王看着离去的上杉一龙,他正色道:“陛下,这个上杉一龙,分明是要借助我们的力量覆灭大秦。然后,再保全倭国。他们这样的保皇派,是不可能真正归顺夏国的。您,何必要答应上杉一龙的请求呢?”

杜启微笑道:“答应了又如何,拒绝了又如何。更何况,等我们的大军,抵达了藤原京城,彻底立足后,到时候顺势灭了倭国,那反而更加的轻松。既如此,我何必要拒绝呢?”

骆宾王说道:“可是这么一来,就等于是出尔反尔。”

杜启看着眼前的骆宾王,说道:“骆宾王,你的确是颇为聪明。可是,也就仅仅止于此。两国交兵,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国与国之间,没有什么友好,没有什么允诺,只有利益。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一点如果你不清楚,那么永远难以成气候。”

骆宾王听完了后,心下思索着。

杜启的一番话,令他有些意外,因为他觉得为人处世之道,和治国之道是相同的。可是如今看来,显然不一样。

治国明显不同。

杜启看了眼骆宾王,转而又看向了前方蔚蓝的海面。

因为如今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杜启倒是愿意调教骆宾王,也愿意给骆宾王成长的机会。换做是在国内,骆宾王那就只能从底层历练,一点点的起来。

骆宾王思索了一番,他郑重道:“卑职明白了。”

杜启道:“明白了就好,你要记住,国与国之间的交锋,讲究仁义道德,那是自己捆缚自己的手脚。我夏国要开疆拓土,单纯靠讲仁义,人家能归顺吗?能有这样的疆土吗?终究,是看拳头的。”

“譬如这一次倭国同意里应外合,为什么同意里应外合,是因为他们挡不住大秦。”

“他们打的主意,实际上就是借力打力,让我们和大秦斗争。不管我们能否取胜,但只要削弱了大秦,亦或是削弱了我们,对倭国都有利。甚至在他们的内心,巴不得是两败俱伤,他们才好渔翁得利。”

“届时,他们就掌握了主动。”

“也扭转败局。”

“不要小看倭国人,这些人不简单,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身为治国的人,如果天真的讲究仁义道德,只能被吞吃得渣滓都不剩。”

杜启侃侃而谈道:“这些你都要有心理准备,因为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骆宾王道:“臣谨记陛下教诲。”

他清楚这是他的运气。

杜启愿意耳提面命的指导,那是他的机缘所在,他很是珍惜,都一一记在心中,等空闲了下来再慢慢的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