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在大唐当侯爷
54580500000259

第259章 不争是争

秦王府,书房中。

如今的秦王李世民,在朝中威望很高。毕竟拿下了窦建德、王世充后,大唐的疆土再度扩张,实力冠绝天下,扫荡乾坤之势已经形成。

此刻李世民端坐在主位上。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则是坐在下方。

三人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缓缓道:“刚接到宫中传出的消息,谢知舟已经被父皇处决,二郎对付谢知舟的谋划,已经成功了。”

说到这里,李世民看向杜如晦,道:“克明,二郎这小子,真是不简单啊!凭借一己之力,让父皇处死谢知舟。尤其按照你所说的,二郎根本没有动用秦王府给他的消息,可是,他能做到这一步,殊为不易。”

杜如晦道:“殿下谬赞了。”

长孙无忌笑吟吟道:“克明,我倒很好奇,二郎到底是怎么扳倒谢知舟的。要知道,谢知舟在任上,也算颇有政绩。不论是长安的治安,亦或是长安的发展,都不错。这个人,除了立场是和我们敌对的,能力也是有的。”

杜如晦道:“是李大全被二郎劝服,他交出谢知舟、谢蔽的罪证,有谢知舟、谢蔽和李大全联合谋划对付二郎的证据,陛下必须要处置谢知舟。加上谢知舟支持谢蔽,更是犯忌讳的事情,所以,谢知舟死了。”

长孙无忌颔首,眼中掠过了一道精光,杜启这小子,出手还真是打蛇打七寸,不偏不倚,刚刚打在了谢知舟最软的地方。

一击必杀!

这是个难缠的角色。

长孙无忌的内心,对于杜启是有些忌惮的。即便是他和杜如晦算统一战线,都是李世民一方的,但还是对杜启有些意见。

只是没有表露罢了。

李世民接过话,道:“二郎这小子,对于缓解我们秦王府的压力,是居功甚伟的。原本我们被东宫压制,连喘息都困难。”

“尤其张婕妤、尹德妃的煽风点火,父皇对秦王府更是针对。”

“可如今,虽说父皇不曾重用秦王府上下,但好歹不再针对秦王府,反倒是东宫,因为二郎的缘故,处处受制。”

“这对我们,是极好的。”

李世民笑吟吟道:“二郎,堪称是本王的福将啊!”

杜如晦道:“殿下赞缪了,如果这小子听到殿下的话,恐怕又要飘了。他小小年纪,立下大功,容易得意忘形,如今不能膨胀,必须要压制才行。”

李世民道:“克明在教子上,真是看得清啊!本王,不如你多矣。”

杜如晦连忙谦虚。

不过他眼中,却也有得意神色。

没办法,谁让他的儿子这么成才,立下了这样的功勋。

放眼整个大唐,自大唐立国后,不管是大唐对外征战的功勋如何,杜启重创突厥,更是促成什钵苾出使大唐,对整个大唐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功勋。

李世民话锋一转,道:“言归正传,说完了二郎的事情,现在我们来说说长安县令的人选一事。上一次,王闵之被调任,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虽说王闵之升官,但长安县令落入东宫,助长了对方的力量。”

“这一次,不能这么下去。”

“不能再任由东宫的人入选,但我估摸着,谢知舟被拿下后,东宫肯定会再度举荐人担任长安县令的。我们秦王府,也要举荐人选,让吏部呈递上去。”

“到时候,看父皇如何决定。”

李世民侃侃而谈,道:“不管如何,这都是要试一试的,不能让东宫得逞。对于这件事情上,你们是什么意见,人选上你们可有举荐的?”

长孙无忌率先道:“殿下,我认为当下,我们举荐的人选,不一定非得是自己人。只要不是东宫的人,就算这人选不是秦王府的,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举荐。同时,这也是拉拢人的手段。毕竟举荐秦王府的人,陛下可能会打回来。”

李世民听得颔首点头,道:“不错,不错,是这个道理。”

旋即,李世民道:“玄龄,你是怎么考虑的?”

在李世民的麾下,房玄龄一向是智谋百出的,主要的计谋都是房玄龄提出来的。他表情肃然,郑重道:“殿下,我有不同的意见。”

李世民道:“但说无妨!”

房玄龄道:“涉及到长安县令的这一人选,诚如长孙无忌所言,东宫不会放弃,会举荐人选的。可宫中传出的消息,因为谢知舟的事情,陛下申斥了魏征,并且下旨杖责魏征三十军棍。在这一前提下,陛下对东宫的人选,不可能同意的。而这个时候,秦王府举荐了人,便等于是要争夺长安县令,要和东宫争斗。”

李世民微微颔首,捋着颌下的小胡须,露出赞许神情。

长孙无忌琢磨一番,似乎是这个道理。

房玄龄继续道:“这一情况落在陛下的眼中,即便陛下不喜东宫,甚至要敲打东宫,但对秦王府,陛下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的。”

“因为陛下的内心,其实是希望兄友弟恭的,不希望殿下和东宫争斗。”

“所以如今,举荐了人,反倒不讨好。不管举荐的人,是否隶属于秦王府,陛下这里都过不去。所以我的建议是,不举荐任何人。”

“长安县令的人选一事,我们秦王府不搀和进去。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反倒是陛下可能认为,殿下不搀和党争,一心在朝廷。”

房玄龄道:“恰是如此,陛下对殿下的印象,反而更好。”

“正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如今殿下要做的,主要还是建立功绩,得到陛下的器重,让陛下不再偏袒东宫。”

“如此,足矣!”

“至于谋划对付东宫的事情,现在还不能急。毕竟东宫方面,仔细的琢磨一番,实际上没有太大的过错。所以现在急着出手,没有多少的用处。”

房玄龄正色道:“我们缓一缓,反倒更合适。”

“有道理,有道理!”

李世民听完后,道:“玄龄的分析,的确有道理。不争是争,退一步却是以退为进。这样的情况,本王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李世民的目光一转,又落在杜如晦的身上,询问道:“克明,关于这一事情,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李世民处理事情,一向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不是独断之人。

即便,他有自己的主见。

但多听一听意见,多想一想,多思考思考,总是更好的。

杜如晦正色道:“殿下,玄龄的分析,我是赞同的。我们秦王府,不适合出手。反倒是如今的秦王府,越是低调,才越得到陛下的圣眷。”

房玄龄道:“是这个意思。”

李世民道:“既如此,就这么定下了。这事情,秦王府不参与。让朝中我们的人,都沉寂下来,不搀和这一事情。”

“是!”

长孙无忌应下。

几人商量着朝政,神情都很是轻松,毕竟如今秦王府的处境很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