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在大唐当侯爷
54580500000975

第975章 参见陛下

杜启则看向汪秋陇,沉声道:“汪村正,你孙儿的请求,本王允了。所以本王给他一封举荐下,让他到科技大学做事学习。明日本王离开后,你安排人送他去科技大学即可。”

汪秋陇连忙跪下,激动道:“大王隆恩,汪家上下,感激不尽。”

汪秋陇知道,他孙儿走大运了。

这是汪家的机遇。

杜启摆手让汪秋陇起来,便让汪平拿来笔墨纸砚来,立刻就撰写了介绍信,以及介绍玻璃的事情,让唐忠盛等人协调安排。一方面,是传授汪平其余制造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协助汪平一起,把玻璃制造出来,在原有基础上制造出更好的玻璃。

玻璃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不过眼下的技艺暂时还达不到要求,即便杜启拿出玻璃制造的制造技艺,用处也不大,因为工业化不够,干脆让汪平、唐忠盛等人自己研究一番再说。

一切安排完,杜启把书信给了汪秋陇,让汪秋陇带着汪平退下。

杜启脸上露出笑容。

夏国制造方面,人才其实越来越多。

已经愈发不错。

一夜无话,杜启休息了一宿,第二天清晨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后便向汪秋陇告辞。汪秋陇、汪平一行人送杜启离开,与此同时,村子中的百姓也全部汇聚起来,亲自来送杜启离开。等杜启一行人已经走出很远,百姓才渐渐散去。

杜启一行人,则是继续往前走。这一赶路的方向,是从北方行进,沿途却是颇为平静,再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杜启一行人回到高昌境内,却不曾返回王宫,而是沿着高昌州的北面行进,从高昌州再到焉耆州,然后是龟兹州、姑墨州,疏勒州,整整转了一圈。

沿途虽说也遇到了诸多的小事情,却是一一处置。

杜启这一番巡视,对自己掌握整个夏国,其实是极有帮助的。因为沿途杜启遇到了无数的百姓,解决了百姓的难题,更使得无数人更为仰慕杜启,更认可杜启认可夏国。

这是相当关键的。

杜启一行人回到高昌城,已经又是一年过去,是来年二月开春。这个时候的杜启,整个人的肤色都变得黑了一些,棱角却是更为分明。杜启回到王城,关之澜依旧作为书吏,不过是挂在内阁下。

杜启不曾立刻召见麾下的官员,而是先回了一趟后宫,一方面是看看孩子,另一方面是稍做休息。这大半年下来,在外面风餐露宿的颇为不容易。

陪着家人一起,又有孩子膝下玩耍,身心舒适。杜启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便开始处理政务,他把众人召集起来,询问大半年内发生的事情。

这一次议事,杜如晦、杜构也参与。毕竟杜如晦总揽政务,杜构又负责各地人口的事情,一众人各自上奏事情,这些都是一些商议后没有做出决断的事情。

杜启一一做出决断,等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处理完,杜启却暂时不曾提及女子做官的事情,因为眼下还没有合适的契机。

杜启环顾众人,便道:“可还有其他的事情?”

柳正希道:“大王,臣有一事。”

杜启道:“说吧。”

柳正希站起身,神情肃然,正色道:“大王,夏国立国至今,实力冠绝西域,且百姓认可夏国,尤其我们和大唐两次交战后,夏国已经不必再考虑大唐的态度,更不必再尊奉大唐为宗主国。虽说夏国的总体实力,依旧比不了大唐。臣却是认为,夏国足以脱离大唐,而大王也可以再进一步称帝,成为真正的开国皇帝。”

此话一出,杜如晦面色微变。他搁在衣袖中的手,稍稍握紧,但却是不曾开口,因为他没有阻拦的理由。

诚然,杜如晦不希望大唐和杜启发生冲突,但侯君集刺杀了杜启,大唐又攻伐了夏国,所以杜如晦和李世民之间虽说仍有关系,实际上因为一次一次的事情,最终导致杜如晦如今,不可能再回到大唐,也不可能反对柳正希的提议。

杜构却没有什么影响。

甚至他的内心,巴不得杜启称帝。对整个杜家来说,杜启称帝是好事情。他并非一早就追随李世民的,对大唐没有太多的忠诚。

柳正希说了后,上官仪察言观色,见杜如晦、杜构都不曾反对,心中大喜起来,便立刻站起身道:“大王,臣赞同柳尚书所言。大王如今仅仅作为夏国的王,有些不妥,应该称帝,方能显示大王的尊荣,彰显大王的威严。我夏国,并不是大唐可以随意欺辱的。”

随着上官仪的开口,内阁成员,以及六部五寺一台一监的官员纷纷开口,全都持相同意见,都赞同杜启称帝。

即便杜启称帝,他们的官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他们的权势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仅仅是杜启的称呼变化。

问题是杜启的称呼变化后,夏国的地位随之变化。而他们这些作为臣子的,地位也随之变化,这是地位和心理同时交织的。

一众人都持相同的意见。

杜启听完后,一个个眼中都有期待神色。杜启看了杜如晦一眼,杜如晦倒是没有什么影响也不曾说话,显然是默许了。

杜启正色道:“既然意见统一,称帝吧。王文,你是礼部尚书,熟悉典故礼仪,这事情你全权负责安排。有不懂的地方,和国子监王绩商议。”

“臣遵旨!”

王文和王绩同时回答。

王文则是向王绩投去和善眼神,因为涉及到称帝的礼仪,他的确有些不懂。这方面,王绩是中原大儒,熟悉经典,有王绩在一旁协助,王文会轻松许多。

杜启目光一转又看向上官仪,吩咐道:“上官仪,你拟一封国书,加盖印绶后安排人送到大唐。既然独立出来,自然要递交国书,知晓四方,以便于堂堂正正的开国称帝。”

“臣遵旨!”

上官仪应下。

旋即,上官仪再度双手合拢,躬身行礼道:“臣上官仪,参见陛下。”

“臣柳正希,参见陛下。”

柳正希作为吏部尚书,他更是文官之首,听到上官仪的话,一下就明白了过来,想都不想,立刻就跟着觐见。

随着上官仪、柳正希的觐见,其余人也纷纷开口躬身行礼。

一时间,全都是参见杜启的。

都是口呼参见陛下。

杜启道:“诸公,平身。”

“谢陛下!”

众人齐齐道谢,便各自站定。

这一刻所有人都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不仅是心态上,还有发自肺腑的欢喜。不仅是为杜启欢喜,为夏国欢喜,也为他们自己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