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彼此珍藏最温馨
54621200000005

第5章 董洁:大智若愚

到深圳讲学的前一天晚上见到董洁,我为董洁不能听我的报告而遗憾:“我特意为你准备了好多故事呢!我就想当着你的面讲给老师们听呢!”董洁说:“是呀,很遗憾!我明天有很重要的事,是早就定好了的,实在不能来听李老师的报告,所以我今晚一定要来看李老师的。”

我拿出当年董洁这个班的许多老照片,并结合照片回忆着当年的故事,董洁说:“李老师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照片,让我们有了太多的记忆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马上说:“我现在还记得1984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你就生病住院了,那天下午放了学,我和同学们还特意到医院病房看你呢!”

他说:“是的是的。李老师记性真好!”

简单的几句话,让我一下子回到了28年前那个傍晚。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当我得知这个叫董洁的孩子生病住院后,就组织同学们下午放学去看,一方面当然是要给董洁送去新集体的温暖,让他不寂寞,让他感到这个新集体的同学们是多么牵挂他;另一方面,我要把董洁生病这件事当作一次教育契机,当作对刚进初中的孩子进行集体主义的启蒙教育。

28年过去了,我现在都还记得起当我们走进病房时,董洁从病床上欠起身来的样子。

我说:“时间真快呀!一晃快三十年了。”

董洁说:“是呀!我都四十岁了。”

我心里略一盘算,说:“不对,你还没到四十呢!我记得你是1972年12月26日出生的。”

他无比惊讶:“哎呀,李老师的记性真好!是的。这不也快了嘛!还有一个多月。”

董洁是这样的孩子:性格温和,为人柔顺,聪慧颖悟,善良朴实,成绩优秀;笑起来有些憨憨的,但其实他智商很高,典型的大智若愚。我把他从初中教到高中,很难找到机会批评他。在一些“新潮”的“教育家”看来,这种孩子“太听话”,是不会有出息的。但我早就说过,我们的一些“教育理论”总是自以为是,似是而非。其实,无论哪个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找到“有出息”或“没出息”的例子。多年前,我写过一篇《质疑所谓“第十名现象”》,我说“教育哪有那么简单”!眼前的董洁,不一样有出息吗?他在他的职业领域,也颇有成就呢。

我和董洁一边聊过去的同学,还有许多趣事,一边把老照片从电脑中调出来给他看:他刚进初中时稚气可爱的样子,专心致志看女排夺冠电视转播的专注神情,游泳池边光着身子歪着脑袋的模样……

董洁感慨:“李老师,你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照片,也留下了这么多有意思的回忆!”

我特意把他们这个班的班级史册《未来》带来了。发黄的纸张上一篇篇当年的文字,让我们都回到了80年代。我说:“现在给班级出本书已经不稀罕了,而且现在的学生集子大多印刷精美,彩色照片,铜版纸……但说实话,还是我们这本蜡纸刻写、油印的书更有味道。”

董洁说:“是的是的!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我翻看着,看到当年董洁给我的留言:“李老师,我相信,你的事业是会成功的!”不禁笑了。

初中毕业时,我带着董洁等孩子一起到重庆、云南、贵州一带旅游。重庆歌乐山、黄果树瀑布、滇池、石林……都留下我们的脚印。我指着一张照片说:“你看你那时多可爱!”这是我和董洁在黄果树瀑布前的合影,我搂着瘦小的他。

董洁特意带了相机,要和我合影。但没人给我们照,怎么办?他决定自拍。于是我们在房间里忙碌起来,选角度,调相机,找几本书垫在相机下面……然后他按动快门,赶紧跑过来挨着我坐在床头。

看着相机里的自拍合影,我又笑了:当年在黄果树瀑布前,我的手搭在董洁肩上护着他;现在董洁长大了,我老了,他把手搭在我的肩上,好像也想护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