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妖宠:狼王戏妃
5463700000013

第13章

“妹妹吃,这糕饼又甜又香最好吃了!”

看看小胖子这体型就知道是个好吃的主,被他这样极力推崇,这桂花糕铁定是味道不错。可惜小肚子里已经装进去了一碗什锦八宝饭,再好吃的东西也没了地方去盛。

想一想先头许老头太极打得不错,人看起来也很是滑稽可爱,太平公主手里攥着那块糕饼噌噌爬到了近旁的桌子边,拉了拉正在高谈阔论中的许老头,小嘴嚷嚷道:“吃!吃!”

“公主是赏赐给老臣的?”

许敬宗有些不敢置信地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太平公主手中的糕饼。

“嗯。”

不就是块糕饼吗,主要是七哥送给我的又不能就这么随便扔了,我得找个人吃下去不是。

“多谢公主赐饼!老臣,老臣真是感动……感动……”

不会吧?不就是块饼吗?还至于感动的热泪盈眶?

许敬宗是谁?那是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的宰相!

眼见许敬宗偌大年纪竟然手拿着糕饼大口吞吃后,一边呛咳着一边对自己大礼参拜,李令月有些不肯置信地眨了眨眼。

“太平,为何要赐饼给许相?”武后也发现了这一幕,一边吩咐韦团儿将自己亲手斟得一盅酒递给许老头顺顺嗓子,一边笑嘻嘻地问李令月。

“好!好人!好人!”李令月盘着腿坐在地毯上,手指着许敬宗貌似天真的嚷嚷道。

好人?许敬宗是好人?

“啪啦!噼啪!咣当!”

在座的文武大臣被这句突如其来的天外之音惊掉筷子惊掉酒盅的不在少数。

淡定,淡定啊!定力不够强大的臣子们在听了太平公主对许敬宗的评语后纷纷抬袖子擦汗。

话说,这大唐朝廷上下,谁人不知道许敬宗是个贪婪成性敛财好色的祖宗?!

话说许老头诺大年纪家中娇妻美妾数十人,为了一个府中舞姬,竟把亲生儿子赶到岭南数星星,生生送了儿子的大好性命。

这还不算,据说为了几大车子彩礼,竟将亲生女儿嫁给蛮夷,这么个六亲不认的家伙被太平公主公然赞为好人?

不过小孩子吗,不懂事,一个七个月大的孩子能懂什么事?

可一向以精明著称的武后就不可能不懂事了。

“我儿所言甚是!许相为国为民殚精竭智,常修为民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高风亮节,内省己身。实为百官楷模,予以为监修国史之事尽可交付与许相,陛下以为如何?”

为国为民殚精竭智,常修为民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高风亮节,内省己身……

李令月实在承受不住老妈对自己人的疯狂表扬,禁不住身子一歪,“啪”来了个嘴啃脚,趴在地上半天没动弹。

旁边头带大红花的小胖子李哲,正一口糕饼鼓满腮帮,突见妹妹如此滑稽模样,不由噗地一声全喷了出来。

害得豫王李旭轮好好的一件锦袍上花花点点到处都是糕饼屑。

李贤亦禁不住眼冒星星,死咬住嘴角忍笑,赶紧过去将被母亲惊吓得目瞪口呆的宝贝妹妹从地上提拉了起来。

虽然群臣对皇后娘娘如此偏颇指鹿为马的表扬来了个沉默以对,可一向支持妻子工作的李大帝赶紧发话了。

“皇后所言甚是。从今日起,监修国史之事就交由许相全权负责。”

李大帝一句话敲定了国史编修之人。

许敬宗心里那个乐啊,话说修国史可是个有钱途的美差。

自此之后,李令月就常听人背地里说起,那位为国为民殚精竭智的国之楷模,大肆明码标价之能事,公然宣称,谁若想在国史之中占一席之地,就要付出若干银子云云。

于是,长安城众权贵豪门之间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勤奋的胖老头的身影,一手拿着毛笔,一手拿着帐本,挨家挨户明目张胆收取润笔费。

文武百官中有不甘被其敲诈勒索的上书弹劾,奈何上面有武后罩着,那费尽脑细胞写就的万言弹劾书,竟是交上之后便石沉大海无波起,反倒惹得许老头益发提高了价码。

一回到蓬莱宫太平公主的寝殿内,李令月就开始蹲在墙角对手指,很为自己在芙蓉园一不小心指鹿为马为许敬宗那个大蛀虫提供了腐败机会而忏悔。

闻知小妹不开心,小胖子李哲戴着朵红艳艳的牡丹花一摇三摆地走了进来,李令月看着那朵似曾相识的牡丹花无不诧异地嚷嚷:“七哥,花!”

这是第几朵花了?你可别告诉我这还是我送你的那朵哦。

“嘿嘿,好看吧,嘿嘿,能将一朵花戴出万种风情,大唐还没有第二个人!”

“呕……七哥……粪……”李令月拂了拂胸口,作干呕状。

“啥粪?”

“鲜花!”李令月指了指牡丹花,又拽着小胖子李哲的衣服站起来,戳了戳李哲的胸口,“牛粪!”

“李令月!”

小胖子李哲虽然是好脾气,可被可爱的妹妹指责为牛粪,怎么说也是件让人恼火的事情。

“好了好了七弟,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做有内涵的牛粪有啥不好啊。不过总起来说,一支花被采摘下来这么长时间还能保持如此鲜艳,可见你这牛粪当的不错。”

太子李弘走了进来,伸手将那朵花自小胖子头上摘了下来,随手一扔抛出了窗外。

“五哥我的花!”

许是戴花戴出了感情,周王李哲嗷地一声追着那花跑出了大殿。

“月月这次表现的不错,不过,以后不可以随随便便就对男人投怀送抱,以及,玩亲亲!”

妖孽挥手拼退四下里的宫人,狠狠将小丫头揉进怀里,一想起小丫头被李贤那厮抱过,一双宝石般的绿眼睛中的嫉妒简直要窜出火苗来。

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大唐后宫上上下下的女人们早就换上了轻薄的春衣,除了嫔妃和六尚等七品以上的女官之外,大多都是上紧下宽上白下红的宫装。

自打王皇后和萧淑妃死了之后,宫中的嫔妃就愈发少了,而武后当了皇后就崇尚节约,所以就连宫装也不如往日艳丽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