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旅日记
5477100000012

第12章 一九七四年

1974年1月16日1月22日

除夕连长和指导员有时喝点酒,次数不多,我们看得很有味,我把剩下的两三瓶白酒放在我那里,每天晚上咕嘟咕嘟喝几口睡觉,想练一下酒量。可是很难受,半个月都没有练出来,看来要想“煮酒论英雄”是不可能了,要“对酒当歌”也没这个福分了。

1974年2月13日

最近在学毛笔字,当文书有这个条件,买帖很难,是托人从杭州和上海带来的,有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的,学不好。连长和指导员的钢笔字都写得不怎么好。毛笔是狼毫太硬,兔毫太软,写出来都不成形。有时学着写信也用毛笔写,水平不行,但别人说我很好,感到很欣慰。

1974年2月20日

今年的新兵全部分下来,共20多人,有山东济南的,有江苏大丰的,有浙江淳安的,有河南开封的,真是五湖四海。连队现在当班长主要是七一、七三年两批兵,个别是七〇年兵。

1974年2月22日

连队今天搞了一天的野营训练,全副武装,三十公里。早上一早出发,一直走路,到小丹阳,到博望,到新博转了一圈,中午野炊,田埂上挖灶,饭是夹生的。大家累得要命,浑身是汗,外面冷,里面热。有不少人脚上起泡,体力好的战士帮体力弱的扛枪,一人背两支。

1974年3月16日

军部派九八医院的王萍、段承红、丁虹伶三个女军医到我们三营蹲点,管卫生和打老鼠,预防出血热传染病。住在营部,丁虹伶管我们七连,每天都来,还给我们上课。三人都是干部子弟,丁虹伶的父亲是南京军区装甲兵的参谋长,段承红的父亲是二十军的后勤部长。我们连长和指导员对她们很好,还常在连队同我们连部班一起吃饭。

1974年3月20日

营部军医舒增峰是富阳人。舒军医人很好,特别会打蓝球,个不高,人很胖,但动作特别灵活,我们喜欢跟他玩。他爱人是当涂八六医院的军医。

1974年4月2日

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1)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解放军三八作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三大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

(4)中国革命三大法宝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人民军队。

(5)我军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6)我军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7)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8)我党我军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9)我军三大扶助政治思想扶助军事技术扶助生活作风扶助1974年4月15日在团部参加了一个星期的理论培训,学习法家的着作,抄录了不少名词解释。

1974年4月18日这几天看到一本歇后语的手抄本,有二百多条,我全部抄到本子上。读一读,背一背很有意思,有时写东西还可以用上几句。

但歇后语也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好的、有意义的。一部分是老百姓口头说的,有哲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再一部分是不大好的,开玩笑的,黄的。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螃蟹过马路,横行。

沙滩盖高楼,不实。

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1974年5月5日

连长乔建明和指导员傅元昌又找我谈话,连队又上报了意见,要把我提起来。团部要来考察和到诸暨去外调。我真很感谢连首长,一直在关心我,培养我,只有好好工作是最好的回答了。我们七连是战功连队,立过大功,是全团典型,来的首长多。团里就数一连、五连、七连提干的人多,其它连队很少。我给家里写了信,告诉了又要去调查的事,我哥哥正武是大队团支部书记。

1974年6月3日

师部和团部派人考察了连长乔建明和和指导员傅元昌,听说要破格选拔年轻干部。乔建明是江苏无锡人,一九六〇年的兵。

傅元昌是浙江义乌人,一九六八年的兵。工作组找我们几个班长了解了情况。

1974年8月18日

今天是星期天,连队休息,下午五时左右,我们都在营房内,突然好像地在颤动,有人在摇桌子,人也感到不舒服,跑到门口一看水塘,还有一圈一圈波纹。连长说,马上通知全连的人,都到草场上,不要待在房子里,这是地震。后来团部通知,说这是地震,有五级,震中在溧阳和溧水。

1974年8月21日

连队开展艰苦奋斗教育,人人斗私批修,在灵魂深处闹革命。

亮私不怕丑,斗私不怕痛,有几个干部子弟讲得很好。连队干部提倡不穿皮鞋,不穿的确良衬衣,不穿尼龙袜,不戴手表。连长和指导员是上海牌手表,排长们是南京钟山牌手表。

1974年10月20日

我的提干命令下来了,到八连当二排长,同时马上要我去带新兵。我连夜写了十多封信,把喜讯告诉了我的亲戚朋友。连长、指导员很高兴,连部班战友们很高兴,丁虹伶也专门到连队向我祝贺,鼓励我好好干。终于提了干部当了排长,穿四个口袋了。

虽然有几个波折,但还是达到了目的。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上级首长的期望,要好好干,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调到另一个连队,心中还是有点担心,怕不了解,怕干不好。八连虽然是同一个营的,老乡只有曹仲茂、陈志土认识,这个连队的基础没有七连好。我是希望留在老连队的。

1974年10月24日

我今天到八连报到,同连队干部和全排同志见了面。下午排里开了会,四个班长汇报了情况。三个班长兵龄比我老,面临的都是新问题。

1974年11月10日

今天我们接兵的坐火车到江苏新沂下车,后坐汽车到临沂的郯城县。我接兵的是在黄山公社,是个大公社,预定接18个人。

接兵的标准要求,任务时间,日程安排都已确定,在公社里我主要依靠人武部部长和公社卫生院的黄院长。

1974年12月15日

接兵已到走访和定兵阶段。每天跑几个村子,老百姓对接兵很热情,兵源是充足的。郯城县靠近江苏,正儿八经的老区,临沂的沂蒙山区是新四军根据地,十分出名。人武部长和黄院长真是帮了大忙,他们经验很丰富。这里天气很冷,已是天寒地冻,小河全部结冰。街上的集市有点乱,但很热闹,有趣的是羊肉冻在地摊上切块卖,几个人蹲在地上一边吃羊肉冻,一边吃大葱,一边喝酒,挺有风味的。我第一次在这里吃了煎饼。我们吃饭都在公社食堂。老百姓很纯,很实在,也很困难,许多人只穿一个空壳棉衣。

1974年12月30日

新兵安全到达当涂。团里叫我回连队抓排里工作,因为连队三个排长不在位,工作压力很大,还缺指导员和副连长。我原连队的乔建明连长和傅元昌指导员全部提升,一个当副团长,一个当副政委,是全团越级提拔选青干部。指导员当兵才7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