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忠烈杨家将之杨宗保
55185400000051

第51章 与众不同

宗保来国子监的完整一天。

宗保早上醒来,看到师兄弟们还在睡觉,感到他们是不是有点懒,但想起当初的自己,不是和他们一样吗?能在被子里待一会就待一会,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宗保翻翻身子,想反正自己都醒了,就起床呗。当自己爬起来的时候,心想:这能和在家一个样吗!然后,躺进被窝里想:“我这里的一天会是如何过的。读书,吃饭,睡觉??”

正在宗保迷茫的时候,师兄蒙休起床了,看看宗保说:“刚来的第一天,都是兴奋劲十足。”

宗保说:“我也不知道醒那么早。”

蒙休伸伸懒腰叫到:“兄弟们该起床了。”

蒙休开始自己穿衣。宗保也跟着穿衣。蒙休洗脸,宗保也跟着洗脸。蒙休梳头,宗保也学着梳头。这梳头可是让宗保头疼的事。宗保几乎很少自己梳头。这只是他梳头的次数不多。感觉手忙脚乱的。蒙休没有办法只能帮宗保了。

帮助着宗保说:“你以后可要快点,以后,我可不帮你。”

宗保说:“叔,你轻点,我知道了。”

蒙休给宗保扎好头发。然后,宗保随蒙休小跑去了书房。

两个人气喘吁吁的。

宗保说:“叔,为什么那么跑。”

蒙休说:“到什么时候了还慢慢腾腾的。”

宗保说:“知道啦,我们快一点。慢点到能如何呀!”

蒙休理都不理宗保,扯着宗保就跑。

宗保只能陪着蒙休一起跑了。

宗保的体格还行对与跑步真的是不怕什么。但蒙休真的是有点不行了。到地方就已经是累的不行了。跑岔气了。

好在没有晚。蒙休在位子上喘粗气。

宗保看看蒙休说:“就给我扎头发的空就耽误了那么大的事。”

蒙休依旧是喘粗气。有一点好了。正想给宗保说话张先生就进来了。

张先生看看满屋的学生说:“那么早的来,我问问你们昨天有没有三省吾身。”

国子监的学生们回答:“师傅教诲,古人之训,弟子不敢不从。”

张先生说:“你们什么样,我不知道吗!这是你们自己的事,看自己和他人的差距。读书吧!你们有不懂的来请教我。等阵子我去检查。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

张先生虽然没有那么严厉。但说话让人舒服。言传身教,知道每一个人的能力,但要求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

朗朗的读书声响起。宗保开始了读书,背的正是洛神赋。因为洛神赋所表达的宗保可能不能理解,所以,郡主就没有给宗保读。今天宗保没有被管着读什么书。

听宗保读那么一句:“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在描写一个女子。这女子是绝代佳人。”

宗保这真的是想象不出来什么了。女子美能美到这种程度。还有这种程度是如何的一种美。

蒙休见宗保没有了读书的声音就对宗保说:“怎么了。”

宗保说:“理解不了了。”

蒙休说:“问师傅去。”

宗保还真的去了,想听听师傅能给自己什么样的解释。

当张先生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说:“宗保呀!你还小,这个,以后再说。以后你大了,不用师傅教,你就明白了。”

宗保迷茫的看看师傅说:“昂,”

师傅说:“知道了意思就可以了,这个不需要理解那么透彻。这个我也给你讲不清楚,因为你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别读这个了,换个。”

宗保也不说什么了。回到位子上说:“叔,师傅,不告诉我。”

蒙休拿来那本书看看说:“这个,你还是等大了再理解吧!汉赋那么多,看别的。”

宗保看看蒙休满是疑惑。怎么和师傅一样的观点。迷茫。

蒙休说:“你读过上林赋吗?”

宗保说:“当然读过,这个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还有一个是子虚赋。”

蒙休说:“看来你是读过的了。”

宗保说:“没有多读什么,就是把一些代表作读了一下。”

张先生看他们两个在讨论,就来到宗保身边说:“宗保,说什么呢?告诉我,我们一起来说说。”

蒙休说:“师傅,宗保这个孩子太与众不同了,我们这个年龄那里读那么多书了。真的是要让师傅操心了。”

张先生看看宗保说:“这个孩子呀!我教书那么多年,还真的很少遇到这样的孩子呢!中华那么多书,一定有宗保这个孩子没有读过的。我想宗保一定没有读完《离骚》。”

宗保说:“我读过《离骚》。”

先生说:“我猜你读过这一段。长叹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宗保说:“师傅,您怎么知道。”

先生说:“你不是只读代表作吗?”

宗保说:“让师傅嘲笑了。”

先生说:“现在的你需要再深深的理解一下。”

宗保说:“嗯,宗保知道了,宗保我不能只看看表面。还要该深入了解的就深入了解。”

张先生说:“对,读一个人的代表作只是表面,要想了解这个人就要看到他的好处,又要看到他的坏处。好处就去学习,坏处就要避免。看他人的人生路,该借鉴借鉴的就借鉴一下。毕竟,这些人都不是平常人。有时候就是平常人。”

宗保说:“先生,宗保知道。宗保有时候做事就像他们这些人学习。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在是正在进行的历史。把一件事情做好,看似平凡,却是最不平凡。”

张先生说:“对,那你好好的看看吧!”

宗保说:“徒儿遵命。”

宗保拿来了那么一本《离骚》。开始读了。

张先生说:“宗保,这书不需要背了,我们背书是因为我们要培养一种能力,就是写作的能力,所以我们读的还要背。而今天要读的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要的是学习这个能力。”

宗保说:“嗯,知道了。还要在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张先生说:“那就好好读书吧!先读读《离骚》。”

张先生离开宗保,宗保拿起那本书。开始读起来了。

宗保读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心想:这人祖辈真的是厉害呀!怪不得出这样的人才。

宗保继续向下读: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皇览揆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心想:这和我真的挺像的。我的名字就有很大的意义。

宗保想想离骚那么一句话: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真的是屈原的无奈呀!

宗保继续向下读。看看屈原的经历,感到屈原的那种洁身自好。感到屈原身上的那种荷花精神。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黑暗,都一直坚持自己的为人底线。

突然宗保想起来了:韩信。韩信在别人侮辱之下,选择了受垮下之辱。如何是屈原可能是做不到的。一向洁身自好的屈原在小时候会选择低头吗?

不会,屈原不会,如果不会,屈原不就完成不了他的大志了吗!

宗保感到有点迷茫。到底是韩信做的对还是屈原做的可以。

宗保想了想: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选择对那个无赖说:“不是我贪生怕死,有一句话说: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之。你的这个行为,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吗?遇事先讲理。如果那个人偏是不听,可以动员别人。再不成,自己就会对这个人动武。因为自己的处境于韩信不同。韩信孤身一人,我宗保可不是什么孤身一人。对于这种小人,就应该有一个人对他进行一个教训。”

宗保没有读书在静静的思考。张先生来到宗保面前说:“你这个奴才,发什么呆呀!”

宗保说:“师傅,我没有发呆,我只是在想一个问题。”

先生问:“什么问题。”

宗保说:“我在想如果屈原遇到韩信这个情况,他会不会受这个胯下之辱。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处理。”

张先生惊了,这个孩子的读书方式,真的是与众不同。

张先生问宗保说:“你告诉一下我,你是如何想的。”

宗保把刚刚的想法告诉师傅。先生对此更是一惊,这孩子没有全部效仿古人,而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实事求是的精神真的是难的。

于是,先生想把宗保和蒙休进行一个对比,于是说:“不错,不错。继续读书吧!”

然后,转身对蒙休提问了宗保的那一个问题,张先生希望蒙休可以给一个很好的回答。

谁知道蒙休说:“我可能会选择胯下之辱,然后等我功成名就的时候在对他进行一个打压。我蒙休不会选择放过他,这种人就是无赖,就是小人。必须有一个人来教训教训他。”

张先生想:“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蒙休说的也没有什么错。”

张先生想这个两个人的观点来一个讨论赛。

张先生又想,我一定的找一个难的。最好能让蒙休和宗保有分歧的观点,我倒要看看他们两个那一个更厉害。

于是张先生就回去想这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