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中国美食地理与美食传说
5530800000029

第29章 广东(2)

2加入腐乳、胡椒粉、鸡蛋清、芝麻油、盐、味精,下生粉搅匀成馅料。同时将芋头切成细条蒸熟。

3将芋条的表面均匀地裹上馅料,再放入油锅中炸熟即可。

干炒河粉

汉奸逼出炒河粉

那是1938年的事,拥有“食在广州”之誉的广州,却因日寇侵华而变得百业凋零,有一个叫许彬的商人只好结束了酒楼的生意,在杨巷路经营“粥粉面”档。因为以前炒粉都是用“湿炒”勾芡的方法,这一天,生粉刚好用完,许彬要去日伪区购买,谁知日伪设卡不许通行,买不成。此时,有一名汉奸却在店内要吃炒粉,许彬的父亲许伯畴说没有生粉炒不成,但那汉奸却认为许伯畴耍他,竟拔出手枪威胁,执意要吃。许彬正好回来,见此情形,没有办法,只好进厨房烧红铁镬,加芽菜将河粉炒好,再扒上滑了油至熟的牛肉应付了那汉奸。谁知那汉奸却吃得舒服,以后每晚都来光顾。那时,买生粉不容易,许彬见这种炒法被人接受并推崇,也是求之不得,于是“干炒河粉”得以流传下来。

按传索地

河粉是广州的一种小吃制品,全称“沙河米粉”,由于它是用米浆蒸制而成,所以从质地上较小麦粉(面粉)为脆,在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的广州,都见用“煮”、“扒”的形式出现,即所谓的“汤煮”和“湿炒”,就是避开河粉的缺点,不过,却有人创鲜,用急火抛镬的手法,让河粉焦香异常而不断,呈现出风味独特的美味河粉料理,也算得上美食史上的一大创举了。

给想吃炒河粉的朋友们推荐几条“美食街”。上下九路一带,有很多传统的广州风格的小吃和点心;宝华路上有几家不起眼的面店,但味道却是广州面食中的佼佼者。还有西濠二马路、广大路、洪德路、广从路等出了名的“食街”同样让你回味无穷。

进入后厨

【原料】河粉1千克,豆芽菜150克,韭菜段30克,鸡蛋2个,蒜茸1大匙。肉片200克,虾仁200克。酱油30毫升,糖20克,胡椒粉适量。

【做法】

1烧热4大匙油,炒香蒜茸,加入肉片、虾仁炒熟。

2将鸡蛋炒熟,加入河粉和调味料炒匀。

3加入豆芽菜和韭菜炒匀,即可趁热进食。

状元及第粥

要中状元先喝粥

相传清朝时,广东的林召裳中了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和猪肚与上好的大米放在一起煮粥吃。一天,有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裳,恰巧碰上林召裳在吃粥。林忙请老御史一同食用。老御史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便问这是什么粥。林状元深知老御史的最大心愿是自己的儿子能科场高中,金榜题名,因此恭敬地回答说:“这是及第粥。”在我国科举取仕的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林召裳便将猪肝、猪腰子、猪肚子这三种猪的内脏比作三及第。老御史吃了及第粥,并向林状元询问了制作方法,回到家里便命厨人如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后来儿子果真中了状元。老御史高兴得逢人就讲此粥的来历和大吉大利的预兆。因此及第粥便很快在当地传开了。

按传索地

及第粥又名三元及第粥,用上好的糯米或大米制作而成,是广州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名小吃。如今及第粥在广州地区仍很盛行。一些盼望子女考上大学的父母们,每天自做或到名饭馆购买这种粥给儿女们吃,大都为了讨个吉利。

推荐食处:伍湛记及第粥

广州小吃以西关最为出名,荔湾名食家则集齐了西关的各种美食,许多老广州人都经常回来光顾。荔湾名食家把传统的老字号西关小吃统统保存小来,像欧成记的面食,南信的甜品,伍湛记的粥粉等。这里的师傅都是各老字号的元老级人物,水准自然也是最高的。

地址:十甫路99号

电话:81391405

进入后厨

【原料】猪肝100克、猪腰100克、鱼片或肉片100克、油条200克,葱丝、姜丝,以及香菜少许,盐、生粉适量。

【做法】

1猪腰直剖为二,剔去腰臊切薄片,洗净后,在开水中汆烫,再浸泡在冷水中。

2猪肝切片,在开水中烫过,捞出备用。鱼片用少许盐、生粉拌腌一下。

3粥底煮开后,加入肉片及鱼片,大火煮熟,再加入猪腰、猪肝片,撒下葱丝、姜丝及香菜叶即可。

4将油条切成小段,放在小碟中,喝粥的时候可随个人喜爱,酌量加入。

备注:粥底的做法

【原料】米200克、水2升、鳊鱼100克、盐15克、油20克、鸡骨架或者是猪排骨500克。

【做法】

鸡骨架或猪排骨先放进开水中煮去血水(约2分钟),取出洗净。鳊鱼用少许油煎香。米淘洗干净后,加鸡骨或猪排骨、水及鳊鱼,小火煮1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小凤饼

侍女创出富豪家传小点

传说,当时广州河南漱珠桥旁住有一富豪伍子垣,他常宴请宾客,但对家厨、奴婢十分吝啬。有一个厨房侍女名叫小凤,她聪明而有心计,常将宴会后省下的饼饵原料收集后加入面粉,揉匀成小团,请厨师代为烹熟后拿与同伴分享充饥。

某一日,伍家大宴宾客,正巧点心师傅突发急病,小凤急中生智,拿出前几日储备的小饼送到席上。客人吃后连声叫好,并问饼名,伍子垣高兴地说:“这是我家传的小点‘小凤饼’”。

后来附近成珠茶楼的师傅尝到了这种小饼,觉得风味很好,便按照小凤原来的制作用料和技法,加以研究改良,制成一款新小吃。由于它形似小鸡,故称鸡仔饼,加上是小凤姑娘首创,也叫小凤饼。

按传索地

小凤饼是广式的著名糕点,原称鸡仔饼或凤饼,因有腐乳香味,又称南乳凤饼,始创于清代咸丰年间。20世纪20年代初,小凤饼曾获“展品赛会最优等奖”。1931年参加“广州市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长期以来,省内外的过客都喜欢手提一盒“小凤饼”回家,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最珍贵的“手信”(礼物)。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朋友都把“小凤饼”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推崇备至。“小凤饼”的销售点遍及省港澳。

进入后厨

【原料】饼皮:面粉125千克,麻油约200毫升,绵白糖1千克,饴糖09千克,碱水12毫升,精盐20克,水100毫升左右、鸡蛋1个(以涂饼面增光泽用)。

饼馅:糕粉175克,熟面粉375克,麻油约100毫升,砂糖粉250克,肥膘肉200克,熟芝麻75克,花生仁屑75克,腐乳125克,五香粉1克,精盐25克,葱100克,大蒜头少许、水250毫升左右。

【做法】

1把做饼馅的原料,全部搅拌均匀,分成10块,每块约300克。

2把做饼皮的原料,也全部拌匀,制成面团,分成10块,每块250克。用滚筒将皮滚薄,将饼馅卷入,搓成长卷条(直径约1厘米),用刀切成约15厘米的小圆柱后,平放在烘盘上,略加揿扁,饼馅稍露于外,饼面涂上一层蛋液,然后连铁盘约250℃入炉烘焙,约13分钟,取出即成。

笑口枣

好心人有好报

相传在晚清时候,西关村有一家义兴居的小食店,由彭亚真夫妇经营,卖一些白粥、煎堆、糖水之类的小食品。彭亚真为人善良,对左邻右舍的穷苦人家经常帮助和关照。

一天早上,义兴居门前来了一位老人,满脸灰尘,衣衫破烂,似乎是远方沦落的乞丐。他坐在门口的墙角里,不断呻吟着,直冒虚汗,想是又饿又累了。彭亚真见状,忙叫妻子盛了一碗粥和两个煎堆给老人家吃。可怜的老人家连忙摆手叹气说:“我没钱呀,我不能吃。”彭亚真说:“老人家,你饿了,吃吧,我不收你钱。”老人家连声说多谢才把粥和煎堆接过吃了。

从此以后,这老人家住在西关村的破庙里不肯走了。他天天在义兴居打烊后,都到店中讨饭吃,难得彭亚真夫妇心地好,从不嫌弃这老人家,天天给他粥饭吃。

过了数月,有一天,彭亚真得了一场重病,直发高烧,第二天只好歇业。傍晚时分,那老人家又来到了门前。幸得真嫂好心,又给他煎堆吃。老人家边吃边问,今天为什么不开业,真嫂告诉他实情,老人便走到彭亚真的床前去看他,问他想要吃什么。彭亚真说:“今天什么都没做,就给我拿两个昨天卖剩的煎堆来算了。”老人叫真嫂拿来面粉、食糖和酵母,用与制作煎堆的方法相似的工艺制作。制好后,老人捧着四分五裂的煎堆给彭亚真吃,彭亚真看了,觉得非常奇怪,怎么煎堆会成这样呢?老人家便请彭亚真夫妇试尝。两人一尝,竟然松爽可口,彭亚真精神一振,对妻子说:“好!我们以后就把煎堆改成这一品种,定是好生意。”于是三个人齐笑了起来。这一笑,彭亚真的病也好了。他想,这一品种该叫它什么名呢,就这样吧,笑一笑重病就不见,就叫它笑口枣吧。于是乎,三人又齐笑了起来。彭亚真对老人家说:“你老人家真有烹调本事,以后就不要住破庙了,就来我家住,给我们帮忙吧。”那老人笑了笑,就离去了。

老人离去后,再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只是在彭亚真的桌上留了一张字条:“好心人有好报。”

按传索地

笑口枣是广东名小食,笑口枣寓意“笑口常开”,是过年必备食品之一,正宗的笑口枣产于广州西关村,它以松脆、香甜而驰名中外。

作为广东名小吃,笑口枣在超市、饭店、小吃摊、茶楼各个角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食时,一般与粥品相配,使之稀稠相辅。

进入后厨

【原料】花生油20毫升,大豆油1升(实耗50毫升),自发粉80克,豆粉40克,鸡蛋1个,水适量,白芝麻2汤匙。

【做法】

1将豆粉、自发粉及砂糖一并筛在面板上。

2将花生油、鸡蛋及清水搅匀,加入面粉中,揉成面团,待发。

3将面团揉成若干直径约2厘米的圆球,滚上白芝麻备炸。

4烧热大豆油,沿锅边轻放入面球,用小火炸至裂开及呈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