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态度
5532100000022

第22章 端正态度,把最佳的结果带给老板(3)

于是,两个人暗暗开始较劲,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是那个留下来的人。两个人的工作都很努力,成绩也是不分上下。但三个月后,其中一位被留了下来,另一个被辞退了。被留下来的人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两个能力相当,自己却能够胜出。他带着疑惑问了老板,才知道老板一直注意着他们,发现他们两人的能力相差无几,但是他看到两个年轻人不在的时候,其中一个的屋子里总是亮着灯,开着电脑,而另一个则会注意关上。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那个会关上灯的员工。

有时候,决定一个人成败的,不是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大事,而取决于他有没有把小事做到位。小事成就大事,细节铸就完美。细微之处没有用心地处理好,整体就会受到影响。在每个环节上差一点,最终结果往往是差一截。

端正态度,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当你自尊自信,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并且不再寻找借口、不再抱怨任何人和事的时候,你的人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你清楚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并且开始去解决生活中的矛盾时,你的态度就开始改善了。在我们日渐纷乱的社会中,许多人的想法和行为经常是零散的、不集中的,他们或许仅仅满足于自己的生存,而不去关注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良好的态度能帮助我们对于自己想实现的目标保持强烈的欲望,并且激发出应有的能力。当我们持续地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并开始收获时,我们就成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我们的良好态度和热情能鼓舞其他人也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态度和热情是可以互相感染的。

美国黑人华盛顿·卜克年轻的时候,到一所学校请求入学。同他会见的是一位女职员,因为看见他衣衫褴褛,不肯收他。他独自坐在那里几个小时之久。那位女职员感到很稀奇,便告诉他说校中有一间屋子,需要人洗刷,问他能否做这件事。卜克高兴极了。

他殷勤地洗濯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间屋子清理得没有一点尘垢。过了一会儿,那位职员来到这间屋子里,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没有一点污秽,便允许卜克入校读书。那个女职员就是要借着这件微小的工作考察一下华盛顿·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谦卑,是否殷勤,是否能做好这件小事。如果他想“能否被收留还没有把握,谁甘心先做这种义务的苦工呢”,因此不肯打扫这间屋子,或是虽然打扫,却是草草了事,并不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么,女职员能否收留他呢?

这个青年人后来果真成就了大事业,兴办黑人的教育事业,不仅受到千万黑人的爱戴,而且受到千万白人的尊敬。

做任何工作,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端正的工作态度。

工作中有许多细微的小事,这往往也是被大家所忽略的地方,有心的员工不会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俗话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做些小事,在老板看来,也许是填缺补漏,但时间长了,你考虑事情周到、能吃苦、工作扎实的作风就会深深地印在老板心中。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周围大部分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而专门搞零售呢?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个偏僻的米店买货。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虽有许多不便,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沙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米的质量见到效果的同时,王永庆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而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不方便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承担。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送货上门也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即使是在今天,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并根据需要放到相应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庆是怎样做的呢?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做事一丝不苟,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里都蕴涵着不容忽视的道理,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可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导致工作不完美,生活不快乐。

不断吐故纳新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要在欧亚大草原上找到狼的粪便并不容易。由于长久以来,牧民们对狼进行追杀,狼群已经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它们从不随处排泄,只有在它们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才可能发现狼的粪便,然而这种地方一定十分隐蔽,很难被人发现。我从开始对狼粪产生兴趣到后来亲自找到新鲜的狼粪,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牧民的指点,我独自一人走向草原最深处。据说,那里是狼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当时我根本就忘记了危险。

“终于,在一个山坡后面,我找到了几段新鲜的和干枯的狼粪。狼粪一般呈灰白色,形状和狗的粪便差不多。我曾经多次观察过狼进食的情景,至今对那些情景记忆犹新。狼在吃猎物时,充分表现了它们强大的生存本能和对食物的珍惜。它们吃光了动物身体的全部,只有那些咬不动的骨头才被它们抛弃,而那些抛弃的骨头上面没有一点肉,连苍蝇都很少光顾。

“我把狼粪用容器装了回去。在实验室里,我惊奇地发现,狼粪里面最主要的成分居然是各种动物的毛纤维和一些牙齿,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像石灰粉似的动物骨钙。狼把猎物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消化了,除了一些实在没有营养的物质。据我所知,其他动物都不具有像狼一样强大的消化吸收能力。”

以上是著名的狼学专家古姆·吉德温教授在著述《狼踪》中写下的一段文字。他曾经在欧亚大草原上生活多年,多次近距离的对狼进行观察和研究。他的这一发现让世人惊奇。狼在进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顽强着实让人感慨万千。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狼时刻面临着饥饿的挑战和折磨,它们必须绝对消化捕获的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才不会在困境的考验中死去。长时间以来的磨炼,让狼有了一个强大的胃。

从狼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学会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最大化地吸收有用的知识,并最终转化为实用的能力,我们才能在职场做到“日日新,苟苟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浪尖之上。

难道不是么?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脚步迟缓的人很快就会被甩到后面。如果你是工作数年自认“资深”的员工,也不要倚老卖老,妄自尊大,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那时候即使你是老板眼前的红人,他也会为了公司的利益,逐你出局。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代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以高薪者若不吸收新的知识,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

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当10个人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来的优势便不复存在。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所以,不断的吐故纳新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职场人士的人的学习必须以积极主动为主,因为它有别于学校学生的学习: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传授人员。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以及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

年轻的彼得·詹宁斯是美国ABC晚间新闻当红主播,他虽然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把事业作为他的教育课堂。最初他当了3年主播后,毅然决定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决定到新闻第一线去磨炼,干起记者的工作。他在美国国内报道了许多不同路线的新闻,并且成为美国电视网第一个常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他搬到伦敦,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又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此时,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健、广受欢迎的记者。

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后头。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吸收与消化,你可以避免因无知滋生出自满,损及你的职业生涯。另外,很多有规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培训的投资一般由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开支。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你要了解企业的培训计划,如周期、人员数量、时间的长短,还要了解企业的培训对象有什么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将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就应该主动向老板提出申请,表达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愿望。通常老板对这样的员工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这对公司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同时技能的增长也是你升迁的能力保障,很多公司都是在接受培训的员工名单中提拔管理层人才。

IBM公司总部的大楼上写着“学无止境”,公司每年花费10多亿美元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IBM对每个员工提供“苦行僧”式的培训——“心力交瘁”课程。在培训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复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员们熬到半夜。学员们还要进行销售学习——这是一项具有很高价值和收益的活动。商业界就是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销售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去适应这个“世界”。一般情况下,学员们在艰苦的培训过程中,在长时间的激烈竞争中迅速成长。每天长达14-15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他们知道在这个时代,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