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评点三国志(上下册)
55526300000008

第8章 《三国志·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

第一节 独目苍狼夏侯惇

【原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谥曰忠侯。子充嗣。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爵皆关内侯。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

【译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郡人,夏侯婴的后代。

十四岁时,跟着一位老师学习,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将那人杀了,因此,他以刚烈而闻名于郡里。……

太祖从徐州回来,夏侯惇随太祖去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伤左眼。

他又领任了陈留、济阴太守的职务,为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截断太寿水做成一个池塘,他亲自担土,带领将士们一起向老百姓宣传种稻的好处,老百姓得以渡过了难关。

夏侯惇不久又被任命为河南尹。

太祖平定河北,夏侯惇担任后卫以阻挡后面的追敌。

攻下邺城后,升他为伏波将军,仍担任河南尹一职,允许他见机行事,不受各种等级的限制。

建安十二年(207),太祖将夏侯惇前后的功劳统计了一下,又给他增加封邑一千八百户,加上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二千五百户。

二十一年(216),夏侯惇跟随太祖去征讨孙权,回来后,让他都督二十六路人马,留守居巢。又赐给他各种乐器和有名的倡优,说:“魏绛联合西戎有功,尚能得到钟磬之类的乐器,何况将军你呢!”

二十四年(219),太祖在摩陂驻军,时常招呼夏侯惇与他同乘一辆车,夏侯惇也可以出入太祖的内室,太祖对他倍加器重,一般将领是代替不了的。又任命他为前将军,带领各路人马回到寿春,又转移到召陵驻扎。

文帝即位,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数月后去世。

夏侯惇虽南征北战,但却亲自迎接老师从业学习,品行清俭,有多余的财产则分施给众人,不以权谋私,家中也不置备产业。

死后谥为忠侯。

儿子夏侯充继其爵位。

文帝追念夏侯惇的功绩,想让他的子孙们都享受“侯”的待遇,分给夏侯惇家眷封邑一千户,赐给夏侯惇七子二孙关内侯的爵号。夏侯惇的弟弟廉及他的儿子楙也封了列侯。

早先,太祖将女儿嫁与夏侯楙,就是清河公主。夏侯楙历任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以符节。

【评点】

夏侯惇是个独眼龙。

但不是电视上常演的用黑布斜斜蒙着一只眼,愚蠢豪横的那种,他算得上一个铁血英雄。

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惇一出场,就是一句铁血简介:

“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

不是辱他而杀人,而是有人辱骂他的老师,他把那人杀了,说明这人是十分尊师重道的。虽然杀人不提倡,但那是个乱世,你杀我我杀你简直成了家常便饭。不过这种脾气也着实烈了些,叫人消受不起——若非如此,也就没有他后来在曹操麾下一马当先、骁勇善战的戏码了。

还是《三国演义》,里面他首次出战,是和吕布交手,结果“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这不丢人,吕布可是军神,武圣人关二爷和张飞、刘备三人车轮战都拿他不下,一个夏侯惇又怎么能够抵挡?

夏侯惇奋威扬名,是在援救刘备那次:

“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拔矢啖睛,几人能成!这一战让夏侯惇一下子名扬天下,从此好比一只独目苍狼,所过处让人股栗不止。

独眼龙也爱美,《魏略》说他瞎了一只眼,可是他又跟夏侯渊俩人一起当将军,叫起来不好区别啊,于是有人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来叫去,曰“盲夏侯”。这他可不爱听,可是一照镜子吧,可不就是瞎子嘛,气得够呛,把镜子摔得粉碎。

此后在《三国演义》里面,他的出场次数就少了,就好比他的全部生命力都像一场巨大的烟花,盛放在他万军阵中拔矢啖睛的壮烈场面。

此后他的作用大多就是稳定后方,曹操放心地把后背交给了他。曹操死后,他成了魏国最高军事长官——大将军,几个月后死亡。没有马革裹尸,算是得了善终。子孙皆列侯,身后哀荣尽在不言中。

读者如果只读《三国演义》的话,恐怕对于夏侯惇的印象就是一傻瓜猛将,曹操阵营里的名将,随便一数,哪个都能盖过他的风头:张郃、乐进、于禁、徐晃、许褚、典韦,可是却忘了他位居大将军,是诸将之首。

而他的崇高地位和高洁人品在《三国志》里面却说得十分清楚:

起初愤而杀人,然后英勇负伤,带领百姓种稻,屡蒙赐封,特见亲重——试问有谁能和曹操同乘一车的?不光是这,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待遇,随便进曹操家的后院的?那得是多么亲近才能得到的待遇啊!

夏侯惇被曹操封为前将军,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

也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他身边的那些将领都领受大魏官号了,可是他还是汉家的官职名称。他不肯,也要曹操给他封魏官。曹操说:“我听说做臣子做到最高境界的,是像老师一样的臣子(估计诸葛亮对于阿斗来说,就是这种);再然后是像朋友一样的臣子(就是在说夏侯惇)。你是尊贵有品德的人,你当我魏国的官,我这小池子里,容不下大蛟龙啊,咱们还是当朋友吧。”夏侯惇听到这话也不沾沾自喜,真就以师臣和友臣自居。一定要做大魏的官,实际上就是对曹操再次表明他的忠诚,这样曹操才封了他一个前将军。

这说明夏侯惇的人品确实非常之好。虽然他年轻的时候愤而杀人,但是后来在军营中听到有人背地叫他“盲夏侯”,他的反应是摔镜子,而不是骂人和杀人。

因为人品好,所以尊师重道,所以不以公谋私,所以不治私产,家无余财,所得赏赐尽分将士。一只眼睛虽然盲了,但是心地却磊磊落落、一片光明。

第二节 “一匹夫敌”夏侯渊

【原文】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

……

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余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已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二十一年,增封三百户,并前八百户。还击武都氐羌下辩,收氐谷十余万斛。太祖西征张鲁,渊等将凉州诸将侯王已下,与太祖会休亭。太祖每引见羌、胡,以渊畏之。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太祖还邺,留渊守汉中,即拜渊征西将军。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谥曰愍侯。

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译文】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的族弟。

当初,枹罕的宋建因凉州动乱,自称为河首平汉王。太祖派夏侯渊带领一些将领前去征讨。

夏侯渊到后,围攻枹罕一个多月,力克城池,斩了宋建以及他任命的丞相以下的全部官员。夏侯渊又另派张郃等人去平定河关,他们的部队刚渡过黄河到达小湟中,河西各羌族部落都相继投降了,陇西得以平定。

太祖感慨地说:“宋建制造动乱,违逆犯上三十余年,夏侯渊一举剪灭了他,并像猛虎般威武地纵横于关右,所向无敌。就像仲尼曾说的:‘我不如你啊!’”

建安二十一年(216),太祖增加夏侯渊的封邑三百户,加上以前历次分封的,共计八百户。

夏侯渊又回师攻打武都的氐人和羌人,在下辩,得到氐人的稻谷十余万斛。

太祖西征张鲁,夏侯渊等人带领凉州已降的诸将、侯王,与太祖在休亭会面。

太祖每次接见羌人、胡人,都要提出夏侯渊的名号来威慑他们。

张鲁投降,汉中平定后,太祖又任命夏侯渊为都护将领,督领张郃、徐晃等人平定巴郡。

太祖回到邺县,留夏侯渊守汉中,又任命他为征西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驻军阳平关,夏侯渊率诸将前去抵抗,两军相持数月。

建安二十四年(219)正月,刘备半夜偷袭夏侯渊的营房,夏侯渊派张郃守卫东面,自己带一支轻兵守卫南面。

刘备向东发动进攻,形势对张郃很不利。

夏侯渊分出一半兵力去援助张郃,被刘备中途截获,夏侯渊在这一战中战死。

谥号愍侯。

当初,夏侯渊虽屡战屡胜,但太祖还是经常告诫他说:“为将也要有怯弱的时候,不能光靠自身的勇气。为将应以勇为本,又要有智有谋,光知一味地勇敢,只是一介匹夫罢了。”

【评点】

夏侯渊(?—219),字妙才,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惇的族弟。所以龙兄虎弟,即此之谓也。

他的太太是曹操的老婆的妹妹,夏侯渊为人仗义,当初曹操在家乡犯案受牵连,是夏侯渊替他顶罪。曹操也知恩图报,没有跑得远远的,而是设法营救,夏侯渊才免祸。

有人说曹操原本就是姓夏侯,有人说不是,众说纷纭。但是无论怎样,夏侯渊、夏侯惇、曹操,三个人有很深的情分,这是真的。无论是同族兄弟,还是异姓金兰,这种关系都令人羡慕。

夏侯渊跟他族兄夏侯惇不同。相较而言,夏侯惇比较不擅长军事,对于后勤保障工作倒很拿手。所以曹操在迎汉献帝都许以后,就让夏侯惇当陈留和济阴的太守,他就在这里兴修水利,率军屯田,大旱炎炎,蝗虫蔽天,他都能率军民渡过难关。

夏侯渊是员猛将,屡建战功,甚至只提到名字就可以威慑羌人和胡人。只是有句话叫“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只恃勇力而无谋略,换句话说,只当一个筋肉人,那就难免在战场上身死魂灭的结局。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驻阳平关,夏侯渊与刘备两军相持不下,逾年之久。第二年春天,刘备南渡沔水,在定军山扎下大营,夏侯渊率军攻战,刘备命令黄忠居高临下,奋勇冲杀,曹军大败,夏侯渊亦被黄忠所杀。夏侯渊之死《三国志》里面叙述得很简略,《三国演义》里很详尽生动,虽然是小说家言,也足以助读:

“却说杜袭引军逃回,见夏侯渊,说黄忠夺了对山。渊大怒曰:‘黄忠占了对山,不容我不出战。’张郃谏曰:‘此乃法正之谋也。将军不可出战,只宜坚守。’渊曰:‘占了吾对山,观吾虚实,如何不出战?’郃苦谏不听。渊分军围住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上举起白旗;任从夏侯渊百般辱骂,黄忠只不出战。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操闻渊死,放声大哭……”

法正聪明,绝对懂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近来看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面,李大本事跟红枪会的老大比试武艺的场面,让人喷饭。两人刚对上局,那老大筋肉盘曲,就要冲上前来灭他,结果他忽然扭动着捂起腰,说腰疼,搞得对方气泄;当他说好了,来吧,并且摆出架势,那老大再鼓一鼓气要冲上来,这回胳膊上的青筋已经不再暴出来了,不过面相仍旧很愤怒,结果他又捂着肚子说不舒服,搞得对方很没有脾气;第三个回合才真正交上手,对方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杀气,再被他使损招搞倒在地。

这个道理法正懂得,夏侯渊不懂,所以他刚开始也杀气冲天,结果对方坚守不出,他也没脾气,正力气松懈之际,被老将黄忠打了个措手不及。

曹操曾经告诉他要智勇兼备,万不可恃勇逞强,做个“一匹夫敌”,结果他不肯听。若是只有老将黄忠,也许他不至于死,但是他遇上了智慧的法正,就果然丢了性命。

不过这个人心地纯善,早年不但替曹操挡灾替罪,饥荒之年,他为了养活死去的弟弟的孤女,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种精神和情操也很伟大,是一个很好的将领,做人也做到很高境界。

第三节 朗朗日月夏侯玄

【原文】

玄格量弘济,临斩东巿,颜色不变,举动自若,时年四十六。

【译文】

夏侯玄心胸宽广,格调很高,在东市临刑时,面不改色,举止自如,和平常一样。

【评点】

夏侯玄(209—254),字太初,曹魏大臣、玄学家,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之子,他是夏侯渊和夏侯惇两个族兄弟的孙辈。仪表出众,才华出众,和何晏等人开创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

这个人长得好。

在那个讲究相貌风度的时代,长得好占便宜,风度好更占便宜,会被人没命地夸。当时人们就夸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那意思是这个人光彩清洁,如日月在怀,倍儿有光彩。

在魏明帝时期,夏侯玄还被明帝曹叡给贬过官。原来是曹叡让他的皇后的弟弟跟夏侯玄坐在一起,结果夏侯玄不高兴。《魏志》曰:“玄为黄门侍郎,与毛曾并坐。玄甚耻之,曾说形于色。明帝恨之,左迁玄为羽林监。”

为什么呢?这俩人坐在一起,太不搭调了。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蒹葭倚玉树”,就是说,好像一根芦苇倚靠在玉树上,差别太大!

其实,曹叡长得也很漂亮,他的亲娘就是甄妃,那可是大大的美女。《魏志》就记载曹叡风姿挺拔,面目俊朗,一头长到垂地、柔顺丝滑的长发,不折不扣的美少年嘛!美少年对美少年,也许有“王不见王”的意思在里面罢,后人揣测,当不得真,可也未必全假。

西晋名相叫裴楷的,说夏侯玄“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就是说,别人看他,清肃严谨,如入廊庙,他并不刻意做派要让人尊敬,可是别人却不由自主地对他尊敬。

又说他“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别人且不去说,夏侯玄这个人的胸襟高远可见一斑。

这人不但很帅,还很有才,胆子还贼大。一次他正靠着柱子写字,突然惊雷阵阵,咔嚓一声,他后面那根柱子就被雷劈成两半了。身边宾客侍从吓得要死,结果他跟没事一样,动都没动地方,继续挥笔疾书。(《世说新语》: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宕不得住。)

有人说他是装的。他是不是装出来的风度我不知道,不过历史上真有一个人挺可爱,装出来一份处变不惊的风度来:

东晋名相谢安跟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上给他写过信来,他看完了,默默无语,继续对局。客人就问他淮上战事如何了呀?他回答说:“小儿辈大破贼(孩子们打了个大胜仗)。”

谢玄是他的侄子,在淝水前线与前秦大军对敌。苻坚要一鼓作气统一北方,率领八十万大军直逼建康,投鞭断流,志在必得。东晋弱小,兵员区区八万,朝廷上下人心恐慌。这个时候前线捷报传来,怎不令人欣喜若狂!可是谢安居然能做到继续若无其事地下棋,“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够有风度的。

可是啊,他下着棋,手紧紧按着棋子,指甲都出血了,他都不知道疼;他进内室,跨门槛的时候都没注意脚底下,屐齿都磕断了,他自己竟然也没觉出来走路别扭。

可见,这份做派,有百分之八十是装的。

可是夏侯玄的做派应该是真的。因为面临惊雷而面色不变不叫本事,临刑东市,颜色照样不变,看谁敢再说他装!

夏侯玄系出名门,他也有份承袭祖业,黄初六年(225)承袭昌陵乡侯。明帝即位后,夏侯玄任散骑黄门侍郎,因司马懿作梗,被贬为羽林监。在正始年间,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受召辅政,夏侯玄是曹爽的姑表兄弟(他是曹爽的姑姑的儿子),他就作为曹爽的心腹干将,担任了中护军。

对于这个职位的职能,《魏略》是这样说的:“护军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一身兼任了中书、尚书、黄门令。夏侯玄不是只会写字的傻秀才,《世说新语》里面记载:“玄世名知人,为中护军,拔用武官,参戟牙门,无非俊杰,多牧州典郡,立法垂教,于今皆为后式。”

就是说,他的选贤任能的法则,一直被后人沿用下来。《旧辞源》也称赞他“亲格局度,负一时之重望”。这个评价就很高很高了,说明这个人极其有才干。

不久,夏侯玄又开始带兵,任征西将军,掌管雍州、凉州的军事。文武兼备,堪称人才。

曹爽和司马懿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司马懿胜,曹爽、何晏等八大名族均被诛灭,夏侯一族是曹魏亲族旧党,唇亡齿寒,夏侯玄的命运也岌岌可危。

果然!

一个月后,司马懿就下令,把征西将军夏侯玄调回京城出任大鸿胪(三品,九卿之一),看似升官,其实却是被剥夺军权,回到京城就等于待宰羔羊。

夏侯霸的父亲是夏侯渊,也就是说,他是夏侯玄的族叔,也是他的帐下大将,政治嗅觉很灵敏,一看大事不好,马上逃跑。到了这个地步,他可不忌讳自己的爹给蜀军杀了,所以那个地方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他死也不去!而是连在洛阳的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跑到蜀国去了。

临去之前,他对夏侯玄说要不你跟我一块跑吧,司马懿父子不会放过我们夏侯家,此时不跑,更待何时?可是夏侯玄不肯,说:“我怎么能苟全性命,跑去敌国那边呢?”于是就听从命令,回到京城。(《魏氏春秋》曰:初,夏侯霸将奔蜀,呼玄欲与之俱。玄曰:“吾岂苟存自客于寇虏乎?”遂还京师。)

回去之后,司马懿没有马上杀他,他还是当那个虚职的大鸿胪。

其实,“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后面还有一句“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两句连起来,意思就是众人望见夏侯玄就好像朗朗日月扑入怀中,望见李安国就如同巍巍玉山将崩于前。

李丰,字安国,也是个了不起的人,和夏侯玄一样,都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不过两个人长得各具风味。夏侯玄清明俊朗,如同日月;李丰高大挺拔,好比玉山。

两年后,司马懿死了。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执掌国政。李安国当时被司马师升任中书令,秘密联系他弟弟——时任兖州刺史的李翼、国丈张缉,还有夏侯玄,准备里应外合,拿下司马师,然后推举夏侯玄辅政。夏侯玄同意了,秘密却泄露了,他也锒铛入狱。

当时钟毓任廷尉,专司审理重大案件。所谓的审理,其实就是屈打成招,好给司马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除去夏侯玄。夏侯玄也清楚这一点,所以钟毓要他交代罪行的时候,他说干脆,你自己就是做文书耍笔杆子的,你要我承认什么,就麻烦你自己替我写份供词吧。

钟毓还真就这么干了,连夜写了一篇“供词”,流着泪给夏侯玄过目,然后呈报上司,说夏侯玄“迫胁至尊,擅诛冢宰,大逆无道,请论如法”。

钟会是钟毓的弟弟,这个没出息的,想当初夏侯玄出身豪门,自己又那么丰神出色,钟会只有干看着仰慕的份儿,如今夏侯失势,沦为阶下之囚,他就想趁着这时候跟他表示亲昵。

《名士传》里说:“初,玄以钟毓志趣不同,不与之交。玄被收时,毓为廷尉,执玄手曰:‘太初何至于此?’玄正色曰:‘虽复刑余之人,不可得交。’”

就是说,钟会在夏侯玄被抓时,就拉人家的手,说:“太初啊,你怎么走到了这一地步了呀!”结果夏侯玄很反感,根本不买他的账(想当初他连皇上的账都不买),正色回绝:“虽然我是囚徒,也不会和你交往。”

这件事在《世说新语》里也有记载,大同小异:“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就是无论怎么打呀刑求呀夏侯玄都不发一言。押到东市问斩,面色一同往常。

这是什么气节,这是什么气度,这是什么气势!

这就叫名士。

《后汉书》的作者、著名学者范晔就在自己下狱时写诗:“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那意思就算我没有嵇康的琴,也要像夏侯一样,死的时候面不改色。

其实,明帝时期,夏侯玄、李丰、司马师还是很不错的朋友,一起谈琴论诗,只是时移世易,曹魏失势,司马掌权,这三个青年朋友的分歧越来越大。夏侯玄是曹魏亲族,自然在被排斥之列;李丰本来是被司马师目为亲信的,可是李丰却对这个曾经的好友十分失望,所以联合夏侯玄,想除掉他。密泄事败,夏侯玄和李丰被司马师族灭。说起来,真是乱世里又一出无奈的离合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