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722400000002

第2章 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现状和危机前经济脆弱性分析

第一节 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国际资本流动及其构成

一、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总体分析

(一)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总体概况及其构成

1.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总体概况

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在1994至2011年,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呈现出三个不同阶段,即1994至2002年、2003至2007年和2008至2011年间这三个阶段,且在这三个阶段中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也呈现较大差异。

2.国际资本流动构成分析

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中,银行贷款虽然在金融危机前期一直呈现高速流入态势,但其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又出现大幅度缩减甚至降为负值,可见其波动之剧烈和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

由于在这些转型国家中,国际证券投资规模很小,其流进、流出量对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但也不能忽视这类资本的导向作用,其最容易引发“羊群效应”。

二、中东欧国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分析

(一)总体概况

在2003至2007年,中东欧11国国际资本流入量开始突飞猛进。在此阶段这些中东欧国家都纷纷经历了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

在2008至2011年这些国家都遭受了国际资本流入急速缩减的现象,而且前期流入规模越大的国家资本流出现象越严重,这也再次证明了东道国严重依赖外资将带来恶果。

另外,在金融危机过后,从国际资本流入的恢复期来看,中东欧各国差异较大。

(二)构成部分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下,FDI和银行贷款的流入规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尤其是银行贷款。其中最严重的仍旧是波罗的海三国,而在快速增长期,这些国家都纷纷经历了大规模银行贷款流入。然而,在经历危机之后,这些国家的银行贷款流入量竟然都降为负数。

三、独联体国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分析

(一)总体概况

总体上看,独联体5国在2003至2007年也同样经历了国际资本快速增长;在2008至2011年其流入量仍旧较高。相对来说,在1994至2002年,国际资本流入量就小很多。

(二)构成部分

从国际资本各组成部分来看,在1994至2002年,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的FDI流入量占据主要地位。而,余下国家中银行贷款流入量占据主要地位,国际证券投资仍占据着极小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节 金融危机前期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

一、经常账户巨额赤字与GDP高速增长并存

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在2003至2008年GDP增长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两位数增长。

二、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出口创汇压力增加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期,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就开始逐渐大于出口,这一方面反映出这些国家对外消费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入可能促使其国内出现消费繁荣的情况。而这种消费繁荣的背后是较高的风险。

三、国内外债总额庞大且高速增长、短期外债占比过高

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数额庞大的外债规模使得其面临极大的货币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债务展期风险,尤其是当这些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出现期限错配时,这些风险将会被进一步放大。

四、私人信贷膨胀,资本形成总额低

过快的信贷增长又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产生信贷风险,这是衡量转型经济体银行部门脆弱与否的最佳指标。

五、银行部门中外资银行占比过高,易产生金融传染风险

大规模私有化和大量外资银行的引进,给其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为风险传播创造了多种传染渠道,给未直接爆发金融危机的这些转型国家带来巨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