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5625200000015

第15章 戴上9顶思考帽,智慧产生于思维的拐点处(1)

平面思维——换一个地方打井

在找方法的过程中坚持固然是很重要的一点,但一味地坚持往往会使我们放弃别的可能性,所以大大局限了创造力。而“平面”则不断探索其他可能性,所以更有创造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有父子两人。一天早晨,父亲派儿子去城里打酒。儿子走到城门口,跟正出城门的人相遇了。两个人互不相让,一直站到中午。

家中的父亲见儿子迟迟不归,便前去寻找。他到了城门口,了解了情况后,便对儿子说:“你先回去吃午饭,让我来替你站着。”

故事中的父子俩人真够执著的,执著得退后一步都不肯,让人既觉着好笑,又觉着好气。

事实上,生活中也不排除这样的人,思维一根筋,碰到南墙也不知道转向。这种一根筋的思维方式对工作任务的落实是有制约性的。

在工作的过程中,人们遇到困难时应该坚持不懈,有韧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但这里所说的有韧劲,并非是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转换思路,转向思考。

所谓转向思考,就是思考问题时,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换一个路径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或者说是“换一个地方打井”。

“换一个地方打井”,也就是“平面思维”,是著名的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在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要学会转换思路。思路一变,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德·波诺打比方说:“在一个地方打井,老打不出水来。具有纵向思维方式的人,只会嫌自己打得不够深,而增加努力程度。而具有平面思维方式的人,则考虑很可能是选择打井的地方不对,所以与其在这样一个地方努力,不如另外寻找一个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

纵向思维总是使人们放弃其他的可能性,大大局限了创造力;而平面思维则不断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所以更有创造力。

佛勒是一个靠卖8美分一把小刷子起家的刷子大王。后来,大家看到做刷子有利可图,纷纷生产,结果给他的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感到竞争激烈的佛勒开始将目光从一般百姓身上移到了军人身上。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佛勒精心设计了一种擦枪的刷子,并找到军队的有关人士说:“这种特制的刷子,可以将枪刷得又快又好。”军队接受了他的建议,与他的公司签订了3400万把刷子的合同。这种“换地方打井”的策略,使他赚了一大笔钱,更加奠定了他“刷子王国”的地位,让其他还在百姓范围里争夺消费者的人望尘莫及。

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构成的。我们在遇到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妨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事物所包含的某一或某些要素,让事物发生符合“落实”需要的变化,以达到换地方打井的效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满载军用物资的轮船,秘密地从日本某港口开出。

这艘货轮要经由上海、福州、广州,再经过马六甲海峡,驶向泰国,然后去缅甸,给那里的日军提供给养。

这艘货轮装的是从我国东北三省掠夺去的大豆。我抗日组织得知情报,立即指示我方特工人员将这艘货轮在大海中炸沉。

我方特工人员接到指示,想办法混进了日本货轮。结果,他们没费一枪一弹,就将日本货轮给“炸沉”了。

原来,他们运用换地方打井的思维方式,在大豆的性质上做文章。他们偷偷地向装满大豆的货仓里灌水,让大豆膨胀,从而改变了大豆的性质:原来存放的是干燥的大豆,现在存放的是浸泡的大豆,这些大豆就成了沉船的“枪炮”了。

以膨胀的大豆作为沉船的武器,是平面思维的一个巧妙运用。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多用一些平面思维,当问题难以解决时也就不会死守着一个方法不放,而是考虑问题的多方面因素,尝试从问题的另一个层面入手,使难题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

侧向思维——旁敲侧击得真知

侧向思维法指的是:思考问题时,不从“正面”角度,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侧面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生活中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从正面来找突破口,往往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考虑从侧面去寻找。

我们在考虑某个问题时,有人总是死抱正面进攻的方法一味蛮干,结果丝毫不能解决问题;而有人则从侧面进攻,用意想不到的方法,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这就是智慧的功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的关键是能否摆脱他人常规的思维方式或习惯思维(思维定式)的束缚,换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去思维,主动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个聪明人想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便向船码头的人们大声问道:“哪位船老大会游泳?”话音刚落,好几个船老人围了过来,只有一位没有过来,他便问那人:“你水性好吗?”“对不起,20多年中,我只会行船不会游泳!”“好,我坐你的船!”人们要问,为什么偏选不会游泳的船老大呢?原来,这个聪明人正是运用了侧向思维,船老大不会游泳,必然会小心划船,这样反而比较安全。

侧向思维一般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常用:第一种情况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相当明确,原有各种思维方式均可达到既定目标,但由于人的习惯思维,尽管原方法有优有劣,往往总是死抱住一条路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果断寻找新途径。例如,要剪一块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人想到用圆规画圆,把圆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不同方法解决了同一问题,还节省了时间。第二种情况更为多用。为解决某一问题孜孜以求、朝思暮想,但按常规方法却难以完美解决,这时不妨转换一下思路,从与自己研究无关的领域中寻找解决的方法,或者请“外行”来参谋,出点子,或许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鲁班发明锯、莫尔斯发明电报就是这种思维的典范。

生活中需要解决的某些问题,如果从正面来找突破口,往往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考虑从侧面去寻找。

有一位老板想在一个城市的东区开一家电影院,便命他的助理去做市场调查,看电影院开在哪里比较好。

我们通常理解的市场调查,应该是去接触客户,征求意见。但这位助理却完全不按照常规行事,他出了公司就径直去了派出所。去派出所做什么?原来,他去调查东区哪一片丢钱包的案件比较多,再决定将电影院开在哪一片。

这是什么逻辑?丢钱包与电影院有什么关系?你也许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这位助理运用的就是侧向思维。直接调查电影院开在哪里实在是个复杂的工作,但电影院需要开在繁华的地方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人多的地方就比较容易丢东西,只要到派出所查出哪一片丢东西的现象比较多,就证明那里的人流量大,是开电影院的理想场所。

让我们来看看上面开电影院找派出所调查的例子所用的思路:

(1)目标:最理想的地方——人最多的地方。

(2)人最多的地方表现:①人头涌动;②拥挤;③吵吵嚷嚷;④容易丢东西;⑤其他。

(3)去掉其他方面的表现,仅选一个重要的侧面:容易丢东西。

(4)从哪里才能知道什么地方最容易丢东西——派出所。

这样从侧面顺藤摸瓜地找下去,问题很快就有解决的方法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某些情况较难在短时间内摸清,便可以采取这种侧向思维法来考察。

运用侧向思维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从侧向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当年法国向百姓推广土豆的种植便运用了这一方法,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最开始,当土豆引入欧洲时,并不被百姓所认同。法国国王想尽了办法来宣传土豆的优点:高产、耐旱、省肥、抗病虫害、营养丰富、便于储藏,等等,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没有收到什么效果,百姓仍对其敬而远之。

后来,有个小官向国王献计,由国王下令在一片空地上种植土豆,并且在白天派兵看守,晚上再将守兵撤去。这一下激发了百姓们浓烈的兴趣,大家都在猜测这究竟是什么好东西,竟然需要卫兵来看守?于是,几个胆子大的人晚上将土豆偷来种在自家地里。这样,偷种的农家越来越多,土豆也就在法兰西的田野上很快推广开了。

当正面的努力难以取得进展时,不妨从侧面进行旁敲侧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谈判中,当双方的对话陷入尴尬境地时,便可以从侧面刺激对方与我们交流,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在谈判中占据优势。

就像我们在走路时,正前方出现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我们不必沮丧,也不必往回走,我们可以尝试走旁边的小路,也许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侧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所起的就是那“小路”的作用。

迂回思维——此路不通绕个圈

迂回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避直就曲,通过拐个弯的方法,规避摆在正前方的障碍,走一条看似复杂,却可以尽快到达目的地的曲线。

有位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盆食物放在一个未封闭的护栏前,让鸡和狗去吃。鸡很愚蠢,看见食物,只在护栏前猛扑,结果总是吃不到食物。狗却聪明,它只在护栏前站了一站,便侧身转到护栏后面,结果吃到了食物。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阐释了一个不简单的道理:达到目标的最短距离未必是直线。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基本会以两种方法去解决:以直线方法或以迂回的方法。通常,直线方法是我们的首选,因为我们认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许多问题的求解靠直线方法是难以如愿的,这时,采用迂回思维去观察思考,或许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很多人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在称量技术落后的古代,一只大象的重量,谁也无法称出。小曹冲非常聪明,他避开了无大秤的正面冲突,想到了把大象装在船上,刻下船在水中的吃水线。再牵下大象,装上同样吃水线的石子。这样,就把称大象的难题,转换成称同样重量的小石子。一把小秤,便把一只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

蒙古族也有一则关于聪明的巴拉甘仓的民间故事。一次,一位财主骑马在路上碰到巴拉甘仓。财主说,巴拉甘仓,听说你很聪明,你能把我从马上拉下来吗?巴拉甘仓说,先生,我不能。但我可以把你从马下拉到马上。财主马上跳下来,叫巴拉甘仓把他拉上马。巴拉甘仓哈哈大笑:先生,我这不是把你拉下马了吗?财主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