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5625200000018

第18章 戴上9顶思考帽,智慧产生于思维的拐点处(4)

系统思维——全面思考,整体把握

系统思维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种思维框架,能让我们看到相互关联的非单一的事情,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

系统思维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种思维框架,能让我们看到相互关联的非单一的事情,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这种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敏锐地预见到事物整体的微妙变化,从而对这种变化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美国人民航空公司在营运状况仍然良好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教授约翰·史德门就预言其必然倒闭。果然不出其所料,两年后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史德门教授并没有很多精确的数据,他只是运用了系统思考法对人民航空公司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个公司组织内部一些因果关系还未“搭配”好,而公司的发展又太快了,当系统运作得越有效率,环扣得越紧,就越容易出问题,走错一步,满盘皆输。史德门之所以能够看出问题的本质,是因为他运用了整体动态思考方法,透过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必须将问题当做一个系统,从整体出发看待问题,分析系统的内部关联,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

有一年,稻田里一片金黄,稻浪随风起伏,一派丰收景象。令人奇怪的是,就在这片稻浪中,有一块地的水稻稀稀落落,黄矮瘦小,与大片齐刷刷的稻田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田地的主人急用钱,于是在这块面积为2.5亩的田块上挖去一尺深的表土,卖给了砖瓦厂,得了10000元。由于表面熟土被挖,有机质含量锐减,这年春上的麦苗长得像锈钉,夏熟麦子收成每亩还不到150斤。水稻栽上后,尽管下足了基肥,施足了化肥,可是水稻长势仍不见好。

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夏熟麦子少收1000多斤,损失400元,而秋熟大减产已成定局,损失更大。今后即使加倍施用有机肥,要想使这块地恢复元气,至少需要5年时间,经济损失至少在2万元以上。这么一算,这块农田的主人叫苦不迭,后悔地说:“早知道这样,当初真不应该赚这块良田的黑心钱。”

这位农地主人用土换钱,并没有看到表土与庄稼之间的关系,本以为是将无用的东西换成金钱,结果却让他失去更多,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就是缺乏系统眼光和系统思维的结果。

与之相对比,“红崖天书”中的破译却是得益于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

所谓“红崖天书”,是位于贵州省安顺地区一处崖壁上的古代碑文。在长10米,高6米的岩石上,有一片用铁红色颜料书写的奇怪文字,文体大小不一,大者如人,小者如斗,非凿非刻,似篆非篆,神秘莫测。因此,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红崖天书”。近百年来,“红崖天书”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甚至有人推测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据说,郭沫若等著名的学者也曾经尝试破译,但是一直没有定论。

直到上海江南造船集团的高级工程师林国恩发布了对“红崖天书”的全新诠释,学术界才一致认为,这一“千古之谜”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那么,非科班出身的林国恩是如何破译这个“千古之谜”的呢?林国恩于1990年了解“红崖天书”以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把他的全部业余时间放到了破译工作上。他祖传三代中医,自幼即背诵古文,熟读四书五经。他于196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造船专业,但是他业余时间钻研文史,学习绘画。由于他是造船工程师,系统学习对他有很深的影响,使他掌握了综合看待问题的方法,这为他破译“红崖天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达9年的研究中,他综合考察了各个因素,查阅了7部字典,把“红崖天书”中50多个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查得清清楚楚。在此基础上,他做了数万字的笔记,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心得,还三次去贵州实地考察,为破译“红崖天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经过系统综合的考证,林国恩确认了清代瞿鸿锡摹本为真迹摹本;文字为汉字系统;全书应自右向左直排阅读;全书图文并茂,一字一图,局部如此,整体亦如此。从内容分析,“红崖天书”成书约在1406年,是明朝初年建文皇帝颁发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诏檄”。全文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杀戮尸横,罄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需降服燕魔,作阶下囚。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不能将这些文字与其历史背景、文字结构、图像寓意结合起来,不能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去把握,恐怕“红崖天书”到现在也只是一个谜。

由此,我们可知:问题的内部不仅存在关联,与外部环境也同样产生作用。我们必须将其分开进行观察,然后再将其按照系统的模式来进行分析。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系统思维中,整体与要素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离不开要素,但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成其为要素。从其性能、地位和作用看,整体起着主导、统帅的作用,因此,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作为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共赢思维——大家赢才是真的赢

共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

螃蟹在陆地上也可以生存,不过离开水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它们就不停地吐泡沫来弄湿自己和伙伴。一只螃蟹吐的沫是不大可能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的,但几只螃蟹一起吐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泡沫团,它们也就营造了一个能够容纳它们的富含水分的生存空间,彼此都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共赢的氛围。

这已经不是一个“天下唯我独尊”的时代,今天人们更倾向于达到一种共荣共赢的状态,这时,共赢思维的培养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共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共赢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

共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形象地认识共赢。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3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想,终于,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女婿这件事打动了他。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还必须是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同意了。

在这里,我们不去探究故事的真伪,而将目光着重放在共赢局面的打造上。故事中的人物都得到了一个“正”的结果:年轻人从一个穷小子一跃成为世界银行副总裁,而且娶到了富豪的女儿;洛克菲勒得到了一个做世界银行副总裁的女婿,对其日后的商业活动大有益处;世界银行的总裁得到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做副手,以后可以更好地与大财团合作,以增加自己的效益;至于中间的介绍人,故事中虽未说明他会得到怎样的好处,但我们不难想象出他也是整个事业中的大赢家。因为他,三方都拥有了难得的好收益,又怎会怠慢这位牵线人呢?

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介绍人的共赢思维,他巧妙的举动使几个毫无关系的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并打造了共赢的局面,真正地体现了共赢思维法的主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商业活动中,“大家赢才是真的赢”一直是智者坚持奉行的理念。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事与事之间的关联之紧也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欲寻求更大的收益,越来越不能仅靠自己,而应与其他人结为利益共同体,向着共赢一起努力。李嘉诚的买卖不可谓不大,他的生意经中就有这样一条:只有自己赚钱的买卖坚决不做,钱要大家赚才好。

拥有了共赢思维,我们就可以团结更多的人,大家一起将“蛋糕”做大,一起享受蛋糕带来的美味。

本章要义

·当用一种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换个地方打井。

·当问题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学会从侧面找到切入点。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未必是直线,绕个圈也许可以更快地到达终点。

·从结果倒推原因,逆向思维会展示出另一番天地。

·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力求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顺藤摸瓜,由现象推出本质,是逻辑思维的巧妙运用。

·将思维辐射状发散,为问题多想几个解决方案,是发散思维的要义。

·遇到问题不可只见“木”不见“林”,应具备整体视角。

·大家赢才是真的赢,在工作中应树立“共赢思维”。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1.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思维的灵活度。

2.多做一些推理题目,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逆向思维能力。

3.有意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对问题多考虑几步。

4.在处理问题时,要统观全局,培养自己的整体视角。

5.遇到问题时,不要再抱怨,多想一想怎样解决问题。

6.随时都要有共赢的思想,不可因贪一己私利而毁坏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