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5625200000023

第23章 带着思想来工作,改变心中的“不可能”(1)

用大脑工作,而不只是用手

工作应该是一项用大脑来做的事,而不只是用手。优秀企业的成功人士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思考、找方法,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同样一项工作,有的人可以十分轻松地完成,而有的人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关键在于有的人用大脑工作,他们会去考虑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干好事情;相反,有的人仅仅用自己的双手凭经验去做。

现在是拼智慧与创意的时代,我们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养成创新的习惯,长此以往,你就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汤荣坤是厦门民兴工业公司的普通职工。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汽车铝轮圈。测试轮圈是否漏气,以前一直用的都是专用试漏机,但这种试漏机有不少毛病,比如压力不稳定,如果突然发生故障,往往会压伤操作人员的手;如果发生爆炸,则容易伤及操作人员头部。汤荣坤花了一个月时间设计出一套试漏自动监控系统,具有自动补充压力、故障全方位监控和自动报警功能。该系统获得了厦门市优秀发明革新三等奖。

此外,还有很多著名的案例,如扩大牙膏开口口径以及增加胡椒粉瓶子出粉的孔等增加销量的例子,都是在工作中勤于动脑的典范。

长沙有一位日杂店的老板,在其他日用百货商店相继推出“五元一件”、“一元店”等促销措施进行恶性竞争的时候,不是盲目地采取同样的促销手段,而是将商品进行组合销售。比如,把常用的毛巾与销售不出去的圆珠笔包在一起,提高一些新产品的售价,然后把提灯等生活必需品作为赠品等,结果引来了大家的抢购热潮。同样是“买一赠一”的打折销售,但只是采取了一些新方式,产生的效果就与别的商家大大不同。

不只是销售手段,在经营中,在事业的发展中,不时对原有的做法或大众的做法进行审视,想想有没有新的更加有效的方式。而当这样的想法成为习惯,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李明星是奇瑞涂装生产线上的一名工艺员,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蓝领,但他却和同事一起,经过一个月的研究和摸索,彻底地解决了瑞虎车型在涂装生产中遇到的质量问题。

在工艺改进之前,每辆瑞虎车在涂装生产线出来后,都需要点修补漆。随着瑞虎销售量的攀升,这不仅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还使涂装成本大幅上升,甚至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李明星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在涂装的过程中,油箱口盖和前仓的横梁处会产生油漆“碰伤”,这是导致油漆缺陷的主要原因。于是李明星和同事们在工作中认真研究涂装的每一个细节,业余时间认真研读相关著作,并相互交流意见,终于在一个月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对两个随车辅具稍作改进,便彻底解决了涂漆“碰伤”的问题。

李明星年仅24岁,但已经在奇瑞工作了6年。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能够在普通的工作中培养创新意识,与他的主动思考问题、寻求自主创新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带着思考来工作,就需要我们用大脑,思考现在的工作应该如何改进,思考以后的工作应该如何筹划,思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画上怎样的一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住:用大脑工作,而不只是用手。

工作中没有“不可能”,障碍自是源心起

一切皆有可能。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如果你想取得事业上的辉煌,使自己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你就要丢掉心中的限制,积极找方法,用行动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在工作中,“不可能”经常被人们所引用,它使人们对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也让人们不相信奇迹的发生。但是人们应该想想过去所创造出的奇迹,如:海伦·凯勒不能听见声音,看不见东西,但她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约翰·库缇斯曾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一天、一周,但他活到了34岁,成为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室内板球健将、国际著名的演讲大师,并有了妻儿……

世上没有不可能,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在奥运会上,运动员最不可缺少的也正是这种信念——相信“没有不可能”。

在第十九届奥运会就出现了许多奇迹。正如那场跳远比赛,当美国的鲍勃·比蒙第一次试跳,记分牌上亮出“8.9米”时,在场观众、裁判以及比蒙本人都一下子惊呆了,他超出了当时世界纪录整整55厘米。

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成绩,人们有惯性思维,宁愿相信过去的不可能,但往往事实却出乎人的意料。所以,“没有不可能”不是一句空话,事实会超乎人们的想象,奇迹也会发生的。

美国的李·伊万斯在4×400米接力队,又创造了世界纪录,成绩是2分56秒1,电计时为2分56秒16,这一纪录保持到了20世纪结束。

又是一次奇迹,人们认为奇迹是遥不可及的,但在那届奥运会上出现了这么多纪录长期无法被突破的奇迹,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对,没有不可能,只要去努力争取,世上没什么不可能。

那届奥运会上有一项世界纪录5次被突破,令人惊叹。三级跳远比赛中意大利运动员跳出了17.10米的世界纪录,而苏联运动员超过了他0.01米,接着巴西运动员跳出了17.27米的好成绩,最后苏联运动员以17.39米的成绩夺得金牌。

这件事不禁令我们吃惊,世界纪录5次被突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并且十分罕见,但是那些运动员们做到了,最后的成绩超过原先纪录0.36米。数字看似很小,但是它有原先的世界纪录作为基础,难度大大增加。苏联运动员创造了新纪录,这件事在我们面前再次展现了“没有不可能”的事实。

“好像没什么事能难住王总。很多大家觉得不可能做成的事,一到他手里,就变得轻而易举。”这句话是业界对奥康的老总王振滔的评价。

王振滔就是一个在工作中奉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典型代表,他的许多工作细节就体现了这一点。

一次,王振滔出差在外,答应了一位客户第二天回到温州和他见面谈合作,当天必须返回温州。于是,他急急忙忙去买票。谁知售票小姐却告诉他,当天飞往温州的机票已经没有了。

或许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想:算了,这也不是我能做主的,改天再回去吧。但王振滔却觉得,毕竟已经答应别人了,如果爽约的话,会让人觉得自己不讲信誉,同时,他也不相信买不到票。

于是,他干脆到机场,一直站在售票窗口等。他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今天必须回去,也一定能回去。

他在窗口等了足足3个小时,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到了一张退票,顺利返回了温州。

当第二天他出现在公司与客户见面时,大家谁都无法相信:不是买不到机票吗?他是怎么回到温州的?

事后,王振滔自己说:“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体现了我在奥康一贯倡导的理念——没有什么不可能!”

的确如此,一般人在买票时,如果确认没有票了的话,大部分都会走掉,等改天再来;哪怕有人在窗口等着,也不一定能坚持到最后,可能在中途就选择了放弃。能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少数能成功的人。

奥康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别人觉得无法做到的“神话”,而这些所谓“神话”的产生,其实正体现了敢于蔑视困难、把问题踩在脚下的精神。

我们再来看一个奥康创造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故事:仅用3个月,就建成了一栋7400平方米的厂房。

2006年,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奥康准备再盖一栋厂房。

为了让厂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奥康的高层对负责这一工程的主管下了死命令:3个月必须将厂房建好。

开始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通常盖这样一栋厂房起码需要8个月,而3个月建好,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在奥康,没有什么不可能。

奥康制订出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什么时候该完成什么工作,都写得清清楚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如为了用足24小时,奥康安排工人三班倒,晚上的工资是白天的3倍。这就是奥康所信奉的“宁愿损失金钱,也不能浪费时间”。

终于,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厂房如期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

当时有一个工人开玩笑地说:

“奥康建房就像山里的竹笋一样,前一天还没破土,第二天就冒出来了。”

其实,除了3个月建成厂房,奥康还创造了很多个“不可能”:

西部鞋都,这个荒地上诞生的奇迹,在开始时看来也是不可能,但最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和意大利一流制鞋企业GEOX的合作,在别人看来同样不可能。因为当时GEOX考察的中国企业有七八家,论实力,奥康比不过某些企业;论名次,奥康被排在考察的最后一位。在考察奥康之前,GEOX内部已经有了初步定论,甚至有些人提议不要去奥康了,免得浪费时间。但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奥康成了GEOX在中国唯一的合作伙伴。

几年前,当奥康决定投资生物制药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可事实证明,投资这一领域是很有眼光和商业前景的。

黄冈商业步行街是奥康打造的100条商业步行街的第一条,之前几乎听不到赞同的声音,可是黄冈步行街的开业让所有不相信的声音都从此销声匿迹……

做大的事业,需要的正是将所有“不可能”踩在脚下的勇气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