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问题多
5625200000026

第26章 找对方法做对事,成就工作高效能(2)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次都变聪明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聪明的学生。随后,他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的瓶子,意味深长地问他班上的同学:“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重要结论呢?”

班上一阵沉默,终于有一位勇敢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无论我们把工作做到何种程度了,只要我们努力,就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位学生回答后心中很得意。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最重要的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视了一遍,然后才慢慢说:“我想告诉各位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瓶子里去,也许以后你就永远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

故事反映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些不重要和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了。这也是很多人总是忙得团团转,但是工作还是不见成效的重要原因。时间并不能直接为你带来结果,只有正确的行动才能为你带来正确的结果。一个人只知道忙而不知道忙于正确的事,就好像一个把宝压在了错误的地方——时间上的赌徒,最后只能是把时间连本带利地输光。

李斯特是一家企业采购部经理,由于公司原来生产的数控车床已经落伍,订单日渐减少,利润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把主要战略目标转移到生产新的换代产品上来,并决定逐步淘汰已经落伍的老产品。

但是,由于过去生产的数控车床产量大,拥有很多用户,这些用户仍旧到这个企业来采购一些零部件,用于车床的维修。李斯特看到这种情况,认为老式数控车床依然大有可为。在他的安排下,他手下的采购员到各原配件生产厂家调回大量零配件,以满足企业生产和用户的购买。

没过多久,企业生产的换代产品就出来了,那些老用户也纷纷购买新的换代产品。企业停止生产原来的产品,致使采购回来的零部件大量积压,企业因此损失了一大笔资金。因李斯特的努力方向并不是跟随公司的目标,所以,他的努力不仅白费了,反而给企业造成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

一个员工,应该跟随企业的目标,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公司的发展目标中去。员工的使命就是对公司的目标远景了然于胸,努力去帮助老板完成他的现实目标。要跟随公司的目标,就要知道公司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去努力实现公司的目标。

与公司的目标保持步调一致,了解公司的目标并努力帮助老板实现目标,向企业盯紧的目标射击,是一个员工的使命,也是一个员工应该具备的特质。

把工夫用在点子上,需要我们用心、用脑,无论老板在不在,都能够主动去做公司最需要的事。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事情呢?

著名的管理咨询顾问鲍伯·尼尔森在《员工的终极期望》一文中,用这样一段话,道出了老板对员工的终极期望。他是这样说的:“亲爱的员工,我们之所以聘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我们一些紧迫的需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我们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但是,我们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给了你这个职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谢谢!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我们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然而,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上司永远都会对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终牢牢地记在心里。那就是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永远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别人要求你去做。”

尼尔森认为,他所说的终极期望有一个简单的前提:那就是你绝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不同公司的要求是不同的,正如它们所招聘的员工的技能各不相同;但是,从根本上说,所有公司和老板要找的基本上是同一种人——那些能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积极主动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的员工,那些不用老板吩咐就能够忙于要事的人。

借助他人的智慧登上事业的高峰

不管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还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都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效的社会智慧。

作为团队的一员,只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团队中,借助他人的经验与智慧,才能发挥个人的全部力量,才能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古代的智者无不千方百计地借用民力、借用别人之力以成其事,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们先来看一则和尚巧借民力的例子。

江西大庚县境内有座雄山,山上有处飞瓦岩。说起飞瓦岩的得名,来源于一则历史故事。

相传当初和尚们在这山上建造寺院,需要木料和砖瓦。木料好解决,满山都是大树,可就近砍伐。但是砖瓦却需要从山下运来,可缺少人手,实在让和尚们犯了难。后来,一个聪明的和尚想了一个借力的主意,先让人把需要的砖瓦堆积在山下,然后四处宣扬,说自己擅长飞瓦砌屋,不用工匠,砖瓦便会自动飞起来把房盖好。听到的人半信半疑,都想当面看个究竟。到了预定的那天,山下聚积了数千人。可是砖瓦还堆在山下,几个和尚正在懒洋洋地挑砖瓦上山。观众们为了早一点看到和尚飞瓦,都争着帮忙搬运砖瓦。人多手快,不一会儿,堆积在山下的砖瓦便被搬到了山上。搬完砖瓦,大家都选好位置等着看和尚作法。那和尚出来连连施礼,说:“刚才作法已经完毕,砖瓦不是已经‘飞’上山来了吗?”大家一听被戏弄了,虽有些不快,但都佩服和尚的智慧,就当是积德行善了。这事传扬开去,人们便把此地命名为飞瓦岩。

善于借助别人力量便可获得更多的收益,有助于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他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创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大部分美国人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朋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美国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经验。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而且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职责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须他人的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相比之下,不善于向他人借力的刘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刘芳应聘到一家公司做销售。上司交给她一项任务,让她在本市做一下公司产品的市场调查,然后策划一份市场营销活动方法。

刘芳是第一天上班,工作又是上司亲自交代的,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她一个人来到各大商场做了一番调查,然后带着手头资料躲进写字间,搞起方案来。很长时间过去了,她的方案还是没有做出来。

实际上,她收集的那些资料公司都有,她只要向有关部门借阅一下即可,而她却不懂得向他人寻求帮助,用别人的智慧来帮自己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只是一个人像没头苍蝇似的蛮干,当然理不出任何头绪。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问题难,是由于他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去获取别人的帮助。有的人甚至由于过于突出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

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活在群体中的。所以员工在任务面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现状,善于和别人合作,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他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迎接、挑战困难,这样才有可能避免陷入生存的绝境,并且能够取得成功。

在分解难题中实现高效

无论问题多么复杂,只要你能够做到分几步走,只要你能够把问题分解为一个个较易实现的目标,那么,再难的问题也会被一步步地解决。小目标的实现是大目标实现的前提,而大目标的实现是小目标出现后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碰到的难题无法局限在某一个层次进行处理,但分成不同层次就好解决了。

早年,美国有一位青年到西弗吉尼亚兰伯堡镇访问。他发现电车只通过镇外3公里远的地方,中间隔着一条两岸很高的河流,过了河才能到镇上去。原来在这条河上造桥很困难,费用也高,电车公司不愿投这一大笔钱。

后来这位青年又了解到与修桥和线路有关的还有两个单位,一个是铁路公司,当时他们的火车调车地点与一条隧道相交叉,既阻碍交通又易发生事故。若修好电车道,原来的道路就可以移到别处,这对他们有好处。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如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提高政府的威望。

于是,这位青年便对电车公司领导讲,如果电车公司能投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资金可由他负责解决。结果电车公司高兴地同意了。接着他又到另两个单位,也用同样的方法征得他们的同意。前后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大桥和线路就修好了,有关三方面和市民皆大欢喜。

许多困难乍一看起来像梦一般遥不可及,然而我们本着从零开始,点点滴滴去实现的决心,有效地将问题分解成许多板块,就能大大提升我们攻克难关的信心和效率。

一位名叫希瓦勒的乡村邮递员,每天徒步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样子十分奇特。他拾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有些爱不释手了。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进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们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对他说:“把它扔了吧,你还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他取出那块石头,炫耀地说:“你们看,有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了:“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

回到家里,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丽啊!

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会找到几块好看的石头,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离建造城堡的数量还差得很远。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中意的石头,就会装上独轮车。

此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来构造自己的城堡。

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大脑出了问题。

二十多年以后,在他偏僻的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慨叹不已,为此写了一篇介绍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希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连当时最有声望的大师级人物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他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已经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做“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

在城堡的石块上,希瓦勒当年刻下的一些话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据说,这就是那块当年绊倒过希瓦勒的第一块石头。

看似困难的问题,被分解之后,也有被解决的可能。的确,用捡来的石头建造一座座城堡的确是相当困难的,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当年有很多人嘲笑这位邮差。但是当邮差将它分解到每日的行动中去的时候,他所要做的仅仅是每天捡些石头,将它放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地方而已。

分解问题有助于解决问题,当一个原来令你畏惧的问题被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放在你面前时,你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征服它们。所以,常使用吃牛排的方法来对待你的问题,你会发现解决起来容易得多。

本章要义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高效能工作法则。

·把时间用在有效的工作上。

·在工作中要善于寻求他人的帮助。

·如果问题错综复杂、难以解决,就将其分解为小的阶段。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1.在做事情之前,要明确做事的目标,确定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再选用正确的方法来达到目标。

2.在接到任务后,仔细思考做事的程序与方法,保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3.在工作中,学会节约时间,并且要明确最能够产生收益的那部分工作是什么,集中精力将那部分工作做好。

4.工作中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

5.遇到难度大的问题不要灰心,用“分”的智慧将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