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忠诚比黄金更重要
5626300000029

第29章 向榜样看齐值得学习的十个忠诚形象(4)

一次,李龙珍为引进设备代表鞍钢与外方进行谈判。外方代表先发制人,对一些附加设备开出高价。而熟知这些设备技术含量的她毫不示弱,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她内行、直率、精明的据理力争让外方不敢再漫天要价。最后,把这些附加设备以最低的价格卖给鞍钢,并同意协助鞍钢对旧系统进行改造,合作完成针对鞍钢厚板生产的过程控制软件,为鞍钢节省了几百万美元的资金。事后,外方专家一提到李龙珍就说:“这位女士真厉害!”

不仅如此,李龙珍还痴迷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以求和时代进步保持一致。20世纪80年代,面对知识的快速更新,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李龙珍深切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在长达8年多的时间里,她白天上班,下班后一头扎进夜校,不仅学习外语、计算机和自动化专业的最新知识与技术,还学习了许多相关专业的知识。她常说:“学习是我的乐趣。我前行的动力有两个:一是对知识的渴求,二是对于企业的回报。我每天早晨都要看40分钟的书,不是专业书就是外文读物,这样一天才会觉得充实。”

另外,作为鞍钢的一名高新技术人员,李龙珍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时候,很多单位都想高薪聘请她,有的甚至几年前就和她打招呼,希望她退休后到那里工作并许以高薪。2003年,南方某投资公司欲新建一大型钢厂找到她,开出的条件是:基本年薪50万元,外加一套200平方米全装修住房,即使项目下马,前5年基本年薪250万元也一次付清。面对如此优厚诱人的条件,她说:“外界一些人想高薪聘请我,是看中了我的工作能力。鞍钢让我当院长,我才有这样的能力,当初我大学毕业来鞍钢时,什么都不会。我要对得起鞍钢对我的培养,哪也不去。” 一片忠心,天地可鉴!

由于李龙珍对鞍钢技改工作的贡献和个人的品格风范,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在该院2003、2004年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中,她和设计院领导班子的优秀率达到100%,设计院连续5年荣获鞍钢先进单位称号,她本人先后荣获鞍钢技术专家、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劳动模范、鞍山市学科带头人、鞍山市科技拔尖人才、鞍山市首届“十大女杰”、鞍山市杰出科技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建设部于2003年授予李龙珍“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和褒奖,李龙珍淡然一笑,她说:“我从一个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担任了国家级甲级勘查设计研究院院长职务。我所做的这一切,都离不开鞍钢这块热土的培养,是鞍钢的发展给了我机遇,给我搭建了发挥作用的舞台。荣誉应当属于鞍钢这个光荣的集体。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投身于振兴大业中,为党旗争光,为鞍钢的发展、为鞍山的腾飞继续努力工作。”

李龙珍大学毕业后就深深扎根于鞍山这块热土,把青春和生命与鞍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一名普通的设计研究人员,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工程设计专家和科研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她珍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呕心沥血,忘我工作,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体现在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上,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振兴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深刻内涵,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风采,试问:这样的员工,谁人不爱?

忠诚的员工是勤奋求知的,忠诚的员工是敬业进取的,忠诚的员工更是对企业不离不弃的,作为员工,我们要学习李龙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杜剑平:身残摧不垮一颗追逐梦想的心

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上,有一个运动员曾经让全场的观众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他就是为中国军团摘下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的游泳选手杜剑平。

1983年,杜剑平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5个月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全身瘫痪,只剩下脑袋还能转动。住院26天后,医生无奈地摇头:“再生一个吧。这孩子养着,对国家、家庭都没有好处。”

杜剑平的妈妈余珍妹坚信小剑平能好起来,抱着他四处求医。吃偏方、理疗、针灸,能跑的地方都跑了。母爱似水,点点滴滴浸润着杜剑平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在母亲的精心照顾和鼓励下,7岁时的一天,杜剑平突然扶着墙站了起来……母亲喜极而泣,感到所有的苦都没有白吃。

杜剑平家所在的桥东村不远处即是当地颇为有名的二仙桥,桥下是孩子们常玩水的地方,小剑平虽然腿脚不灵便,却不肯放弃游泳这个农村孩子最大的乐趣。他很喜欢游泳,感到一到水里自己的四肢就灵活多了,有时候一泡就是四五个小时。通过游泳,他感觉四肢变得比从前有力。

初中毕业,老师提醒余珍妹去开证明:“剑平成绩不错,只要体育成绩能拿到18分,就可以考上中专。”从此,母亲成了杜剑平的游泳启蒙教练。她和儿子到小水塘里练游泳,一练就是一个夏天。在1999年金华市首届残运会,杜剑平获得了第五名,这让他有了很强的自信心,他忽然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废人了,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于是,年仅16岁的杜剑平走上了专业游泳的道路。在金华市体校集训的时候,杜剑平的教练是陈雄丰。初次见面,陈教练鼓励他说:“你年轻、体轻、身材高、水感好,是练游泳的好苗子。”杜剑平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练得比谁都刻苦。练累了,陈教练帮他按摩后,咬咬牙又跳进泳池。他的悟性很高。不到一个月,水塘里泡出的“狗刨式”变成了陈教练精心设计的“剑平式”,50米仰泳从进队时的1分17秒提高到48秒67。1999年12月,全省残疾人游泳比赛上杜剑平获得1金1银; 2002年他获得了第三届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金牌;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他又连获两枚金牌,成为泳坛中的一颗新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杜剑平更是一鸣惊人,一举获得了S3级仰泳、混合泳、S20级自由泳接力3金3银1铜的好成绩,震惊世界。

2008年9月7日,在北京残奥会上,杜剑平以1分35秒21的成绩打破了1分41秒08的世界纪录,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成为中国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上第一枚金牌的获得者。

……

此外,杜剑平还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第十二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优秀运动员、浙江省劳模等荣誉称号,并且当选为金华市政协常委。面对这些骄人的成绩和常年训练给自己留下的伤病,杜剑平说:“我不会急流勇退的,只要国家需要,我会一直游下去!”

26岁的杜剑平虽然身体残缺,却有着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他的成功之路一直被血汗浸透着。但是,为了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不畏艰难、刻苦训练,以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意志坚持了十多年,终于在泳池中书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乐章,实现了自身的巨大价值。

忠诚于自己的工作不仅是忠诚于自己的公司或者老板,还应该忠诚于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而艰苦奋斗,这也是忠诚的一种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