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性格的奥秘
5638600000015

第15章 性格对人生的影响(6)

如上所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显出独立倾向。不过,尽管如此,进入青春期,还是希望家庭中有一种家庭成员坦诚相见、温暖和睦的气氛。对于做父母的来说,除了应付人情事故,应该具有作为一个成人的生活规范和准则等外,很多场合还必须克制自己而与现实妥协。迎合年轻人的理想、热情、合理性和进步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孩子在自立前的一段时间里,在经济上不得不依赖父母亲,学习、考试、择友、看电影、参加体育活动的比赛、交往和旅游等一切方面,都由自己来进行判断和决定。尽管如此,在升学和就业问题上,不少年轻人还是与父亲,其次是母亲商量。如果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那么在升学和就业问题上与父母亲商量的,几乎占到了50%以上。与教师商量或自己决定的,则占第二位。一般说来,男孩子喜欢找父亲商量,而女孩子喜欢与母亲商量。升入高中后,许多人就由自己拿主意了。由此看来,独立自主并不等于否认双亲在提出建立和给予忠告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自己的前途、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与家庭有关联的问题上,年轻人是愿意听取父母亲和长辈的意见的。

因此,所谓的”性格为孩子们所喜欢的双亲“这个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起变化的。不过总的说来,所谓的”性格为孩子们所喜欢的双亲“,如上所述,就是指的不仅不做惹孩子们生厌的事情,而且性格豁达大度--能亲近孩子、理解孩子、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并在态度上实际表现出来的双亲。

父母亲若要做到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为孩子们所喜欢,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就不能以长辈自居,自以为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看问题正确,并以自己的那一套作为标准来评判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也有相应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具有平等的意识。

做父母的如果忽视了孩子具有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缺乏对孩子的人权和立场的尊重,那么孩子就自然要离开父母亲。也就是说,做父母的如果无视孩子的要求,硬要孩子朝着自己所确立的目标去努力,并以此来评价孩子的话,是不可能为孩子们所喜欢的。那是因为,孩子即使在表面上屈服于父母的权威,可是在内心深处,他们对于这样的父母往往会采取责备和防御的态度,而根本没有好感、信赖和尊敬可言。

研究表明,那些对待孩子态度粗暴的父母,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孩子只是满足自己要求的存在。他们无视孩子的要求,不顾孩子是否已经达到可以不折不扣地遵照礼数行事的年龄,硬要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并对胆敢违抗的孩子实施体罚。这样的父母,其性格是不健全的。他们多半是那种依赖心强、有自卑感、缺乏信心、渴望得到其他人的爱情和理解的孤独的人,而且缺乏犯罪感。做父母的如果自己在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过充满母爱的养育,那么他们即使没有遭受过虐待,也会认为”父母亲并不喜欢自己“.这样的经历,据说与他们将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坏孩子“有关联。另外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则是把自己的希望统统寄托在孩子身上,整天围着孩子打转转,把孩子当作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不让孩子独立行动,生怕孩子出乱子。这种态度,同样缺乏对于孩子立场的尊重。

由此可见,为了使自己的性格为孩子们所喜欢,做父母的必须对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进行反省。在考虑怎样对待孩子这个问题之前,做父母的首先应该扪心自问:作为一个人,我应该怎样生活?孩子长大成人后所走的生活道路,与父母亲希望他们走的生活道路,往往相去甚远,这也许是小字辈的现状。不过,做父母的如果不仅对自己的缺点、地位、责任和义务等有一个清醒的、恰如其分的认识,而且对子女的整个生活不求全责备的话,那么子女就肯定会不断地取得进步,生气勃勃,富于责任感。做父母的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子女自然会喜欢、依赖和尊敬父母亲,并在思想感情上与父母亲保持一致的。

△兄弟姐妹令人喜欢的性格

对于做父母的来说,孩子们个个都是可亲可爱的。不过,做父母的出于自己方面的原因,有时也会讨厌孩子,甚至于对孩子大动肝火。特别是对子女往往存有偏心,不一视同仁,或者喜欢大的,或者喜欢小的,或者对于符合自己期待和要求的孩子喜欢,反之就不喜欢。此外,哪个孩子倘若存在着父母亲自己感到讨厌的缺点,那么对于这个孩子,他们虽然也喜欢,然而由于在孩子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其喜欢程度毕竟打了折扣。不过,作为子女,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父母亲不偏不倚地喜欢每一个子女--不,尽可能最喜欢自己。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如果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而是心存偏爱,那么孩子就往往会产生嫉妒心理;或者想方设法取悦父母,使父母亲的关心只施加在自己身上;或者反过来对父母亲发脾气、耍态度。

许多研究表明,由于人数、性别、排行和年龄间隔等因素,兄弟姐妹具有各种各样的特征。譬如说,老大与老二、老三不同,老大处于令人不安的状态时,就会明显地表现出希望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的亲和倾向。这是因为,老大降生时,父母亲年龄较轻,又缺乏育儿经验,结果在行动上显得畏首畏尾,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并且有点神经质的缘故。

另外,人们在性格方面对老大和老二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人曾在大学中的女学生中进行过调查,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对于哥哥,最希望他”意志坚强,镇静沉着“,而不希望他”喜怒无常,好发脾气“;

(2)对于姐姐,最希望她”温和善良,克制谦让“,而不允许她具有叫人讨厌的性格;

(3)对于妹妹,一般并不特别期待她具有某种性格,而对她具有”依赖别人,随心所欲“等不受欢迎的性格,却相当宽容。

在现代,家族制度虽已发生了变化,可是”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等风习的残余,却依旧存在。做母亲的即使反对”父母亲的晚年必须由长子来照料“、”财产应该主要由儿子来继承“、”凡事应由儿子来决定“和”女孩子的文化程度没有必要像男孩子那么高“等论调,可是持有”儿子有义务祭礼先祖“、”儿子应该为弟妹们作出榜样“、”女孩子必须礼貌周到“和”女孩子不能有男孩子那样的行动自由“等意见的,却大有人在。也就是说,做母亲的本身也是受的这种教育,因此在感情上似乎还残留着一些陈旧的价值观念。

子女和父母在心理上联结得是否紧密与排行有关:独生子女有65%喜欢父亲甚于喜欢母亲;而在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越小,最喜欢父亲的越少,而喜欢母亲的则相应增加。特别是最小的儿子或女儿,最喜欢母亲的超过80%.此外有兄弟的独生女儿和有姐妹的独生儿子中,却是排行小的喜欢父亲的居多。一般家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对父亲来说具有”新奇性“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喜欢父亲。对于父亲来说,因为老大是第一个孩子,自然比老二、老三更为珍惜,结果对老大就爱得积极主动,充满了深情,而且无微不至,有时很容易变成娇惯。因此,一般说来,老大被送入优秀学校的机会,似乎要比其他孩子多。

日本性格研究专家依田明等曾就长子和次子及独生子女的性格,向母亲及其子女做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1)长子的性格

①即使在玩得最起劲时,你如果要他停下来,他也会立刻停下来的;

②说话不多,注意听别人讲话;

③工作时小心谨慎,力求成功;

④生怕做麻烦的事情;

⑤一不对劲立刻保持沉默;

⑥讨厌抛头露面;

⑦做事情时经常考虑是否会给别人添麻烦;

⑧待人往往比较亲切。

(2)次子的性格

①多嘴多舌;

②总想在父母亲面前撒娇;

③经常向父母亲打小报告;

④明知不对也硬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⑤遇到一点困难就想依赖别人;

⑥善于模仿人;

⑦偏食严重;

⑧容易上当受骗;

⑨嫉妒心强;

⑩喜欢在外面游玩、喧闹;

喜欢不懂装懂。

也就是说,长子的性格是:自制力强,小心谨慎,温和谦让,待人亲切,喜欢简单。次子的性格则是:爽快,好动,饶舌,爱撒娇,依赖心强,固执己见。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似乎在于:由于出生的先后不同,父母亲对长子和次子的期待自然也不同;对于次子来说,长子是自己的竞争者,因此他们就特别想得到父母亲的关心和爱。这种情况,与孩子在父母亲的期待下形成了刚毅果敢的性格或温文尔雅的性格,是一样的道理。由于人们的头脑中还存在着”传宗接代“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长子,做父母的自然有着不同于次子的特殊需求。

(3)独生子女的性格

近年来,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正在逐渐增多。在兄弟姐妹的关系中,既有上下关系,也有左右关系。因此,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是在这些关系的基础上,与家庭之外的朋友建立关系的。而独生子女不然,他们不得不一下子就与家庭之外的朋友建立关系。这里就产生了独生子女性格的特殊性问题。

对待独生子女,包括父母在内的大人们,一般都采取宽容和照顾的态度--他们心里想些什么,即使嘴上不说,做父母的也往往能心领神会,并且予以满足。因此,独生子女虽然谙熟怎样与大人打交道,可是与家庭之外的朋友交往时,却无能为力了。他们不善于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也不善于体察对方的心情。当然对方不按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行动时,他们往往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其结果,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如下的性格:

①根本不懂得如何结交朋友;

②处理不好与朋友的关系;

③给朋友们的印象是任性;

④自私自利,不为别人考虑;

⑤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甚至讨厌与人接触;

⑥喜欢孤独,自以为是。

此外,由于家庭中母亲与孩子的接触时间较多,而孩子又只有一个,所以在过分疼爱的同时,母亲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也很大,结果往往会出现对孩子管教过严、期待过大、爱过剩或不足的局面。因此之故,独生子女还容易形成如下的性格:

①心浮气躁,情绪不稳定;

②对各种各样事情的反应过于灵敏,但比较急躁,不够镇静;

③容易歇斯底里;

④早熟,缺乏童心的孩子气;

⑤在外比较安分守己,在家则有点目中无人,无法无天。

因此,必须尽早地让独生子女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去,以建立横向的朋友关系。譬如说,应当尽早地让他们上托儿所或幼儿园,这就是一个办法。不过,在那些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中,做父母的往往很少将自己孩子与同龄的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以发现自己的孩子性格中讨人喜欢的成分或惹人生厌的成分。而且,即使发现了自己孩子的性格中存在着令人担心的成分,做父母的也往往会疼爱自己的子女而加以宽容。

针对上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因地制宜,处理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性格对同学关系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总要长大,要走向社会,交朋结友。那么在与朋友相处时,什么是讨人喜欢或惹人生厌的性格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大学生所喜欢的朋友

日本性格学家林山贞雄曾经召集女大学生开了一个座谈会,请大家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同学“这个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下:

①聪明乖巧,能理解人;

②亲切;

③温和;

④诚实;

⑤富于幽默感,脸上经常挂着笑容;

⑥能倾听别人意见;

⑦脸蛋儿漂亮,但首先必须心地光明;

⑧经常照顾别人;

⑨头脑灵活;

⑩话题广泛,说话有感染力;

能力强;

爽直,不自命不凡。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①信守约定的时间,不随便迟到,早退等;

②自己喜欢娓娓而谈,但同时也能很好地倾听别人的谈话;

③可以与之进行愉快地交谈;

④表里如一,可以信赖;

⑤克制谦让,不出风头;

⑥不讲别人的坏话;

⑦礼貌周到;

⑧不自说自话,信口开河;

⑨态度明朗,不阴阳怪气。

总体说来,大学生普遍喜欢具有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稳定,能力较强,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待人忠厚、开明、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能跟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等这些性格特点的同学。

林山贞雄还让女大学生们讨论了”你讨厌什么样的同学“这个问题,讨论结果如下:

(1)性格方面

①粗暴;

②阴郁;

③任性;

④好表现自己;

⑤乖僻;

⑥厚颜无耻。

(2)能力方面

①理解能力差;

②技术水平低;

③不懂幽默。

(3)行动方面

①喜欢讲别人坏话;

②好摆架子;

③不讲信用;

④撒谎;

⑤说话粗鲁。

(4)其他方面

①不整洁;

②脸长得不讨人喜欢;

③与自己性格截然不同。

从上述讨论结果可以看出,性格惹人生厌的大学生,在言谈举止和给人总的印象上,似乎与性格讨人喜欢的大学生恰恰相反。待人接物如果不是采取亲切、诚实、助人为乐等积极的态度,而是粗暴、任性、好表现自己、阴郁、乖僻、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适应,就自然要惹人生厌的。

△中小学生所喜欢的朋友

上田敏见在中、小学生中运用社交测量法,让他们分别挑选3名自己所喜欢的朋友。为了弄清喜欢的理由,上田预先列了以下几条:

(1)接近性--由于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住得靠近,座位比邻等,因此接触机会多。

(2)功利性--因为”跟自己玩“、”什么都肯借给自己“等,于自己有好感。

(3)优越性--因为他们在身体、运动和学习等方面都很突出,所以想与他们交朋友。

(4)类同性--因为性格和观点与自己类同。

(5)情感特征--因为”正直、温和、善良、亲切、认真、热情和开朗等“.

(6)总体特征--因为性格总的说来很讨人喜欢,对自己有吸引力。

对上述理由进行归纳整理后可以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主要有三条:

①接近性--”往得靠近“、”上学路线相同“和”座位比邻等;

②功利性--“教自己功课”、“跟自己玩”等。

③优越性--“功课好”等。

可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升入初中后,以这三条为理由的人就大为减少,而以“性格和观点非常相似”的类同性为理由的人则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以“温和、正直、认真、热情、开朗和亲切”等情感特征为理由的人,也有所增加。这说明,孩子观察人的能力有了提高,他们开始把目光从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事物,转向了同学们所具有的性格上。因此,所谓受中、小学生喜欢的性格,似乎就是有着上述情感特征、类同性和总体印象的性格。这些,与前面介绍过的女大学生们所喜欢的性格基本相同。

此外,上田敏见又列举出许多项“讨人喜欢的孩子”的条件,让小学三、五、六年级的学生回答“你喜欢什么样的同学”这个问题。各项条件按被学生们选中次数的多寡,排列如下:

①不小看人,不说别人的坏话;

②不撒野;

③肯与人协作;

④做事情不半途而废;

⑤不说任性的话;

⑥不在别人面前卖弄小聪明;

⑦不妨碍别人和惹人生厌;

⑧不淘气;

⑨善于收拾整理;

⑩主动做好事;

讲话有分寸;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遵守纪律;

说话和提问不拖泥带水。

由此可见,“不小看人,不说别人的坏话”、“肯与人协作”、“不妨碍别人和惹人生厌”、“不说任性的话”等,似乎成了同学们所喜欢的重要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