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长期渐变过程,决定了性格培养在起步时要求不能过高,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有的人在性格修养中,一开始就提出过高要求,想使性格一下子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是不现实的。一个心胸狭窄、容易发怒的人,马上就要使自己变得豁达宽宏,雍容大度,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要自己马上就能做到闻过则喜、欢迎批评,这也是很难办到的过高要求。在性格的改变上急刹车,陡转弯,不但难以奏效,而且很可能使你失去信心。我们应当允许在性格的转化上有个缓冲的过程。一辆高速前进的车子,如果要倒车,就得先把车停稳,然后往回倒,停车的过程就是缓冲的过程。有了这个缓冲过程,才能抵消车子前冲的惯性力,顺利地把车子倒回去,否则就会把车子弄翻。性格在发展中也有一种惯性,现在你要改变它的发展方向,就必须首先把它的惯性停下来,然后再慢慢改变它的发展方向。比如,急躁易怒、爱发脾气的人,性格培养的第一步应当是先设法克制火气,在将要发火时使自己冷静下来。即使克制火气时,呼吸急促,脸胀得通红,感情很不自然,也不要放松克制。过了一段时间,再提出进一步要求,即不但不发火,还要表情自然,呼吸不急促,脸色无变化。这个要求也达到了,再进而要求自己抑制火气时能潇洒自如,豁达大度。如此循序渐进,性格才会逐步地由急躁易怒变为豁达大度。克服不良性格,只有这样从较低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提高要求,才能顺利实现性格的转化。
从改变坏习惯到改变性格
在性格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实现性格的渐变,从改变习惯到改变性格,就是性格渐变的途径之一。
有人曾把习惯比作人的“第二天性”,实际上,人们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俗话说,“积习难移”,“习惯成自然”.在对自己行为的支配中,习惯的力量比任何理论原则的力量来得更大。一切最好的理论原则,最好的行为准则,在成为你的习惯之前,你不见得能够始终如一地去信守它。只有在成了你的习惯之后,它才能在你的行为中巩固下来。因此,性格培养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培养自己严谨和有条理的性格,就应当在每一件小事上培养自己严谨和有条理的习惯:穿衣服,先穿哪件,后穿哪件,有一定的条理,不乱穿一气;东西放置,有一定的秩序,不放得乱糟糟的;办事情,先做哪件,后做哪件,有明确的规划,不随心所欲;时间安排,什么时间干什么,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你能时时、处处都注意做到严谨和有条理,那么,这种习惯形成之日,就是严谨和办事有条理的性格形成之时。
从培养习惯到改变性格,要求我们能够针对自己暴露出来的性格弱点,有意识地培养与之相反的习惯,通过这种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比如,你在性格上犯有“冷热病”的毛病,情绪时高时低,你就应当找出“冷热病”的病根,克服过于计较小事的心理,逐步培养不为小事动容的习惯;如果你好胜心过强,经常使自己惴惴不安,你就要放弃做一个“超人”的企图,并且中止以眼前胜败来衡量成绩的习惯,而培养从长远看问题的习惯;如果你性格急躁,你就不要老是忙忙碌碌,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培养安详从容地进行工作的习惯;如果你性格易怒,你就应当学会用克制和幽默来克服怒气,并培养自己宽宏待人的习惯。总之,在你最容易暴露性格弱点的地方,你得先行“对抗”,用相反的习惯去克服和战胜它。这种办法将有助于你积小胜为大胜,最后达到完全改变性格弱点的目的。对于培养一种新的性格,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很难的事。但对于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大家还是有信心的。实际上,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恒心,真正培养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的性格也就在这些习惯中形成了。
从控制情绪到转化性格
情绪是性格的特征指标之一,人们的不同性格,常常通过不同的情绪反映出来。性格乐天、心胸豁达的人,其情绪会经常处在喜悠悠、乐陶陶、无忧无虑的境界;性格抑郁、心胸不宽的人,在情绪上则常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似乎有无穷的忧虑和无尽的烦恼。尤其是在重要的事情面前,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更能表现出人们不同的性格。同样是在行动中遇到了阻力和困难,有的人因困难引起愁闷和忧虑;有的人则因困难激起更高昂的斗志和干劲。同样面对残暴的敌人,有的表现出害怕、惊惧的情绪,有的则表现出愤怒、仇恨和誓死拼斗的情绪。显然,前一种情绪表现出的是软弱怯懦的性格,后一种情绪则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性格。
一方面,情绪是性格的反映,不同的性格产生着不同的情绪;另一方面,情绪对性格也有反作用,也可以感染性格。某种情绪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性格的感染作用就越明显,也就越能促进性格的转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养某种情绪,逐步地改变某种与之相应的性格。比如,性格抑郁的人,可以首先培养自己具有愉快欢悦的情绪,使自己高高兴兴地生活。欢悦愉快的情绪持续愈长,愈有可能形成比较稳定的愉快心境。长期受到愉快心境的感染,原来比较抑郁的性格就会逐步转化,变得开朗和活跃起来。同样,性格比较暴躁的人,也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平静、从容的情绪,使自己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促进暴躁性格的转化。有的人认为,当情绪冲动起来时,人们很难理智地控制自己,因此,暴躁易怒的性格实际上难以克服。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情绪不是不可控制的,它完全能够被人所主宰。情绪是人脑的机能,当激烈情绪爆发时,可以暂时地出现“意识狭窄”的现象,即注意力的中心被集中引向激起情绪的事物上,人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容易为情绪所支配。但是,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并不是说人已完全失去理智力。因此,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是完全可能的。而只要他能控制住情绪冲动,实际上他已经在逐步改变他急躁易怒的性格了。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地消除烦恼、愤怒、急躁等不良情绪,这对于帮助他克服急躁易怒的不良性格,无疑是会有帮助的。尤其是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情绪对性格的感染作用更为明显。这时,情绪越是沮丧,越容易助长性格中的怯懦倾向。而通过鼓舞情绪等手段,激发自己奋勇拼搏的战斗激情,就能使我们坚强起来。经常地、反复地进行这种情绪鼓舞,我们就能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成为勇敢和坚强的人。
从临时状态到稳定状态
每一种性格在个人身上都可以表现为两种状态,即临时状态和稳定状态。比如自信心,一种是作为性格特征的自信心,一种是完成某一任务的自信心。前者是自信心的稳定状态,它始终存在于个人的性格之中;后者是自信心的临时状态,它只存在于从事某一任务的过程之中。再比如勇敢,有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勇敢的,勇敢在他的性格结构中呈现出稳定的状态。而另外一些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怎么勇敢,只是在进行某一特定的工作时才表现出勇敢。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他具有勇敢的性格,而只能说他在从事某特定的工作时具有勇敢精神。无论何人,在一定范围、限度和时间内,使自己保持某种性格状态,毕竟不是很难的。因此,性格的临时状态比较容易形成,只要置身于非需要某种性格不可的环境和场合,他就能暂时地表现出这种性格来。
性格的临时状态是不巩固的,需要或者产生这种性格状态的条件一变化,这种性格状态也就消失了。但是,我们可以把这种性格临时状态作为培养良好性格的起点,并把它保持下去,使这种状态持续积累,逐步变为相对稳定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要培养性格的果断性,就可以先在任何一件具体事情上培养果断性,做这件事是果断的,做下一件事仍然是果断的。一个自卑的人,可以先从培养对具体工作的自信心开始,每一件事情都充满信心地去做。这样,就把每一件工作都当作了培养性格的过程,而把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临时状态,当作整个性格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把许多这样的“链条”连接起来,各个别阶段的性格临时的状态就会联结成整体的稳定状态的性格了,从而促进性格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