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康有为到达香港,在港英当局保护下,暂时没遇到生命危险。这时,北京的维新党人受迫害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他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但光绪帝仍活着的消息,使他燃起了救亡的一线希望。他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维新事业奔走呼号。在记者招待会上,他揭露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王朝的腐朽,宣传自己的维新主张。他把皇帝密诏作为宣传工具,以皇帝密使的身份给各国驻华公使写信,请求他们联合出面干涉慈禧政权,还政于光绪皇帝。
到港后,他致电日本驻华公使,请求保护。不久,日本首相同意康有为到日本避难,由日政府给予保护。10月19日,他乘日轮离港赴日。25日,他抵达东京,与先期到达的学生梁启超见面。虽然分别只有月余,师生历经大难,重新聚首,都有隔世之感。到日后,他马上让梁启超与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代表会谈,寻求支持。梁提出请日政府与英、美等国联合干预,迫使慈禧太后交出政权,让光绪皇帝复位。他们不明白: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同情他们的政治主张,愿意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却不愿因中国政局的变化,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所以他们对康、梁的请求没有予以明确的答复。
戊戌政变后,很多中国的反清人士来到日本。曾在湖南与梁启超、谭嗣同共同进行过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的唐才常,接受了康有为让他回国发动哥老会起兵勤王的指示。他通过好友,与革命派领袖孙中山取得了联系,就在长江各省起义之事进行了榷商。唐才常主张康、孙两党联合行动。孙中山表示赞成,并说:如果康能放弃保皇,投身革命事业,那么,不但两党可以联合行动,而且可以奉康为领袖。
康有为的主张是拥护皇帝,实行变法,走的是改良道路。革命派则是坚决反对清廷统治,在中国建起共和国制。他们在双方都不放弃自己纲领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合作的。康有为个性执拗,而且受传统忠君思想影响很深,对光绪皇帝又有着很深的个人感情,所以当不当领袖倒无所谓,不保皇可万万做不到。但考虑到自己在日本的处境,他答应,可以与革命党人谈一谈。经犬养毅等人联络,约定孙中山、陈少白与康有为、梁启超举行会谈。会谈时,康有为借故没有到会。梁与孙、陈谈了整整一夜,都觉得有合作的必要。过两天,陈少白特意去拜访康有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因在斗争宗旨上谁也不做让步,谈话不欢而散。以后,双方成见日深,竟成了两股对立的政治势力。
其实,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证明:在中国,依靠统治者,走从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只能用更激进的手段推翻封建统治,搬开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中国才有自新自强的希望。变法失败后,虽然康有为仍在为救国救民苦心思索,四处奔走,他的爱国赤诚仍让人感动,可他的主张已经落后于中国救亡斗争的现实,他的思想已被排除于中国进步思潮之外,有时甚至起着不应当起的反面作用。
此时,清政府就保护康有为问题向日本政府频频交涉,日本一些政客和军人也向政府施加压力。在一些友人周旋下,日外务省资助9千元活动经费,请康有为转赴他国。在日本活动了几个月,没取得什么积极成果,让康有为感到焦躁。他也正在考虑去欧美各国活动,于是在1899年3月22日,乘船离开日本。
4月初,康有为一行抵达加拿大维多利亚。上岸时,受到等候多日的华侨们的热烈欢迎。接着,华侨又在中华会馆举行上千人的欢迎大会。康有为作为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英雄,受到热切希望中国早日富强的华侨们的尊崇和礼遇。所到之处,都为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成千华侨簇拥着他,听他那热情洋溢的讲话,每个人胸中都激荡着爱国豪情。
从加拿大,他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请求英国政府出兵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遭到拒绝。至此,他以申包胥哭秦庭精神感化资本主义国家出兵救皇上、救中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康有为是决不退缩的人。他见乞求列强的路行不通,便另辟蹊径,决定发动华侨,形成一支海外的坚强改良群体。他回到加拿大,与华侨李福基、冯秀石等人商议成立一个组织,起初命名为保商会,因为华侨中十有八九是商人。后有人提议:既然只有保皇才可以保国,保国才能保侨,不如取名保皇会更好。这个提议正合康有为的心意,也得到了大家的赞成。7月20日,保皇会正式成立。以康有为为总会长,梁启超、徐勤为副总会长,下设协理、干事、书记等员若干。总部设在澳门,在美洲、南洋、港、澳、日本等地各设总会。保皇会章程规定:“以保全中国为主”,“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救黄种为主”。康有为把保皇与变法、保国联系在一起,得到了广大华侨的认同,产生了很大号召力。当时在海外,康有为一派的名声远在革命党人之上。经过努力,这个团体得到迅速发展,两年间,共建总会11个,支会103个,会员达100多万人,分布于世界200余个城市。在发动华侨参加爱国运动方面,保皇会起了重大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推翻清朝统治已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对群众运动的方向也起了误导作用。受思想局限,康有为是不会意识到这一点的。保皇会成立后,第一个重大活动是在光绪皇帝30岁生日时,举行“祝圣寿”仪式。在飘扬的大清龙旗下,数百男女老幼行三叩九拜之礼,遥祝皇上万寿无疆。这个场面,今天也不好说是一场庄严的正剧,还是一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这年10月,因母亲在香港病重,他经日本返回香港。这时清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寻找机会对他行刺。一天夜里,一个刺客趁天黑窜进康所住的院子,被正在楼下谈话的唐才常等人发现后,狼狈逃窜。刺客又买下康有为邻居的房子,在下面挖地道。想在康居室下埋炸药,炸死康有为。后被发觉,这个阴谋才没有得逞。恐怖的环境使康有为和家人日夜不安。他应新加坡著名华侨领袖邱菽园的邀请,于1900年1月下旬离开香港,前往新加坡。在那里,接受英国政府的保护。
保皇会成立后,康有为就开始策划用武力推翻慈禧太后统治,拥戴光绪帝复辟。他派唐才常回国,联络长江沿岸哥老会起兵。1899年末,唐来到上海,成立正气会,号召海内外仁人志士共举大事。不久,他将正气会改名为自立会,筹备组织自立军,发动起义。康有为以忠君勤王名义,在海外筹集经费,支持自立军的活动。康有为除通过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在长江流域起义外,还指示弟子徐勤等在广西、湖南等地起兵以造成合兵共捣京师之势。
义和团在北方兴起,康有为认为是起兵的大好时机,对广西起义做了详细安排。此时,唐才常的活动也卓有成效。7月26日,他在上海召集各界名流开会,成立中国国会,以清光绪皇帝复辟,创造新的自立国为宗旨。国会召开后,唐将自立军分为五路,定于8月9日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同时举义。可是,由于康、梁所筹经费迟迟不能到位,起义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自立军发动前,唐才常曾以学生名义联络湖广总督张之洞,请他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张之洞起初持观望态度,后来见列强并不支持保皇党,便采取行动,于8月22日派兵包围自立军总部,逮捕了唐才常、林圭等30余自立军骨干。当晚将唐等22人杀害。随后,广西等地起义也告失败。康有为用武力拥戴皇上的企图至此破灭。
孙中山此时也想在南方发动起义。他请日本志士宫崎寅藏等人到新加坡相会。宫崎知道康有为在新加坡,便建议联合康有为共同起事。他以前曾救助过康有为,表示愿意从中斡旋,促成合作。不料这时康有为收到多次报告,说孙中山组织了一批刺客前来行刺,误以为宫崎等人是为行刺而来。宫崎到新加坡后,康给他写了一信,委婉谢绝宫崎的拜访,引得宫崎十分恼火。此时,有人告发宫崎前来行刺,新加坡警察将宫崎等人逮捕后,驱逐出境。此事造成孙、康之间关系的完全破裂。康有为开始旗帜鲜明地反对革命。
康有为离开日本后,梁启超与孙中山来往比较密切。受孙影响,思想逐渐倾向革命。他对康有为创办保皇会,有自己的看法,主办的《清议报》上一般不登保皇会的文章,欧榘甲、韩文举、张智若等康有为的学生思想也渐趋激进,主张与革命党人合作。经进一步接触,两党有意推举孙中山为合并后新组织的会长,梁启超为副会长。梁起初有些顾虑,以为对老师无法交待。孙劝他:弟子为会长,老师地位更尊。梁以为有理,便表示同意。梁启超和欧榘甲、韩文举、罗普等13位康门弟子联名给康有为写信请示。信中表示赞成共和制度,说康有为年事已高,可安心静养,由学生们接替他继续从事政治活动。康有为见信大怒,回信怒责梁启超等人背叛师门,马上把梁、欧等人分调到别处办理保皇会事务。康有为的学生们向来畏惧老师的威严,敬之如同严父,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在日本的康门弟子纷纷起来指责他们的背师行为,称他们是“十三太保”。在强大的压力下,他们只好屈服。两党的合作之议遂被搁置,康、梁之间从此产生了无法消解的芥蒂。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辛丑条约》,中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梁启超、欧榘甲等康门弟子再次深切感到非革命无以救国,连紧紧追随康氏的徐勤思想也激进起来。他们公开发表文章,宣传推翻清廷、革命。梁启超甚至在给康的信中,也大讲推翻清王朝的主张。康有为绝不能容忍弟子们的反叛行为,他先是给学生们写信,开导他们中国只可立宪,不可革命。见说服不了这些学生,他便摆出家长姿态,进行严厉训斥,并以脱离关系相威胁。在他的威逼劝诱下,弟子们诚惶诚恐,表示悔过,从此再不敢谈反清王朝的革命,又跟着教师弹起了保皇立宪的老调。
康有为自己绝不会想到,此时,他的思想与行为已成了阻挡时代前进的绊脚石。革命党人迫切感觉到,批驳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观点,廓清其思想迷雾已成为动员民众,共同革命的紧要任务。著名学者章太炎先后发表《正仇满论》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篇重要文章。驳斥保皇立宪主张和革命会造成分裂亡国的论调,论证只有推翻反动的清政府统治,中国才能走向富强。章太炎的文章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许多人看清了革命的前途,走向革命营垒。此后,康有为在中国政坛渐渐失去昔日的光辉,他的号召力与政治影响也越来越小了。
这时,康有为除忠君救国的谋划外,进行了一系列思想启蒙活动。他领导保皇会在世界各地创办了大量报刊,开启民智,进行启蒙思想的宣传,对国人及华侨的思想觉醒,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他大力向华侨们宣传教育的重要,鼓励人们创办学校,发展教育。在他的倡导下,海外华侨兴起了发展教育风气,推动了华侨人才的培养。为使国家富强起来,他还大力提倡兴办实业。1903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商务公司,计划兴办五金、矿产、轮船、铁路、银行等。这个商务公司先后在国内外办起了十余家企业,后因不善经营、人员复杂等原因,都没有取得很大成功。
1906年9月,清政府迫于国内外的压力,为延续苟延残喘的生命,打起了立宪招牌,上演了一出预备立宪的闹剧。康正在欧洲各地游历考察,听到这个消息,精神为之一振,以为他大展宏图的时机又来到了。回想起多年来他主张的反对女子缠足、废八股取士、兴学校、改革官制等主张都已实现,现在君主立宪制度也即将由朝廷实施,不由十分得意。他以总会长名义宣布保皇会已完成使命,改为国民宪政会(后又改称中华帝国宪政会)。1907年3月,康有为在纽约主持召开中华宪政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个立宪会以尊皇帝、君主立宪、扩大民权为宗旨,以监督政府、讲求宪政为主要任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向清政府请愿,提出开国会行立宪、定国名为中华、在江南建新都、加强对地区管理、多开工厂、罢全国各税令为地方自治、让民众举议员等多项改革措施。其实,清廷的立宪只是虚晃一枪,并没有什么诚意。对他的建议,清政府不屑一顾。1908年11月4日,在慈禧太后死去前一天,光绪皇帝突然去世。这一来,康有为靠清政府靠皇帝救国的愿望彻底破灭了。
1911年,革命烈火燃遍全国。对于革命,他十分害怕,总觉得革命像洪水猛兽,会闹得天下大乱。在清廷葬身于火海前夕,他派遣梁启超回京活动,企图以他往日的威望,控制住局面,保住大清江山,由他掌握政权。可是革命形势飞快发展,中华民国很快成立,清皇室宣布退位,历史的进程又一次提醒他已落伍!
民国成立后,他没有再组织或参加什么政党,没有以政治领袖的身分在历史风口浪头上搏风击浪。但他继续做着救国、富国、强国之梦,他仍在为中国的前途命运而操心、奔劳。他倡导尊孔,坚持以孔教为国教,以拯救世道人心;他反对袁世凯当皇帝,恐怕这个野心家把中国引向水深火热;他以为宣统复辟,可以收民众之心,建立起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感到振奋。……
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在青岛参加广东同乡为他举行的宴会。席间,觉腹部疼痛难忍,经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31日凌晨5时30分,因毒性紧急发作,他与世长辞。
在70年的人生旅程中,这位巨人背负重任,艰难跋涉,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怀着人类大同的崇高理想,带着对中国前途的满腹忧虑,他离开了人间。他不能也不必为中国向何处去而操劳了!可是,此后中国的沧桑巨变,难道没有深深刻着他终身奋斗的印记吗?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会永远镌刻三个辉煌的大字——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