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使命
56588000000002

第2章 序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并视先进性为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王良学同志积长期的党务政务工作经验,集政论、学术与学习心得于一体,完成专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新作《使命》,表现出评点历史、进言当今、预想未来的热忱与责任。

先进性是领导之本。论先进性,必然有一个开阔的时空观和自然、社会发展背景。本书在引论中,提到了古希腊哲学对世界的根本性提问,提到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人类社会的理性、人性光辉,并运用辩证唯物理论,认为“广义的先进性,无论如何都必须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遵循自然法则的事物运动的品质表现。而这种表现,只有具体到人类社会活动的范畴才有文明的意义”。在这里,作者讨论的先进性是在人类社会的大体系中,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以政党政治文明为目标,对中国共产党的行为品质做出比较和评价。这就对本书的研究范围和重点作了限定,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确认与保持这一主题。

既然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则全书以史贯通:第一章讲中华文明史,第二章讲中国共产党党史,旨在阐述先进性的历史表现。此后各章直到结语仍在讲史,论证在历史的进程中先进性总是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五千年不间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根本表征;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九十载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的历史依据与本质属性。作者遵循史论的严谨公正、实事求是和言必有据的风格,运用翔实的资料,通过人物、事件,阐述了我国古代先哲和优秀治国者的先进思想和实际运作,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走过的三个三十年光辉历程和时代特征,从而为先进性的历史表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的合理性和执政的合法性,做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最好注解。

先进性不仅来自历史的考察、佐证,更来自其深邃的思想蕴含与理论高度。本著作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先进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伟大的纲领,正确的道路;卓越的实践,辉煌的成就;划时代的变革,历史性的飞跃。这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纲领、道路、策略,对民族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划时代变革和历史性飞跃,作了深刻论述,成为全书的重点与亮点。

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中国共产党也离不开全中华民族人民的拥护。作者对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90年光辉历程的先进性表现,概括为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两大历史使命为宗旨,即为全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三个阶段伟大实践的成果,即以革命战争为中心独立解放的三十年、以政治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的三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并预想,由于有具有历史先进性、保持时代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中华民族将在中国共产党问世后的第四个三十年,即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的三十年,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这些论述对于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人们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以及继续前行的方向,至少是一种大众化、通俗化的有益尝试和鼓动。不夸张说,这是一个创新。

科学的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有生命力,理论也只有使群众信服才能掌握群众。作者以史实为据,探索规律,提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公有制基础,为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了准备,顺利实现从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就使中国跨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前的这一个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准备和起步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及其后的三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期;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的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时期相应,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理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这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的起点,是从新中国准备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日起的重要见解;这就使得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完整地联系起来了,不论从实践上、理论上都更符合实际、符合逻辑、符合规律,就更能为人所理解、所信服;共产党的先进性特征也就表现得更完美。这又不能不算是作者的第二个创新。

历史不能割舍,但人们往往企图回避某段历史,比如新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作者没有回避这段“痛苦”,而是以国际视野的广角度和历史视野的大景深,依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背景和事件自身的发展,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反右”、“合作化”、“大跃进”、庐山会议等政治运动及“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作了深入的考察、独到的评述。由于这些运动和实践是在毛泽东主政期间发生的,于是涉及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问题。对此,作者拥护和赞扬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但他更多的是强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近三十年,以政治建设为中心,为坚持主义、巩固政权、扫除隐患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良苦用心。作者刻意寻找和发现的是,“对于我们、今天和我们的后人、明天能有先进、积极意义的东西”,以有益于全中国人民更长远的未来;认为“人们越往前走,离开事件越远”,就“更能掂量出这份遗产的珍贵价值和巨大分量”;因此,“平静、坦然、理性、积极的态度,更符合先进性特征的要求,更有利于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扬”。这是作者奉献给读者的第三个创新。

相应地,本书对党的自律自励、改革开放、农民与土地、政治文明等,都作了专章详尽论述。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强烈的忧患意识支配下不断自觉自省、严格自律自新的历史”。从建党建国初期的反腐倡廉到党的十七大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保持先进性的重点和党的五大建设的内容之一,今后仍将毫不动摇地把反腐斗争深入进行下去。对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对历史重大转折中党的先进性的表现,本书通过分析对比,作了系统论述,总结出中国历史上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实践所给予人们的七点启示。

对于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实践所面临的变化与挑战以及新的时代课题,是本著作更加贴近中国现实的又一重要内容。认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实践面临重大变化与严峻挑战,先进性的内容和标准是随时代与形势发展变化的,面对变化与挑战,必须着重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生命力与中国化、大众化,创新与突破,人口平衡和谐发展,强大教育,整饬吏治,稳固执政基础等重大课题。这些见解和主张切合当前中国实际,很有理论和现实针对性,是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全书的至高点和精当之论。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品质特征,当然就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学术理论界的重大研究课题,成果累累。良学同志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感悟,酿造出有自身特点的独立见解和创新主张,表现出思想的深度和稳健风格以及哲学、史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综合的知识修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求真与勤奋、良知与责任的体现。这也是本著作取得成功的条件和原因。全书资料丰富,结构严谨,详略有致,读来很有情趣和说服力。

王良学曾在兰州大学完成法学硕士学业,后又在京攻读博士学位,真心做事,实意求学,几十年不改老实人品行,其精神令人感佩。他托我为这一新作写序,先睹为快,颇受启发,于是欣然命笔。

李功国

201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