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再谯成后
5686600000050

第50章 死士之义

人心里的黑暗一旦被打开了,就很难再关进去。

太子见自己的女人被他的皇帝老爹抢走了,还光明正大地封了名位,他什么都没有捞到,还白白气愤了一场,心中隐隐起了不少的恨意。

他这个太子已经当了十五年了,这十五年来他一点权力都没有,什么都受制于他的父皇,皇帝废后的时候丝毫没有考虑过他这个太子的脸面,没容他为自己的母后辩解一句,完全无视他的存在。

他这个太子,当的很窝囊。

不仅窝囊,他的母后被关在冷宫里,皇帝连探望都不准探望,使他在众臣面前感觉很屈辱。

皇帝刘敬宏虽然把成年的儿子都分封到诸侯国去了,也没有明显地偏爱谁,然而他这个太子的心里,一旦想起诸多不平,便破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他和太子妃的哥哥,他的侍卫长王曜说了他目前的处境,王曜挑唆到:“太子何不……。”

他做了个杀头的手势。

“小的手里有几个死士,或许可以效力。”他暗暗地说。

“这件事没那么着急,要花点时间琢磨个万无一失的方案。”太子说。

这么多年他都等下来了,这一步,他要好好谋划,万万不能急功近利。

太子思虑了好几天,还秘密召见了王曜说的死士,王曜私下对太子说他要把这些死士阉割了扮成太监送入宫中,趁机行刺老皇帝。

他想,这些死士视死如归,一个小小的阉割算得了什么,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了,他事先根本没告诉他们。

等他把这些人弄到密室下刀的时候,这些人突然发怒了,士可杀不可辱,他们为了杀人而死和受辱根本不是一回事,他们突然夺了来阉割他们的人手中的刀,和王曜的人拼杀起来。

王曜怕他们把他和太子的计划传出去,调来弓箭手,把这些死士团团围住,准备射死。

这些死士的头领选了一个小个子的人,让他站到中间,他对他们说:“看来今天是走不了了,但是,无论如何也要护住一个能活下来的,将来也好给众人报仇。”

其他人会意,等到箭雨射过来的时候他们主动护住了中间的那个人,当他们都被射成了刺猬倒下去的时候,中间那个死士也扎了自己几箭,倒在死去的人身旁。

王曜的人来清场的时候见人都被射成了刺猬窟窿,恶心的要命,整个把他们抬

到马车上拉到郊外的乱葬岗子扔了出去。

那个用兄弟们血肉之躯护住的死士昏迷几天后醒了过来,他从乱葬岗子里爬出来,回到以前居住的地方,养好了伤,伪装成乞丐,日夜寻找机会为兄弟们报仇。

这一天,瑶华在宫中待的腻烦了,她想念以前居住的瑶华宫,便对皇帝说要回去小住几日。

皇帝怎么可能不准,当即派侍卫护送瑶华过去。

走到半路的时候,她的轿子被人射了一箭,侍卫赶紧停下来查看四周。

原来那个幸存下来的死士日夜在皇宫周围转悠,终于发现了贵妃出宫的消息,他岂能放过。

他写了个字条,藏在她路途经过的大树茬上,等她的轿子从底下路过的时候他立马把手中的箭带着字条射了出去。

护送瑶华的侍卫到底没找到射箭的人,却发现了箭头上的布条。

瑶华展开来一看,立马叫到:真是天助我也!

立即让轿夫打道回宫,她要把这个布条上写的字告诉皇帝,让他看看他的宝贝太子干了什么事儿。

她不怕老皇帝不信,因为布条上写的实在太真实了,太子府什么时候杀的人,埋在了哪里,一共多少具尸体,他都说的清清楚楚的,是沾着血写的,瑶华觉得应该是真的。

她在路上就派侍卫按照布条上说的乱葬岗去清点尸体去了。

果然,她回到宫中向老皇帝呈上布条,老皇帝不看则已,一看气得只骂太子忤逆。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代雄主,是个上马能弯弓下马能吟诗的君主,如今太子府出了这样的事情,他重振当年的雄风,立即派御林军控制了太子的兵马,连太子府的出入也被他的禁卫军给封锁了。

他下令先把王曜抓了过来,扔进刑部,大部头刑具一上,先把他弄了个半死不活的,王曜受刑不过,也可能是怕连累家人,马上倒向了皇帝这一边,痛哭流涕地说是太子逼着他干的,他也是为太子尽忠,心里是不愿意背叛皇帝的。

皇帝信了他的话,看在他为太子做事多年的份上,饶了他一命,把他发配到西南边境充军去了。

在处置太子的问题上,老皇帝犹豫了,这么多年的父子之情,他还是不忍心杀了太子一家的,毕竟他还有两个孙子。他们从小在老皇帝身边长大,再怎么说也下不了杀手。

思考了一个星期,老皇帝做了个惊世憾俗的决定,他下令废了太子,立他的孙子刘之远,也就是太子的长子为太子,并命他立即入住东宫。

他这么做有他的考虑,他怕废了太子之后,他的另外十几个儿子会争夺储君的位置,到时候斗来斗去的肯定会死人,他不愿意看到。

而且,这个被废掉的太子也可能在新的皇帝上台后被暗杀或赐死,连命都保不住,老皇帝也不愿意看到。

立了孙子呢,一来这孙子年龄不过十四五岁,培养几年,等到即位的时候正好成年,一来不会杀了废太子,二来也能震慑住群臣,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于是南汉的倒数第二位皇帝登场了。

他取代他的父亲,成了太子。

而皇帝,正是他的爷爷刘敬宏。

他对冷宫里的废皇后没有感情,他是太子的婢女生的,从来没得到过废皇后的待见,他从来就没想起过她。

而且他惯会见风使舵,年纪不大,城府不小。

他见宫中以皇贵妃瑶华最为得宠,时常到瑶华殿中问安,得了新鲜的东西也第一时间给瑶华殿送去。

瑶华毕竟是修行过的人,她见如今的太子对她没了什么敌意,也不便再下多大的狠手,于是就收手了。

太子刘之远在东宫住了三年,十七岁那年,老皇帝驾崩,他顺理成章登基成了新皇。

老皇帝死后不久,废皇后也在冷宫中死去了,他便要尊瑶华为太后。

瑶华拒绝了他的好意,重新回到宫外的瑶华宫中,脱去宫服,换上了尼姑装,继续修行。

刘之远为了尊重她的修行,特地把自己的公主送到瑶华宫中来服侍了一两年,官宦大臣见瑶华宫这么有身份,便纷纷把命硬的女儿送来蓄发修行一两年再接回家中。

后来渐渐的也有来为家中祖宗祈福的,也有看透了红尘自愿进入这里修行的,瑶华宫在南汉后期名噪一时,修建的也巍峨堂皇。

瑶华死后,遵照她的遗愿,她没有进入皇陵,而是葬在了瑶华宫中的宝塔下面,宝塔以汉白玉修砌而成,远观玲珑高洁,是瑶华生前自己设计主持建造的。

现在的瑶华宫的住持,是瑶华的亲传弟子妙静师太。

付蔷来的时候,妙静师太亲自接待了她。

付蔷跪在菩萨前面,双手合十,漠然不语。

“女施主天下闻名,老尼早就听说过了。”妙静师太不紧不慢地对她说。

“天下闻名要来何用?没有夫君,没有子嗣,终究是无趣。”付蔷犹如看淡了红尘般。

“女施主的夫君乃天下英豪,谁人不知?!”妙静师太也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

“我自是慕名而去,如今失望而来,师太,请为我落了发吧。”付蔷说。

春华吓了一跳,来这里修行的贵族女子,纵然是佛门的人,但都是带发修行的,不是真正看破了红尘,谁会剪断三千青丝。

之前来的时候,付蔷根本没跟她说要削发的事,她赶紧阻拦。

“师太,我们小姐带发修行即可。太子,他会来寻我们小姐的。”春华说。

妙静师太不为二人的话所动,闭目一下一下敲着木鱼,木鱼发出清脆的声音,悠扬而平静。

付蔷跪地不起。

春华也陪着。

“施主,你暂且在老尼这里住下,倘若一年以后你毫无回心之意,老尼就为你落发,收你为徒,你看如何?”妙静师太敲了一会儿木鱼,缓缓睁开眼睛,对付蔷说。

春华赶紧磕头谢她。

她好奇妙静师太是个怎样的女子,忍不住抬头细看了一下。

她看到妙静师太全脸的时候忍不住惊呆了。

太让她感到意外了,她完全没有想到,打死她也想不到。

她忍不住惊叫了一声,跌坐在身后的垫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