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表妹装修新房,喊了好朋友梁宁一起去逛建材市场。
梁宁是个挺热情的姑娘,一路上都在为表妹出谋划策。
“听我的,一定得装成现代简约风,好看。”
“你不是两室的吗,小房间就做成个衣帽间呀。”
“也别装电视了,现在谁还看电视啊,在房间弄个投影,效果好极了。”
表妹听着她机关枪似的说个不停,只能见缝插针地表示:
“我其实更喜欢的是传统中式风格,也不打算弄衣帽间,想弄个小书房……”
一听表妹这么说,梁宁开始劝了:“可千万别这么弄,不好看,浪费你那么好的户型了。”
两人一共去逛过三次建材市场,一次是建议,二次是劝说,三次梁宁直接发了脾气:
“你这人真没劲,一点听不进人意见,那你找我来干嘛呀。”
话音一落,扭头就走,留下表妹独自疑惑:“不是我装修房子吗,怎么就必须得听你的呀。”
表妹和梁宁的事,让我想到了孔子曾向弟子们说过,要学习晏子的交友之道。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敬”,就是尊重,不干涉,不插手,不多言。
言辞高傲,咄咄逼人,好为人师,最终就是相看两相厌,老死不往来。
能够走一辈子的朋友,都懂得“尊重”这两个字的分量。
美国著名电台主持人Celeste Headlee分享过一个有趣的比喻。
她说好的交谈就像一条恰到好处的迷你裙,足够长,可以包盖住身体;但又足够短,能够吸引听众。
所谓言多必失,说话太多的人,总是更容易犯错误的。
或是巧言偏辞,或是喋喋不休,或是好为人师,在言语间丢了分寸,冒犯了朋友,友情就会走向末路。
卡莱尔说:“语言属于时间,静默属于永恒。”
朋友间能够做到久处不厌,很多时候不是因为高谈阔论地说,而是因为适时沉默地听。
1962年,患病的刘白羽带着妻儿一起从北京出发,去上海治疗。
治疗效果不佳,刘白羽独自留在上海养病,妻儿则先行返回北京。
他们回去的那天,刘白羽心神不安,总担心会出什么意外。
就在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他的病房。
两人进门后,没有开口多做劝慰,只是就那么坐在沙发上,紧握着刘白羽的手,一言不发地陪着。
等到电话铃响,传来刘白羽妻儿平安抵达的消息后,三人静默对视,长舒一口气。
史铁生说:“沉默可以通向有声有形的语言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比起语言,在那些愁闷烦躁的时刻,一份无声的陪伴更能治愈心扉。
懂得适时沉默的朋友,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
学生子禽曾经向墨子询问:“多言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说:“青蛙日夜都在鸣叫,弄得口干舌倦,却不为人们所爱听;而晨鸡黎明按时啼,天下不都被叫醒了。”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
喋喋不休的人说多错多,让人心生反感;适时沉默的人恰到好处,让人感到温暖。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古德曼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
“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0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0,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这就是著名的古德曼定律,也叫沉默定律。
适时沉默之于交流,就像音符之间的空白之于音乐。
唯有如此,才能奏出动听的乐章,友情才能历久弥新。
朱自清说:
“你的话应该像黑色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而沉默有时更有诗意。”
比起慷慨激昂地说,沉默泰然地听更能让人感到自己被理解、被重视。
懂得适时沉默,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更是对朋友最大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