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大主尊
56884600000016

第16章 来者不善要如何(求推荐,求收藏)

众人侧目,少林众僧更是惊怒交加。

慈云方丈面色微动,身体微转,看的却是另一边。

他那幽深的目光,仿佛能看穿从山道两旁绵延开去的重重茂林。

慈慧慈溪两位长老面皮微抽,什么时候少林寺成了人人可欺的猎物了?

他们先是看向天险峰,然后虽慈云方丈一起看向山道周围的密林,在群木之巅有个黑点在急速掠进。

“桀桀桀……布袋和尚,当初你是问玄时,便有人放言你若入天相逍遥榜便要变动,我们两兄弟不信邪,偏要来验证一下。”

人未现声已到,这声音冷晦灰暗,让人莫名难受,能生出怯意,有如堕坟墓之感。

天险峰上现出两人,一灰一黑,皆着合身绸衫,花发用布条随意缠住,略显凌乱。

咦……再仔细一看,那灰衫老者竟是盲了。他习惯性地头颈微侧,耳廓微动,似在听声辨位。

他旁边的黑衫老者双目完好,却一脸平静,平静得近乎冷漠。

如此装束,如此做派,如此气势,来者分明是逍遥榜第九的“天聋地盲”。

这二人可不是无名之辈,其事迹早已不是江湖秘辛。

二人本是鲁郡孤苦少年,以偷乞为生,后得济南鸣泉门宗主张宗璞怜悯而收为徒弟,并分别赐名张示张业,二人天赋不错,只十年便武道小成。

及至成年,二人均是一品境,加之张宗璞厚爱,渐渐跋扈嚣张,屡屡做出恃强凌弱,草菅人命,夺人妻女等诸般恶事来。

原本因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而闻名鲁郡的鸣泉门也渐渐被人厌恶。当闭关而出的张宗璞得知种种事,气得差点一口老血喷出,差点昏厥。

张宗璞为正法礼,惩处了随二人为恶的部分门徒。

二人被擒后,先是跪下痛哭流涕,发誓不再作恶,极尽可怜地哀乞性命。张宗璞从来心善,也怜其修行不易,随后绑了二人示众,并分别废了二人耳目,以作惩戒。

若二人自此改过自新,或许故事就圆满了。

二人心机狠毒深沉,一方面潜心修行表现乖巧,一方面却在谋划报仇。

也许是天意,森罗殿几次想要渗透鲁郡均被以鸣泉宗为首的宗门挡了回来。

而张示张业与鸣泉宗的纠葛,恰好被当时督办鲁豫二郡事宜的森罗殿十楼主之一的正阳楼主孔光照知晓。

于是,一场里应外合,弑师灭宗的人间惨剧便上演了。

张示张业二人随后入了森罗殿,乖张暴戾的二人简直如鱼得水,一路晋升。最后在孔光照的帮助下,二人更是取代了十楼中排名第二的清风楼主柳呈阅,一跃成为森罗殿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自此“天聋地盲”的名号在江湖凶光大放。

灰衣张示脚步一跺,天险峰抖落岩石无数,他身形腾起,而后如陨石般砸在十方广场上。

嘭……………

所落之处无恙,一步开外的地面却一片碎石粉尘,呈扇状辐射开去。

黑衣张业以同样方式落到十方广场,悄无声息,显示了极高的轻功造诣。

他站到张示身旁后,没有看布袋和尚,而是看向慈云大师:“大师,可否借两枚少林大还丹和《易经洗髓经》一观?”

“魔头,好大的口气,不怕折了阳寿乎?”慈溪大师浓眉微立,怒道。

灰衣张示面朝慈溪大师,极淡漠地笑了笑,因其目盲的缘故,显得分外诡异。

张业没看慈溪,也没有回答。而是看着慈云方丈,他顿了一下,接着道:“为报借用丹经之大德,我森罗殿愿以十个一品之上的修士性命为报答。”

全场悚然动容,即骇于森罗殿的大手笔又惊于张业的大胆。

慈云方丈面色微冷,诵了声“阿弥陀佛”后道:“施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二位施主若愿自此留在少林,并以佛法经文熏陶二十年,丹与经自当奉上。”

在场众人心思各异,有人觉得慈云方丈可钦可佩,有的觉得慈云方丈未免太狡猾了。

若这两个魔头自此困少林,江湖上不知会减少多少杀戮与不幸。

两个魔头的修为不弱,虽囿于魔功桎梏而不得不求教于少林,却终究不是善与之辈。二人皆是天相小成,还有套联手功法,可杀普通的天相大成修士。哪里能受少林约束?

张示将慈云话语以传音入密的方式让张业知晓,张业大怒,冰冷地看向慈云方丈:“嘿嘿嘿…………秃驴,不要给脸不要脸,就你们这些破庙,能装得下我等?就不怕庙毁人亡?”

“哈哈哈……对极,对极……”耶律宝轮等虽看不起天聋地盲这等邪魔歪道,却也不敢小觑。此时引为知音,原因无非是对手的对手是朋友而已。

“少林妄称禅宗祖庭,却不知时过境迁,当今的武林圣地乃是慈航静斋和龙虎山。至于少林,却不知何时成了武林至尊?总爱多管闲事,甚至没事找事。”铁花婆婆不吝揶揄之言。

布袋和尚双手合十一,眸光开合间,金光微绽,他看向天聋地盲,声音滚滚道:“既来了,便不要走了。”

说完,屈指成爪朝张业抓去。看似平平无奇的一爪,却已笼罩张业身周一丈,蕴含诸多变化。

“少林龙爪手……”识货之人大惊。

有人说布袋和尚乃是少林百年一遇的奇才,许多人嗤之以鼻,这不屑之人中便有在场几人。如今布袋和尚连施几项少林绝技,皆是行云流水般信手拈来,如何不让人惊叹。

便是三位慈字辈高僧亦惊。

慈慧大师更是由衷赞道:“慈广师弟不愧师傅当初对其“佛武奇才”的点评。”

慈溪心情复杂,他虽然看不惯布袋和尚的放浪形骸,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天资之高。

随即,他想到杨布衣,那个布袋和尚的大徒弟,同样惊才艳艳。

此时,那踏树而来的人已到近前,是个书生,准确来说是个面容俊秀,气质温润的青年儒生。一身杏色儒衫纤尘不染,玉簪束髻气质脱俗。

儒生落到十方广场后,先是看了眼法相庄严的布袋和尚,随即朝慈云方丈微躬揖手,然后朝众人环揖为礼。

众人不敢怠慢,急忙躬身揖手还礼。

因为来者是齐长婴,乃是儒家近三百年来第一位女先生,而且,她名列美人榜第九和逍遥榜第七。

她不管旁边的滔天大战,却朝慈云方丈道:“方丈大师,在下来找一人,找一个名叫杨布衣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