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谜案追凶
5714900000150

第150章 :白兔戴冠二

秦泰是一个博闻强记的人,小时候为了瞒着大人们学习舅舅仇民的医术和验尸技术,经常将所有的知识记录在自己的脑子里。回到家里又不敢记录在文字里,只好牢牢地记在心里。久而久之练成了一种过耳不忘的本事,能够将一大段拗口的口诀或者经验记住。这种本事知道的人并不多,就连在一起的展小小、“老酒鬼”师爷、“马三刀”也不知道,只有从小和秦泰一起长大的小灵子知道少爷有这种本事。

小时候一次偶然机会,秦泰这种本事才被他的父母知道。小时候秦泰的母亲因为自己父亲和弟弟的事情担忧,整日烧香拜佛。日子久了之后,秦夫人养成了一种经常拜佛的习惯。秦泰作为秦夫人的唯一儿子,从小就和母亲一起去老家平遥一带的寺庙拜佛。秦泰在寺庙里和母亲一起拜佛、吃斋、听讲,有时候也会参加一些****。

当时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大明皇帝都信仰道教,崇尚道家学说,但是佛家理论已经在民间根深蒂固。皇帝想长命百岁,想得道成仙,可是老百姓却想着过上安宁的生活,将来转世做一个有福的人。再加上佛家劝人为善,多做好事善事,多多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这种主张比清静无为、超脱物外的道家理论更适合广大老百姓,更能被大众所接受。所以在民间几乎家家户户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信奉佛家,在民间寺庙香火好得不得了。山西历来出商人,保佑外出的家人能够平安回来,更是在家的妇女的心愿,所以在山西平遥一带不但寺庙多,而且都建造的很雄伟。其中也因为山西商人有钱,平时抠门的山西商人在敬佛的事情上,绝对是够大方够气派。

秦泰随母亲去的寺庙在平遥当地属于大的寺庙,寺庙的长老也是博学多才的师傅,据说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过朝廷某地的地方大员。后来这个长老的家人前后离世,几乎在一年之间父母、妻儿都走了。也就是在这一年,长老听了一个法师的开解之后,依然离开了凡世,随师傅进山修炼。数年之后世上少了一个博学的地方官,却多了一个深通佛理的大智者。这个长老到处游方,走到哪里就在那里说法讲道。后来来到了山西平遥,被这里的人情世故所感动,希望用自己的一生,化解这里百姓过于崇尚金钱的执念。

小时候的秦泰虽然比较活泼,但是也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孩子。比起同龄人,秦泰看上去多了一份木讷和宁静。当大家以为秦泰脑子不够灵活的时候,其实秦泰脑子想的是舅舅仇民给自己讲的医理。对于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来说,没有实物对照,有没有仔细的讲解,光凭自己的记忆记住一大堆的名称真的有点麻烦和枯燥。秦泰几乎是天天一个人苦思冥想这些数据和名字,但是在大家眼里以为秦泰在一个人发呆。秦泰的父母也很担心自己的儿子秦泰会不会是一个傻子,或者反应比正常孩子迟钝。所以秦夫人只要一有机会,就经常带着自己的儿子秦泰去寺庙烧香拜佛,希望满天神佛保佑自己的儿子。

自从长老来到平遥之后,在自己的寺庙里,每十天举行一次****,****上不但讲解经文,开示众多信众,更是有精美的斋饭款待大家。所以远近的老百姓,无论是不是信众都来参加****。长老也不计较大家的身份的地位,爱听地听,爱吃的吃,用平易近人的佛法让大家接受。

秦夫人不算什么大户,但是在敬佛这件事情上作出的贡献不小。几乎****一场都不落下,不但出钱出力,而且亲力亲为。许多寺庙里的小师傅也几乎各个都认识这个秦夫人。秦夫人不但经常供奉佛祖,而且还经常布施僧众,师傅们的鞋袜几乎都是秦夫人带头发起的平遥妇女们做的。这些大户人家的夫人们不但使用的材料上乘,而且做工细致,师傅们都觉得鞋袜不但舒服而且十分耐用。

每次秦夫人来寺庙的时候,总是帮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三个主题,第一是上午的礼佛进香,第二是中午的斋饭,第三是下午的讲经说法、开示众生。秦夫人就在上完香之后,帮着师傅们布置斋饭现场或者做斋饭。忙完中午的斋饭之后,她才有时间听下午的开示。每一次秦夫人忙事的时候,她的两个丫鬟分兵两路,一个跟在夫人身后打下手,一个丫鬟跟在小少爷秦泰身后,看着小少爷秦泰。秦泰也不再寺庙里玩耍,总是在大殿一个人坐着,要不就是靠在大殿外的大柱边,看着人来人往的信众。

寺庙里的师傅也认识这个孩子就是秦夫人的孩子,所以也经常逗秦泰玩。可是秦泰这个人过于安静,也不多话,给人一种笨笨的样子。其实秦泰是怕羞,看见陌生人有点害怕而已。在自己家的时候,下人们都知道这个少爷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家里的一大堆破烂可以证明秦泰的“恶行”,它们都是因为秦泰才“粉身碎骨”的。

寺庙里的长老也认识这个秦泰,在长老的影像里,秦泰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经常随着秦泰的母亲秦夫人拜见长老,虽然不多话,但是很恭敬。但是长老没有和秦泰单独说过一次话,也没有真正注意过秦泰。

那一次是在秦泰九岁的时候,秦泰依然和自己的母亲秦夫人去寺庙参加****。不过这一次多了一个人,就是刚刚给秦泰父亲收养的小灵子。小灵子是随逃难的灾民一起来到平遥的,可是小灵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人倒了路边。当时灾民很多,经常能看见灾民因为又饿又冷死在路边。小灵子其实没有死,只不过是发了高烧,快要没命了。这时候秦泰的父亲秦老爷出现了,他和手下看见小灵子还有一口气,就把小灵子送进了不远的医馆救治。经过几天的救治小灵子是醒了,但是脑子烧坏了,不是变成了傻子,而是忘记了过去的事情。秦老爷看着小灵子可怜,就把这个孩子收留了下来,给自己的儿子秦泰做书童。因为小灵子有一双非常机灵的眼睛,所以秦老爷给孩子取名为小灵子。小灵子就这样和秦泰在了一起,一直就没有在离开过秦泰。秦泰多了一个小跟班弟弟,小灵子多了一个对自己很好的少爷哥哥。

秦夫人这一次来,不但要参加****,而且想给小灵子做一个“皈依”。“皈依”是一种仪式,就是信众真心实意的宣布自己信仰佛祖,愿意成为一个佛家俗世弟子。秦泰一家人,包括下人都已经“皈依”了。小灵子也要“皈依”,和大家一样。小灵子没有一点意见,反正连命都是秦老爷给的,秦家要自己做什么就做什么。

长老利用上午进香和中午办斋的一小段空余时间,给小灵子做了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皈依”仪式。一边观看的人没有几个,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忙中午斋饭的事情。大殿里只有长老、长老的一个徒弟,还有秦泰、秦夫人、小灵子等几个人而已。小灵子站在中间,跟着长老的徒弟一起做。因为长老年纪大了,所以在一边主持仪式就好了。

一边观看的秦泰,第一次近距离和长老在一起,长老念念有词的背诵了一大段熟悉的经文,并且敲打着各种法器。长老的徒弟也跟着长老念着经文,并指示小灵子和自己一起跪拜佛祖。仪式并不长,不一会儿之后就进了尾声。秦夫人包了一个红包恭恭敬敬的给长老和长老的徒弟,长老也把一张写好了的红纸交给秦夫人。这是小灵子的“皈依”证明,证明小灵子已经是一个佛家俗世弟子了。

长老带着大家去斋堂,准备用斋饭。在路上秦泰第一次和长老说话,好像说了一句什么话,令一向慈祥的长老突然大吃一惊。长老怀疑的望了望秦泰,并没有多话。一边的小灵子隐隐约约的听见,自己的少爷哥哥好像是说长老背错了什么。

在斋堂吃饭的时候,长老总是看着秦泰,好像有什么话要说有说不出来的样子。长老也在回想大殿上的仪式,为一个信众“皈依”,对于一个长老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长老对于仪式上的每一个步骤几乎成竹于胸。这种仪式长老举行了不下千次,经文背诵不下万遍,怎么会背错呢?可是长老又好像记得自己仪式上真的有一小会工夫有点心不在焉,好像是背错了几句。但是秦泰这个小孩子怎么能听出来?经文不但是背得很快,而且都是梵文的,不要说秦泰这种孩子听不懂,就是一些博学的大学士也不一定能够全部翻译的出来。秦泰一个孩子怎么会知道?

斋饭完毕之后,长老难得的请秦夫人一家人坐下来聊聊天。秦夫人高兴得不得了,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长老不单是一个大智者,更是一个有大本事的长老,自己和孩子能够接近长老,是一种莫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