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又甜又暖小农妇
57402500000400

第400章 总有人管

佟小舞心中警惕,上前拦住了她“小兰娘,你想干什么?”

“我带着孩子去孙家理论,今天,就算是我们娘三死在他们家,他们也要给我一个说法,我又没说不还钱,他们凭什么这么拿捏我们母子三个,欺负我是寡妇吗?”

张氏三十多岁,黝黑的脸庞,一脸的愤怒,说罢,便拽着小虎小兰向外走,佟小舞上前拦住他们。

“你别着急,凡事都要做到有理有据才能不落下风,我问你,你欠他们家的钱,他们有没有欠条……”

“只是有个账本,那个账本是全村在他家租地的册子,上面有画押的手印。”

“其他的呢?白日里,孙里长可是说了,你家一共欠了他家四两银子,还不算利息,有这么回事吗?”

小虎说他们家欠了算计八百文钱,已经还清了,只剩下利息了,孙家又说是四两,这其中的事只有这张氏最清楚。

张氏微微低头,眼泪落了下来,最终点了点头。

“是,当年我哥哥战死边关,边关的人把我哥的尸体送了回来,我没有埋葬费,就从孙家拿了三两银子。

去年,小虎生病,又从他那拿了一两,可是我已经还了一部分了,我今年撇下两个孩子,在外面一直做工,就是为了还他们钱,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欺人太甚呢?”

“土林镇的镇长是谁?跟这孙家有没有什么关系?”

孙家放高利,这在古代是正常事,这边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借贷利息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所以很多有钱的地主家都会把余钱用来放高利,利滚利的,害的好多贫苦人家返不了身,这是律法漏洞,漏洞是不能拿来压制孙家的。

所以佟小舞想看看,他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势力,如果没有的话,事情就好办了!

“这我不知道……”张氏只是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些不是很懂。

佟小舞点了点头,再次问道“你知道你现在还欠张家多少钱吗?”

“还上一部分了,他家的利息是五分,一两银子一年是一两半,前三两银子欠了两年,是六两,之后的二两银子还了一些利息,还是二两,一共还了三两银子,现在还欠五两……”

佟小舞皱起了眉头“一年五分的利息,还真不低!中饱私囊,也是死罪……只不过现在他是里长,我们是平头百姓,民不与官斗,就算是斗,也要冲出来能把他逗死才能出手,看来这件事只能暂时隐忍了……”

张氏之前的气焰全部消失,她叹了口气,蹲在了地上,一脸的犯难。

“我现在在镇子上一家饭店做工,一个月能挣五百文钱,即使这样,我挣的钱也不够还利息的,再加上小虎身上有病,我总不能看着不管,我……我……”

说着,她竟然哭了起来!

佟小舞微微叹了口气,开口说道“轩辕律法目前还没有关于高利贷的利息限额标准,你只能还钱,对了,其中你哥哥丧葬费这部分,里面有猫腻。

不过朝廷有人好办事,你没人,就算去找去告,恐怕也要费个一年半载的时间,再说,这钱是不是在孙家手中还不知道,如果在,你一告,他们把钱还你了,后期他也能逃脱某种罪责,还不如留着这部分当做证据,以后没准能一举断了他们孙家翻身的机会……”

“啥?姑娘,我咋没听懂你说的啥呢?”张氏一脸的懵笼,对于轩辕律法,她是一点不懂,她说的专业词语,她更是不知,唯一一句话她听懂的,就是永不翻身那句,还没听懂是谁翻身,谁不翻身。

“没啥,就是让你努力着挣钱还钱,对了,你们村子战死沙场的多吗?”

“当年西疆劫匪偷袭马庄关卡,旮旯村一共死了四个……”张氏开口会带。

佟小舞点了点头,拿出纸笔“你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住在哪里,家里都什么人,仔仔细细的写下来,到时候有用……”

这都是证据,按照轩辕律法,所有战死沙场的军士,不但朝廷给负责丧葬费,而且家里还能得到十两银子的补助金,看这样子,这张氏不但没得到钱,反而欠了孙里长三两银子。

看来那笔钱不是被上级剥夺了,就是被这孙里长中饱私囊了,克扣军政补偿,那可是死罪!

这旮旯村天高皇帝远,他还真以为没人管这事了吗?

“我,我不会写字!”张氏尴尬的开口。

佟小舞将笔墨推给了碧晨“你说,你写!不要有任何的遗漏。”

“是!”碧晨低头行礼,坐下拿起了笔墨。

一边的小虎看见此景,凑了上去,趴在桌前看着碧晨写字,一脸的羡慕。

“小虎是不是想学写字?”碧晨低头看着小虎,开口问道。

他双目向往,重重的点了点头。

“张大姐,这其源县城不是有免费的学校吗?也不要学费,怎么不让孩子去念书呢?我听说也有女子学校的,这样两个孩子就都能上学了?”

佟小舞开口问道,她发现,不但是张若梅这两个孩子没上学,旮旯村三十多户人家,每家每户的孩子好像都没上学,对了,孙里长家的孩子倒是没看在家,应该是去县城里上学了。

“我倒是听说过,不过我是个寡妇,没什么收入,拿什么供孩子念书,虽然这学费是不用掏的,但是学校住宿需要花钱,还有就是书费,杂费,再加上两个孩子的吃饭花销,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上学不比在家,在家里吃什么都行,上学吃饭就得掏钱的,我没钱……”

张若梅叹了口气,佟小舞也不追问了。

毕竟这也是事实,就算她能在全国的县城建免费学校,但是她也没有法子供每个孩子读书,能免除学费已经是极限了,更何况其他。

要想每个孩子都读得起书,最重要的是朝廷支持,还有就是百姓要有钱。

只要他们有钱了,他们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女,现在一个村子里都没有几个去县城读书的,还不是穷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