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成就人生的智慧
57443800000002

第2章 你的胸怀,就是你的世界

人的心胸就好比芥子

唐朝时,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读的书岂止万卷?”李渤得意扬扬地说。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也只有一个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顿时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就像可以装下须弥山的小小芥子一样,人的心灵像一个小小的宇宙,能够装下目力所及的一切,甚至还能装下想象中的无穷空间,心境浩瀚则无边界。圣严法师把上述公案中的禅理用之于职场,即是告诫职场中人必须拥有开阔的心胸。

何谓“心胸开阔”?法师将这类人分为了两种:一种人心胸开阔、知天乐命;另一种就要求创业者拥有超越利害得失、成败是非的心态。

第一种人天性乐观,即使面对职场中的诡谲风云,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但是,这种人的缺点在于可能因过分乐观而变得对什么都不在乎,当事业顺利时,他能在谈笑间运筹帷幄;当无所事事时,他也不以为意。

与第一种人相比,第二种人追求更精彩的人生,同时,他们的人生态度也更加积极:他们渴望一展宏图,面对挫折时不会像第一种人一样毫不在意,但也不会因职场的不顺、事业的失利而自伤自怜,而是能够自我宽慰,重新出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圣严法师所在的农禅寺经常遭遇台风的袭击。某一年台风来袭之前,圣严法师让弟子将寺中低洼处的物品都搬到了高台上,但是由于雨水过多,农禅寺还是被淹了,损失很大。但圣严法师却并不因此难过,“面对这无奈的事实,我认为既然已经尽力处理了,无论结果如何、有没有损失,都不必那么在意,只要全心处理善后就好”。

这正是真正开朗的心胸,遇事竭尽全力,即使无法挽回也不抱怨生活。这种态度对所有人来说都有裨益,处于紧张、忙碌、压抑的职场环境中的人更应该好好体会。

一天,一位企业家来向圣严法师求教。原来是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他的企业逐渐走着下坡路。想到昔日的辉煌,这位企业家内心非常痛苦。

圣严法师劝慰他说:“最初你不是白手起家的吗?那时候你什么都没有,只是后来生意才渐渐做大的。现在不过是回到了原点,或者说是比你的起点更高一层的地方,你只是失去了你曾经就没有的东西,何苦为它烦恼?”

企业家说:“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那么我也不会这么痛苦。恰恰是因为我有过那么多钱,但现在全赔进去了,我才会割舍不下,又不知如何是好。”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本也知道钱财是身外物。至于你内心的痛苦,能处理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就放下。一切从头开始,不也很好吗?”

“那也就是说我大概没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了吧!”企业家失望地说。

圣严法师合掌说道:“不要这么想,即使这一生没有希望,来生还有希望,永远都有希望的。更何况在你面前,还有那么多重新开始的机会。”

这位企业家的苦恼就在于他心胸虽然宽广,却都被高远的志向占据,没有给可能出现的挫折留下一点空间,以至于他无法豁达面对暂时的失败。

纵观风起云涌的职场,每个人可能都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芥子,但其中那些心胸开朗的芥子,不仅有足够的胸怀容纳须弥山,也有化解一切挫折的涵养。

放开胸怀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我们说心就像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但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的翅膀就舒展不开,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了起来,每天这条鱼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我们是不是就像那条鱼呢?在鱼缸中待久了,心也变得像鱼缸一样小了,不敢有所突破。即使有一天,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已变得狭小的心反倒无所适从了。

打开自己,需要开放自己的胸怀。

开放,是一种心态、一种个性、一种气度、一种修养;是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是对自己的专业和周围的世界都怀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钻研和探索;是热爱创新,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不固执僵化;是乐于和别人分享快乐,并能抚慰别人的痛苦与哀伤;是谦虚,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能乐观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是乐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乐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是坚强的心胸,敢于面对任何的否定和挫折,不畏惧失败。

不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不可能学会新东西,更不可能进步和成长。开放的胸怀,是学习的前提,是沟通的基础,是提升自我的起点。在一个组织里,最成功的人就是拥有开放胸怀的人,他们进步最快,人缘最好,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具有开阔胸怀的人,会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比尔·盖茨经常对公司的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比尔·盖茨本人就是一个心态非常开放的人,他鼓励公司里每个人畅所欲言,当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时,他会很虚心地去听。每次公开讲演之后,他都会问同事哪里讲得好,哪里讲得不好,下次应该怎样改进。这就是世界首富的作风,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首富的潜质。

开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飞得又高又远;而封闭的心像一池死水,永远没有机会进步。如果你的心过于封闭,不能接纳别人的建议,就等于锁上了一扇门,禁锢了你的心灵。要知道褊狭就像一把利刃,会切断许多机会及沟通的管道。

花草因为有土壤和养分才会茁壮成长、绽放美丽,人的心灵也必须不断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和浇灌,否则智慧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换个角度,从缺陷中发现美

世界上很少有人不抱怨自己的容貌。人是个多面体,我们常说谁长得漂亮、谁长得丑,那只是我们从一个角度去看。当我们受到打击缺乏信心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审视一下自己,你也许会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

有一对母女,母亲长得很漂亮,女儿却很丑。倒不是她的五官有什么问题,而是搭配有点偏离正常比例。为此,女儿十分自卑,常常怨天尤人。母亲当然了解女儿的心事,为了帮助她摆脱心理困境,她把女儿带到照相馆去照相。

母亲对照相师的要求很奇怪,她不让照相师拍她女儿的整张脸,而是逐一对眼睛、鼻子、耳朵、嘴等五官单独拍特写。帮女儿拍完照后,她又拿出美国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让照相师翻拍,并把五官一一割开。

照片一冲出来,母亲就把女儿的五官照片和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的五官照片一一对照贴到女儿卧室的墙上。每当女儿自卑的时候,母亲就让女儿看看那些被分割的照片,说:“和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女比较一下,你哪个地方会比她差?”还未成年的女儿迷惑地看了看母亲,将信将疑。后来,她把自己的这些照片指给那些闺中密友看。密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的说照片上的眼睛比那个外国佬的眼睛迷人,有的说照片上的嘴巴更性感。渐渐地,她相信了母亲的话,真觉得自己并不比玛丽莲·梦露丑了,自信也随之而来。

长得丑点的确是一种缺陷,但如果只盯着自己的缺陷,它就会告诉你自己是多么丑陋,多么不幸,这时你的眼前就像横着一幅放大镜,小小的缺陷就会被无限放大成悲剧或灾难。可是,当你换个角度来看时,这个缺陷并不致命,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从生理上来说,世上很难找到完美之人。人有生理缺陷当然遗憾,但它既已存在,我们就该泰然处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在于完美人格的构建、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升华。上帝关上一扇窗子的同时,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子,问题是你有没有用心地去发现那扇窗子。我们不必为自己的平庸与丑陋感到自卑,只要善于发现,你完全可以从这些自认为丑陋的缺陷中找到有价值的一面。

包容的实质是包容自己

“当紫罗兰被脚踩扁的时候,却把芳香留给了它。”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给宽容作的一个最为形象的注解。其实,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释放自己的过程。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出一笔高价买这幅画。可是,画家宁愿把那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所画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忽然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位大臣的眼睛,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使你的心灵不能得到片刻安静。

宽容的实质不是宽容别人,而是宽恕自己。唯有宽容,才能抚慰你暴躁的心绪,弥补不幸对你的伤害,让你不再纠缠于心灵毒蛇的咬噬中,从而获得自由。

我们常常在自己的脑子里预设了一些规定,以为别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对方违反规定就会引起我们的怨恨。其实,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规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大多数人都以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也就是说:只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而实际上,不原谅别人,表面上是那人不好,其实真正倒霉的却是我们自己,因为不肯宽容会产生愤恨和沮丧,愤恨首先破坏的是你自己的健康。

要做到宽容,起码要做到两条:首先,你发现自己原来也有很多的缺点,自己原来也有亏欠人的地方,自己本身并不是一个完人;而发现你原来认为最不好的人,也有一些你没有的优点。所以,要学会看到自己的弱点,看到别人的优点。考虑问题时要试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你才能够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

宽容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把怨恨或嫉恨从心中排除,才会怀着平和与喜悦的心情看待任何人和任何事,会带着愉快的心情生活。所以,能在生活的磨难中逐步学会宽容,能宽容他人的人,心里的苦和恨比较少,或者说,心胸比较宽阔的人,就容易宽容他人。当你对别人宽容之时,也是对你自己的宽容。明明是对方错怪了你,对方欺骗了你,对方伤害了你,你也照样没有怨恨在心头。那么,对坏人也要宽容吗?正确的回答是,你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宽容。

所以要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要真正做到宽容并不容易,如果你心里有恨和苦,宽容不了他人;或者,如果你认同宽容是很高尚的行为,不过难以时时做到。所以,你应该远离品头论足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你的宽容多了,你心里的平安和喜悦也多了。

逐步做到宽容,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因为宽容,你会始终生活在平静健康之中;因为宽容,你会成为婚姻的赢家;因为宽容,你会成为事业的赢家;因为宽容,你会成为幸福的赢家。宽容可以让生活变得美好许多,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遇谤不辩,沉默即宽容

诗曰:“不智之智,名曰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用察为明,古人所忌。学道之士,晦以混世。不巧之巧,名曰极巧。一事无能,万法俱了。露才扬己,古人所少。学道之士,朴以自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遭遇,许多时候,沉默是最好的矛与盾,进可攻,退可守。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吗?”

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万分!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了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了歉,请求他原谅,并将孩子带了回来。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为给邻居女儿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在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时,他始终处之泰然,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吗?”雍容大度的白隐禅师令人赞赏景仰。

在面对羞辱、误解、背叛的时候,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宽容。只是对于一个世俗人来说,这种宽容会让自己很不好受,是一种疼痛的过程。但对于悟道的人来说,这种宽容是一种快乐,因为它能够感化犯错的人,让他们从内心里反省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无声之教。面对这样的沉默,所有语言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

环视芸芸众生,能做到遭误解、毁谤,不仅不辩解、报复,反而默默承受,甘心为此奉献付出、受苦受难,这样的人有几个呢?

遇谤不辩,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人生智慧。当诽谤发生后,一味地争辩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辩越黑便是欲盖弥彰。这时候,往往沉默是金,让清者自清而浊者自浊,这才是明智的选择。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拥有“不辩”的智慧,宽恕永远多于怨恨。

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激励失意之人。不要慨叹生命的短暂,而是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注入无限的激情,如此,心情会随之改变,生活会随之改变,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当我们要在一个蓄水池中注满清澈的河水时,蓄水池已经固定,增加输水管道的长度也只是拉长了水流的距离,我们需要去做的是将管道拓宽,这样才能更快地将水池注满。

事实上,当我们真正改变了心灵的宽度时,生命的长度也会悄然增加。圣严法师说:“有德即是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这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禅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宽度和量度都是禅的智慧。心宽,放下一切自我执着而引发的烦恼;量大,用包容的心去容下他人的一切,才能获得真正的洒脱,做到真正的慈悲,获得真正的智慧。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因为厌倦了战争和尘世里的奔波忙碌,便找到大慧宗臬禅师,要求剃度出家,并请求禅师为他开示。

他说:“禅师,我已经看破红尘,红尘俗世中的种种,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禅师您慈悲,请您收留我,让我随您修行吧!”

宗臬禅师说:“你贵为将军,声名显赫,能将功名利禄全部放下吗?”

将军说:“功名利禄如粪土!”

宗臬禅师:“可是你尚有家眷,还有太多尘世俗缘割舍不下,你不能出家!”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全部都可以放下。请您为我剃度吧!”

宗臬摇摇头,仍然不肯为他剃度。

将军无奈地离开了。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他再次来到寺中参禅礼佛。宗臬禅师问:“将军,你为什么这么早就就来庙中拜佛呢?”

将军回答:“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听到他用禅语回答自己的问题,心中对他出家的诚意大为赞赏,但还是开玩笑似的对他说:“起得这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勃然大怒:“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对将军说:“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这位自以为已经放下了一切的将军不仅未能将心头的执着放下,更没有真正领悟到禅宗的智慧,被人稍稍一激,立刻变得暴躁,已然犯了嗔戒,“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他既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也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看破红尘了呢?

真正的宽容,是包容清净的,也包容污秽的,包容爱的人,也包容恨的人,包容善良,也包容邪恶。真正的量大,要像广袤的苍穹,容纳群星也容纳尘埃;要像浩瀚的大海,容纳百川也容纳细流;更要像无垠的虚空,无所不含,无所不摄。

苏东坡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东坡作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完之后,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苏东坡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却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宣纸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苏东坡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就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哪知苏东坡的船刚刚靠岸,却见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苏东坡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东坡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看,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东坡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苏东坡是古代名士,既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兼容了儒释道三家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而有时候,他也并不能领悟真正的智慧。平时,我们谈生论死,侃侃而谈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时,我们谈名利如浮尘,恨不得视之为粪土。但是当死亡的恐惧、浮名的诱惑摆在眼前时,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从容对待呢?

当我们将手中的鲜花送与别人时,自己已经闻到了鲜花的芳香;而当我们要把泥巴甩向其他人的时候,自己的手已经被污泥染脏。不嗔怒不暴躁,不患得患失,不受尘俗牵挂,超然洒脱,才能达到高深的修持境界,获得真正的智慧。

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小肚鸡肠

大度,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体现。大度也是一种气质,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大度来自人的理念、理想追求及道德修养。要做到大度不小气,首先要眼界宽阔,而不能目光短浅。因为,眼界宽阔的人在看问题方面会比较大气,而没有什么见识的人只能囿于自己的小圈子里面,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跟人吵得面红耳赤。因此,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美好的心去观察和认识世界,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宏大而深邃的视野,才能有宽阔的胸襟。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这两个人神通广大,本领高超,无论是婆罗门、佛家弟子,还是仙人、圣人、龙王及一切鬼神,无不钦佩,都来向他们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提耆罗因长时间诵经感到十分疲乏,先睡了。那赖当时还没有睡,一不小心踩了提耆罗的头,使他疼痛难忍。提耆罗一时心中大怒地说:“谁踩了我的头?明天清早太阳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他的头就会破为七块!”那赖一听,也十分恼怒地叫道:“是我误踩了你,你干什么发那么重的咒?器物放在一起,还有相碰的时候,何况人和人相处,哪能永远没有个闪失呢?你说明天日出时,我的头就要裂成七块,那好,我就偏不让太阳出来,你看着好了!”

由于那赖施了法术,第二天,太阳果然没有升起来。一连几天过去了,太阳仍没有出现。两个人由于心胸狭窄,不能宽宥对方,从而让整个世界都处在了一片漆黑中。

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大气、大度,不能够小肚鸡肠,否则对自己也不利。

宽以待人,历来被我国历史上的仁人贤士所推崇。“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有些人却是完全“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在人际关系中,这种小鼻小眼的行为正犯了大忌,一次两次的短期接触还好,长此以往则会招人怨。

曾有王姓的两兄弟,合伙在东莞开办制衣厂。兄弟俩苦苦经营了十年,眼看这家厂有了起色,财源滚滚而来,然而,弟媳却开始怀疑大伯多占了便宜,兄嫂也开始怀疑小叔子暗中多吞了钱财,不久,两兄弟便闹起了矛盾,又是争权,又是争钱。一个好端端的工厂,因为两兄弟最后都把心思用到了闹分家上,再也没人来管理。而市场经济是无情的,所以没过多久便关门倒闭了。这个故事应该能够给人以警示,小肚鸡肠只会让你失去更多!

避免小气,就要做到心理平衡。这既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方,又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善于调节心理平衡的人,必然心胸宽广,不会计较于一时得失,什么伤心事、苦恼事统统都可置之度外。这样就能大度待人,公道处事,使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反之,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动不动就落个心理不平衡,在这样的心态下生活,生活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经常想一想“生命在于平衡”的道理,就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之事。

清代学者张湖曾说:“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让我们多一些长远的目光,少一些狭隘的思维;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小肚鸡肠;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主见,不轻易受别人的影响。这才是符合禅的哲理和智慧,这才是有为之人所必备的气质和胸怀。

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每个人都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与人相处,如果总是苛求十全十美,那么永远也交不到真正亲密的朋友。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早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他曾经说过:“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意思是说,天下没有一点缺点也没有的人,没有一点缝隙也没有的朋友。有了大的错误,要能够改正,剩下小的缺陷,人们给予包容,就可以了。为此,曾国藩总是能够宽容别人,谅解别人。

当年,曾国藩在长沙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对人很不友善。因为曾国藩的书桌是靠近窗户的,他就说:“教室里的光线都是从窗户射进来的,你的桌子放在了窗前,把光线挡住了,这让我们怎么读书?”他命令曾国藩把桌子搬开。曾国藩也不与他争辩,搬着书桌就去了角落里。曾国藩喜欢夜读,每每到了深夜,还在用功。那位同学又看不惯了:“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打扰别人的休息,别人第二天怎么上课啊?”曾国藩听了,不敢大声朗诵了,只在心里默读。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中了举人,那人听了,就说:“他把桌子搬到了角落,也把原本属于我的风水带去了角落,他是沾了我的光才考中举人的。”别人听他这么一说,都为曾国藩鸣不平,觉得那个同学欺人太甚。可是曾国藩毫不在意,还安慰别人说:“他就是那样子的人,就让他说吧,我们不要与他计较。”

凡是成大事者,都有广阔的胸襟。他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会计较别人的短处,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别人的长处,从中看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眼睛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那么这个人的眼里就只有不好和缺陷,而看不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跟别人发生矛盾。如果一味地跟别人计较,就可能浪费自己很多精力。与其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如就放开胸怀,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那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了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小偷,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可见,宽容比强硬的反抗更具有感召力。可是,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总想着与别人争出高低来,但是往往因为说话的态度不好,使得两个人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其实,牙齿没有不碰到舌头的。很多事情忍耐一下,也就过去了。有些矛盾的产生,别人也不一定就是故意的,我们给予他包容,他可能会主动认识到错误,也给自己减少了很多麻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关键是要有一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宽容心态,少一些心胸狭窄、尖酸刻薄,多一些大度宽容、海阔天空的气质。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平心静气地对待。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和不能接受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学会多体谅一下别人,这是做人和处世的根本原则。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要想钓到鱼,就先问问鱼想要吃什么。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钓鱼的经历和经验。鱼饵很重要,但它的选择不是根据钓鱼者的口味爱好,而是鱼的爱好。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特别喜欢结交那些了解自己、同自己喜好相似的人。同样,我们也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因此,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

在社会上,特别是对于初涉世事的青年来说,由于对社会的茫然,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参照物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以此为原则,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

这时,你就可以采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产生的后果自己觉得如何?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也大概能够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么别人肯定也不愿接受。

美国的欧文梅说:“一个人若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了解别人的心灵活动,就永远也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摩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千金易得,宽厚之心难求

“但求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在以前的药铺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它包含的悲天悯人、宽厚无私的情怀是很让人感动的。自己虽然是良医,却祈求别人不生病,其中蕴涵着至高境界的道德品质。

同样的宽厚无私在孔子身上也可以看到,孔子在《论语·颜渊》中也曾说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能做好。但内心总是希望这些事情不再发生啊!孔子希望通过教化来提升人们的修养,减少案件的发生。这是以天下人为念的崇高博大的情怀。

世间天地万物数不胜数,其中最能够打动人的莫过于一颗宽厚无私、善良之心。

山东潍县以前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经常发生水灾、旱灾。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即郑板桥)在当地任县令七年期间,就有五年发生灾情。他刚到任那一年,潍县发生水灾,十室九空,饿殍满地,其景象惨不忍睹。郑板桥据实上报,请求朝廷开仓赈灾,可朝廷迟迟不准。在危急时刻,郑板桥毅然开仓放粮,他说:“不能等了,救命要紧。朝廷若有怪罪,就惩办我一个人好了。”这样灾民很快得救了。

郑板桥秉承儒家心系天下苍生的精神,心念百姓疾苦。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做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是百姓。他招民工修整水淹后的道路城池,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救济灾区壮男;同时责令大户在城乡施粥救济老弱饥民,不准商人囤积居奇;他自己带头捐出官俸,并刻下“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图章。他开仓借粮时有秋后还粮的借条,到秋粮收获时,灾民歉收,他当众将借条烧掉,劝人们放心,努力生产,来年交足田赋。由于他的这些举措,无数灾民解决了倒悬之危。

为了老百姓,他得罪了一些富户,特别在整顿盐务时,更是触动了富商大贾的私利。潍县濒临莱州湾,盛产海盐,长期以来,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哄抬盐价,贱进贵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郑板桥针对这些弊端严令禁止,因此,一些富人对他造谣毁谤,匿名上告。1752年,潍县又发大灾,郑板桥申报朝廷赈灾,上司怒其多次冒犯,又加上听信谗言,不但不准,反给他记大过处分,钦命罢官,削职为民。

离开潍县时,百姓倾城相送。郑板桥为官十余年,并无私藏,只是雇三头毛驴,一头自骑,两头分驮图书行李,由一个差丁引路,凄凉地向老家走去。临别他为当地人民画竹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枝,秋风江上作鱼竿。”

郑板桥为官,不以自己的才情作为晋升的手段,也不以此卖弄,而是用在为民谋福上,这种宽厚无私的精神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一灯大师曾说:“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颗宽厚无私、品行高尚的心灵,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