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能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时机不会从天而降,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摘自《李嘉诚的人生哲理》
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
有句俗语叫“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李嘉诚眼里却可以演化为“处处留心皆生意”。李嘉诚说:“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便是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当今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很多人也越来越感慨:钱越来越难挣。打工难,创业更难。但纵观李嘉诚的一生,我们便能明白,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无不得益于他早年形成的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刻把握的商业习惯。很多时候,黄金就在脚下,就在身边,关键是你能否处处留心,发现其中的商机。
很多小生意就是因为随时留意而做成功的。
在旅游季节,游人们游兴正浓却突然遭到大雨袭击,这时总会出现兜售廉价的雨衣雨伞者,生意很好,有时还供不应求。这是随时留意身边的好处;一场盛大的足球比赛将在某体育馆内进行,有人在2元批发来的汗衫上印上足球巨星的名字,结果比赛那天卖10元一件还被抢疯了,这也是随时留意身边的好处。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就等于金钱。如果一味埋头经营,很难在竞争中站住脚。只有随时留意身边的信息,拓展思路,才能在商界立足,才能打赢每一场竞争。
看报纸杂志,与人交谈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各个行业活跃的人,都有自己的宝贵经验和难得的资料,只要善于将之化为己用,获取生意的机会就会大大丰富。而“听”,同样是一种极为便捷,且不耗费精力的方式。
对于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李嘉诚收购希尔顿大酒店一事,更是戏剧化般有趣。从不经意的身边人的谈话中捕捉商机,恐怕也只有像李嘉诚这样把敏锐的商业嗅觉渗透到每个细胞里的出色商人才做得到。
我们都知道,商场会很自然地包容一些团体组织,这实际上是因某些共同的利益自发而成的。也因此,话题极具价值。如果把这些当作耳旁风,无疑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行径。在诸多情报中,一定会有很多有关买卖的启示。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如鱼得水,在商界大展宏图。如果你能随时留意,便能省去很多力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处留心信息,就能给人带来财富,从而走上一条发达的路。
20世纪80年代,一位姓周的温商只身来到上海,同其他许许多多温商一样,他只带了来时的车票——据温州商人说,他们外出求生从不带返程票,这足以说明他们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他在上海街头发现一个怪现象:大街上许多人拎着或抱着大捆大捆的文件夹、财务册等行色匆匆。
这么多的上海人带着这么多的文件夹、财务册干什么呢?他打听后得知,上海正在全面开展企业整顿,企业原有表格、账册全部更新。但商店里的表格账表是统一印制的,买回去还得重新编制,财务人为此很烦恼。这个温商拍了拍了自己的脑门:这不就是商机吗?
于是,他急急赶回温州,抓紧时间设计、印刷,又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单位名称写信寄样稿、寄订单。最终工夫不负有心人,他当年净赚6万元人民币。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每每抓住成功的机遇,完全是由于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很留心,他们具有一双捕捉机遇的慧眼,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能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把机遇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
在司空见惯中发现商机
有语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用在物上,也十分精当:天生某物必有用。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很多东西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然而,有些人正是利用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开创了事业的新纪元。一旦司空见惯的东西出现了新用途定是身价大增。
瑞士号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办起事来却很“小家子气”,处理公务精打细算、锱铢必较,是司空见惯的。但这被瑞士人引为自豪,原因很简单,他们正是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效益的精明“经济头脑”,才成为立于商场上的常胜将军而不败。
李嘉诚的成功,正是源自其敏锐的嗅觉和投资天赋。20世纪50年代后期,产品外销,在很多商家流连于香港这片弹丸之地时,他从司空见惯中别出心裁,敏锐发现欧美市场兴起了塑胶花热潮,便迅速转产塑胶花,结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经过数年发展,他并没有放弃前进,在司空见惯的塑胶热中,李嘉诚敏锐发现塑胶业将会在经济杠杆作用下失宠,而地产将前途无量,于是毅然扭转经营方向,开始从事房地产。结果,他成功了!
在司空见惯中生活,很容易让人丧失敏锐的嗅觉,而失去敏锐,就等于失去快争一步的先机,败局将是天注定。
1932年,在父母及亲戚的支持下,16岁的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一点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下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有知名度,米店开张后,任凭王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王永庆开始用心寻求突破。
那时候的台湾,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还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来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如果王永庆没有敏锐的嗅觉,那么他又怎么能在司空见惯中发现商机呢?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每天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此时,对于每一个有志成就大业的人来说,都需要有敏锐的嗅觉,从而迅速做出判断,抓住机遇女神的双手,由此腾飞。
几年前,温州青年孟飞搬进单位分给他的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等他把包括床和许多必需的东西搬进屋里后,他那张宽大的书桌实在搬不进去了,于是打算将它运到旧货市场处理掉。
恰好,来了一个收破烂的乡下人,问他这张桌子卖不卖。孟飞说要40元。其实邻居说这张桌子在旧货市场只能卖20元。可是,乡下人掏出40元,说这张桌子他要了。“在旧货市场是不能卖这么高的价的,你掏40元买走它,你打算怎么处理它呢?”他忍不住好奇地问。“在乡下,做一张像这样的书桌,材料、加工费是要超过40元的,我打算弄回家乡。”乡下人说。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迅速联系乡下的亲戚,在乡村的公路旁办起了一家旧家具店,他把城里的旧家具拉到乡下,结果大受农民欢迎。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业务,开了几家分店,结果生意都十分红火,利润也很可观。
像这种通过身边小事而发现投资机会的案例,在很多商家的投资生涯中并不鲜见。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有诗:“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来的。事实上,许多事情都是由于司空见惯使我们觉得它们很寻常,结果丧失了改变的机会。打破惯性思维,跳出自己的思维,就会发现商机无处不在。
困局孕育机遇
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从未破过产,那他只是个小人物;如果破产过一次,他很可能是个失败者;如果破产过三次,那他就可以无往而不胜。李嘉诚是个例外,却也印证了这句话,在濒临破产的困局中,往往隐藏着通往成功的机遇。是的,生活往往借失败之手,迫使人们进行这一次次的探索和调整,从而打下走向成功的基石。
2008年,某报曾报道过一条新闻,标题叫作《困局孕育机遇——第一季度我国家电产品出口稳增》。报道这样写道:持续通胀给家电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成本压力,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今年我国家电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大。成本的提升使得一些家电企业主动寻求转型,包括格力、美的等企业纷纷通过差异化营销、实施“海外攻略”等举措来规避市场风险,从而有效地抵御了成本上涨的压力,维护了利润空间。
是的,困局孕育生机,这绝不是句空话。
美国电视传媒金牌主持人莎莉·拉斐尔在成名之前,历尽波折,但她依然不屈不挠、乐观向上。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她才历尽艰难,战胜逆境,取得事业的成功。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莎莉·拉斐尔曾遭遇18次辞退。可是每次她都能够乐观面对,并且放眼更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由于美国大陆的无线电视台都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用她,她不得不迁到波罗黎各去,苦练西班牙语。有一次一家通讯社拒绝派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一次暴乱事件,她便自己凑够旅费飞到那里,然后把自己的报道出售给电视台。1981年,她遭遇一家纽约电视台的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结果她失业了一年多。在此期间,她向一位国家广播电台职员推销她的谈话节目构想。“我相信公司会有兴趣。”那人如此答复她。但是此人不久就离开了国家广播电台。后来她碰到该电台的另一位职员,再度提出她的构想,虽然此人也一再夸奖她的构想,但是不久他也失去了踪影。最后她被一家电视台聘用,但是要她主持政治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对丈夫说,但丈夫鼓励她去尝试。1982年夏天,她的节目终于开播了。多年的职业生涯使她早已对主持驾轻就熟,于是她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7月4日美国国庆对她自己有什么意义,又请听众畅谈他们的内心感受。听众立刻对莎莉的这个节目产生了兴趣。她几乎一夜成名,在传媒产业竞争激烈的北美市场,她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疆土。每天800万的观众坐在电视机旁与她准时相约,听她娓娓道来。而在莎莉·拉斐尔这些光鲜景象的背后,又有谁会记起她18次被辞退的遭遇。
莎莉·拉斐尔说:“我遭人辞退了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它们鞭策着我勇往直前。”
正是凭借这种不服输的乐观精神,莎莉·拉斐尔总能在逆境中不放弃对成功的追求,最终的结果也证实了这句话——困局之中孕育机遇。
确实,迎难而上是一种勇气,面对困境,害怕挑战的人只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任何逆境里边都孕育着机遇,危机不可怕,困境不可怕,只要你能在困境中看透问题,决心一搏,机遇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在经济大潮中,劣势与优势常常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如果找到巧妙的方法,劣势就可以变成优势。只有那些勇于开拓、积极寻找方法、谋得有利于发展的资源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有一次,英国一家足球生产厂接到了一份“莫名其妙”的控诉,因此而面临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在英国麦克斯亚洲的法庭上,一位中年妇女声泪俱下,面对法官,严词指责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离婚。她对法官控诉了自己的丈夫,指责他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去运动场与那“第三者”见面。法官问这位中年妇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谁?”她大声地回答:“‘第三者’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劝这位中年妇女说:“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只能去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不料,这位中年妇女果真向法院控告了一年可生产20万只足球的足球厂。
更让人意不想到的却是这家被人控告到法庭上的足球厂,他们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不怒反喜,竟十分爽快地出庭,并主动提出愿意出资10万英镑作为这位中年妇女的孤独赔偿费。这位中年妇女喜出望外、破涕为笑,在法庭上大获全胜。
一场看似丑闻的困局竟然照单全收,厂家是不是有问题?答案很确定,不是。后来的事实很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祥地,国人对足球的酷爱几乎达到了发狂的地步,这场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英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各个新闻媒体纷纷出动,做了大量的报道。头脑精明的厂长,敏锐地利用了一次非常糟糕的事件大作文章,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却让他和他的足球厂名声大振。于困局中发现机遇,让足球厂做了一次绝妙广告。
从危机中寻找可以利用的商机,在失利中寻找契机,从而使自己反败为胜,这是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善做的事情。思考快一步,困局便能早一步孕育商机。
抓市场空白点,先下手为强
信息是一种商业资源,如果能加以正确运用,将会给自己的生意带来勃勃生机和蓬勃发展的机会。寻找市场空白点,是用市场定位来发展商业的一条重要原则。找到市场空白点,就能抓住商机,避开竞争对手,独家经营,一次性占领市场,从而在他人介入之前获得丰厚的利润。李嘉诚认为,不论做什么生意,必须先了解市场需求。的确,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社会环境里,只有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人无我有、具备某方面特质的垄断性物品,才能迅速打开局面。
最著名一个案例莫过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经商案例。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大地卷起了一股可怕的“黑旋风”——艾滋病!任何药物都阻止不了性接触后可能带来的恐怖后果——死神的光临。美国人后来发现,有一种小玩意能够有效地抵挡死神的侵袭,那就是避孕套。
然而,当时由于美国国内长期没有大量生产避孕套,现在市场需求突然猛增,数量有限的避孕套一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这时候,远在东半球的嗅觉敏锐的两位日本商人发现了那座“金山”,立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动本公司的机器,加班加点生产成箱成箱的橡胶避孕套,火速送进了美国市场。一时之间,美国众多的代销店门庭若市,熙熙攘攘,2亿多只避孕套很快销售一空。
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生意,必先了解市场的需求预谋制胜,才能追上瞬息万变的社会。那些在商场有所建树的商人和企业家,都是反应机敏、善于捕捉商机,从而在他人察觉之前下手的高手。
新兴的行业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善于挖掘的商人才能够物尽其用。抓住商机只是第一步,有了商机,马上采取行动,以速度和谋略取胜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商机一旦出现,自然有很多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发觉,那时再下手胜算就会少之又少。
现在追求个性化的消费。但是,不能忽视了市场份额比较小的群体,在小份额中也存在着很多商机。开店做生意贵在有特色,“怪缺商店”,即一种专门经营一些其他大百货公司或大商店里没有的东西的商店,在湖南长沙红红火火地经营着。
2002年,田薇薇在湖南省长沙市开了一家服装店。竞争的激烈和微薄的利润,常常压得田薇薇喘不过气来。
一天晚上,一位30岁左右手部残疾的妇女走进她的店里,想要买件只有一只袖子的上衣。可她的店里根本没有这种商品。田薇薇看到那位妇女一脸失望,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她对顾客说,她可以帮忙找裁缝店把袖子裁下来。第二天,那位妇女高高兴兴地拿走了修改好的衣服,还多塞给田薇薇20元钱。
这件事情之后,田薇薇考虑,现在市场上类似残疾人用的一只袖子的上衣或缺一个裤腿的裤子、特大号的服装,或者是特小号鞋子等物品都很难买到。虽然说这类的消费群体不大,却也有一定的需求,如果专门经营这些产品,利润肯定不会少!一番思考后,田薇薇决定把自己的服装店盘出去,开一家怪缺商店,专门经营一些其他大百货公司或大商店里没有的东西。
最初,田薇薇将商品定位在一些生产得少卖得也少,但市场上绝对会有需求的商品,像6个手指头的手套,缺一只袖子的上装,少一条裤腿的裤子,腿部残疾者假肢上的泡沫软垫,适合驼背者使用的睡床,缺脚人的单只袜子、鞋子等。为了找这些怪缺商品的生产商、加工厂,田薇薇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后,田薇薇终于把“怪缺商店”开在了长沙繁华的商业区内。
一时间,她这家店成了长沙市的热点,一个月下来,竟然挣了上万元!
可没几个月,田薇薇很快发现这类奇怪商品因为面对的消费层非常特殊,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她又开始思考如何继续增加业务。在和顾客的聊天中,田薇薇听到有些人抱怨,比如袜子少了一只、紫砂茶具丢了盖子。不止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买新的又心疼,不买又用不了,要是有单独卖的就好了!”自己的店名叫“怪缺商店”,可是,现在却只有怪而无缺的业务。田薇薇一咬牙,决定在店里再开设一个补缺的业务,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怪缺商店”。
由于补缺的商品多种多样,田薇薇只选了一些比较普遍的补缺商品放置到店中,把补缺业务重点放在了预约登记服务上。顾客可以当时到店里登记缺失的东西,也可以采取电话预约的方式添货。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田薇薇有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顾客在她这里都能够以最快的时间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一个月算下来,改变思路后的“怪缺商店”,营业利润比原先翻了差不多两倍!到了2005年底,在“怪缺商店”半年赚足10多万元时,田薇薇已经考虑要扩大自己的规模,而且她相信把这个“怪缺商店”开到各大城市里肯定也会有它的市场。如今,她已经在为这个想法而努力了。
对环境变化的敏锐程度决定着企业在未来是生或是死。而对环境的敏锐感很大程度表现在企业家的嗅觉和眼光上。只有善于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才能看准市场空白点,从而把零散的、纷乱的、彼此毫无关联的事物放到一起,发挥巨大价值,为企业找到一条一鸣惊人的成功路。
抓时机就是抓生机:快1/10秒就会赢
很多人能在多个领域内取得成功,是幸运在做祟?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的每一次出手都不是偶然。成功的企业家总是嗅觉敏锐,善于抓住时机采取行动。正是这一次次难得的商机让企业家们在第一时间内抢先占领制高点,从而获得成功。他们正是在善于抓时机中赢得了进步的生机。
人们都说李嘉诚有一个超越别人的长处,那就是运用超前思维预测未来什么值得投资。这话不假。但更为重要的,无疑是他的行动。如果没有闪电般的抓时机,又怎么会有抢先一步的投资呢?抓时机就是抓生机,正如李嘉诚所说:“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进入中南公司,李嘉诚为的是学装配修理钟表。他心灵手巧,仅半年时间,就学会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庄静庵对少年李嘉诚刮目相看,将李嘉诚调往公司属下的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
1946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辞别舅父庄静庵。临行前,他对庄静庵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做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正是这番话,给了庄静庵的公司一个时机,更是一个生机。
李嘉诚认为,瑞士的机械表生产技术炉火纯青,世所无敌。其时,日本人避其锋芒,瞄准空当,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世界钟表市场便形成这样的态势: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为日本人独步。这样,中低档表市场就是可开拓的空当。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滩头。
事实正如李嘉诚所预言,香港以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表迎合中下层顾客的需要,成为世界继瑞士、日本外的又一大钟表基地,中低档表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
关于时机与生机,李嘉诚认为,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想抓住时机,就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在于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抓住时机的重要因素有四:第一,知己知彼。做任何决定之前,要先清楚自身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要知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要掌握准确、充足的资料,并作出正确的决定。第二,磨砺眼光。知识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指南针。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第三,设定坐标。第四,毅力加坚持。
不但是商界,在其他领域亦是如此,抓时机就是抓生机。
哪种人能够在如战场一般的商场中获得胜利?李嘉诚说,快一点就是赢。在收购希尔顿大酒店中,他总结了两个制胜点:一、因为没有人知道;二、我出手非常快。其他人没这么快。当嗅到一个商机时就要立刻抓住,迟一步就会众人皆知。
有志则断不甘下流
李嘉诚曾在汕头大学校友会成立典礼上引用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手书的内容,用以激励学生。李嘉诚说:“曾国藩曾说:‘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各位同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凭着我们的意志,凭着我们的毅力,运用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原创力将之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承传的强大文化,使之转化成为我们的智慧,使之转化成为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民族缔造更大的福祉、繁荣、非凡的成就和将来。”
李嘉诚少时立志,决心将来要创一番大业。在李嘉诚15岁时,他要为自己、为母亲、为弟弟妹妹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奋斗。李嘉诚所想的并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他作为家中长子,就需要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当时香港的经济环境比现在落后得多,生活艰难,人浮于事。贫困使不少香港人三餐不继,莫说是企求他日显贵,就是能够保证温饱,已是不少人的理想,甚至是梦想。但是,李嘉诚就是在这样一个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除了洁身自好、不自暴自弃之外,还毅然立志要开创一番事业。
成大事者首先要立志,要有见识,李嘉诚在推销行业业绩卓然之时辞职,独力创立长江;他以小吞大,入主和黄;他拓土开疆,建立一个世界级财富帝国;他创建汕大、李嘉诚基金会,为华人挣了一大口气……
12岁的李嘉诚随家人逃难到香港。在香港,李嘉诚接触到了完全不同的文化,粤语、英语等让他眩晕。窦应泰曾经鲜活地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虽然那时香港尚不十分繁华,不过毕竟与广州大不相同。仅仅古怪的街名就让他不可理喻了,什么铜锣湾,什么快活谷、荷里活道,什么旺角和尖沙咀。”“香港那些狭窄街道上的路标几乎都是英文书写,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则是难懂的英文,即便偶尔遇上几个广东人,说起话来也都掺杂着难懂的英语。”而且,李嘉诚十分清醒,由于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人统治多年,其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在香港生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的语言工具,尤其是在上流社会。
于是,没有选择逃避的李嘉诚为了能让自己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他抓紧时间适应环境。李嘉诚不怕被人笑话“水皮”,敢于大胆与人交流。因为学英语困难,李嘉诚找表妹做辅导,日夜刻苦训练。终于,李嘉诚克服了这一难关,就此在香港扎下根来。
上海人姚贵1990年代移民到香港,以外来人的身份对记者解释:“在这个地方,如果你勤奋、努力,上天会很公平地让你一定能赚到钱,过上好的生活。”李嘉诚就是活脱脱的一个例子。而李嘉诚的志向并不仅仅在于“过上好的生活”,他的视野在全世界。当一个有志者奋起时,即使经历再多的波折、承受再多的痛苦,他也不会觉得苦,不会觉得累,因为他是为了梦想而努力。这样的经历不由得让我们想起那些过往的成功者,李小龙就是一典范。
由于父亲是演员,李小龙从小就有了跑龙套的机会,他渐渐产生了当一名演员的梦想。可由于身体虚弱,父亲让他拜师习武以强身。但在心底,他从未放弃过当一名演员的梦想。一天,他与朋友谈到梦想时,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时,他穷困潦倒。可以预料,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来什么样的白眼和嘲笑。但他牢记着便笺上的每一个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成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很高的华人明星。
安德鲁·卡内基说:“我是不会帮助那些缺乏成为企业领袖的雄心壮志的年轻人的。”人生志向提升人生的价值。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就像一艘没有目的的航船,永远漂移不定,甘于顺流而下。
曾国藩说,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圣人同住,亦无所成矣!可见,志向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李嘉诚就是一个少时代即有凌云之志的人,他不拘泥于眼前,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生命中很多的诱惑,不畏惧挫折,在遭受磨难时从不依赖他人。因为在李嘉诚的眼中,只有一条路要走,那就是成功之路。
一直把目标定在前方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目标是构成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地向高峰挺进。一直把目标定在最前方,是对自己的一种推动力,它能长时间调动创造的激情,让你不懈追求。
李嘉诚如果当年没有胸怀大志,也许他只是一个熟练推销工;如果没有不懈的追求,那么他也许只是一个小长江厂的老板;如果没有持续的进取,那么他也许走进和黄就可以永远退休了;如果没有走向世界的目标,也许,世界华人首富将就此易主。然而,李嘉诚一步步走过来了,他的目标随着他的进步而增大,而他的进步则随着目标的增大而愈加进步。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罗马纳·巴纽埃洛斯是一位年轻的墨西哥姑娘,16岁就结婚了。在两年当中她生了两个儿子,丈夫不久后离家出走,罗马纳只好独自支撑家庭。但是,她决心谋求一种令她自己及两个儿子感到体面和自豪的生活。
她带着用一块普通披巾包起的全部财产,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安顿下来,并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仅赚1美元。她想,要在贫困的阴影中创建一种受人尊敬的生活。于是,口袋里只有7美元的她,带着两个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了洛杉矶。她开始做洗碗的工作。
她想:我要为自己而工作。于是,她拼命攒钱,终于与姨母一起买下一家拥有一台烙饼机及一台烙小玉米饼机的店。她们共同制作的玉米饼非常成功,后来还开了几家分店。不久,她经营的小玉米饼店铺成为全国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商,拥有员工300多人。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享受。她又有了一个新目标,那就是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我们需要自己的银行,她想。后来她便和许多朋友在东洛杉矶创建了“泛美国民银行”。如今,银行资产已增长到2200多万美元。后来她的签名出现在无数的美国货币上,她由此成为美国第34任财政部长。
有了明确高远的目标,还要有火热的、坚不可摧的向上的、奋进的力量,才会产生坚决有力的行动。一个人只有不畏困难,不轻言失败,信心百倍,朝着既定的目标永不回头、奋斗不止,才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除了要成就一番大业,使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外,李嘉诚的大志还包括做到最好。如果一个企业规模是最大的,但所生产的产品在品质上有问题,这个大企业或迟或早都会出现问题。但李嘉诚没有只是追求最大,而是追求最好。要做到最好、最优质。做到最好、做到最优质是李嘉诚一贯的生意手法,也是李嘉诚的处世哲学。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
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这是李嘉诚一生的信条。因为他知道,目标之于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奋斗者一定要有梦想,梦想正是步入成功殿堂的源泉。
看准目标,绝不半途而废
《劝学》写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伏尔泰曾说:“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任何人成功之前,必然会遇到很多挫折。碰到不如意的事,选择放弃也许是最简便的做法,却再难有所成就。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的话,就必当有恒心,持之以恒,绝不能半途而废。李嘉诚便是这样一个能闯之人,于绝境中不放弃、于困境中不半途而废的人。
被同乡李嘉茂挖过来,李嘉诚是奔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然而很快他便发现,李嘉茂是个急性子,喜欢按自己的主见行事,对手下7个工人每天制铁桶要有定额。如若完不成定额,轻则扣发薪水,重则当场解雇。李嘉诚明白,这是采取强制措施以便完成每天定额。由于如此精明实用的奖罚方法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所以第一次试水的他不禁铆足了劲。
做推销员自然是十分辛苦的,除了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奔波之外,还要看各色人的脸色。因为这种小铁桶的购买者多为香港的下层贫民。而小铁桶的使用者们大多都有旧桶可使就不再购新桶了,有些居民即便是买,一般也会采取能省则省、能压价就压价的做法。有时李嘉诚费了许多唇舌讲好了一桩生意,屈指一算,利润几乎刚好与成本持平。这种沮丧感是难以形容的,而随时都有可能被“炒鱿鱼”更是让李嘉诚坐如针毡。想起钟表店的那段时光,不能不让李嘉诚感叹。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而退却,他那绝不半途而废的性格给了他坚强的支撑。于是,他拼命开动脑筋,而不再一味蛮干。他想:“如果我想在五金厂立稳脚跟,就必须做几单大生意,否则我在五金厂迟早会栽跟斗的。”
一开始,李嘉诚把目光盯在香港几家大酒店,譬如君悦、半岛、文华、西港城、聚星楼酒店等。为了能不盲目,他多次前往各大酒楼调查了解,发现这些酒店的客房中均需要这类小铁桶。但是,麻烦的是这类用量较多的酒楼饭店不会轻易购买像李嘉茂这样没有影响的五金小厂的产品。李嘉诚有把握吗?
答案是没有。但是没有也不能让这个目标就此流产。于是,他走进了君悦大酒店,并且说服了老板的女秘书,让他见到了老板。
但这仍然不等于成功,因为大老板还没有点头。当老板发现李嘉诚时,李嘉诚已经足足等了几个小时。他见了老板,刚提到五金厂的小铁桶,不料老板竟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说:“年轻人,你就不必费口舌了,我们君悦大酒店是绝对不会进你们五金厂任何产品的。即便你们的产品确如你所说的那样质高价廉,我也不会同意进货的。”计划终于还是夭折了。李嘉诚知道即便继续纠缠下去,也不会再有转机。于是他礼貌地向老板致意,然后告辞出门。
但是,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走到楼下的李嘉诚忽然又转身上了楼梯谦逊地对老板说道:“是这样,我刚才就这样匆忙下楼其实是不礼貌的,因为我还没有征求先生对我推销方式的意见呢?因为我很年轻,也是刚做这种生意,所以难免有些不谙此道。我对先生并无其他所求了,只求先生能以长辈的角度,给我的推销方式提一点宝贵的意见!”
老板不仅对他刮目相看,还很坦诚地说:“年轻人,并不是你在推销过程中有什么不礼貌,应该说你是个很会做事的人,你当推销员也很称职。只是你们五金厂太小,产品也不可能登大雅之堂,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大酒店,一般都从有名气的厂家进货,所以我只能拒绝你了,请你原谅。”
这是一个契机,李嘉诚意识到。他果断地判断出了他们这个大酒店是从香港名气很大的凯腾五金店厂进小铁桶的。而凯腾五金店厂有一个极大的漏洞:他们的产品质量不够硬,因为他们用的并不是进口镀锌板材,虽然他们在出售产品时是打着日本材料的招牌,其实他们只是使用五金厂不用的边角余料进行再加工,然后再以进口镀锌板的名义上市罢了。
李嘉诚的陈词令这位老板不禁吃了一惊,后来他果然查出了真相,正是李嘉诚所言。而且李嘉诚推销的小铁桶非但都用上好镀锌板制成,价格也更低廉。于是,这位老板马上派人照李嘉诚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新界一处荒凉郊外的工厂,一下子就订下了500只小铁桶的订单。
李嘉诚正是因为没有半途而废,才从中绝境中发现了成功的制胜之机,从而一举成名。
有人曾统计过,全美国的富豪中,有500人以上亲口说过,他们最轰轰烈烈的成功和打击他们的挫折之间相距仅有一步。要想成功,就不能被放弃的心情左右,要知道黄金只在三尺之下。世人往往惊羡李嘉诚现时的地位与金钱,而没看到其所付出的这一切。如果资历最浅、情况最不利的李嘉诚中途放弃了,那么等待他的,说不定就是一文不名的市井小民,抑或一辈子的穷光蛋了。
只有锲而不舍,才可达成目标。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经商者便如同一双翅膀,带他们飞越他人,走向成功。
自己做老板最潇洒
世界上,跳槽者很多,能跳出大名堂的却很少;世界上,打工挣钱者很多,能成大富者却很少;世界上,欲成大事者很多,能成大事者却很少。这就是症结所在。要想成就大事,便要敢闯,敢于跳槽,敢于自己做老板。在潮汕,有着中国最富的一批人,也有着世界级的富人。亚洲首富李嘉诚,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的华人首富,几乎都出自这个地方。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也许,不仅仅是,很多人都是这样,犹太人、温州人……
扎根香港的李嘉诚曾对儿子说,要“自己做老板”,因为如果不能抛开身边“拐杖”独立自主,又怎么成就你的雄心壮志、出人头地呢?回首李嘉诚几十年的人生,无不印证着这一句话。
做堂仔,他注重观察,揣摩人的心思,练就了扎实的经商基本功;做学徒,他暗自下苦功旁观学习,掌握了钟表技术,发现了自己的目标;做销售员,他磨炼了自己的耐性和思考力……无论走到哪一步,李嘉诚都在完成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一次次挑战,在每次完成中都积累雄厚的人生与商业经验,无数次成为同事中的佼佼者。
这些都是为什么?答案很清晰,因为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熟络全部过程,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全局控制者,自己做老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李嘉诚说:“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因此他可以忍受每一步的艰辛,依然在荆棘路上奋勇前进。
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愿享受一劳永逸的生活,于是,他辞去总经理的职位,以个人资金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长江。这时他的目标开始清晰了,就是首先要开办一所塑胶花厂,作为事业展开的第一步。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在他心中,塑胶花厂的建立和运作成功只是他的众多目标之一,李嘉诚还有很多更远大的目标。
李嘉诚的塑胶花厂办得非常成功,他因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但对李嘉诚来说,塑胶花厂只不过是起步而已,他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当时的地产界。后来,他终于成功地在地产行业中干出名堂,而且创建了香港最有实力的地产发展公司。
李嘉诚通过一连串的收购活动,不断将自己的企业壮大。这仍然是他逐步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每一个目标完成之后,他都会有更多的目标,而且通常都是更高的目标。他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定立不同的、较为具体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向这些具体目标进发。
有了自己的和黄,可以自主决策,可以育人,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公益事业而不懈坚持。
在李嘉诚麾下,曾出了数名“打工皇帝”,其中霍建宁的年收入达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的1.7倍。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依然为“皇帝”前面加了两个字“打工”。可见人们对“老板”二字的重视。事实也正是如此,只有自己做老板,才能真正做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才能不在大决策上受人制衡。
几乎所有立志于有所成就的人似乎都有着相同的目标——自己做老板。
1986年,退役的林戈到深圳找朋友玩,红红火火的装饰业让他留在了这座城市。“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会是我后来的主业。”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林戈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外,还去大学进行一些设计方面的培训。林戈与众不同的举动被公司老板看在眼里,两年后,他找到林戈,要提拔他为公司装饰部经理,并承诺当时看来是“天价”的薪酬:月薪8000元。他以为这个年轻的潮汕人会感激涕零地接受,令他大感意外的是,林戈婉言谢绝了。因为他要自己做老板,自己开公司。
“两年的时间,我已经摸清了装饰行业的每一道脉络,就拉了一帮兄弟出来单干了。”林戈就从这里开始起步、壮大。1992年,英协地产进军郑州,在郑州接的第一个工程是丰产路的一家酒店。他带着空压机、射钉枪这些当时在内地还很稀罕的工具进驻工地,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几百平方米的吊顶。
“当时流行全国装修看深圳,林戈从深圳带回的不光是这些新奇的玩意儿,还有南方装饰业独特的超前理念,这些把业主震得目瞪口呆,他的装饰公司在河南就这样一炮打响。”潮汕商会秘书长黄楚明说。
正是志在闯荡一番、建功立业的心态让李嘉诚褪去平凡,走向卓越。这一心态也的的确确影响到他后来的事业。无论是在经营地产的狂潮中,还是在走向世界中,李嘉诚都表现出了一种高瞻远瞩的魄力,而这种魄力,正是源自一种老板角度的考虑。
事业的成功,是先要有理想,然后再有具体的目标。跨过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理想就可以慢慢实现。这一点我们从李嘉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石
立定志向是不难的,难的是持之以恒地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计划不断地奋发、不断地进取。有道是“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工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才能做好的。
确立人生目标,不断地鞭策自己,持之以恒地做,必会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拥有成功人生。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点在李嘉诚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李嘉诚出身于社会基层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云经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因此李嘉诚在童年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这一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岁月很快就被时代的车轮所碾碎,由于日本入侵,父亲李云经不得不带着一家人从潮州逃难到香港。
到港之后,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求李嘉诚“学做香港人”。
人与人首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州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
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
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根于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把学广州话当成一件大事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他年纪轻,很快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困难的是英语关。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中学念初中。香港的中学,基本上都是英文中学,即便是中文中学,教材也是英文教材占了半数以上。
这是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的结果。从客观上讲,这也有助于提高港人商业文化的素质。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较高分不开。懂得英语,就能更直接地接受西方文化,从事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自小备受娇宠的李嘉诚到了香港,不再是昔日学校的骄子,他坐在课堂听课时,如同听天书一般,完全不知所云。看看其他同学,都是从小便开始学习英语。李嘉诚深深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心底不由升起一股自卑感。
李云经经常询问儿子在学校的情况,说道:“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
李嘉诚点头,他明白父亲的苦心。且不说为了前途,单是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学费,他也会刻苦勤学以求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多少年以后,每当李嘉诚回忆起当年父亲生病而不求医,却省下药钱来供他读书,母亲则是缝补浆洗,含辛茹苦地维持一家生计时,每每都是禁不住神色愀然。
李嘉诚学英语的刻苦,几乎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上学、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为不影响家人休息,常常一人独自跑到外面路灯下读英语。天蒙蒙亮时,他便起身,什么也不顾,就念起英语来。
即使后来父亲早故,李嘉诚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在一天的辛苦劳作后,他也从不间断地坚持业余时间来补习英语。
有时实在是太累了、筋疲力尽,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李嘉诚也依然坚持每天自学到深夜才睡,从不懈怠。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李嘉诚便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了,同时还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李嘉诚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广州话和英语使李嘉诚受益匪浅。
要成功,最忌“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遇事浅尝辄止,必然碌碌终生而一事无成。世上愈是珍贵之物,则费时愈长,费力愈大,得之愈难。即便是燕子垒巢、工蜂筑窝也都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人又怎能企望轻而易举便获得成功呢?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求证哥德巴赫猜想,他用过的稿纸几乎可以装满一个小房间;作家姚雪垠为了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竟耗费了40年的心血……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点石成金须恒心。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如果能每天学习1小时,并坚持12年,所学到的东西,一定远比坐在学校里接受4年高等教育所学到的多。正如布尔沃所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人类迄今为止,还不曾有一项重大的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实现的。
因为有了恒心,才有了埃及平原上宏伟的金字塔;因为有了恒心,人们才登上了气候恶劣、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通道……
滴水可以穿石。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也势必一事无成;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
凡是用恒心当作资本从事事业者,他成功的可能比那些以金钱为从事事业资本者要大得多。人们的成功史,每时每刻都在证明拥有恒心可以使人脱离贫穷,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变无用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