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代人的心事:名家文集(套装共9册)
57495800000016

第16章 从蔡元培的“四字诀”谈起

最近谈论蔡元培与北大的文章很多,但似乎并未涉及蔡元培治学的“四字诀”:宏、约、深、美。“宏”意喻具有恢宏的气度、磊落的襟怀。只有“宏”,才能对学术持宽容的态度,尊重自由表达的权利、兼收百家所长;“约”指在打好学问根基后,应由博趋向约,把治学的范围缩小,选择一两项研究项目,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下功夫;“深”指深入探讨,究本穷源,做到精通后,进而发展、创造;“美”泛指理想境界,蔡元培一生提倡美学和美育,他有“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之句。四字诀中,“宏”是前提,这与蔡元培于一九一七年出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自由的思想、兼容并包”相一致。北大精神,恐怕首先是一个“宏”字。

蔡元培的人格力量是无以伦比的,他在北洋军阀统治的恶劣环境中,不辞艰难而任北大校长。担任后以秋风扫落叶的气概,百折不挠的精神,推行教育改革,为沉沦的中国教育界带来一股清新空气,开创一代学风,使北大成为中国自由学术思想的摇篮、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蔡元培对中西文化曾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且先后到过日本、德国、法国勤工俭学及长时间的考察。他在《文明的消化》一文中指出:“……欧洲文明,以学术为中坚”“政潮之排荡,金力之劫持,宗教之拘忌,率皆为思想自由之障碍。使皆浑沦而吞之,则他日消化不良之弊……”

蔡元培在这里明确提出,文明应以自由的学术思想为中坚,而政治、宗教“迷信”、金权主义则是独立的学术思想的障碍。他强调对学术思想的追求不是一种手段,而是目的。所以他殷殷寄望于年轻一代:“青年既负起民族的责任,先得负起学术的责任。学术的责任将怎样负起?最重要的,是要精研学理,对于社会、国家、人类有最有价值的贡献。”(《我们希望的浙江青年》)

蔡元培觉得西方的发达,在于重视学术的独立与学术的自由,这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他寻求把知识分子从长期对国家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好让他们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展为知识而知识的能力……”(魏定熙)这是蔡元培最大的功绩之一。

热热闹闹的北大百年校庆已经过去了,当头脑冷静下来后,我们觉得应该对蔡元培及其揭橥的北大精神,和今天北大所面对的商业潮的冲击等问题,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和反省。科教兴国,首先应是教育本身的“兴”。教育不兴,国何能兴?教育不善,国何能善?而要兴教育,就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而要舍得投资,还要像蔡元培那样身体力行,既有情怀,又有措施,特别是念念不忘一个“宏”字:收揽天下饱学之士,尊重各种不同的声音,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从体制、师资、教材都能不断改善。总而言之,讲“科教兴国”时,勿忘先要“国兴科教”。

(原载1996年6月号《明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