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5797100000074

第74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大师开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于钱财,可以取也可以不取,取和不取的分界,在于是否违背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正直的人不会吝啬接受财富,但对不义之财却从不沾惹。因为此类钱财一会让自己受到欲望的牵制,二会让自己受到他人的牵制,落得一生不得自由的结果。

“发财做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能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时时刻刻都不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颠沛时也不离开。”这是孔子关于义、利的看法,直白地说,即是君子得财,要来得正当,不正当的钱财,离开仁道去苟取的钱财,是令人生厌的。

在星云大师看来,他十分赞同儒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观点。一次,星云大师得知《工商时报》以“佛要金装”作大标题,报导佛光山向中铧投资公司订购三千尊纯金佛像,借助开光点眼加持等佛教仪式,将佛像进行销售。星云大师觉得相当可笑,他主持高雄佛光山多年,连一尊金佛像都订不起,何来订三千尊佛像的能耐。他深感这些投资公司变成了投机公司,不惜假借佛门之名趁机敛财。

财富是人人皆爱的东西,但对待财富的态度,却人所不同了。有的人为了敛财而疯狂,不惜做出伤德败俗,有违人性的事情;有的人则是通过艰辛的耕耘,得到钱财,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一个人的财富观,决定了这个人的人品、名声和地位。许多富有人都非常谨慎地对待他们的财富来源。

比尔·盖茨曾说:“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努力去追求财富。只要你创造的财富是正大光明的,你会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与赞扬。”确实,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在追求财富。财富本身并没有任何颜色,只是因为追求的方式不同,让财富有了“金色”或“灰色”,甚至“黑色”等不同的颜色,而只有阳光下的财富才才有最亮丽的色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对阳光下的财富心怀敬意,因此,阴暗中的财富自然会遭到人们的质疑。求富贵、去贫贱都应以义为准绳,以义导利,以义去恶,否则将适得其反。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臣子们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一口井”哲学形象地点明了明哲保身的财富哲学,靠自己的劳动获取财富最踏实,不义之财最终葬送的是整个人生。

战国时代,孟子名气很大,府上每日宾客盈门,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的求学问道之人。有一天,孟子府上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国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这两位贵客,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

齐国的使者给孟子带来赤金100两,说是齐王所赠的一点小意思。孟子见其没有下文,坚决拒绝齐王的馈赠。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隔了一会儿,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50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先生在薛国发生兵难的时候帮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十分奇怪,不知孟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陈臻对这个件事大惑不解,他问孟子:“齐王送你那么多的金子,你不肯收;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你却接受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错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错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对了。”

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设防,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物质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贿赂呢?”

孟子不收不义之财,因为他明白收受贿赂的钱财,自己就将永远受制于人。人生的辩证法是无情的,有得必有失,想得到更多,反而失去更多。过于贪心的人不仅享受不到“一口井”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生命也搭进去。

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而君子爱财取之正道。这样的财来得心安理得,来得理所当然,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坏处,用起来自然身心舒坦,别人也无从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