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农女当家:拐个王爷奔小康
58209800000026

第26章 有人讨债

宋珍娘交代了红云用法用量,她还特意交代了几句,“你若是觉得有什么不适应之处,千万记得来找徐掌柜,到时候我会帮你解决的。”

每一个人的肤质都会有不同,有人天生的皮肤敏感,很容易会发生过敏现象。当然,这种人也只是占少数。

从观察上来看,宋珍娘觉得红云的皮肤还算可以,应该不会轻易过敏。再说了,手工皂之中加入的中药大多具有促进活血和排毒养颜的作用。

“我都听你的。”红云有些局促的看了宋珍娘一眼,她想要再次确认一些事情,沉默了片刻,她终于问出了口,“这个真的不要钱吗?我手里面没钱,家里又没有多余的钱买这种东西。平日里,我也只能够跟小姐妹出来这边铺子里看看胭脂水粉,却一直都没有钱买。”

宋珍娘很是能够理解红云的心思,在这个时代,多的是吃不饱饭的人。像红云这样的姑娘,她穿的衣裳都带有补丁,家里条件应该算不得好。

“放心吧!真不要钱。”宋珍娘对着红云跟前的几个少女说道:“正好你们都在,就由大家来做个见证,我刚刚说的那些话都是作数的。所以,这下你们都可以放心了吧?”

纵然有人还是不愿意相信宋珍娘,却也不好多说。

毕竟,宋珍娘的诚意是十足的,让人能够从她身上看到希望。

送走了红云等人,徐掌柜给宋珍娘结算了这一次的货款。

“宋姑娘,这些是肥皂的报酬,至于那些洁面皂,你给开个价,我一并把银钱结了。”徐掌柜做事爽利,他这一次也是按照主子的吩咐行事。

宋珍娘接过银子,她心里乐开了花。足足二十两银子,这是他们一家人多日以来的劳动成果。

她知道徐掌柜一直都在为她行方便,她也是个容易知足的人。至于那些洁面皂,眼下还没有人愿意拿去试,有手中的银子做周旋,宋珍娘也不希望徐掌柜为难,便对他说道:“我知道掌柜是个实诚人,咱们以后合作的机会还有很多。洁面皂暂时先放在掌柜这里,回头效果出来了,咱们拿作用说话,到时候再来定价也不迟。”

听她这么说,徐掌柜对她的印象更好了。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宋珍娘这样做事,也是让徐掌柜赞不绝口,“你且放心,我不会让你吃亏的。等效果出来了,相信这些洁面皂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宋姑娘你主意多,为人又爽快,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徐掌柜经商多年,他见过许多人,看人特别的准。几次接触下来,他突然间就明白了大胡子看重宋珍娘的原因。

在他看来,宋珍娘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

“如此,就有劳掌柜多多关照了!”宋珍娘道谢,随后她就跟着宋青海一同离开了。

走在街上,他们兄妹两个的脊背都挺得直直的。手里的银子多了,人也会变得有底气。若是放在平日里,路过一些铺子,他们都不敢往里面看,就算是看了,也是买不起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宋珍娘直接去成衣铺买了许多衣裳。家里面的人,每一个人都有新衣裳穿。

天气越来越冷,她可不能让家里人受冻。

“我就不要了,去年的旧衣裳还能穿。”宋青海节俭惯了,他知道家里面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一听说宋珍娘要给他买衣裳,他急忙出声拒绝。

宋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几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为大人分担辛苦。虽然现在赚了些银子,宋青海首先想到的还是要给家里面应急。

先前为了给原主攒嫁妆,宋老头宋老太俩人做主向人借了不少银子。如今,宋珍娘肚子里还揣了一个娃,养娃也需要钱。

再说了,大哥宋青河已经到了成家的年岁,村子里和他一般大的人都当爹了。碍于宋家家境贫寒的缘故,他一直未能娶亲。

宋青海很会为家人考虑,他倒是很少会顾及自己。

“二哥。”宋珍娘叹了一口气,知道宋青海是什么脾性,她不禁也有些心疼,“银子可以再赚,你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总得穿暖吃饱。我二哥长得英俊,合该说一门好亲事。人靠衣裳马靠鞍,稍微打扮一下,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若不是因为原主一门心思要嫁到王家去,白瞎了那么多的嫁妆,宋青河和宋青海也都找到媳妇儿了。

这都是原主造下的孽,宋珍娘希望她可以弥补这一切。

在她的极力劝说下,宋青海才答应了买一件稍微便宜的冬衣。

一回到家,宋珍娘就把买来的衣物分给了大家。每一个人的喜好她都记得,买来的衣服也都是家里人喜欢的。

宋老太穿着绛紫色的外衣,她笑得合不拢嘴,只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

“俺老婆子做梦都没有想到,俺这辈子竟然能穿上这么好的衣裳。瞧瞧这料子,还真咱们珍娘有出息。”

宋老太心里那叫一个乐,从前总有人在背后议论她,说什么女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人,疼了也是白瞎。

可是,她不乐意听。在宋老太眼中,她的孙女可是宝贝。

现在想想,她可真是没有白疼珍娘。

“奶,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宋珍娘双手拉着宋老太和宋老头,她很喜欢这种和亲人在一起的感觉,她认真的对二老说道:“爷奶辛苦了一辈子,是该享享清福了。等咱们把欠别人的银子还清了,我就给咱们家建一座大房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住进去。”

“好!好!”

二老连声说了几个“好”字,他们从来都不怀疑宋珍娘的本事。

就在他们祖孙在一起说笑的时候,一个消息在村子里传了开来。仿佛是在一瞬间,百柳村很多人都知道了宋珍娘赚钱的事情。

这倒也不奇怪,村子里有人去街上,知道宋珍娘在做肥皂生意,这倒也是不奇怪的。

在这样的年月,谁家都没有什么多余的银子。这不,很快就有人前来讨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