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农女当家:拐个王爷奔小康
58209800000420

第420章 再订婚期

从这天开始,宋家所有的人就都开始着手准备张翠花和宋青海的婚事了。

其实,张翠花早已经做好了嫁衣。她一直都在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嫁衣藏在柜子里,不曾蒙尘。时不时的,她就要拿出来看看。

“绣鞋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是时候交给你了!”

宋珍娘递过来一个红绸缎包裹的鞋子,她的一片心意摆在眼前。

为了这双绣花鞋,宋珍娘也费了不少功夫。原主会女红,她却不熟练。太久没有穿针引线,她适应了好一阵,才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成品。

“花开并蒂,一针一线都是下了功夫的。”张翠花的女红很好,她分的清楚好坏,颇为感慨的说道:“珍娘,你的女红比俺好多了,俺以后都不敢在你面前献丑了。”

她说的是实话,宋珍娘做出来的绣品的确是上得了台面的。

只不过,这些都得益于原主的付出。

若不是留有原主的记忆和本能,她也不可能做出这样好的东西出来。

算起来,这也可以算得上是原主对张翠花的心意了。

“相信我,你和大哥一定会幸福美满,一辈子安稳无忧的。”

宋珍娘抱了抱张翠花,这是她能够给好姐妹最好的祝福了。

若是原主还在,她也希望看到这种结果吧!

张翠花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她深知宋珍娘对她的好,感谢的话她也说了许多遍。

她一直都知道,也会一生铭记,永不忘却。

“俺们能有今天,也是多亏了珍娘你。”张翠花握紧了宋珍娘的手,“你放心好了,俺一定会照顾好青海的,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俺的亲人,俺定会好好待他们。”

有些话说得多了,反而会显得生分。

所以,张翠花没有再多说其他。

宋珍娘所想的,也便是她所想。

她这一辈子,能够吃饱穿暖本就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到了如今,她非但衣食无忧,还能够和自己心爱之人牵手,共度余生的时光。

在张翠花看来,这简直是上天对她的眷顾。

当然,这种眷顾里也少不了宋珍娘的帮助。

此份恩情,张翠花必将一生铭记。

家里人手众多,宋青山他们几个小崽子也都想要帮忙。

宋青河把任务分派下去,让他们去各忙各的。几个孩子一哄而散,他们都很是期待,希望婚期那一天可以尽快到来。

“珍娘,家里俺会照看好的。铺子和酒楼都离不了人,你们去忙吧。越是到年关,越是忙,俺也帮不上你什么。”

宋青海知道宋珍娘很忙,他终于能够站起来了,自然是要担负起照看家人的重任。

作为这个家里的老大,有些事情他必须做到。

“若是有什么需要,记得和我说。”宋珍娘心里也满是期盼,就连语气里都带着几分期待。

尽管生活中有着许多的烦恼,但是感动和幸福也是真实存在的。

回到焕颜坊,宋珍娘就把家里的事情说给了大家听。

“太好了,翠花等了那么久,可谓是苦尽甘来。”费若香很是为张翠花高兴,她激动的眼泪就要落下来了。

一直以来,她和张翠花的关系都是极好的。看到自己的好姐妹能够幸福,她如何能不高兴?

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找到了归宿,唯有她还前途未名。

她的方大哥会不会把她忘了呢?

笑过之后,费若香眼底不免添了几分落寞之色。

她自问从来都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唯有逃婚一事处理的不够妥当,但是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做错。难道说,老天要因为这件事情而惩罚她?

费若香不服,她也不甘心。

“若香,你是个好姑娘,你也会幸福的。”宋珍娘拍了拍费若香的手背,她很是能够理解费若香此时的心情。

方行书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大胡子派去的人却带了消息回来。

此时,宋珍娘还不清楚内情。

大胡子知道,他原本正要和宋珍娘说,刚好宋青海在那时能够下地走路,他们只顾得上高兴。回家以后,所有的人更是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那些话愣是一直都没有说出来。

看着费若香一副凄楚可怜的模样,大胡子不禁叹了一口气。

别人不清楚,宋珍娘对大胡子却是很了解的。

在这个世上,能够让大胡子皱眉叹息的事情并不多。

宋珍娘安抚了费若香几句,她就把大胡子拉到了一旁去。

“你可是知道了什么?那个方行书,他该不会真的是个负心汉吧?”

宋珍娘的右手还在大胡子胳膊上,左手直接将垂落下来的树枝扯断了。她刚开心了一阵,想到费若香的事情,心里就立马升起了一团无名火气。

她很想发泄一番,那倒霉的树枝就成为了发泄工具。

大胡子伸手抚平了她的眉头,“仅仅是因为别人的事情,你就这般的生气,非要去打抱不平。就算是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做出任何对不住你的事情。不然,我的下场岂不是比这树枝还要糟糕?”

“胆子,一个就够了!”

宋珍娘抬头看了看大胡子,她的神思飘远,良久才说道:“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必定会毫不留恋。你的心若是不在这里了,我就是把你锁起来,又有何意义?”

这便是宋珍娘最真实的想法,她不会强迫大胡子做任何事情。

从开始到如今,她从来都不曾变过。

“相信我,不会有那一天的。”

大胡子将她搂在了怀里,声音自头顶传来,“等过了年,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到时候我们就带着安之四处看看。等我们老的时候,还可以留作回忆。”

好一会儿,他才把方行书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方行书并不是不想来,只是抽不来身。

他刚刚入仕,根基不稳,自是要小心谨慎的。

方行书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极其不易。他寒窗苦读数十载,好不容易才金榜题名,只想着牢牢抓住眼前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他被一位官家小姐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