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农女当家:拐个王爷奔小康
58209800000524

第524章 辞官

终于把这人给送走了,宋珍娘也觉得松了一口气。

可是,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等着。

地契是真的,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夫人,此事可是很麻烦?”

莫骁看得出来,宋珍娘正在为这件事情烦忧,他也想要为其分担一二。

毕竟,他答应过大胡子的,绝对不会让宋珍娘为难。

宋珍娘淡淡笑了笑,“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就是有些想不通。罢了,还是等明天再说吧!我相信,杜大人那边一定会有论断的。”

家里其他人也都听说了这件事,宋珍娘让他们不要担心。

“我是从杜大人那里租赁的山头,他的为人,咱们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我相信,这件事情定是另有隐情的。”

宋珍娘安慰了爹娘,还有家里其他的人。

“咱们这山上种了许多东西,这要是被人夺去,该是多大的损失啊!”

宋孟氏心疼宋珍娘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她不想有人来打扰。

其他人也都纷纷说道:“不管是谁,他都别想欺负到咱们头上来。否则,俺必定让他好看!”

“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麻烦!”

“对,谁也别想打咱们山头的主意。”

宋家所有的人都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宋珍娘,不管何时何地,他们一家人的心始终是在一处的。

听了大家的话,宋珍娘的心里暖洋洋的,这种感觉很好,让她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她都可以迎难而上,直到克服掉所有困难。

“大家放心好了,我也是拿了银子,得到了杜大人的许可,这才租下了山头。咱们就等明天听听杜大人怎么说好了。”

宋珍娘并不惧怕什么,她只是不想给杜大人添了麻烦。

当然,至于结果将会如何,还要看明天。

有些事情或许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的简单,至于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因果,尚且还是未知的,等待着他们去探究。

在宋珍娘的劝说下,大家的心才稍微平静了一些。

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后山的存在都是意义重大的。有了后山的那些草药和花花草草,他们才能够制作出宋珍娘需要的产品出来。

如此以来,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这是他们全家所有人的心血,自然是应该好好守护的。

这一晚上,宋家的人都睡得不怎么好。

他们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担心的,这种心情不可避免,今晚也注定了会是一个不眠之夜。

宋珍娘睡得也不怎么踏实,但她还是睡着了。

直到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房间的时候,她才终于睁开了眼睛,脑袋却还是有些昏昏沉沉的,说不上是什么感觉。

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她就带着莫骁去了镇子上。

临行前,家里人都是非常的放心不下,不愿意让她就这样过去。

“珍娘,俺跟你们一起去。到时候多少也能有个照应,那个余天赐要是敢嚣张,俺非打烂他的脑袋不可!”

宋青海一向都是个老实持重的后生,在整个百柳村,也很难找到比他更沉稳踏实的了。

即便如此,一旦遇到事情,尤其是这种损害他家人利益的事情,他的脾气就有些收不住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宋青海的底线就是他的家人。

“二哥,你留在家里好好照顾二嫂。身正不怕影子斜,后山我是光明正大得来的,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宋珍娘心里暖暖的,她知道家里所有的人都很关心她。

很多时候,家人的关心就是最好的鼓励。

不管遇到了多少危险,她都可以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其他的人还想说什么,都被宋珍娘劝说了回去。

去的人多了,说不定还会给人一种聚众闹事的感觉。

最终,大家决定在家里安心等宋珍娘归来。

宋珍娘把安之留在了家里,她和莫骁两个人前去镇子上,其他的人谁也没有带。

一路上,莫骁都是小心翼翼的。

他没有询问宋珍娘太多,他也相信宋珍娘一定能够把这件事情解决掉。

“莫骁,你也不用担心,到时候只管站在一旁,不要多说话。”

宋珍娘担心莫骁会冲动,毕竟余天赐那张嘴实在是欠揍,说话很不中听。

马车还在前行,莫骁点了点头,他能够理解宋珍娘的意思。

“夫人放心,我不会惹是生非的。”

莫骁做事向来有分寸知进退,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他可以不为难余天赐,当然这是有前提的。

一旦余天赐不识好歹做了什么事情,莫骁必定不会放过他。

他们来到县衙之时,却发现县衙的大门紧闭,杜大人并不在衙门里。

如今,在衙门里坐镇的只有一个师爷。

余天赐早就到了,他和张师爷关系不错,早就花银子打点过了。

“我还以为你不敢来呢!”

见到宋珍娘,余天赐就走了过来,他的语气听起来还多有不善。

很显然,他对后山是志在必得的。

也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自信,竟然会如此的嚣张。

宋珍娘也不理会她,而是看向了张师爷,“见过张师爷,请问杜大人可在府中?”

她和张师爷并不熟悉,但是她和杜大人却是非常熟悉的。

宋珍娘对杜大人的为人很是放心,但是对这个张师爷,她了解不多,只听说此人是个处事圆滑的主儿。

他跟着杜大人做事,人品应该也不会太差。

张师爷点了点头,他看了宋珍娘一眼,这才说道:“杜大人辞官回乡了,不日将会有新的县令大人前来赴任。”

“什么?杜大人怎么会辞官?”

宋珍娘只觉得是自己听错了,她也不肯相信杜大人会辞官。

毕竟,杜大人曾经说过,他会为一方百姓谋福利。他寒窗苦读数十载,好不容易才取得了功名,并且入仕,获得了百姓们的爱戴,他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一切呢?

这其中,必定是另有隐情的。

宋珍娘想不明白,她也知道,根本无法从张师爷口中问出原因来。

果然,张师爷冷哼了一声,“大人的事情,岂是你一个刁蛮小民能够过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