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农女当家:拐个王爷奔小康
58209800000538

第538章 有机会念书吗

她很是享受如今这种成功,或者说是已经接近成功的喜悦。

这一路走来,宋珍娘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如今,她的付出总算是有了回报。

王大郎夫妇很是感激她的帮助,“你已经帮了我们很多,这几天也实在是耽误你的事情了。”

客套了两句,宋珍娘就离开了这里,她去了焕颜坊。

这时候,张翠花正在忙着招待客人。

宋李氏留在家里照顾秦兰芷做月子,这可把张翠花忙坏了,也幸好铺子里的几个帮工都是听话懂事,做活又利落的,倒也是让人声音。

“珍娘,你先坐。”

张翠花见她过来,就知道她一定是有事情要说。

但是,眼下实在是太忙了,她抽不出时间来。

宋珍娘点了点头,她忙了几天,也实在是觉得累。

忙碌起来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一旦停下来,就会很想要休息。

看着大家所有的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做事,宋珍娘的心情也是格外的好。她希望这种状态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一切可以越来越好。

能够看到希望,就已经很好了。

等张翠花送走了客人,她朝着宋珍娘走了过来。

“这几天累坏了吧?你也别太辛苦了,照顾好自己才最要紧。”张翠花很心疼她,“你看看你,回来这些天,人都变瘦了不少。”

她说的倒也是实话,宋珍娘真的瘦了很多。

她人本就不胖,因为太忙,太过操劳。同时,也因为对一个人思之如狂。

所以,她才会消瘦。

平日里,她若是不提及大胡子,家里其他人也都不会在她面前说起。

毕竟,大胡子的归期未定,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这也是说不准的。

提起他,宋珍娘少不了会想念。却又见不到,难免会伤心难过。

如此以来,倒是不如不提。

宋珍娘笑了笑,“瘦了才好,瘦了更漂亮。”

说完,她和张翠花两个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你本就是咱们百柳村的一枝花,最美的姑娘,怎么样都是好看的。”张翠花从来都不否认这一点,在她眼里,宋珍娘哪里都好,根本不存在缺点。

两个人说笑了一会儿,宋珍娘才提及了要改变销售策略的事情。

她把积分规则大致说给了张翠花听,原本以为张翠花会很难理解。

可是,张翠花很容易就接受了。

“我明白了,这并不难理解。”张翠花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客人花的银子越多,他们就会得到越多的优惠和更好的服务。”

总之,她们两个的交谈很是顺利。

许是因为跟着宋珍娘做事久了的缘故,张翠花对很多东西都有了很好的认知。

所以,她接受起来也很快。

宋珍娘把水城的具体细节说给了张翠花听,她们两个把规则制定了出来。

等一切落定之时,天已经很晚了。

“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试着推行这个办法。”

宋珍娘不想再等了,已经有一个成功的模板存在,她也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

张翠花点了点头,“一切交给我好了,我会处理好的。你尽管放心。”

“大嫂做事,我当然是放心的。 ”宋珍娘脸上的笑容很是温和,和家人在一起,她总能够这样放松。

第二天,焕颜坊就推出了新的销售制度。

而且,张翠花一直记着几位熟客,给了他们大把的优惠。

这样一来,自然是吸引了不少的客人。

第一天,她们的销售额就迎来了一个高峰。

接下来的几天,同样也是如此。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焕颜坊的生意越来越好。

甚至,比以前还要好。

百柳村的村民们合力搭建了学堂,暂时还没有建好。

但是,一切都在进行中。

有条有理,安稳和谐。

这就是宋珍娘想要看到的局面,她希望往后的日子里一切可以更加的美好。

因为陆如雪在信中提及了需要订购一批货物的缘故,宋珍娘回到了百柳村,进行安排。

她一进门,就被一群孩子给围住了。

“姑姑,俺们真的可以念书了吗?”

这些孩子中,多数都是村子里宋珍娘同辈分人的孩子。

所以,他们都称宋珍娘为“姑姑”。

看着孩子们黑白分明,纯真无瑕的眼睛,宋珍娘的心瞬间被暖化。

她摸了摸离她最近的小女孩的头,对她说道:“是啊是啊,等学堂建好了,就会有先生过来教你们读书认字。你们开心吗?”

“开心!”一群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道。

“太好了,俺们也可以念书了!”

“俺要好好念书,长大了还能当官呢!”

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倒也是很有志气。

“当官有啥好的?俺念书,就是为了学算账。等俺长大了,俺也要和姑姑一样,把生意做到天南海北去。”

听了这些孩子的话,宋珍娘脸上的笑意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孩子们童言无忌,说出来的却是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

得到了宋珍娘肯定的答复,他们又蹦又跳的离开了。

说起运送货物到水城之事,宋珍娘就不得不去找宋青海了。

一直以来,负责运送货物的都是宋青海。

这一次,宋珍娘还让他给捎带了一封信给陆如雪。

车队一来一回,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要是只能运送一趟货物,未免有些浪费了。

所以,宋珍娘决定让陆如雪帮着看看水城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顺便送过来。

如此以来,她就可以再多开一间铺子了。

想象着将会有大把的银子进入口袋,这也是一件让人很幸福的事情。

“二哥,辛苦你了。等你们回来,差不多就是给孩子办满月宴的时候了。”

宋珍娘的眼睛里满是笑意,她原本是打算提前办宴席的。可是,家里的规矩就是要到满月才能办酒席。

如此以来,她只能等了。

村子里的一帮后生已经跟着宋青海跑了好几次远门,他们也都很感激宋珍娘,能够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一个个的,也都是很用心。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带着准备好的货物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