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逍遥王爷引群夫
5828300000008

第8章 上朝从政

果然,这才两日,让君思狂入朝的圣旨便颁到府上。君思狂让人打点了宫女,负手而立,仰头望着万里无云的晴空,长发飞扬,嘴角微勾,心里念了一句:

从此逍遥王爷不逍遥,便使斗转星移天下变!

次日,君思狂便被红裳绿柳早早叫起,穿戴好华丽的紫色朝服。朝服穿在了君思狂身上也给人以独特的感觉,不但不刻板,反而雍容华贵,更显出君思狂那与众不同的高贵的不食人间烟火美。尽管丫鬟们早就知道王爷天生俊美,还是不可控制的看直了眼。最后还是门外催时间的君羽,叫醒了屋子里呆愣住了的丫鬟们。

等君思狂在晨曦中到了宫中大殿门口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大臣抵达了。大臣们看见逍遥王来上朝,太女更是开怀笑着迎了上去,跟逍遥王爷一起谈笑风生,便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文丞相上官辉:“这天恐怕又要变了。”

武丞相诸葛青:“你指望一个纨绔女能变些个什么?!”

新科状元李华云:“太女又有一个力臣支持了吧!”

……

不多时,皇上乘步撵来了。群臣毕跪,高呼“皇上万岁,江山永固”,而只有君思狂,任凭太女拉扯,也不肯跪下。

待大臣们都入了金銮殿,殿议正式开始后,武丞相诸葛青便奏了一本:“皇上隆恩,逍遥王爷蒙蔽圣辉,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刚刚在大殿之外没有行跪拜礼,实乃对皇上的大不敬,理应赶出朝堂,边外流放!”

一语激起千层浪。

大臣们议论再起:

“这逍遥王爷好歹也是王爷,还是第一天上朝呐”

“这逍遥王爷还真是作茧自缚”

……

只见太女欧阳辰星上前一步,说道:“母皇,君多年不曾上朝,第一日难免有些不懂朝规,还请母皇感先逍遥王爷为我皇云国捐躯,饶君一次。”

这皇上心眼极小,又好面子。想着反正老逍遥王已死,不如自己便宽宏一次,让这昔日里鼠目寸光的无知小儿感恩戴德着我的隆恩吧。于是,皇上说道:“嗯,小逍遥,多年不见你也这么大了,本皇念你初犯,恕你无罪。”

谁知君思狂不但没有跪地谢恩,反而也上前一步,俯身行了一礼,说道:“谢吾皇恩典。只是,狂儿前些日子整理书房,瞧见狂儿的母王曾得先皇一块令牌,说母王的正宗子嗣可以不必行大礼,而本王正好是正夫所出的唯一嫡女,自是正宗,只是不知皇上可知这块令牌饿事?”

皇上自是知道这事,只是没想到君思狂真敢提出来,就不怕日后难为她吗?皇上见殿内的老臣有点头的,自己也不好真的赖账装作不知,也只好点头说道:“小逍遥,陈年旧事,本皇差点忘了,本皇一直修身养性,百善孝为先,我怎会不按先皇旨意行事呢,以后,你自是不必再行跪拜大礼。”看着只是俯身谢恩的君思狂,皇上的心里觉得凤威被冲,怒气翻腾而又无法释放,只想着,那你得有老逍遥王的本事才行,不过——你母王再厉害,不也是死在本皇的手上了吗,你今后可得小心点了。

尔后,文丞相上官辉上奏道:“皇上,南安国在我国南境频频躁动,大兵压境,大有再夺绿灵城之意,这可如何是好?”大臣们开始纷纷上书,各持己见。最后,喜战的三皇女欧阳拓昂派兵反击,攻南安国之边城紫照城,让它的国土再小上一块的主张,在武丞相诸葛青的维护下,得到皇上的肯定。可那紫照成易守难攻,城防严密,想要进攻亦非易事,恐会折损不少兵将。为了一个小城,如此耗费兵力实属不值。皇上便说,谁若有可行妙计,就赏她白银万两。

君思狂想着自己扩君影,开店铺都需要不少花费,于是便在那些大臣纷纷皱眉叹息之际上前一步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君民民,舟舟水水,皇上何不派人化成平民潜入城中,大肆宣扬吾皇的贤明优政,怜悯百姓,使民心动荡。据本王所知,那些守城的兵都是出自那城内,若他们的父母都有归顺之意,他们又有多少攻打的意愿了呢?到时,紫照城被攻陷,南安国也会老实一段时间了吧。”

君思狂言罢,群臣皆吃惊的望着她。她们都没有想到,这君思狂竟有如此心思,洞察时势,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让人找不出半点瑕疵。皇上在欣喜之余却又暗惊君思狂的军事才华,这,可在她对她的了解之外了,心生不安的她便说道:“小逍遥所言甚好,值得一试,那赏赐,便等紫照城攻陷后赏你吧”,顿了顿,皇上不想让君思狂有机会建军功,便对文臣文丞相说:“上官爱卿,你乃两朝元老了,这事交于你再合适不过,你看呢?”文丞相叩首道:“臣,接旨。”

唯恐君思狂不满,太女欧阳辰星悄声对她说道:“母皇,对你多有刁难之意,但文丞相虽乃一介文官,却也是经历了不少春秋乱事之人,你的计谋精妙,她也是有不少胜利的成算的。”君思狂听了对欧阳辰星相视而笑,说道:“我若如瓣瓣四月桃花,你便是那知我担忧的春阳,给我温暖,谢谢。”欧阳辰星看着君思狂,点点头不再做任何言语,一切情义,都入了心中。

文丞相也是个性情中人。回到丞相府后,在家中大肆夸扬逍遥王乃少年俊杰,前途不可限量,甚至说道“得了这样的贤才,太女这天下也便十拿九稳了”。却不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文丞相的公子上官澈,对那日集市上人群中一眼便看见的天仙般的人儿,更是念念不忘了。

两日后,捷报传来,紫照城攻下,举国大庆。

第三日,白银万两,送入逍遥王府。

至此,街头小巷,有茶水处,皆议逍遥王长大成人,精明睿智,不再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