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儿常见疾病诊疗与护理
5873500000031

第31章 普通外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与护理(5)

3.典型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有长期、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与饮食密切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多有饥饿痛及夜间痛,进食可缓解;而胃溃疡则为进食后痛。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正中及左上腹,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位于右上腹,当溃疡位于后壁时,可表现为背部痛,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及胃穿孔为其合并症。

4.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症状通常是在上腹部中央某一个小区域中发生反复性的剧痛。有时当溃疡在十二指肠后壁上时,会感觉疼痛是来自背后。疼痛可以在睡前和午夜现,这叫“夜间痛”。这种像是“饥饿病”的典型十二指肠溃疡相反,疼痛发生在进餐之后。

5.足部反射区诊断中发现人群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十二指肠反射区不同程度的痛感明显有硬块存在,其原因于十二指肠处的大乳头阔括肌的功能失常有关。由于情绪低落而映响到植物神经麻痹导致大乳头阔括肌无法闭锁,而使胆汁、胰液在无饮食的状态下长时间流入十二指肠直接侵蚀球部肠壁造成溃疡。以但溃疡形成疼痛的反馈又会使十二指肠的乳头阔括肌长期闭锁而使肝胆、胰腺的正常排泄不畅。从而对肝胆、胰腺的脏器行成伤害而出现肝胆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运动系统病、肿瘤等。

【诊断】

?典型的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是诊断溃疡病的重要依据,但要注意有10%以上的溃疡病人可无症状。此外,慢性胃炎病人虽有类似溃疡病的上腹疼痛症状但无溃疡。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至几周或几个月。症状易于复发的,十二指肠溃疡常无痛复发或发生合并症缓解周期通常是几个月或几年几乎经常长于发作痛的时间。然而在一些患者疼痛是更为侵袭性健康搜索的症状频繁和持续发作或发生并发症。溃疡疼痛性质的改变可能是产生合并症的信号。例如溃疡疼痛变成持续性,不再为食物或抗酸药物所缓解或放射至背部可显示穿透(常向后穿透至胰腺)。许多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没有溃疡症状鶒。用内镜上消化道检查显示近半数的十二指肠复发溃疡是没有症状的健康搜索。内镜检查亦显示在溃疡活动,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间缺乏良好的相互关系。没有溃疡疼痛并不能排除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急性或慢性胃肠出血,胃出口梗阻或溃疡穿孔的潜在原因。X线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龛影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诊断依据。内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活检胃窦黏膜组织可作HP检查。胃酸测定在诊断胃素瘤有意义,但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作用不大。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H2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溃疡病的主要药物,对DU治疗效果较好。可用甲氰咪胍(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物治疗。西咪替丁常用用法为:200mg,日服3次,400mg临睡前再服;4周愈合率为70%~80%,8周几乎为100%,给予800mg/d维持量,一年内复发率为44%,如溃疡愈合后不给维持量预防复发,则一年内复发率50%以上。雷尼替丁的常用方法为:150mg,日服2次,愈合后给予维持剂量150mg每晚临睡前再服;4周溃疡愈合率为50%~90%,8周为83%~93%,应用维持剂量者一年复发率为35%左右。法莫替丁的用法为20mg,日服2次或40mg每晚临睡前服;疗效与雷尼替丁相近。

2.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以奥美拉唑(洛赛克)为代表,是目前最新和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并具有黏膜保护和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不仅能迅速缓解活动性溃疡的症状加速溃疡愈合,而且在长期治疗中有可靠的维持愈合的作用。每日应用20~60mg的奥美拉唑,大约有64%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溃疡愈合。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奥美拉唑对缓解疼痛的效果出现得更快,溃疡愈合率更高。

3.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Hp有明确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有铋剂、甲硝唑或替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等。杀灭Hp可提高疗效和防治复发。但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Hp,二联用药也根除率不高,故目前主张三联用药。有关治疗方案很多,常用的方案有:①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克拉霉素250mg~500mg+甲硝唑400mg,2/d,疗程7天;②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甲硝唑400mg,2/d,疗程14天;③铋剂(如De-Nol)120mg+四环素250mg+甲硝唑200mg,4/d,疗程14天。

4.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此类药物有硫糖铝和胶体铋,它们对胃酸无抑制和中和作用。其主要作用是能与溃疡创面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使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胶体铋(三钾二枸橼酸铋盐,De-Nol)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服药6周后,DU的愈合率达70%~90%,但停药后复发率高达80%。

(二)四联疗法

以上药物在溃疡愈合后如不维持治疗或停止用药容易复发,临床上常用“四联疗法”治疗此病:如雷尼替丁0.15g,一日2次(清晨及睡前服用)+阿莫西林1g,一日2次+痢特灵0.1g,一日3次,联用7天或洛赛克0.2g,一日3次+阿莫西林1g,一日2次+痢特灵0.1g,一日3次,在前三联药物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口服,临床症状改善更为迅;泮立苏0.04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0.1g,每天2次,三联治疗7天后,继续单用泮立苏0.04g,每天1次,连服3周,口服康复新液10mL,每天5次,共4周,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溃疡有很好疗效;托拉唑片0.04g,一日1次,克霉素0.5g,每日2次,阿莫西林1g,每日2次,治疗难治性溃疡;兰索拉唑0.015g,阿莫西林1g,每天2次,痢特灵0.1g加康复新液1OmL,每天3次,联用7天后改用兰索拉0.015mg,每天2次,加康复新液1OmL,每天3次,联用28天。收效良好。

(三)手术治疗

为胃大部分切除术,也可采用迷走神经切除术,这两类治疗方法均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对病情及手术中的情况不了解患者,会产生各种顾虑,对病情产生消极影响,应及时、细致、反复地向患者进行解释,加强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和信心。

(2)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指导患者合理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定时进餐,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3)幽门完全梗阻者术前3日禁食,需要时施行胃肠减压术,每晚用生理盐水500~1000mL洗胃一次,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幽门不完全梗阻者术前3日流质,每晚洗胃1次,术前1日禁食并给予补液。溃疡病急性穿孔者手术前按急性腹膜炎护理。溃疡病打出者,患者取平卧位,吸氧,暂禁食,补液补血,使用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呕血、便血及意识情况,并记录每小时尿量。

(4)胃癌波及横结肠时应做肠道准备,选择肠道不易吸收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等,口服。

(5)术前晚行温盐水或肥皂水灌肠。

(6)手术日晨置胃管、导尿管(遵医嘱)。

2.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3小时内每3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平稳。

(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及肠蠕动情况,待肛门排气后严格执行”三六九”饮食,即术后3日内禁食、6日内半量清流、9日内流质饮食。

(3)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剂,烦躁不安者应用镇静剂等。

(4)留置胃管的护理。①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通畅,胃管与引流管衔接处玻璃管口径要大,防止堵塞管道。固定妥善,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落。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引流出鲜红色血液,每小时超过200m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③置胃管者,每日应给予口腔护理。若管腔堵塞用生理盐水冲洗,胃手术者冲洗压力宜低,每次20mL。④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⑤对胃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应注意观察抗癌药的副作用,如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

【病理病因】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多数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的感染,如肛隐窝炎,粪便内尖锐异物可损伤肠壁而引起感染,由于间隙内为脂肪疏松组织,一旦感染极易扩散,甚至可延及两侧。少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继发于外伤,炎性病变或药物注射;肛周皮肤内的毛囊,皮脂腺感染,也可形成脓肿,最后也可形成肛瘘。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①肛隐窝炎阶段,感染发生后渗出液积存于隐窝内,加之肛门括约肌因炎症刺激收缩,以致引流不畅,使感染加重。②肛管直肠周围炎阶段,经隐窝深处的肛腺或经淋巴而侵入周围蜂窝组织内,形成肛管直肠周围炎。③脓肿阶段,如炎症继续发展,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皮下的为肛旁皮下脓肿;在肛提肌以下肛旁间隙的,为坐骨直肠窝脓肿;肛提肌以上直肠两侧,盆腔腹膜以下为骨盆直肠脓肿,在骶骨前直肠后两侧韧带之间的为直肠后窝脓肿。

【诊断】

1.详询发病时间、发展过程,排便情况,注意疼痛的部位、程度,有无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有无里急后重、排脓血、粘液便及膀胱刺激症状,过去有无肛隐窝炎、外伤及结核等病史。

2.检查肛门部有无红肿、硬结、压痛及波动感,直肠指诊有无肿块、压痛及波动感,注意肿块的部位及性质,尾骨处有无叩击痛。

3.全身体格检查,注意有无肺结核,必要时行胸部透视检查。

【治疗】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手术切开引流,控制感染扩散,减轻患者的痛苦。

(一)局部治疗

1.如感染未形成脓肿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1)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情选用1~2种抗生素或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

(2)热水坐浴。

(3)局部理疗。

2.切开排脓:手术切开引流的方法,因脓肿部位不同而各异。表浅者局麻下进行,以波动明显部位为中心,做肛门周围放射形切口,要足够大,以保证引流通畅。坐骨直肠窝脓肿部位较深,范围亦大,应鞍麻或骶麻下切开引流,切口应距肛缘3~5cm,呈弧形,略偏后,切口大,术者手指能进入脓腔,保证引流通畅。骨盆直肠窝脓肿,由于肛提肌间隔,脓腔要在穿刺引导下引流,穿过肛提肌的切口也必须够大,其他一些脓肿均可经直肠切开引流,较低位的可在直视下进行,较高的需通过肛镜进行。

3.清理死腔:要尽量扩大切口,使引流通畅,脓汁易流出,充分清理无效腔,以免脓肿复发。

4.清理原发病灶:对肛提肌以下的脓肿,要争取找到原发病灶即内口,以便一次手术彻底处理好内口及脓肿,以免再次形成肛瘘,再次手术。另外,对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处理要慎重,不能轻易做彻底清理,如果切开了肛门括约肌深部和肛提肌,则会导致肛门失禁,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应先切开排脓,待炎症消退,病变部位纤维化而且位置固定后,再做手术。一般需经过3~6个月后,再做第二次手术。

(二)全身治疗

应用青霉素或红霉素及甲硝唑等抗生素,并给予全身治疗。同时,针对全身不适症状,给予对症治疗。

【护理】

1.术前准备

(1)皮肤准备:剃除会阴部阴毛包括肛周阴毛。

(2)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术前3天,每日2次。

(3)术前1天控制进食,中午进半流质或软食,晚上进流质。

(4)术前1天晚、手术晨行清洁灌肠1次。

(5)肛管手术者术前3天服新霉素片,抑制肠内细菌,减少术后感染。术前根据医嘱服用缓泻剂。

2.术后护理

(1)侧卧位。

(2)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或出血,有时外观敷料渗出不多,但大量出血积聚在直肠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发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肛周皮肤较敏感,咳嗽、腿动、翻身均引起牵拉疼痛,应给予哌替啶、布桂嗪等止痛,保证睡眠。

(4)术后第1天起服收敛止泻药不使排便,术后3天以后服石蜡油软化大便促进通便。

(5)术后3天进流质,然后改半流质或软食。

(6)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女性患者应抬高臀部后排尿或俯卧位排尿。

(7)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温度43℃~46℃,时间为20~30分钟。并外敷药膏或栓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