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儿常见疾病诊疗与护理
5873500000034

第34章 妇幼常见病临床药理(3)

一旦癫痫的诊断成立,而无对因治疗的指征时,即需进行药物治疗。由于服药是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并须配合定期的临床和化验检查,在开始时即须和病人解释清楚,以获得其充分合作。治疗时应注意如下用药原则:

药物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发作类型,也要考虑药物的毒性。

药物剂量自低限开始,如不能控制,再逐渐增加。理想的剂量是既能完全控制发作又不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但如两者不能兼得,而又无其他有效药物,则宁可满足于部分控制。

在效果不够满意时,也可暂不增加剂量即合成并使用第二种药物。

由于大多数药物可产生胃肠反应,故每日剂量一般均分数次服用。对于仅在夜中发作的病人,用药可以集中在下午和傍晚。

在完全控制后开始减少药量,停服的时间,应根据发作类型、既往发作频率与毒性反应大小而定。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是国内、外最常见的两种严重疾病,其互为因果、密切相关,并相互掩盖或依赖。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脏病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脏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9.75倍;心脏病者易在心脏内形成一些“栓子”,随血液而流动,一部分进入脑血管并造成堵塞,使相应的脑组织得不到血液提供的能量和营养,脑组织因缺少氧和葡萄糖的储备,造成脑组织坏死或损伤。同样,脑血管疾病也可引发心脏疾病。因为控制心、脑血管的神经内分泌中枢都在大脑内,一旦脑血管疾病破坏了这些中枢,轻则出现心电图异常,重则引发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

一、抗心功能不全药

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量血液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

(一)抗心功能不全药概述与分类

治疗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药物称为抗心功能不全药物。主要用于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和改善心脏功能。临床用于抗心功能不全药主要有6类:

1.强心甙(即强心性配糖体)和非甙类正性肌力药: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功能的药物。依据作用出现和维持时间分为长时(2~3wk)慢速(2~6h)类如洋地黄、洋地黄毒甙等;中时(3~14d)中速(1~2h)类如地高辛、醋洋地黄毒苷、毛花甙甲、毛花甙丙等;短时(1~6d)快速(1h以下)类如去乙酰毛花苷、乙酰吉妥辛、毒毛花苷K、羊角拗甙等。

非甙类正性肌力作用药的作用是抑制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cAMP浓度,增强心肌细胞对钙的摄取并加速其进入收缩蛋白的速率从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如氨力农、米力农、依诺昔酮、司喹南。

2.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吡布特罗、普瑞特罗、扎莫特罗。

3.血管扩张药:扩张外周血管,使静脉扩张静脉回流减少,心脏前负荷下降,进而降低肺楔压,减轻肺瘀血。若能扩张小动脉,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后负荷下降,由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和心肌耗氧量相应下降,从而改善泵功能。包括硝酸酯类、米诺地尔、硝普钠、哌唑嗪、硝苯地平。

4.利尿药:消除水钠潴留,减少循环血容量,有利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如氢氯噻嗪类、呋塞米、依他尼酸。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扩张血管,防止并逆转心肌肥厚与构形重建,降低心功能不全的病死率。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

6.钙敏化剂:开拓治疗了心功能不全的途径,其增强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离子的敏感性。

(二)抗心功能不全药的应用原则

1.强心甙仍是首选药,但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易发生中毒,其对短期及紧急用药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剂量应个体化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缺血性及高血压心力衰竭者,长期应用强心甙是有利的;对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者,由于强心甙可能增加心肌耗氧,有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及扩大缺血或梗死范围的危险。

2.血管扩张药的选用,使用强心甙和利尿药而疗效不显著,可用血管扩张药。常选用能适合个体需要并易被患者耐受的药物作长期治疗,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如以前负荷升高为主,肺瘀血症状较明显者宜选用扩张静脉的硝酸酯类药;对后负荷升高为主,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者宜选用扩张小动脉的硝肼苯哒嗪;多数患者心脏前后负荷都升高者宜选用扩张动、静脉的药物,两者兼顾。

3.非甙类正性肌力作用药物可用于顽固性心功能不全。用药的目的是保持动脉压不致过低的基础上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脏输出量。当左室充盈压正常或低于正常时一般不宜采用非甙类,因前负荷不足会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等。如血压已明显降低,舒张压低于8kPa,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者单用血管扩张药是不利的。

4.对伴有水肿者,首选利尿药,一般先采用氢氯噻嗪类利尿药,当细胞外积液严重时,可改用或并用呋塞米及依他尼酸。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既能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左心室功能,缩小心肌肥厚,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可并用硝普钠、硝酸酯类、肼屈嗪、哌唑嗪、硝苯地平和利尿剂治疗在国内、外有较好的报道。

6.提倡联合用药,合理的并用药物可降低病死率,国外报道,对Ⅲ级心功能不全者应用以地高辛和利尿剂为基础,加用肼苯哒嗪一日300mg和硝酸异山梨酯一日160mg,结果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2年降低34%,3年降低36%,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

二、抗心律失常药

正常心律是人体心脏进行协调而有规律地收缩或舒张,顺利地完成泵血功能,在心脏跳动时,若起搏点或冲动传导发生紊乱,或两者同时都发生紊乱时,则会出现心率过速、过慢或心律不规则,引起泵血功能障碍(包括节律,频率的失常)。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概述与分类

能纠正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称为抗心律失常药,一般分为四类:

1.第Ⅰ类钠通道拮抗剂:①a类适度阻断钠通道:奎尼丁、双氢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阿普林定;②b类轻度阻断钠通道: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慢心律)、妥卡胺、莫雷西嗪。③c类明显阻断钠通道:英地卡尼、氟卡尼、劳卡尼、普罗帕酮(心律平)。

2.第Ⅱ类β受体拮抗剂:能抑制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肌的β受体的效应,减低或阻断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如普萘洛尔(心得安)、吲哚洛尔(心得静)、醋丁洛尔(醋丁酰心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美多心安)纳多洛尔、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

3.第Ⅲ类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药:典型药是胺碘酮,具有比较选择性的延长复极过程的作用。能延长浦氏纤维、心室肌、心房肌细胞的APD和ERP,而不影响传导速度。其他有溴苄胺托西酸盐、索他洛尔(甲磺胺心安)。

4.第Ⅳ类钙拮抗剂:能减少内流。因而可能:①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细胞的自律性;②减慢房室结细胞的传导速度;③延长房室结细胞中钙通道恢复的时间而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④对快反应电活动无明显影响,但对因病变现慢反应电活动者则有作用。如维拉帕米(戊脉安)、地尔硫卓(硫氮卓酮)、苄普地尔(苯丙咯)、噻帕米(异搏静)、哌克昔林(沛心达)、普尼拉明(心可定)。

(二)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原则

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时选用合适的药物至关重要。为此应考虑以下各种因素,如心律失常的类别、病情的紧迫性、患者健康状态、年龄和心脏功能。此外,还应知道药物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所能达到的效果不同,最满意的是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其次是减少或取消异位节律,争取恢复窦性节律,再是控制心室频率,维持一定的循环功能。

三、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是指心肌耗氧与供氧之间暂时不平衡所引起的发作性胸痛综合征。典型的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在胸骨后或左前胸区感到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多在劳累时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是冠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的结果,产生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耗氧量增加而心肌血流不变或心肌血流减少而耗氧不变,另有变异型心绞痛多在休息时或夜间发生,心电图检查有ST段抬高,是由冠脉痉挛引起。

(一)抗心绞痛药的概述与分类

增加心肌供血及供氧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产生抗心绞痛作用的药物。抗心绞痛药可分为5类:

1.外周血管扩张剂:①硝酸酯和亚硝酸酯:其进入平滑肌细胞分解为无机硝酸盐、氧化硝酸盐、氧化氮(NO),这种分解需要来自半脱氨酸的硫氢基的干预,进一步降解为亚硝酸巯基,后者活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环鸟核甙单磷酸,它使从细胞释放而松弛平滑肌。心绞痛患者由于破坏的血管内膜产生NO量减少,NO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亦同时松弛血管平滑肌,因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替代作用。药物有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戊四硝酯、硝酸异山梨酯(心痛治)、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长效心痛治);②罂粟碱类:为无明显麻醉作用的非特异平滑肌松弛剂,此作用可为抑制环核苷酸二酯酶所致,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而扩张冠脉及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而缓解心绞痛。如罂粟碱、乙罂粟碱、甲基罂粟碱、去甲氧罂粟碱。

2.冠状动脉扩张剂:①黄酮类:乙氧黄酮、葛素酮、三七黄酮甙、丹参酮、山楂叶黄酮、毛冬青黄酮、银杏叶黄酮、麝香酮等。②黄嘌呤类:如乙羟茶碱、丙羟茶碱、二羟丙茶碱等;③克冠酸类:卡泊酸、克冠二胺、肉桂哌乙酯。

3.钙拮抗剂:①降低体循环阻力,扩张静脉,减轻心室负荷;②直接抑制冠脉平滑肌收缩,使冠脉扩张及解除痉挛;③增加冠脉灌注;④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延长舒张期冠脉灌注;⑤防止缺血前后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以保护细胞缺氧及再灌注早期损伤;⑥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管收缩物质(5-羟色胺、血栓素)的释放。

4.β受体拮抗剂:主要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

5.血小板抑制剂:抑制血小板内环氧化酶乙酰化,使血栓素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抑制血小板对血栓素的释放(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刺激血小板腺苷环化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及扩张血管(双嘧达莫)。降低血小板凝集,抑制ADP、花生四烯酸、凝血酶等诱导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噻氯匹定)。

(二)抗心绞痛药的应用原则

1.目前尽管有多种有效的抗心绞痛药物,但短效的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仍是治疗心绞痛发作的主要药物。一般首次治疗从0.3mg开始,以后根据病情及疗效增减用量。硝苯地平舌下含服对变异型心绞痛更为适用。为预防心绞痛发作,应根据药物作用时间和患者的活动规律来确定给药时间。

2.如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则需要增大药物剂量才能得到控制,当上述硝酸酯类无效时可选用β受体拮抗剂药和钙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中可选用醋丁洛尔,噻吗洛尔、卡维地洛,作用安全而持久,亦可选用美托洛尔和普萘洛尔,如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或哮喘,则应慎用或禁用。

3.钙拮抗剂中可选用地尔硫卓、硝苯地平、维拉帕米、普尼拉明(心可定)等。维帕拉米对心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功能影响较大,地尔硫卓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弱于前者,但与β受体拮抗剂配伍应用应十分谨慎。哌克昔林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

4.如果单一药物疗效尚不满意时可以联合用药,硝酸醋类与β受体拮抗剂药或钙拮抗剂配伍应用,既可提高疗效,又可拮抗各自的不利作用。

5.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除应用镇痛药减轻疼痛外,主要应用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地尔硫卓和β受体拮抗剂,但需增加剂量。近年报道用静滴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痉挛和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需有待今后进一步证实。

6.另有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痉挛有关,至少部分患者肯定有冠脉痉挛,故钙拮抗剂为首选药物。阿司匹林虽无抗心绞痛作用,但可阻止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至心肌梗死,已为多数研究所证实,与硝酸异山梨酯并用有明显的益处。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一、哮喘及其用药

哮喘(asthma)的治疗药物包括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药、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药、茶碱、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一)哮喘的药物治疗

1.吸入:此途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比口服所需药物剂量小,且不良反应少。压力型定量手控吸入器是很多治疗哮喘药物有效便捷的给药方法。储雾罐装置能提高给药效率,尤其对于15岁以下儿童和使用压力型定量手控吸入器有困难的患者;储雾罐还能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呼吸激活型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也是有效的药物吸入装置。

溶液雾化器适用于急性重症哮喘时的治疗。药物由氧气或压缩空气驱动,通过雾化器给予5~10分钟,此方法通常在医院使用。电动空气压缩机最宜于家庭治疗。

2.口服:当无法吸入给药时应口服给药,但其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比吸入途径更频繁。口服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药、糖皮质激素、茶碱及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3.注射:在急性重症哮喘的治疗中,当雾化吸入药物不适宜或不够量时,β2受体激动药、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等可静脉注射。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不宜在社区医院接受治疗,应紧急转至综合医院救治。

(二)孕期和哺乳期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