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南大剿匪
58798700000004

第4章 解放军攻克宜昌城

按照四野的作战部署,各作战部队奋力追击敌人。

在我解放军战士们步步推进的情况下,宋希濂的军队望风逃窜,纷纷退到宜昌城内。

他们依靠镇镜山的防御工事,来阻击解放军的进攻。

四十七军很快就到达镇境山地带。

在宜昌的镇镜山,一场激烈的战斗马上就要打响了。

镇镜山位于湖北宜昌西北部,高达1390米,是湖北宜昌外围制高点,成为宜昌城的屏障,更是敌人重兵把守的地方。

解放军只有攻克了镇境山,才可以打开宜昌的大门,从而剿灭城内的敌人。

在这个险要的地带,敌人加大设防,构筑了永久性的钢筋水泥大型碉堡,碉堡周围又构筑小碉堡和暗堡,以堑壕互相连接,在堑壕的外面,又加修了一道又一道铁丝网。

有了这样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敌人似乎就可以和解放军抗衡了。为此,宋希濂命令自己的部队一面快速渡江,一面在镇镜山日夜不停地加固工事。

1948年7月15日傍晚,四十七军的战士们开始向镇镜山之敌发起进攻。

一场激烈的交战之后,发现敌人的坚固的工事短时间内难以摧毁。

当时,很多战士都英勇牺牲了,有的连队甚至只剩下20多人了。

一三九师四一五团一连也出现了大量伤亡。这支队伍从松花江打到长江的两岸,可谓是杀敌无数。这次战斗,全连就剩下10多个人了。

然而,解放军不管敌人的碉堡有多么坚固,都决心要摧毁它。

当时一连战士还没有冲进敌人的阵地,在前进中就伤亡过半。

连长倪恩善看到这种情况就慌了,马上跑到师部那里请求支援,结果却被师长训斥了一顿,让他回去继续坚持到底。

倪恩善是一个多次立过战功的战斗英雄,在部队出发前,他就患了疟疾,但还是硬挺着赶上了队伍。在激烈的战斗中,虽然他一直在打哆嗦,却要坚持指挥战斗,战斗结束便昏倒在地。

一连二班长的张连发有“小老虎”之称,他作战勇敢,敏捷而迅速。在这次战役中,他率领自己的尖刀班,冲在最前面,从左翼冲上镇境山。

战士们奋勇杀向敌人,甚至和敌人进行拼刺刀,拼到最后,全班就剩下他和一个受伤的战士。

一三九师作战科长李洪杰,带领一支侦察分队先期到达湖北宜昌城外执行侦察任务,指挥并参加了摧毁敌人坚固工事的战斗。

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解放军战士们终于攻克了镇境山上的碉堡,挺进了镇境山。

李洪杰为了探测宜昌城里的情况,亲自跑步登上镇境山,用望远镜进行观察。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之后,李洪杰开始部署兵力,准备穿过镇境山,快速进攻宜昌城。

经过一番调整后,解放军战士向镇镜山内部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

敌人的防御工事被我军攻克后,纷纷逃到了镇镜山里面,依靠山洞作掩护,并在每个山洞里都配备了多挺轻重机枪。

镇境山上长着高大的树木,很难辨清敌人的洞口在哪里,因为他们都隐蔽在茂密的树林之中,即便用望远镜也无济于事。

当时,解放军的阵地与山洞里的敌人被一条深沟阻断。解放军在进攻的时候,战士们必须沿着山坡下到沟底,然后再越过深沟去攻击敌人。

当解放军战士冲到半山腰的时候,镇镜山上敌人在洞口里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登山的解放军战士,勇敢的战士在敌人密集的火力的下,依然奋勇冲杀。

尽管伤亡惨重,但解放军战士越战越勇,不摧毁敌人的阵地,就难解心头之恨。

一三九师作战科长李洪杰在这种情况下变得异常冷静而坚定,他亲自指挥战斗,命令进攻部队加强对敌人的火力压制。

当时由于山路运输困难,解放军的山炮无法运到阵地上。于是,师部就调集所有的迫击炮集中向敌人阵地发起猛烈地攻击,同时调集轻重机枪向敌人的洞口射击,以此来掩护部队向前挺进。

在这次战役中,四一五团一营营长田老保、二营营长杨度生不管敌人的炮火有多么强烈,他们都冲到队伍的最前面,带领战士们拼命往前冲。

二营五连的连长和指导员不幸牺牲了,在这种情况下,副指导员李建魁挺身而出,他和二排长宁保祥一起,带领队伍继续向前冲。

原先做为预备队的三营七连,也在连长杨树鹏的带领下,主动投入战斗。七连战士前赴后继,勇敢地向前推进……

7月15日以前,镇境山上的战役还没有发起时,宋希濂就在常德获知解放军包围宜昌的消息,他马上坐车赶到津市换乘小火轮前往枝江,然后再换乘一艘军舰前往宜昌。

这个时候,枝江北岸的古老背一带,已经被解放军攻占。

宋希濂乘坐的军舰遭到了解放军的猛烈射击,但由于敌舰上的武器装备比较先进,最后还是让宋希濂侥幸逃脱了。

7月15日上午的时候,宋希濂返回了宜昌,他的副参谋长罗开甲立即向他汇报了各方面的战况:

向湖北宜昌东北既设阵地攻击的共军,因国军抵抗较敌方顽强,战况已比较缓和。

据守在南津关(在湖北宜昌上游三四公里)以北高地的六十师,自昨日下午起,受到相当强大的共军的猛烈攻击,该师奋勇抵抗,双方伤亡颇重,共军不断增兵向左翼迂回包围,若干山头均已被共军占领,现仅剩靠江边少数据点继续抵抗,如再失守,南津关被共军占领时,船舶则无法上驶。

自今晨拂晓,共军已在古老背附近渡江成功,在该处防守的第十五军,因兵力单薄,抵抗渐趋不支,如此处共军继续渡江扩大战果,势将绕到湖北宜昌南岸,严重威胁国军湖北宜昌部队的退路;另一路强有力的共军,于13日开始向东陵、沙市进攻,很快就截断了荆、沙之间的联络,据守在该地的第十五军两个团,除被歼灭的外,残部于昨日深夜撤回南岸。

共军分数处在沙市至郝穴间渡江,正向公安以西以南挺进,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已命原驻在石门、渲县的一二二军向大庸转进,命第十五军向石门、慈利以西地区转进,命七十九军及二九八师向渔洋关、五峰一带转进。十四兵团司令部已离开宜都,前往长阳,今后可能转往宣恩附近。本司令部非必要人员及公文行李等,已于今晨乘轮上驶,到三斗坪待命。

听完参谋的汇报后,宋希濂马上召集自己的部下商讨应对之策。宋希濂等人经过分析后,打算退出湖北宜昌。于是他下达命令:

第二军主力逐步向巴东、野三关一线转移,派一支部队到三斗坪及曹家贩以西一带山地,在那里构建防御工事,以此来掩护部队撤离。

一二四军六十师开始沿长江北岸快速向西后撤。如果情况有变,可以撤到长江的南岸。

敌人在宜昌准备了数百艘大小船只,打算往长江以南的鄂西山区逃窜,企图跳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宋希濂为了掩护自己的兵力渡过长江,他在镇镜山加强了防御,并调集了大量的兵力部署在那里,以此来阻击解放军挺进宜昌城。

宋希濂部署完之后,马上带着自己的家眷准备乘坐长江上游舰队的“永绥”舰离开宜昌。

因当时南津关以北一带高地多半已经被解放军攻占,而且解放军火力范围已能控制江面,所以舰队通过南津关的时候必然会遭到解放军火力的阻击。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宋希濂隐蔽在“永绥”舰的一间房舱里。

事情真的如他所料,当他的舰队通过南津关关口一带时,埋伏已久的解放军开始以强大地火力打击他的舰队,双方就这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个时候正值长江的汛期,在南津关一带,水流的速度比较大,战斗的声音和汹涌的长江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但是由于无法过江,所以敌人最后还是逃脱了,敌人舰队慌忙离开了南津关。

7月16日天还未亮的时候,解放军就剿灭了镇境山的国民党军队,打开了湖北宜昌的大门,宜昌城内的敌人慌忙逃窜。

解放军随即进了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