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三)
58800300000004

第4章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

国家利益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

(一)经济利益

发展经济是当代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社会存在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推动历史发展,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中国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团结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毫不动摇。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他才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为了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邓小平提出,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推进国民教育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要对外开放,面向世界。

(二)政治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利益,集中体现在坚持四项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护政局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坚持政策的连续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制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改革。

在国际生活中,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不断改善我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开拓对外政治交往。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文化利益

国家不仅有经济、政治、安全利益,还有其文化方面的利益。国家文化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总和,包括意识形态的维护、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民族认同感的确立和维系,以及与安全、经济、政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等等。

国家文化利益对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的国家文化利益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对维护国家文化利益的重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安全措施,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维护我国的文化利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发展观、服务观、开放观。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在当今世界多样并存的文化格局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中国文化要善于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二要正确把握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以宽广的心胸气度,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精华。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保持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自主发展。三要正确把握文化发展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包含有人类文化的共同性,文化的共性寓于文化的个性之中。

2.增强主流文化的渗透力、竞争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一要增强主流文化的渗透力。我们建设和发展的主流文化,要围绕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展开,要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提高市场主动性和市场敏感度,提高建设和利用现代化服务网络、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的水平。二要增强主流文化的竞争力。主流文化必须立足民族文化根基,瞄准国际市场空间,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三要增强主流文化的亲和力。应走进民众、贴近民心,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化陶冶,使我们的理想信念和基本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四要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共同精神纽带。要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使中华民族凝聚得更加紧密有力。

3.对外文化交流中突出中国的风格、气派、特色。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争取更加广泛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改进提升我们的文化外宣,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创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4.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利益切实予以保护、抢救、发掘。对一个民族来说,物质的与非物质的遗产,都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社群存在的生命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形态的特殊性,诸如口头传统、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手工技艺、商贸习俗、人生礼俗、民间信仰等,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文化空间,应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和充分发掘。

5.注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适应性、公平性、实效性。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加快建立一个与适应时代发展、公平有效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不仅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也应是文化服务秩序的维护者和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者。

6.切实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首先,积极推动文化经济化。应着力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机制。要积极打造市场主体,探索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第二,进一步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着力解决文化管理部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第三,完善文化产业支持体系。要打破地区和部门封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品生产、政府文化项目采购和招投标。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完善文化投资的支持鼓励政策。第四,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有特色和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品,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四)安全与主权

不仅要建设、发展好中国的文化利益,还要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维护中国不怕压、不怕邪、讲原则的形象,维护民族尊严,讲国格,重骨气,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破坏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我们要始终把国家的安全与主权放在第一位,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全局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核心,就是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我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我国会吞下利益受损的苦果。

我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重视安全与主权,积极展开对外交往,最终要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不是全民族,是真话。这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一件大事。要有力地捍卫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当然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条战线做好工作。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并且要在这个大局下有所作为:不仅要积极动摇、参与国家经济建设,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和人民和平劳动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