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二)
58800600000002

第2章 血肉联系的基本内涵

本章学习重点

1.了解我国干群关系的基本现状

2.掌握保持血肉联系的基本方法

3.掌握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的方法

4.了解做人民群众表率的方法

5.了解处理社会矛盾的方法

6.了解做好网络问政工作的方法

7.了解维护人民利益的基本要求

8.了解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

9.掌握培养责任心的方法

10.掌握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方法

为什么我们党能够有效担当历史使命,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历尽艰险、屡经挫折,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保持长盛不衰?奥秘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新时期,广大党员和公务员如何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定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一定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

所谓血肉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彼此支撑、相互融合、亲密无间的关系。用“血肉联系”一词概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十分形象也很好理解。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这一点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也不能改变。不过,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保持这种血肉联系面临不同的形势,有着不尽相同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加以把握和践行。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重要论断。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如何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尤其是深刻理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内涵和要求并能够身体力行,仍然是广大公务员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我们党是在国家遭遇内忧外患、民族苦难空前深重的形势下诞生的。成立之初的党十分弱小,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在这种异常艰难的形势下,党只有紧紧依靠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在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与人民群众血肉相依、并肩战斗、生死与共,才能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打败强大的敌人,完成“星火燎原”的伟大创举。

因此,在革命战争年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是我们党的自觉意识,而且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于这一点,当时绝大多数公务员是有切身体会的,是能够深刻认同并坚决贯彻于行动之中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样,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敌我矛盾,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大敌当前的形势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党所掌握的执政资源、开展工作所具备的各种条件比革命战争年代也大大丰富和改善了。

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公务员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要性、迫切性失去了切身体会和认同,当官做老爷、视人民为“子民”的不良心态产生了,贪图安逸享受、不愿到基层“受苦”的想法滋长了,沉迷于灯红酒绿、漠视民生疾苦的现象甚至为了头上“乌纱”而违背民意、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民利的问题出现了。

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频频上马、群体性事件和腐败案件易发高发、政府公信力下降,与此都不无关系。这一方面凸显了党执政以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艰巨性和紧迫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些智慧之语令人警醒。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公务员应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问题,领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哲理,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工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一句话,就是结合新的形势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继续承担好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